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唐东胜  黄金涛 《汉中科技》2013,(4):24-24,33
水稻是喜硅作物,硅肥是一种很好的新型多功能品质肥料、保健肥料、植物调节性肥料,被人们称之为继氮肥、磷肥和钾肥之后的第四大元素肥料,我国对硅肥的开发研究比较晚,但近年来硅素营养对水稻生产的影响越来越明显。本文重点介绍硅素营养特点和硅肥施用技术,对水稻优质高产和发展无公害高效农业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水稻硅肥肥效及施肥量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蔡德龙  杨乔平 《河南科学》1994,12(4):343-347
利用河南省科学院信阳硅肥厂生产的硅肥,在河南省淮北地区水稻上进行了小区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硅肥施用后稻谷增产率在10%以上,最佳施肥量为每公顷750/公斤,稻谷增产率达29.6%。为今后在这一地区推广硅肥积累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土壤微量元素养分供应不足在我省主要农区已成为提高农作物产量的限制因子,试验证明:硼、钼、锌肥等在水稻、油菜、紫云英、大豆等多种作物上,均取得一定增产效果.因此,为了探索我省水稻土中微量元素的供给情况,对硼、钼、锌、铜和锰等典型微量元素和功能相近的铁元素进行含量和分布规律调查,搜集我省农业生产中应用这些微量元素的情况,作为上述规律的评价的验证,为全省化肥区划和合理施用提供科学依  相似文献   

4.
以Ⅱ优838为材料,研究不同施钾量和施硅量对水稻茎秆基部节间结构特征和抗倒伏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施钾可以显著提高茎秆基部节间的抗折力,降低倒伏指数;改善水稻抗倒伏性的最佳施钾质量浓度为125 kg/hm2,可以使抗折力和纤维素分别提高97.76%、27.93%,倒伏指数和节间长度分别降低55.68%、13.18%.施硅可以使茎秆的抗折力提高、基部节间缩短、茎秆增粗、充实度提高.其中,120 kg/hm2处理使茎秆抗折力显著增加,倒伏指数显著降低.施用钾肥和硅肥能够使茎秆维管束面积增大,有效改善茎秆维管束系统;施用一定浓度的钾肥和硅肥均可以提高水稻基部节间的纤维素和木质素含量.施用钾肥主要是改善基部第3节的抗倒伏性,施用硅肥则是提高基部第2节的抗倒伏特性.  相似文献   

5.
该文采用田间随机区组设计,以巨型稻“丰超6号”为供试材料,以磷钾肥为基肥,设置氮肥或硅肥使用组合的4种处理:不施氮肥和硅肥(CK)、施氮肥(N)、施氮肥配施低量硅肥(NSi1)和施氮肥配施高量硅肥(NSi2).研究结果表明:相对于CK处理,施用氮肥和硅肥使水稻地上部和根系生物量分别增加了55.6%和67.0%,使水稻根冠比分别增加了30.8%和46.2%.与CK处理相比,施用氮肥和硅肥使巨型稻分蘖数分别增加了23.9%和45.0%; 与单施氮肥相比,氮、硅肥配施使分蘖数进一步增加了17.1%,施用氮肥和硅肥使巨型稻SPAD值(叶绿素相对含量)分别增加了9.7%和19.8%.氮、硅肥配施使土壤碱解氮和有效硅含量分别增加了19.2%~31.5%和9.2%~28.5%.NSi2处理较NSi1处理的氮肥利用率提高了16.5%.与单施氮肥相比,NSi1处理使巨型稻产量提高了11.7%,而NSi2处理使巨型稻产量显著增加26.1%.在巨型稻种植过程中以氮肥配施高量硅肥(NSi2)处理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6.
为探究有机肥对水稻产质量的影响,以水稻品种锦优8号为试验材料,设置4个不同施肥处理,分别为T1:春果肥(有机肥)施160kg/667m2;T2:厌氧堆肥(有机肥)施200 kg / 667 m2 ;T3:化肥施用量为(复合肥60kg+尿素25kg)/667m2;T4:不 施用任何肥料,作为对照, 结果表明:(1)3 种不同肥料的施用(T1、T2、T3)对锦优8号在田间农艺性状方面有着较大影响,但在碾米品质方面无较大影响。施用化学肥料(T3)在株高和分蘖上显著高于2种有机肥,但却在穗总粒数、结实率、穗长和千粒重上低于2种有机肥(2)在产量上施用肥春果肥(T1) 和厌氧堆(T2) 与化肥(T3) 相比,虽然产量分别降低了 3.95%和 7.82%?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同时由于有机肥对土壤和环境的友好性,因而使用春果肥和厌氧堆肥这2种有机肥,特别是产量更高的春果肥在水稻生产中代替化肥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关于硅肥的研究近年国内外非常活跃.浙江省农业厅在前几年对本省土壤及水稻中硅素营养水平进行调查并结合高效硅肥肥效、施肥技术、增产机理与经济效益等大量试验的基础上,已明确硅肥对水稻、小麦、玉米和甘蔗等禾本科作物均有10—18%的增产作用.同时,还发现硅肥能提高作物品质,明显增强作物抗逆性与抗病虫害的能力.对这些已经成熟的研究结果,浙江省农业厅已及时组织专家编写了《硅肥应用技术与前景》专著,即将由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出版.这对硅肥的推广应用及在浙江或兄弟省不同土壤类型地区正确使用硅肥将有十分现实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以楚粳28为试验材料,采用盆钵种植,研究硫酸钾镁作底肥对高原粳稻产量和一些生理性状的影响,设1g/钵和2g/钵试验两种施用量,单独施用或与农家肥配合施用,设单施农家肥和不施任何肥料两个对照。结果表明:施用硫酸钾镁肥有利于提高有效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有利于产量的提高;硫酸钾镁肥与农家肥配合施用,能提高叶片中的叶绿素含量,减缓后期叶绿素的下降速度,并使SOD酶活性和游离脯氨酸含量在抽穗后有较大的提高,在灌浆后期降低速度慢,达到了增强水稻渗透调节能力和消除自由基的能力,增强了抗性,延缓叶片衰老。在生产上建议每667m2用钵硫酸钾镁肥20kg和腐熟的农家肥1500kg配合作底肥一次性施入田中。  相似文献   

9.
杨梅 《广东科技》2013,(18):148-149
沼肥是近几年出现的一种新肥料,与一般肥料相比,沼肥具有微量元素含量高,重金属含量低等优点,非常适合生产无公害农产品。就沼肥所含成分,以水稻生产为例,介绍了沼肥在水稻生产上施用的注意事项以及水稻浸种,阐述了目前水稻种植施用沼肥存在的缺陷,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0.
对鞍钢永发硅肥、大连希林索硅肥、鹤岗双阳硅肥进行抗稻瘟病、增产试验.结果表明:施用三种硅肥后叶瘟下降了1~2级,发病率下降了1.9%~8.2%,穗颈瘟发病率下降了2.8%~6.4%,水稻增产1.3%~15.4%.  相似文献   

11.
陈正远 《广东科技》2014,(18):138-138
控释肥已成为未来肥料研究与生产的热点领域,对提高肥料利用率和保护环境有很大的作用,因此,控释肥将是未来肥料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分析控释肥的功效基础上,结合德宏州盈江县实际情况进行了控释肥在水稻栽培上的实施效果分析。  相似文献   

12.
第三代硅肥大田推广示范通过验审浙江省农业厅土肥站自1988年开发、研制硅肥以来,产品形式已进入第三代——高效熔渣硅肥(用于基肥)和硅素灵(液态叶面追肥).它与第二代粉状硅肥相比,具有含量高、药效快而显著、使用方便等特点.为使它尽快进入农家,该肥生产单位浙江省萧山特种水泥厂硅肥分厂于今年选择了余姚县河姆渡4500亩规模的茭白生产基地和建德县杨春桥水稻示范畈300余亩成片水田作为大田推广示范试点.经有关专家和各级领导对这两个试点专业大户的茭白和水稻种植对比试验实地考察验审,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3.
一、前言“九二○”是一种强烈的植物生长刺激素,在许多作物上应用,已取得了肯定的增产效果。水稻是我们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九二○”在水稻上的应用经过了一年多来群众性试验研究的结果,出现了不少增产的苗头,并且在大部分试验田中取得了增产的效果。然而,由于农业生产的影响因素极其复杂,因此,“九二○”在水稻上的应用效果表现得不很一致。要使施用“九二○”成为水稻生产上的稳定的增产措施,就必须搞清“九二○”施用后对水  相似文献   

14.
徐进  叶春 《今日科技》1995,(12):3-4
硅素是水稻等禾本科作物的必需营养元素,也是部分非富集硅作物的有益营养元素。硅素不仅能增强作物的体质与抗病能力,而且能提高结实率和促进早熟,从而提高作物的品质与产量。二氧化硅虽然在土壤矿物质中的含量高达50—70%,但在土壤酸碱度范围内,皆为难溶态。其中,能被水稻直接利用的有效态二氧化硅还不足土壤全硅量的0.02%。随着我国农业生产水平与复种指数的不断提高,作物从土壤中摄取有效硅的数量不断增加,而生产实践中则缺乏补充土壤硅素的有效措施,致使土壤缺硅日趋严重,成为提高部分农作物产量的限制因素。因此,加强对作物硅素营养与硅肥应用技术的研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不同施肥对稻麦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0年在国家紫色土肥力和肥料效益监测基地上长期定位试验小区(西南农业大学校本部农场)内,进行的不同施肥处理对稻麦养分吸收利用影响的定位试验结果表明:施N肥能提高稻麦子粒含N量,施用P肥能提高稻麦植株各部位P含量,有机肥与化肥配合施用比单施化肥处理水稻含P量高。施用K肥能提高小麦茎叶含K量,但子粒中K含量变化较小,K主要保留在茎叶中;Cl能促进小麦对K的吸收。小麦对N、P、K肥的利用率分别为27.8%、38.9%和22.9%;水稻对N、P、K肥的利用率分别为35.8%、26.8%和41.8%。水稻对N肥和K肥的利用率高于小麦,而小麦对P肥的利用率则高于水稻。  相似文献   

16.
近十年来,世界工业发达国家生产和施用高效复合肥料迅速发展,复肥施用量约占生产化肥总量的70%以上,并取得较好的社会经济效益。我国研究复合肥料起步不晚,但步子不大,施用复合肥料的数量,仅占全国化肥总量六千万吨的1.8%,而且主要靠进口,国产很少。  相似文献   

17.
水稻-榨菜轮作体系中施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调查研究方法对重庆市涪陵区水稻-榨菜轮作体系中的养分管理现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水稻-榨菜轮作体系中,榨菜季氮肥施用量普遍偏高,各农户之间施用量差异较大,施肥不足与过量并存.每公顷氮肥施用量最低为207.0 kg,最高为564.0 kg,平均施氮量为349.5 kg/hm2,其中60%的农户施氮量大于330.0kg/hm2.氮肥在整个生育期的分配出现前轻后重,氮磷钾养分施用不平衡,偏施氮肥.钾肥用量不足,施用的氮磷钾(含有机肥投入)平均为N384.0 kg/hm2,P2O5127.5kg/hm2,K2O144.0 kg/hm2,氮磷钾养分的施用比例为10.3320.375;在投入的养分中化肥氮磷钾分别占总施肥量的91.0%,65.9%和15.6%,即氮主要由化肥提供,钾主要由有机肥提供,有50%多的农户未施用化学钾肥.榨菜收获后,普遍采用榨菜叶直接还田,80%以上的农户在水稻季不施用任何肥料,20%的农户根据水稻长势在分蘖末期施用少量(0~69 kg/hm2)氮肥.  相似文献   

18.
不同施肥对稻麦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0年在国家紫色土肥力和肥料效益监测基地上长期定位试验小区(西南农业大学校本部农场)内,进行的不同施肥处理对稻麦养分吸收利用影响的定位试验结果表明:施N肥能提高稻麦子粒含N量,施用P肥能提高稻麦植株各部位P含量,有机肥与化肥配合施用比单施化肥处理水稻含P量高。施用K肥能提高小麦茎叶含K量,但子粒中K含量变化较小,K主要保留在茎叶中;C1能促进小麦对K的吸收。小麦对N、P、K肥的利用率分别为27.8%、38.9%和22.9%;水稻对N、P、K肥的利用率分别为35.8%、26.8%和41.8%。水稻对H肥和K肥的利用率高于小差.而小麦对P肥的利用率则高于水稻。  相似文献   

19.
脱硫废弃物改良盐碱地对水稻生长发育及土壤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田间试验方法,以改良龟裂碱土为目标,研究施用脱硫废弃物改良盐碱地对水稻生长发育及土壤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稻常规栽培、管理条件下,在盐碱地中施加脱硫废弃物能够改善水稻的生长发育,即增大水稻叶面积指数,提高水稻生物量和产量.当脱硫废弃物+改良剂施用量为(2.5 t+0.5 t)/666.7 m2,泡水量定额为100 m...  相似文献   

20.
很多年以来只靠化肥维持生产,农肥的使用量逐年减少,使土壤有机质下降严重。水稻秸秆还田技术和增施生物有机肥是提升土壤有机质的有效途径,更是可持续农业发展的必然选择。水稻秸秆直接还田、稻草造肥还田、高茬还田、施用颗粒生物有机肥均可有效提升水稻土壤有机质,其中以稻草造肥还田提升效果最好;并且促早熟、提升有机质、增产增效均以施用颗粒生物有机肥为最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