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苦楝果实中苦楝素的分离及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了有机溶剂提取法提取苦楝果实中的天然杀虫活性成分,并采用结晶法从浓缩液中成功地分离出苦楝素晶体.采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测定苦楝素晶体基本的理化常数──熔点.通过红外吸收光谱(IR)、紫外吸收光谱(UV)、有机质谱(ESI-MS)对苦楝素晶体进行波谱分析,其数据和文献报道的苦楝素光谱数据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2.
苦楝果实的生物活性成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刘立鼎  顾静文 《江西科学》1996,14(2):114-118
报道了江西省产苦楝(MeliaazedarachL.)果实中的生物活性成分,从果实中分离出四种化合物,采用TLC,IR,1HNMR,HPMS等技术确定了它们的结构。这四种化合物分别为1,4-苯二甲酸二甲酯(Ⅰ)、苦楝酮(Ⅱ)、苦楝醇(Ⅲ)和苦楝二醇(Ⅳ)。其中1,4-苯二甲酸二甲酯(Ⅰ)为苦楝果实中首次报道的成分。通过生物活性测试,这四种化合物对菜青虫均有拒食和胃毒活性。  相似文献   

3.
苦楝种核提取物对棉铃虫取食及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采用饲喂法,分别用苦楝种甲醇和石油醚提取物对棉铃虫进行拒食活性和生长发育测验。结果表明,两种提取物均具有拒食活性并能影响幼虫生长和化蛹1.2%苦楝种核甲醇及石油醚提取物对4龄幼虫生长抑制率分别为69.14%和49.24%,对1,2龄幼虫抑制率高达100%。  相似文献   

4.
苦楝叶乙醇提取物对水葫芦叶片伤害的生理生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植物抗性生理的分析测定技术,研究了苦楝叶乙醇提取物对水葫芦叶组织细胞膜透性、丙二醛(MDA)含量及过氧化物酶(POD)、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苦楝叶乙醇提取物使水葫芦叶组织细胞膜透性上升,膜脂过氧化加强,MDA含量上升,叶片的POD、APX和CAT的活性均较对照降低.说明水葫芦叶乙醇提取物具有防治空心莲子草的潜力.  相似文献   

5.
苦楝叶乙醇提取物对水葫芦叶片伤害的生理生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植物抗性生理的分析测定技术,研究了苦楝叶乙醇提取物对水葫芦叶组织细胞膜透性、丙二醛(MDA)含量及过氧化物酶(POD)、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苦楝叶乙醇提取物使水葫芦叶组织细胞膜透性上升,膜脂过氧化加强,MDA含量上升,叶片的POD、APX和CAT的活性均较对照降低。说明水葫芦叶乙醇提取物具有防治空心莲子草的潜力。  相似文献   

6.
印度苦楝产于印度东部,其种子可榨苦楝油,用于制造肥皂,由于这种肥皂具有杀菌作用,售价高涨;种子榨油后的苦楝饼,可供作农药,能防治多种农作物害虫。于印度,小豆蔻是印度主要的出口产品,它可生产一流的香料,但常遭土壤小线虫危害根  相似文献   

7.
不同种源苦楝种子生物学特性差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不同物候区10个产地的苦楝(Melia azedarach L.)种子采样分析,分别测定种子的纵径、横径、纵横径比、千粒质量、含水量、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呼吸速率等种子生物学参数。结果表明:不同种源苦楝种子的形态存在显著差异,但与各地的地理、环境因子无显著相关;种子的大小具有一定的纬度变异,种子形状随纬度变化有分异,分布纬度越高,种子越接近圆球形。根据种子形态特征,将10个种源种子性状自然分布划分为5个类群。不同种源苦楝种子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和呼吸速率也存在显著差异;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与呼吸速率显著相关,而与种子形态无相关性,表明苦楝种子活力更多受种子生理生化状况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苦楝果提取物对桑天牛产卵量及卵孵化率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以用一定浓度的苦楝果提取物处理的构树枝条作为天牛的食物 ,研究了其对桑天牛产卵及卵孵化的影响。在室温下用苦楝果提取物 5 0 0mg/kg处理枝条 ,处理组天牛 ( 7对 )在1 5天试验中 ,7对天牛日平均产卵量为 8.5 3± 2 .35个 ,而对照组 7对天牛日平均产卵量为1 5 .80± 0 .98个。经T检验处理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极显著。用 2 5 0、1 0 0 0、2 0 0 0mg/kg的苦楝果提取物处理枝条 ,在 1 5天试验中 ,7对天牛日平均产卵量分别为 8.0 6± 2 .90、6.73± 3.82、5 .2 0± 1 .74个 ,而对照组 7对天牛的日平均产卵量为 1 3.73± 2 .90个。经T检验它们与对照之间差异极显著。取食含苦楝果提取物 2 5 0、1 0 0 0、2 0 0 0mg/kg处理枝条后 ,天牛产的卵分别需经 1 2、1 5、1 9d达到其最终孵化率 94.2 1 %、87.1 2 %、43.5 8% ;而对照组 1 1d达到最终孵化率 99.5 0 %。并据上述结果提出并讨论了应用苦楝果提取物防治桑天牛的前景  相似文献   

9.
苦楝的提取及其抑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采用超声波技术提取苦楝的有效成分;琼脂稀释法测得苦楝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分别为30mg/mL,7.5mg/mL,7.5mg/mL,最小杀菌浓度(MBC)分别为30mg/mL,15mg/mL,15mg/mL;用抑菌圈和抑菌百分率分别对不同浓度的苦楝对受试菌的抑制作用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苦楝是一种理想的抑菌剂。  相似文献   

10.
摘要:采用正交试验方法和超临界流体萃取法,研究了苦楝叶提取物对杉木的化感作用。生物检测结果显示,与酒精对照相比:萃取参数1、4和7等条件苦楝叶提取物对杉木种子绝对发芽率、绝对发芽势、胚根长、胚轴长、鲜重和干重等发芽指标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萃取参数2和3等条件苦楝叶提取对除胚根和胚轴外的各发芽指标起促进作用,萃取参数5条件苦楝叶提取物对除鲜重和干重外的各发芽指标起促进作用,萃取参数6条件苦楝叶提取物对除胚根和鲜重外的各发芽指标起促进作用,而萃取参数8条件苦楝叶提取物仅对绝对发芽势起促进作用。同一参数条件三种浓度相比:萃取参数1、4、5和7条件下以100mg/kg浓度苦楝叶提取物处理的对杉木种子各发芽指标促进作用最明显,接着为50mg/kg或200mg/kg浓度处理的;萃取参数2和3条件下以200mg/kg浓度提取物处理的促进作用最强,接着为50mg/kg或100mg/kg浓度处理的。  相似文献   

11.
楝属植物质杀虫剂对中华稻蝗生物活性研究(Ⅰ)拒食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拒食作用试验结果表明,楝属中的三种植物质杀虫剂的各种抽提物对中华稻蝗(Oxrya chinensis Thunbery)不同龄期均具有拒食作用.印楝油(印度产)在0.2%浓度下拒食率可达80.46%.在苦楝抽提物中,以吉楝果甲醇抽提物拒食活性最强,“MeOH C.B.”和“CB—G”在1%浓度下拒食率均达95%以上.印楝种子水悬液和川糖果水悬液对稻蝗拒食作用,也显示出较高的效果.试验说明,应用这些植物质杀虫剂防治蝗虫具有很大的潜力,值得进行深入研究和开发应用.  相似文献   

12.
苦楝果实植物杀虫剂的开发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顾静文  肖忆良 《江西科学》1995,13(3):142-148
报道了用苦楝果实制备植物杀虫剂-“灭虫萜”的研究结果。通过室内、小区和大面积推广试验,使用“灭虫萜”乳剂,稀释浓度为200-500倍,对菜青虫防效为89.67%-96.67%、棉蚜防效为76.78%-80.53%等多种农业害虫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3.
上海海岸防护林造林树种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上海市海岸防护林树种为研究对象,用层次分析法建立涵盖生长适应性、生态功能、景观效应、经济价值等多因子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对该区域营造的29个防护林树种进行了评价筛选。结果表明试验树种分为4类:表现优良的树种3种,表现较好的树种3种,表现一般的树种6种,不适应树种17种。在水盐协同胁迫逆境下,推荐苦楝(Melia azedarach)、青桐(Firmiana simplex)、栾树(Koelreuteria paniculata Laxm.)、金丝垂柳(Salix×aureo-pendula)、乌桕(Sapium sebiferum(L.)Roxb.)、黄连木(Pistacia chinensis)、中山杉(Taxodium hybrid)、喜树(Camptotheca acuminata Denc-ne)、墨西哥落羽杉(Taxodium mucronatum)、雪松(Cedrus deodara)、枫香(Liquidambar formosara)、南酸枣(Choerosponias axillaris)等12个乔木树种作为上海地区海岸防护林体系建设的适宜树种。  相似文献   

14.
六种植物提取物对马尾松毛虫的抑食作用及毒性   总被引:15,自引:5,他引:15  
通过生物测定检验了合欢、木槿、皂荚、川楝、苦楝和苦豆草六种植物的提取物对马尾松毛虫的抑食作用和毒性。木槿和合欢的提取物对松毛虫取食无显著影响,也不具毒性。皂荚的乙醇提取物对松毛虫有抑食作用,但不具毒性。川楝、苦楝的石油醚提取物及川楝的乙醇提取物在较高浓度下抑制松毛虫的取食并对它们具毒性。苦豆草总生物碱的水溶部分对松毛虫有显著的抑食作用。水溶性生物碱、苦参碱、N-氧化苦参碱、槐定碱,野靛碱、苦豆碱均对松毛虫有不同程度的抑食作用和毒性。其中,N-氧化苦参碱和槐定碱表现出较强的抑食作用,槐定碱和苦豆碱对松毛虫表现出较高的毒性。  相似文献   

15.
苦楝叶乙醇浸提物对几种作物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苦楝(Melia azedarach)叶乙醇浸提物处理大豆(Glycine mac)、水稻(Oryza stativa)、小麦(Triticum aes-tivum)及玉米(Zeamays)种子,观察浸提物对几种作物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62.5~1000μg/mL浓度范围内,浸提物对几种作物种子的萌发及幼苗生长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对水稻和小麦的抑制作用较强,对玉米和大豆的抑制作用稍弱,在1000μg/mL浓度时,浸提物可完全抑制水稻和小麦种子萌发及幼苗的生长,而大豆和玉米的萌发率仍超过70%,对大豆幼苗的苗高和根长,玉米幼苗的苗高抑制作用均低于50%。  相似文献   

16.
测定了柳蓝叶甲(Plagiodera versicolora)对寄主植物杨树(Populus sp.)、柳树(Salix sp.)和非寄主植物苦楝树(Melia azedarach)叶片气味的触角电位反应。结果表明:柳蓝叶甲对杨树叶片气味的触角电位反应随日龄的增加而增强;对寄主植物杨树、柳树和非寄主植物苦楝树的叶片气味均有较强的触角电位反应;对非寄主植物苦楝树叶气味的触角电位反应显著大于对寄主植物柳树叶片的反应。利用嗅觉仪的测定结果表明,柳蓝叶甲对非寄主植物苦楝树叶片气味的EAG反应与其选择行为反应之间表现出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7.
本试验以甲醇冷浸法提取苦楝、台湾黄蘖、食茱萸、土肉桂之干材及无患子果实之提取物进行台湾乳白蚁(Coptotermes formosanus)防治效果比较,将提取物配制成不同浓度(mg/mL)浸渍滤纸。各树种提取物以10mg/mL浓度进行试验,于第2天时无患子果实甲醇提取物可达半致死量LD50,于第6天可达致死率100%,滤纸抗白蚁试验以无患子果实之甲醇提取物抗白蚁效果最佳,食茱萸及苦楝材部之甲醇提取物为次等。经真空注入法将浓度10mg/mL之提取物注入于台湾云杉、台湾二叶松之木块,进行喂食试验4周后其结果显示,未处理之木块受白蚁严重啃食,经苦楝、台湾黄蘖、食茱萸之干材及无患子果实浸渍处理之木块白蚁啃食情况较轻微,其两种树种木块之损失率分别降低至55.65%以下。  相似文献   

18.
为阐苦楝种子油的杀虫机理,笔者从中分离出两种三萜类化合物,应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高分辨质谱等技术,证明它们为楝酮和楝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