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考察了一株大肠杆菌产生的絮凝剂的絮凝特性.研究表明,该菌产絮凝剂的活性成分主要存在于上清液中,且产絮凝剂的时间与菌生长相比,稍有些滞后.该絮凝剂絮凝高岭土悬浊液时,最适宜的pH范围为5.0~8.0,最佳的高岭土悬浊液浓度为2~4 g/L;不同的金属阳离子都有不同程度的助凝作用,且Ca2 更具优越性,其适宜浓度为0.2~0.5 g/L.与其他生物絮凝剂及常用絮凝剂相比,其絮凝效果及絮凝剂用量展现出较好的优势.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末端为甲基丙烯酸酯型的聚环氧乙烷(PEO)大分子单体分别与苯乙烯(S)、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酸甲酯(MA)的溶液自由基共聚动力学.结果表明,大单体和小单体的共聚合体系由于粘度的影响,使其有别于小单体之间的共聚合体系.大单体的接枝效率受小单体的结构、大单体的分子量等因素的影响,接枝效率最高为81.3%,用Kennedy的积分式对小分子单体的竞聚率γ_2值进行了估算,并计算求得接枝共聚物的平均接枝数为10~14。  相似文献   

3.
为了降低微生物絮凝剂M-25的生产成本,以查氏母液为基础,采用替代碳源和氮源的方法,开发出了廉价的替代碳氮源:淀粉和尿素.使用该替代培养基的发酵液处理高岭土悬浊液,絮凝率高达99.5%,比查氏培养基提高2.5%, 培养基成本降低近60%.  相似文献   

4.
在水中制备了β-环糊精/聚乳酸接枝共聚物(β-CD -g-PLA)胶束,以芘为探针,采用稳态荧光法研究了胶束的形成及临界胶束浓度(CMC)),利用动态光散射(DLS)和透射电镜(TEM)研究了胶束的粒径分布和形态.结果表明,在一定条件下接枝共聚物在水中能够形成球形的稳定胶束,CMC值和胶束粒径随着共聚物中疏水性聚乳酸(PLA)链段含量的增加而减小.  相似文献   

5.
絮凝-ClO2氧化法处理造纸废水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絮凝—Cl O2 氧化法对造纸废水进行处理 ,筛选出最佳的絮凝条件及氧化条件 .实验结果表明 ,该法可使原水 CODcr从 1 4 0 0 mg/L降至小于 70 mg/L.废水CODcr与色度去除率分别大于 95%和 97% ,出水达到排放标准 .该方法具有去除率高、设备简单、占地面积小、操作方便、不产生二次污染等优点  相似文献   

6.
本文研究了CMC-AA接枝共聚合的反应条件。合成TCPACP_(KSH)-Ⅰ型接枝物。通过性能实验表明。此接枝共聚物具有优越的吸收性能,其吸水倍率为1600~2000g/g  相似文献   

7.
在水中制备了β环糊精/聚乳酸接枝共聚物(βCD gPLA)胶束,以芘为探针,采用稳态荧光法研究了胶束的形成及临界胶束浓度(CMC)),利用动态光散射(DLS)和透射电镜(TEM)研究了胶束的粒径分布和形态结果表明,在一定条件下接枝共聚物在水中能够形成球形的稳定胶束,CMC值和胶束粒径随着共聚物中疏水性聚乳酸(PLA)链段含量的增加而减小  相似文献   

8.
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与聚碳酸酯共混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SMa)与聚碳酸酯(PC)的相容性与SMa中Ma的含量有关,Ma摩尔含量在26-28%附近时相容性较好.通过FTIR、SEM等研究,发现SMa与PC在熔融共混中产生了接枝共聚反应。  相似文献   

9.
采用2种不同的共混工艺制备了马来酸酐接枝(乙烯/辛烯)共聚物(POE-g-MAH)/有机蒙脱土(OMMT)/尼龙6(PA6)复合材料.借助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和X射线衍射(XRD)等手段对复合物的形貌和结构进行了表征,并测试了复合材料的热力学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工艺1(两次熔融)条件所得到复合材料为“沙...  相似文献   

10.
采用自制高岭土/木质素磺酸钠接枝丙烯酸丙烯酰胺复合高吸水树脂(KLPAAM),研究了不同KLPAAM树脂用量、不同肥料溶液(单一与混合溶液)对不同土壤质地保水率、含水率的影响.自然蒸发条件下,KLPAAM复合高吸水树脂施用量为0.5%时,各种肥料溶液中泥土、泥土/河砂=1/1和河砂三种质地土壤保水率下降明显减慢,土壤保水性能提高,10%尿素、10%尿素/0.1%磷酸二氢钠混合溶液下降最慢,即保水效果最好,而0.5%氯化钾、0.1%磷酸二氢钠/0.5%氯化钾混合溶液下降最快,即保水效果最差.KLPAAM复合高吸水树脂更适合于含非电解质肥料溶液的砂质土壤中施用.  相似文献   

11.
利用自组装法以配位作用作为驱动力制备了ZnS@ SiO2荧光杂化纳米微粒.将合成的含8-羟基喹啉的双官能团有机硅烷( SiNHQ)接枝到SiO2纳米微粒表面,然后通过8-羟基喹啉与ZnS纳米晶表面的Zn原子的配位作用,将ZnS纳米晶通过配位键组装到SiO2纳米微粒表面上.得到的杂化纳米材料在460 nm呈现出蓝色荧光发...  相似文献   

12.
采用两段反应,先通过辛酸亚锡催化低分子量端羟基聚乙二醇(PEG)(数均分子量1000和2000)与L-丙交酯(L-LA)的开环聚合合成含有端羟基的低分子量聚丙交酯--聚乙二醇-聚丙交酯(PLA-PEG-PLA)三嵌段低聚物,再用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HDI)进行扩链反应合成了一系列不同力学性能的聚丙交酯--聚乙二醇(PLA-PEG)多嵌段共聚物.确定了扩链过程中,多嵌段共聚物膜达到最佳力学性能的反应条件.采用X射线衍射及DSC分析表征了聚合物的结晶结构与熔融温度的变化,发现随PEG含量的增加,聚合物的结晶性与熔融温度均下降.对聚合物膜的吸水性及降解性的测试结果表明,PEG分子量相同时,PEG含量增加,聚合物膜吸水性增强,降解速度加快;同组分比例的PEG2000-PLA多嵌段共聚物的吸水性及降解性均比PEG1000-PLA多嵌段共聚物强.  相似文献   

13.
采用2,2,6,6-四甲基哌啶氧化物自由基(TEPMO)/NaClO/NaBr氧化体系氧化微晶纤维素(MCC)得到单羧基纤维素(Microcrstalline cellulose,MCC),采用高碘酸钠将单羧基纤维分子上C2和C3位的相邻仲羟基氧化成醛基,得到双氧化纤维素(Double oxidation cellulose,DOC)。以DOC和对氨基苯甲酸(Aminobenzoic acid)为原料,通过希夫碱(Schiff base)反应合成纤维素基衍生物-双氧化纤维素接枝对氨基苯甲酸希夫碱(DOC-A)。利用红外光谱(IR)、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合成接枝产物进行结构表征。通过热重分析(TG)和示差扫描量热(DSC)检测中间产物MC、DOC和终产物DOC-A的热性能,结果表明:成功制备新型纤维素接枝对氨基苯甲酸希夫碱,合成的DOC-A具有新的热性能。  相似文献   

14.
以工业原料制备SO2-4/TiO2型固体超强酸催化剂,考察了制备条件对催化剂表面酸性强度酯化活性的影响,并对丁酸异戊酯的催化进行了工艺条件最优化试验,丁酸转化率可达98%以上.  相似文献   

15.
大孔标准苯乙烯-二乙烯苯共聚物的分形结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采用小角X-射线散射法测定大孔标准苯乙烯-二乙烯苯共聚物的结构,发现交联度20%以上的大孔共聚物在数埃至数百埃的范围内具有分形结构,分形维数为2.2~2.8  相似文献   

16.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复合型固体超强酸SO42 - /TiO2 -Fe2 O3,并将其用于二芳基乙烷的合成 .制备该催化剂的最佳条件为 :钛铁摩尔比为 1∶2 ,浸泡其用的硫酸浓度为 0 .5mol/L ,焙烧温度为 5 5 0℃ ;其催化活性和稳定性都优于单氧化物固体超强酸 .该催化剂催化合成二芳基乙烷的最佳条件为 :苯乙烯与二甲苯之比为 1∶7.5 ,催化剂用量为 1 %(总投料质量百分比 ) ,反应时间为 3h ,反应温度为回流温度 ,产率可达 92 .1 %.  相似文献   

17.
用Fe2SO4.7H2O直接焙烧制得的固体超强酸SO42-/Fe2O3作催化剂,对丙酸和丁醇的酯化反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SO42-/Fe2O3具有超强酸性,对丙酸丁酯具有较好的催化性能,适宜的反应条件为:n(酸)∶n(醇)为1.0∶1.2,催化剂用量8 g/mol丙酸,反应时间2 h,丙酸的转化率达96%以上.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无籽西瓜的种胚为材料,探索用离体培养技术繁殖无籽西瓜。种胚的丛生芽诱导需要细胞分裂素与生长素。从31个不同激素配比的培养基中选出三个丛芽诱导率较高的培养基。高浓度的细胞分裂素容易引起幼苗黄化。生根培养基为1/4MS附加IBA.试管苗的前期生长较实生苗快,叶片的光合速率和叶绿素含量均较高。试管苗的第一批雌花出现的节位低。试管苗西瓜的含糖量和维生素C的含量均较高。  相似文献   

19.
本工作研究了末端为甲基丙烯酸酯型的聚环氧乙烷(PEO)大分子单体与甲基丙烯酸甲酯(MMA)溶液自由基共聚反应.结果表明,大单体的接枝效率及接枝共聚物的分子量与大单体的投料量及分子量、引发剂的含量、溶剂用量、共聚反应温度及时间有关.  相似文献   

20.
采用溶胶—凝胶法合成了钒—氮共掺杂TiO2光催化剂,通过在模拟太阳光下降解苯酚测定其光催化活性.考察了钒源用量、水解温度、陈化温度、陈化时间等因素对钒—氮共掺杂TiO2光催化降解苯酚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最优条件下合成出的钒—氮共掺杂TiO2在模拟太阳光下催化反应4h,对浓度为60mg/L的苯酚的降解率达到91.8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