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鲁齐加压气化炉用高压蒸汽和高压氧气做气化剂,气化剂从气化炉底部进入炉篦之后,从炉篦布气孔流入气化炉内,煤从气化炉上部加入,煤和气化剂逆流接触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产生粗煤气,粗煤气经过喷淋冷却器用酚水洗涤,降温、除尘、除油后,再经过废热锅炉进一步降温达到180℃后,送至净化一氧化碳变换工号、煤气冷却工号、低温甲醇洗工号处理后,变成净煤气,然后一部分送至长输管线做哈市城市煤气,另一部分送至甲醇工段合成甲醇。  相似文献   

2.
加压喷动流化床煤部分气化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热输入0.1MW的喷动流化床煤部分气化炉上以空气和水蒸气的混合物为气化剂,进行了徐州烟煤的加压部分气化试验.考察了气化温度、压力等工艺参数对煤气热值、煤气成分、脱硫效率等指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气化温度对煤气化过程影响显著;而增大压力,床内气体速度降低,延长了气化剂在床内的停留时间;另外压力增加改善了床内的流化质量,从而提高了气化效率,改善了煤气质量.提高温度和增大压力均能提高脱硫效率,但温度对脱硫效率的影响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3.
煤气化工艺作为煤制天然气的重要环节,是实现煤炭资源清洁利用的关键。基于化工流程模拟软件Aspen Plus建立BGL(British Gas Lurgi)炉煤气化工艺,以合成气有效成分、制气效率及水蒸气分解率为评价指标,考察常规气化技术中气化剂操作参数对工艺的耦合作用,得出最优气化剂组成及预热温度;同时,为解决煤气化过程中CO_2排放量大及氢碳比较低的问题,分别引入CO_2、CH_4对气化剂进行改进,进一步优化气化剂组成。结果表明:在常规气化技术中,m_(O_2)/m_(Coal)=0.33、m_(H_2O)/m_(Coal)=0.14为最优气化剂组成,220℃为最优气化剂预热温度;在改进气化技术中,m_(CO_2)/m_(H_2O)=0.18,m_(CH_4)/m_(H_2O)=0.08为最优气化剂组成。  相似文献   

4.
针对“三下”煤层,难采煤层,复杂煤层以及露天边坡剩余的煤炭资源,井工开采不经济或难以开采,可利用煤炭地下气化将这些残余资源得以回收利用,试验利用矿井式煤炭地下气化方式,对阜新矿露天边坡进行了空气煤气、水煤气,富氧煤气的工业性试验研究,通过煤炭地下气化工业性试验,得出在露天边坡矿井式气化建炉方式,不同气化工艺的煤气组分,热值.露天边坡的高挥发性、复合薄煤层适合于用地下气化技术生产中、低热值煤气,气化剂不同,其热值不同,用途不同。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将PG9351FA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电站改造为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IGCC)时的粗煤气冷却方式,以及煤气冷却过程副产蒸汽的利用方式.改造的IGCC电站以输运床气化炉为气源,考虑了燃气轮机改烧中低热值煤气后的喘振裕度和出力限制,以及NOx排放的限制.根据粗煤气冷却方式及副产蒸汽利用方式的不同,构建并比较了4种改造方案.研究表明:通过将透平初温降低100℃,可保证燃气轮机燃烧热值为6.5MJ/m3的煤气,同时可保证压气机喘振裕度的减小量不超过10%;采用全热回收方式冷却粗煤气,且由饱和蒸汽轮机来消纳粗煤气冷却过程中副产蒸汽的改造方案的供电效率最高,为42.3%.  相似文献   

6.
在实验室规模的湍动循环流化床试验装置上,以高温预热空气和水蒸气为气化剂进行了加压煤气化特性试验,考察了湍动循环流化床气化的可行性及其操作参数,并研究了气化炉压力对煤气化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压力能改善气化炉床内流化质量,提高了碳转化率,从而影响煤气热值.气化压力由常压提高到0.3M Pa时,煤气热值提高15%,碳转化率由57.52%增加到76.76%,干煤气产率和冷煤气效率也随压力增大而小幅增大.对于特定的循环流化床气化工艺,气化压力存在最佳气化效果区域,在本实验条件下,0.3~0.4M Pa时气化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7.
在小型单管气化反应炉内进行了本题的研究。用粉煤和变换剂制成的型煤进行了水煤气气化反应试验,考察了变换剂种类添加量,气化反应温度,反应时间,蒸汽流量对煤气组成的产气率的影响。结果表明,Ca基变换剂可使煤气CO含量ψ降低0.10左右,Ca-Na复合变换剂还可显著提高煤气产率。  相似文献   

8.
应用ASPEN软件模拟CO2-O2/H2O混合气氛下的煤气化系统,采用分析法对系统的效率和损失状况进行了分析,考察了气化温度、气化剂中CO2的含量以及气化剂预热温度三种因素对气化系统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气化温度从800℃升高到1400℃时,效率从76.31%提高到88.49%;随着气化剂中CO2含量提高,气化过程效率先降低后升高,当CO2含量提高至12%以后,气化过程效率持续升高,气化剂中CO2的含量为45%~48%时,气化煤气中有效气体含量达到最高值79.41%;气化剂的预热温度对效率的影响很小。  相似文献   

9.
应用ASPEN软件模拟CO2-O2/H2O混合气氛下的煤气化系统,采用炯分析法对系统的(火用)效率和(火用)损失状况进行了分析,考察了气化温度、气化剂中CO2的含量以及气化剂预热温度三种因素对气化系统(火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气化温度从800℃升高到1400℃时,(火用)效率从76.31%提高到88.49%;随着气化剂中CO2含量提高,气化过程(火用)效率先降低后升高,当CO2含量提高至12%以后,气化过程(火用)效率持续升高,气化剂中CO2的含量为45% ~48%时,气化煤气中有效气体含量达到最高值79.41%;气化剂的预热温度对炯效率的影响很小.  相似文献   

10.
根据上吸式和下吸式气化炉特性,设计开发了喉口型双氧化层煤无焦油气化炉,并在煤无焦油气化炉实验装置上进行了煤无焦油的气化实验研究,考察了气化炉操作参数对主要气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喉口型双氧化层气化炉内气化状态良好,出炉煤气中焦油含量大大降低,煤气热值明显提高,煤气中焦油含量最低仅为10 mg/m3,煤气热值高达6 466.9 kJ/m3,完全满足各种燃烧器和加热工艺要求,实现了煤无焦油气化;操作参数对气化指标的影响本质上是通过改变气化温度来实现的,气化温度的提高促进了焦油的裂解反应,从而提高了气化煤气中CO和H2的含量,降低了煤气中CO2和焦油的含量,使煤气热值升高.  相似文献   

11.
型煤气化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阐述了气化用型煤的配料、制造工艺和气化试验的研究成果,分析了影响气化型煤强度的各种因素及其成型的最佳参数。对配制的无烟煤型煤在模拟煤气发生炉试验台上进行试验的结果表明:用型煤制造煤气与同质量块煤相比具有气化强度和气化效率高、成本低、资源广等特点。  相似文献   

12.
缓倾斜煤层反向两阶段煤炭地下气化模型实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提高煤炭地下气化产品煤气的热值,提出并研究了缓倾斜煤层反向2阶段煤炭地下气化方法。在物料平衡的基础上,建立了2阶段煤炭地下气化方法理想气化参数的计算模型。通过对模型试验结果的分析,指出了该气化方法温度场发展过程的一般规律和中热值地下水煤气的形成原因,从而得到了一些工艺控制参数。反向2阶段煤炭地下气化方法能够获得热值Q=12.56MJ/m^3以上的地下水煤气,该煤气由水煤气和干馏气组成,与同向2阶段气化方法相比,进一步提高了气化过程的热效率。  相似文献   

13.
在热输入为2 MW加压喷动流化床煤部分气化中试试验装置上,对所构建的煤气化试验系统进行了工艺及装置试验研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连续12 h的煤部分气化试验,以考察工艺参数对气化行为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中试装置的各分系统设计合理,全系统能协调稳定运行,能为第二代增压流化床联合循环发电系统(2G PFBC-CC)的下游单元提供合格的煤气和半焦;在较高的气化温度下,煤气中甲烷质量分数由于二次热解而降低,碳转化率增加;提高了入炉的蒸汽量,煤气中氢气质量分数明显上升.  相似文献   

14.
目前我校研发的“一种流化床CO气化炉的气化工艺方法及其装置”被授予发明专利,本发明涉及煤化工领域的煤气化工艺,为一种用O2+CO2或空气+CO2为气化剂的流化床CO气化炉的气化工艺方法.其以O2和CO2为气化剂,以焦粉、无烟煤为原料,采用连续气化工作的流化床气化炉为气化设备(即连续气化法)或以空气和CO2为气化剂,0~10mm的焦粉、无烟煤、贫煤、长焰煤、褐煤中一种或几种为原料,  相似文献   

15.
阐述了煤炭地下气化的原理,根据气化煤层的温度、主要化学反应及煤气成份的不同,将气化过程沿气通道划分为3个带,即氧化带、还原带和干馏干燥带。分析了“三带”的物理化学特征,并讨论了主要变量--温度、水涌入速率、鼓风的量与质、煤层厚度、操作压力以及气化通道的长度和断面对煤气质量的影响及各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为进一步探讨煤炭地下气化过程和影响因素、预测产品煤气的组成、选择最佳控制参数以及确定适宜的气化工艺,提供了必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急倾斜煤层移动点两阶段地下气化模型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鉴于在急倾斜煤层中进行地下气化所存在的煤气热值不稳定问题,提出了移动点两阶段煤炭地下气化工艺,介绍了多功能工艺技术模型试验台结构,阐述了移动点两阶段地下气化方法,研究了两阶段时间之比、产出的煤气热值、组份和气化速度,并对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模型试验结果表明,移动点两阶段煤炭地下气化方法,使产生高热值水煤气的时间较固定点供风(汽)模式提高0.67-1.5倍,从而在煤炭地下气化现场试验过程中,为生产和技术参数的设计,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多点两阶段煤炭地下气化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鉴于在急倾斜煤层中进行地下气化所存在的煤气热值不稳定问题,提出了多点两阶段煤炭地下气化工艺。介绍了模型试验系统,阐述了多点两阶段地下气化方法,研究了两阶段时间之比、产出的煤气热值、组份和气化速度,并对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模型试验结果表明,多点两阶段煤炭地下气化方法,使产生高热值水煤气的时间较固定点供风(汽)模式提高0.67-1.5倍。从而在煤炭地下气化现场试验过程中,为生产和技术参数的设计,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蒸汽煤比对湍动循环流化床煤气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空气和水蒸气为气化剂,在压力为0.3 MPa的湍动循环流化床热态实验台上对淮北烟煤进行了煤气化试验,研究了蒸汽煤比(质量比)对气化过程的影响.气化炉提升段具有下宽上窄的特点,床料采用宽筛分石英砂.气化试验过程中,实现了提升段下部湍动流化、上部环核流动.试验结果表明:随着蒸汽煤比的增加,煤气中CH4体积分数基本保持不变,CO体积分数从13.12%下降到11.98%,H2体积分数从初始12.3%增加到14.63%而后下降至14.19%,CO2体积分数从13.84%下降至12.94%后,略微上升至13.06%.蒸汽煤比的变化对干煤气产率、冷煤气效率及碳转化率都有影响,其最大值分别为2.89 m3/kg, 59%, 81%.  相似文献   

19.
在一般的煤气发生炉中,煤是由上而下、气化剂则是由下而上地进行逆流运动,它们之间发生化学反应和热量交换。这样在煤气发生炉中形成了几个区域,一般我们称为“层”。按照煤气发生炉内气化过程进行的程序,可以将发生炉内部分为六层(见混合煤气发生炉结构示意图):1)灰渣层;2)氧化层(又称火层);3)还原层;4)干馏层;5)干燥层;6)空层;其中氧化层和还原层又统称为反应层,干馏层和干燥层又统称为煤料准备层。  相似文献   

20.
基于Shell煤气化工艺的干煤粉加压气流床气化炉性能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Shell煤气化工艺为基础,利用干煤粉加压气流床气化过程模拟模型,对干煤粉加压气流床气化工艺的性能进行了数学模拟和性能研究.分析了煤气化过程中氧气和蒸汽对气化炉性能的影响,为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IGCC)电站系统设计中气化工艺及参数的选择提供了依据.研究表明,氧气煤比和蒸汽煤比是影响气化炉出口煤气成分、碳转化率和其他性能的主要因素,气化炉温度随着氧气煤比的增加而增加,随着蒸汽煤比的增加而下降;当蒸汽煤比一定时,随着氧气煤比的变化,冷煤气效率有一个最佳值,氧气煤比要比蒸汽煤比对气化炉性能的影响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