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研究了新合成的显色试剂 2 - (2 ,3,5 -三氮唑偶氮 ) - 5 -二甲氨基苯甲酸 (2 - (2 ,3,5 -triazolylazo) - 5 -dimethylaminobenzoicacid ,简称TZAMB) [1] 与铜 (Ⅱ )的显色反应。在 pH为 2 .5 2的 0 .0 1mol/LKHP -HNO3的底液中 ,铜 (Ⅱ )与TZAMB形成一种稳定的紫红色的络合物 ,其最大吸收波长位于 5 80 .0nm处 ,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 4 .17× 10 4 L·mol- 1·cm- 1。络合物的组成为Cu2 +:TZAMB =1:2 ,铜的浓度在 0~0 .12 8mg/L范围内服从比耳定律。该方法成功的应用于食品中微量铜的测定 ,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2.
催化动力学光度法测定微量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在氨—氯化铵介质中,Cu(Ⅱ)催化双氧水使中性红褪色反应,建立了动力学光度法测定微量Cu(Ⅱ)的新方法.在0.0~2.5μg/25mL范围内,Cu(Ⅱ)浓度与吸光度A值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4.52×10-7g·mL-1,该方法可用于河、湖水等样品中微量铜的测定.  相似文献   

3.
本文研究了Cu(Ⅱ)与乙二醛双缩(1,8-氨基荼酚-3,6-二磺酸)的显色反应。测定Cu(Ⅱ)与该试剂形成1:1和1:2两种配合物;最大吸收峰在600nm,摩尔吸光系数为9.85×10~3l·mol~(-1)·cm~(-1),logβ_1=5.32,logβ_2=15.54,并用该法测定了铜镍矿和鄂铜矿中的微量铜。  相似文献   

4.
本文探讨了氯代磺酚S与 Cu(Ⅱ)的显色反应条件,在PH5的HAC-NaAC缓冲介质中,Cu(Ⅱ)与试剂形成1:1的蓝色配合物,其最大吸收峰位于635nm处,摩尔吸光系数ε为2.03×10~4Cu(Ⅱ)浓度在0~40ug/25ml范围内遵守比耳定律.用于自来水或废水中铜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5.
应用双波长分光光度法研究了在pH 3 .6的缓冲溶液中铜 (Ⅱ )与 5 -Br-PADAP和Tween- 80形成三元胶束配合物的显色反应 .结果表明 ,可用双峰双波长法测定微量铜 (Ⅱ ) ,该法具有很高的灵敏度 ,ε=1 .0 3× 1 0 5L·mol-1 ·cm-1 ,铜 (Ⅱ )浓度在 0~ 0 .8mg·L-1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 .用于粮食中微量铜 (Ⅱ)的测定 ,结果比较满意 .  相似文献   

6.
通过研究间苯三酚对Cu(Ⅱ)-H2O2-NaSCN振荡体系(简称铜体系)的影响,并考察间苯三酚浓度在1.268×10-3~1.296×10-4mol·L-1范围内,间苯三酚的浓度与振荡反应周期的改变值△T之间的相关关系,从而可初步解释间苯三酚对铜体系振荡反应影响的机理,为其分析测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研究并比较在几种表面活性剂存在下 ,DBON -PF与铜 (Ⅱ )的显色反应 .试验结果表明 ,在 pH为 8.5的氨性缓冲溶液中 ,有吐温 -80存在下 ,铜 (Ⅱ )与DBON -PF形成紫红色络合物 ,最大吸收波长为 5 80nm ,对应的表现摩尔吸光系数为 1.2 1× 10 5L·mol-1·cm-1.含铜 0~ 6 0 0 μg/L符合比耳定律 .方法灵敏度高 ,测定了环境水中微量铜 ,结果满意 .图1,表 1,参 6 .  相似文献   

8.
本文基于Cu(Ⅱ )与 3.5—二溴水杨醛缩邻氨基酚 (简称BSAP)和溴化十六烷基三甲胺 (CTMAB)形成络合物导致体系荧光猝灭的特性 ,提出了一种测定痕量铜的新荧光方法 .研究表明 ,试剂对表面活性剂呈现出单分子猝灭效应 (CMC浓度以下 )及胶束增敏作用 (CMC以上 ) ,单分子猝灭常数 6 .3× 10 5L/mol.该试剂对Cu(Ⅱ )具有高选择性 ,反应敏锐 .在 pH 3.8~ 4 .5的醋酸铵介质中及CTMAB存在下 ,Cu(Ⅱ )与BSAP形成 1∶1络合物 .该络合物的激发和发射波长分别为 35 5和 5 35nm ,其荧光猝灭程度与Cu(Ⅱ )量成正比 ,线性范围为 0~ 0 .3μg/ 2 5mL ,检测限为0 .2 3ng/mL ,方法用于大米中铜的测定 ,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9.
杨水平 《江西科学》2001,19(4):244-246
研究了哌啶荒酸哌啶 (PDPC)与Cu(Ⅱ )最佳显色反应的条件 ,在pH =8.5的条件下 ,Cu(Ⅱ )与PDPC形成稳定的黄棕色络合物 ,络合物组成比为M∶R =1∶2 ,最大吸收波长λmax=4 40nm ,表观摩尔吸光系数ε=2 .86×1 0 4 L·mol- 1·cm- 1。该体系显色速度快 ,稳定性好 ,并有较好的选择性 ,应用拟定方法测定合成水样中Cu(Ⅱ )含量 ,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0.
对苯二酚在碱性条件下对Cu催化H2O2和NaSCN的化学振荡反应(以下简称铜体系)的干扰,考察了在2.24×10-6-5.45×10-5mol·L-1和2.24×10-6-2.87×10-5mol·L-1范围内,对苯二酚的浓度与振荡反应的周期的改变△T1、△T2之间的关系 结合铜体系振荡反应的机理,提出了对苯二酚干扰振荡反应的机理,为其应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
可溶性后过渡金属盐催化分解H2O2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第一系列可溶性后过渡金属盐对 H2 O2 分解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 ,2 5℃时可溶性后过渡金属盐中 ,铜 ( )盐的催化活性最高 ;其催化活性与所含阴离子种类有关 ,不同可溶性铜( )盐的活性高低次序为 Cu( Ac) 2 ·H2 O>Cu SO4· 5 H2 O>Cu Cl2 · 2 H2 O>Cu( NO3 ) 2 · 3H2 O·3H2 O。文中对其催化机理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2.
在Triton X-100存在下,研究了4,4’-二偶氮苯重氮氨基苯(BABAB)与铜的显色反应.在pH=10.0~11.5的Na284O7-NaOH缓冲溶液中,试剂与铜(Ⅱ)形成2:1型深红色配合物,其表观摩尔吸光系数达1.23×105L·mol-1·cm-1.Cu2+的浓度在0~400μg·L-1范围内符合比耳定律.  相似文献   

13.
本文研究了二甲酚橙(XO)-溴化十六烷基三甲胺(CTMAB)与铜(Ⅱ)、钴(Ⅱ)的显色反应.结果表明在pH8.0,溴化十六烷基三甲胺存在时,铜(Ⅱ)、钴(Ⅱ)与二甲酚橙能形成稳定的络合物.其最大吸收波长均为590nm,摩尔吸光系数分别为6.9×104L·mol-1·cm-1和3.6×104L·mol-1·cm-1.铜(Ⅱ)含量在0~15.1μg/25mL内,钴(Ⅱ)含量在0~18μg/25mL内符合比尔定律.线性方程及回归系数分别为A=4.765×10-3+0.0185C,γ=0.9962;A=3.005×10-3+7.481C,γ=0.9966.应用本法测定了铅合金标样中的微量铜.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新试剂 2 (2 ,3,5 三氮唑偶氮 ) 5 二甲氨基苯甲酸 (TZAMB)与铜 (Ⅱ )的络合物极谱行为 .在 0 .0lmol/LKHP HNO3 0 .1mol/LKNO3 底液中 ,络合物Cu(Ⅱ ) TZAMB在 - 0 .0 9V (Vs.SCE)产生灵敏的阴极化二阶导数波 ,峰电流与Cu(Ⅱ )的浓度在 2 .0× 10 -7~ 2 .0× 10 -6mol/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 ,检测限达 1.0× 10 -8mol/L .该法成功检测出食品中铜的含量 ,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5.
铜(Ⅱ)在0.03mol/L Na_2B_4O_7,1×10~(-5)mol/L 二甲酚橙 pH9.3溶液中,出现良好的示波极谱导数图.峰电位 E_P=-0.32V(vs.SCE),导数峰电流 i′_P 与铜(Ⅱ)浓度 c_(Cu)在0.2~7.0μmol/L 范围内成正比,检测下限为0.1μmol/L.用等摩尔连续变化法测定络合物的络合比为Cu(Ⅱ):二甲酚橙=1:1.用多种电化学测试手段研究该波的性质及反应机理.实验表明该波为络合吸附波.  相似文献   

16.
本文研究了光度法规定微量铜的新方法,试剂5-Cl-PADAB能与铜发生灵敏的显色反应,生成二元络合物Cu(Ⅱ)-5-Cl-PADAB,选择性较高。在pH=4.6~6.2的邻苯二甲酸氢钾的缓冲体系中,试剂与铜形成橙红色络合物,最大吸收波长为535nm,摩尔吸光系数为4.5×10~4,络合比Cu(Ⅱ):5-Cl-PADAB=1:2,在0~18μg/25mL区间内符合比尔定律。在磺基水杨酸的掩蔽下,一般常见的30多种离子不干扰测定,该方法用于合金和矿样中微量铜的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7.
铝合金中微量铜的分光光度法测定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显色剂 5 -Br-PADAP与Cu (Ⅱ )的显色反应 .在较高酸度下 ,铜与显色剂形成 1:1的紫红色络合物 .其最大吸收峰位于 5 5 0nm处 ,摩尔吸光系数ε550 =7. 5 8× 10 4,铜量在 0~ 18μg/ 2 5ml范围内遵循比耳定律 .所拟方法用于合金中低量铜的测定 ,结果令人满意 .  相似文献   

18.
报道了一种在封闭体系中利用L-精氨酸对在碱性条件Cu2+催化H2O2和NaSCN的化学振荡反应(以下简称铜体系)的影响来测定L·精氨酸的方法.在振荡过程中加入微量的L-精氨酸,会使振荡曲线的振荡周期和振幅均增大.探讨了加入的L-精氨酸的量与振幅、第一周期及第二周期的改变值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当加入L-精氨酸的量在1.48×10-5-3.84×10-4mol·L-1和2.50×10-6-3.38×10-4mol·L-1范围内时,L-精氨酸的量分别与振幅、第一周期及第二周期的改变值之间有一定的关系.由于在封闭体系中得到了稳定的振荡曲线,该方法有良好的准确度(rsd<0.85%)初步讨论了L-精氨酸对铜体系振荡反应影响的机理.首次报道了利用铜封闭体系化学振荡反应测定L-精氨酸.  相似文献   

19.
报道了 1 - (4-硝基苯基 ) - 3 - (5 -氯吡啶 )三氮烯 (NPCPDT)的合成及其与铜的显色反应 .在OP存在下 ,在pH为 1 1 .0的硼砂 -氢氧化钠缓冲溶液中 ,该试剂能与铜发生显色反应 ,铜与NPCPDT形成摩尔比为 1∶3型的黄色配合物 ,在 4 5 0nm处有一最大正吸收 ,在 5 3 5nm处有一最大负吸收 .以 4 5 0nm为参比波长 ,5 3 5nm为测量波长进行双波长测定 ,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 2 .4 2× 1 0 5L·mol-1 ·cm-1 ,铜的浓度在0~ 0 .6 μg/mL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 .用拟定方法测定人发中的微量铜 ,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20.
2,7-双(4-安替吡啉偶氮)变色酸的合成及测定铜(Ⅱ)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合成了 2 ,7-双 ( 4-安替吡啉偶氮 )变色酸 ,探讨该试剂与铜 (Ⅱ )显色的适宜条件及其共存离予的影响 ,建立了运用该试剂测定铜的显色反应体系 .在pH10 0 - 11 7范围内 ,铜 (Ⅱ )与新试剂形成 1∶1的稳定配合物 ,最大吸收峰 5 90nm ,表观摩尔消光系数 =5 1× 10 4 L .mol-1.cm-1.铜的浓度在 0~ 3 0 μg/ 2 5mL范围符合比尔定律 .方法用于粗铅中铜的测定 ,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