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本文介绍了该微乳液的特点以及反胶团微乳液法制备纳米粒子的原理、实验室制备过程并讨论了表面活性剂的用量等因素对产物纳米硅酸钙的影响,同时也对制备成纳米硅酸钙之后的乳液的破乳进行了初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油包水微乳液体系的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表面活性剂Tween80和Span80复配,以环己烷为油相制备高度分散、液滴均匀的油包水(W/O)型微乳液.以最大增溶水量为指标,通过目测及测定体系电导率,研究了表面活性剂复配、四种醇类助表面活性剂、温度和盐度等因素对微乳液体系稳定性的影响,探索该微乳液形成的适宜条件.实验结果表明:当复配表面活性剂中Tween80的含量为60%、乙醇作助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与复配表面活性剂质量比Km=1.0时,可得到作为微反应器的理想微乳液体系;随温度升高,W/O微乳液体系相图的稳定区域减小,盐度对微乳液稳定性的影响减小.  相似文献   

3.
超临界CO_2微乳液具有特殊的微观结构,这是其在萃取、反应及纳米材料制备领域广泛应用的前提。文中通过相行为实验和分子动力学模拟相结合的方法,测试了基于表面活性剂LS-45超临界CO_2微乳液的临界微乳液浓度及溶水能力。运用分子动力学模拟,从分子级别上考察了微乳液的聚集过程,并分析了聚团的结构信息。实验结果表明,LS-45微乳液体系的临界微乳液浓度为0.002 71 mol/L,体系溶水能力随压力的增大而增大。模拟结果显示,水分子与表面活性剂分子的聚集轨迹基本同步,表面活性剂数量对微乳液内水核的最终聚集程度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4.
微乳液法制备纳米Al2(WO4)3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微乳液法制备纳米Al2(WO4)3进行了研究.分别以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和二(2-乙基己基)磺基琥珀酸钠(AOT)为表面活性剂,在表面活性剂-正辛烷-盐水体系的W/O微乳液区成功地合成了纳米Al2(WO4)3.实验结果表明,以AOT为表面活性剂的微乳液体系制备的纳米Al2(WO4)3颗粒小,粒度分布均匀,其颗粒大小在40 nm左右且为球形.同时还在CTAB/正丁醇-正辛烷-盐水体系的W/O微乳液区、O/W微乳液区和液晶区合成了Al2(WO4)3,并将产物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在W/O微乳液区能够合成出粒度分布较均匀且粒径在100 nm以内的纳米Al2(WO4)3.  相似文献   

5.
用微乳液法制备均分散碳酸锶粒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微乳液是均匀分散的乳状液,利用这种性质便于制备均分散体系。本研究利用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所组成的微乳液,通过各种锶盐,经过各种条件试验,得到纺锤形的碳酸锶均分散粒子。为制备的均分散粒子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几种微乳液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出了与现有报道组成不同的多种稳定的微乳液体系.在研究过程中,选价格低廉的表面活性剂OP-10和渗透剂JFC作为表面活性剂.实验结果表明,OP-10作表面活性剂可以大大提高微乳液体系的最大增溶水量,提高产率,从而得出最经济制备工艺,相对降低生产成本.借助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镜(SEM)等分析手段对微乳液法制备的纳米微粒结构、粒度、形貌等进行了表征与分析.  相似文献   

7.
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微乳液的制备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吐温80和司班80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以正己烷、甲苯为油相来制备微乳液。研究不同的表面活性剂、油相和助表面活性剂等因素对微乳液区形成的影响;并利用动态光散射法测定微乳液的粒径。结果表明:表面活性剂的HLB值、油相的结构、助表面活性剂的碳链长度、表面活性剂和助表面活性剂的质量比均对微乳液区的形成有影响。  相似文献   

8.
综述了表面活性剂的分散机制及其在纳米材料制备中的分散作用;介绍了表面活性剂在几种制备纳米材料方法中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9.
用油包水型微乳液法制备超细硫酸钡颗粒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纳米颗粒的制备是一个重要的纳米技术。利用油包水型微乳液法成功制备了硫酸钡纳米颗粒。研究了表面活性剂种类、表面活性剂用量、反应物浓度对超细颗粒大小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微乳液法制备的纳米颗粒直径大约都在10~90nm之间,且分布窄,单分散性好。实验发现:使用TritonX-100(聚乙二醇辛基苯基醚)做表面活性剂比Tween80(聚环氧乙烷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和Span80(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合适;而且随着表面活性剂用量增加,超细硫酸钡直径变小,但随着反应物浓度的上升颗粒直径增大。最适工艺条件为:55mL环己烷/30mLTritonX-100/15mL正己醇/10mL0.1mol/L氯化钡溶液。  相似文献   

10.
以四氯化钛、氨水、表面活性剂op-10等简单易得的试剂为主要原料,采用常压液相、两步水解法制备出混晶纳米TiO2分散乳液;对乳液制备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如pH值、酸性介质中的反应时间、表面活性剂量等进行了研究,并采用XRD、TEM、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等分析手段,对产品的物相、形貌、光吸收和光催化等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所制乳液为金红石-锐钛矿混晶结构,两相含量受酸性反应时间控制;TEM形貌分析,乳液分散性能良好,粒子基本为球形,粒径约为15 nm; 应用实验发现体系pH值、表面活性剂的添加量等对乳液的光吸收及光催化性能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利用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无机电解质、有机相与去离子水配制微乳液,研究微乳液的稳定性,利用配置的微乳液对石油污染土壤进行清洗,探究方法可行性以及最佳参数条件。方法 采用Shah法,以十二烷基苯磺酸钠为表面活性剂、分别以正丁醇、NaCl、Na2CO3、Na2SiO3、有机相正庚烷为助表面活性剂制备微乳液,通过绘制拟三元相图研究微乳液体系稳定性;分析该微乳液对石油污染土壤的洗脱率。结果 配制的微乳液Ⅲ对含油量为10.6%的石油污染土壤去除率达到90.47%,清洗后的土壤含油率为1.01%,对比单一表面活性剂SDBS的石油烃脱附效率提高了32.31%。结论 该微乳液脱附效率显著高于单一或其他复配溶液药剂,可作为高浓度石油污染土壤修复的主要备选技术。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与助表面活性剂正丁醇微乳体系的相行为,考察了表面活性剂与助表面活性剂的质量比、油相种类、锌离子浓度对微乳液拟三元相区大小的影响,以确定适宜制备纳米氧化锌的微乳体系.研究表明,当m(CTAB)∶m(正丁醇)∶m(正辛烷)=1.2∶1∶4.4时,微乳体系具有较高的增溶水量.采用该配比,在微乳体系中制备出粒径小、尺寸分布窄的纳米氧化锌,并用扫描电镜(SEM)、粉末X射线衍射(XRD)、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等对纳米氧化锌的形态和晶体结构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3.
针对单一植物源杀菌剂存在高成本、低抗菌性且抗菌谱较窄及植物精油不稳定的问题,设计开发了一种新型的抗菌复方精油微乳液.采用协同指数法确定精油的最佳复配组合,并利用相转化法制备其微乳液,通过分析拟三元相图中微乳液区域的大小研究了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表面活性剂与助表面活性剂的质量比(Km)及油相含量对微乳液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室温条件下,以丁香油-肉桂油-大蒜油复配精油(质量比8∶1∶8)为油相、Tween-80为表面活性剂、甘油为助表面活性剂、蒸馏水为水相,当Km=5∶1、油相和混合表面活性剂的质量比为2∶8时,制备的微乳液抗菌性能显著,且外观及稳定性等均较好.  相似文献   

14.
表面活性剂是富集于相与相交界之间的区域,并对界面性质及相关工艺产生影响的一类物质。近年来在各种纳米材料制备中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在定向设计多样性的纳米材料以及控制纳米材料的分散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根据近年来湿化学体系下制备GeO2纳米材料的进展,结合表面活性剂的特性。分类地总结了它们在制备GeO2纳米材料中的作用机理和特点。  相似文献   

15.
反向微乳法制备单分散纳米二氧化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制备了以Span80和Tween60为混合表面活性剂的反向微乳液,研究了不同配比的Span80-Tween60混合表面活性剂对微乳液最大增溶水量的影响,利用Span80-Tween60/环己烷/水(HCl)反胶束微乳体系水解正硅酸乙酯制备出单分散性好、平均粒径15~40nm的二氧化硅粒子,探讨了水与表面活性剂的摩尔比(R)、水与正硅酸乙酯的摩尔比(H)对SiO2粒子粒径的影响.结果表明:Span80和Tween60质量比为2∶5时,微乳体系有较大的溶水能力;SiO2纳米粒子粒径随着R和H的增大而增大.  相似文献   

16.
以曲拉通X-114为表面活性剂,正戊醇为助表面活性剂,环己烷为油相,铈锆镨铝硝酸盐混合水溶液或氨水溶液为水相组成双反相微乳液体系,制备掺杂镨(Ce,Zr,Al)O2纳米固溶体,并利用XRD,TEM,FT-IR和Raman等手段对样品的物相结构、晶粒大小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稀土元素镨掺杂入(Ce,Zr,Al)O2形成的混合氧化物为萤石型立方晶相结构的均相固溶体,环己烷/曲拉通X-114/正戊醇/水溶液组成的双反相微乳液体系是合成粒径尺寸5nm左右、分散均匀的掺杂镨(Ce,Zr,Al)O2纳米固溶体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石蜡微乳液的研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表面活性剂脂肪醇聚氧乙烯醚和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磷酸酯盐作为乳化剂,对上海炼油厂生产的58号石蜡进行乳化研究,制备石蜡微乳液。研究结果表明:表面活性剂的组成及含量影响微乳液的制备,分散相的粒径分布对石蜡微乳液的外观特征和稳定性也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8.
微乳液法制备Fe_3O_4纳米颗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微乳液法制备纳米Fe3O4颗粒,以十二烷基苯磺酸钠为表面活性剂,甲苯作为油相,Fe3+与Fe2+水溶液和NaOH水溶液为水相形成W/O乳浊液,制备出单分散、高磁性的纳米级Fe3O4颗粒。经XRD、TEM、SEM分析Fe3+与Fe2+的摩尔比、乳化温度(T)、表面活性剂用量(m)、乳化时间(t)等参数对结果的影响。研究表明:当Fe3+与Fe2+摩尔比n(Fe3+)∶n(Fe2+)=1.75∶1、乳化温度T=80℃、表面活性剂用量m=1.0 g、乳化时间t=1.0 h时,产物粒径小,表现为超顺磁性。  相似文献   

19.
分别使用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作为表面活性剂以及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和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作为双表面活性剂,采用水解法制备出SnO_2纳米材料,并研究了SnO_2纳米材料的形貌和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时的电化学性能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所制备的SnO_2纳米颗粒均为球形,大小为45~75 nm,在双表面活性剂的调控下所制备的SnO_2纳米材料体积较大.所制备的SnO_2纳米颗粒均为具有金红石结构的锡石型,属于四方晶系.恒电流充放电循环测试结果表明,SnO_2纳米颗粒具有较高的放电比容量,首次放电比容量大约为1400~1600 m Ah/g,但是循环稳定性较差,循环5次以后样品的放电比容量衰减至400~700 m Ah/g.总之,双表面活性剂调控下,7h煅烧制备得到的SnO_2纳米材料相对较好,具有相对较大的比容量和相对较小的阻抗.  相似文献   

20.
 银纳米复合材料由于其优良的综合性能而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已成为纳米材料研究的热点。本文综述了银纳米颗粒和银纳米复合材料的化学制备方法,包括化学还原法、光还原法、微乳液法、电化学法等,指出了化学还原法由于容易控制粉末粒度和形貌,生产成本相对较低,是目前研究和应用最广的制备纳米银粉的方法,在制备过程中加入保护剂是防止纳米银颗粒团聚的有效方法;分析了银纳米材料在催化材料、抗菌材料、电子电路、表面增强拉曼光谱及其他领域的应用,复合银纳米材料已经在乙烯氧化制环氧乙烷催化剂和抗菌塑料中得到商业化应用;提出制备尺寸可控、形貌可控的银纳米粒子以及各种新型功能性银纳米材料将是今后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