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长期以来,语文习作教学存在着教师指导难、学生写作难、"无病呻吟"的状况,传统的习作教学也存在着一些弊端,违背了"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的教学思想,忽视了"小学生习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的要求.教师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的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创意表达.因此,营造宽松自由的习作教学氛围,通过习作教学过程的优化和创新,使学生自主观察体验,搜集习作素材,感悟真情,自由表达是提高学生习作能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小学阶段,学生由写话到习作,常感到无话可写,情长话短,茫无头绪.究其原因:一、生活积累少;二、语言贫乏,写作技巧差.从教学方面来讲:常规习作要求限制学生自由表达,应试教育苦苦相逼,使学生习作兴趣和欲望被慢慢泯灭.在教学中我据新课标要求:注重引导学生留心周围的事物,大胆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重在激发学生习作兴趣,增强习作自信心,营造自由表达空间,让孩子不拘形式,自由表达,把习作当作自己内心的需要,让习作课堂成为师生共度生命的美好时光.  相似文献   

3.
学会阅读,学会表达,可以说是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而习作教学则是承担"学会表达"任务的主要途径。表达,说白了就是说和写。想一想,这对于正处于豆蔻年华,活泼可爱的学生来说,并不是什么难事。可实际上,学生往往谈习作"色变",怕写作文;教师提起作文也是"愁眉不展",怕教作文,怕批作文。习作的困境究竟在哪里?怎样才能让习作教学踏上快乐之旅?在不断的摸索与探讨中,笔者认为,习作应该是心声的悄然流露,应该是人与人之间的亲密对话,应该是快乐的沟通交流。  相似文献   

4.
正"作文是言语交际中的一种书面表达,这种表达的起因完全是出于一种需要。"生活是学生习作的源泉,《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只有当学生热爱生活,融入到生活中去,懂得观察生活,作文才会有内容,才会生动。传统作文教学过于强调甄别功能,学生在被动的考核压力中不得不抄、背、套,出现了闭门造车、  相似文献   

5.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如何贯彻落实课标精神,成为语文教师深思与研究的重要课题.经过几年的努力,笔者在习作指导中,走出了一片新天地.  相似文献   

6.
童话作文教学是小学作文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但是,仔细分析学生的童话习作,就会发现童话作文教学的难点是:1.情节不新奇.2.中心不深刻.3.表达不生动.4.表达不清楚.特别是抓住"情节不新奇"这一主要难点有效突破,童话作文教学就变得容易而有效了.  相似文献   

7.
周成潮 《科技资讯》2014,(6):178-181
当下习作教学中作者意识已休眠:作者缺失言语表现意识、缺乏自我检阅意识、缺欠习作评价意识、缺少习作发表意识,学生没有以"作者"的身份与姿态亲历习作的全程,导致习作教学成效不彰,习作教学中作者意识亟待复苏。鉴于此,笔者在习作教学实践中努力探寻习作教学中作者意识的恢复路径:一是驱动作者言语表现;二是激励作者自我检阅;三是构建习作评改联盟;四是拓展习作发表路径。藉此,复苏习作教学中的作者意识,提高习作教学的实效。  相似文献   

8.
习作是“情动而辞发”的过程,是学生喜怒哀乐畅所欲言的殿堂。《新课程标准》在写作方面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倡导学生放开手脚,自由表达,说真话、实话、心里话,表现童真、童趣、童语。但实际教学中,我们却发现,小学生习作中恰恰存在着大量的假话、空话、套话。抒隋言不由衷、场景描写不真,事例虚编乱造。我们称类似情况为小学生习作上的“失真”现象。具体分析,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9.
刘婉绵 《科技信息》2012,(3):429-429,424
《课程标准》强调指出:“习作教学应为学生的自主表达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学生对习作的束缚,鼓励学生进行自由表达。”然而.在学生的习作中.我们不难发现,其文中的语言千篇一律,众口一词.词汇贫乏.满腹“大人腔”等现象屡见不鲜,丧失了儿童时代富有的灵性与气息.其独立的个性.思想的灵魂,思维的火花受到了严重的抹杀。因此.想方设法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提高自主表达能力.已成为当前习作教学的迫切需求。  相似文献   

10.
习作是语文素养的综合反映,如何让习作成为学生情感倾诉和交流的温馨天地?笔者以生活为依托,试从三个方面入手,提高学生的习作兴趣,丰富学生的习作素材,真正实现“勤于动笔,乐于表达”。  相似文献   

11.
李冬 《科技信息》2012,(27):314-314,335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是语文综合素养的体现。"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见闻、体验和想法。能根据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发展书面语言运用能力。"是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对写作教学的总要求。本文重点阐述在习作教学中,教师如何运用教学措施激发学生对习作的兴趣,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和创造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作文教学要从学生的内在需求出发,对学生的习作实施激励性评价,可以消除学生的失败感,树立成功感,对建立学生写作的自信心和自主性有明显的收效。教学中以欣赏的目光看儿童的习作,用激励的语言写习作的评语,用"肯定评价"给习作下评定。  相似文献   

13.
林蓉 《海峡科学》2011,(3):84-85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引导学生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在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习作实践中,要注重结合本地区学生和学校的实际情况,特别要做好习作教学的过程、材料准备、情感态度、自主修改、档案建立、评价方式等环节的习作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14.
在对小学生的进行习作教学训练中,要把握住"训练"这一主题,以写作思维训练为核心,以读写结合训练为主线,以结构规范训练为重点,以自主发展训练为目的来提高学生习作能力.  相似文献   

15.
没有材料可写,有话表达不出来,是学生习作普遍存在的问题,鉴于此,教师教学应循序渐进,引导学生化“难”为“易”,使习作成为学生抒展心灵个性的乐园。  相似文献   

16.
张丽华 《科技信息》2010,(18):I0384-I0384
提起习作,学生望而生畏;习作教学,也成了语文教师的一大难题。作为语文教师,我深感习作教学工作的艰辛。如何引导学生走出习作的困境,步入习作的广阔天地,使他们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自信心呢?通过对《语文课程》标准的学习,加之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习作教学应注重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7.
中年级是学生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语言个性化发展的特殊时期,从某种意义上说决定着学生作文能力发展的方向和个性.所以我们既要注重培养学生习作的兴趣,又要扎实有效地进行习作训练,努力使学生在习作时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言之有昧和言之有新.  相似文献   

18.
开放式教学是素质教育的召唤.新课程背景下的学习作教学,需实施开放式,全方位拓展开去,引领学生去观察,去感悟,去体会.这样才能激活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拓展思路,积累生活和学习的经验,让学生乐于表达,乐于写作,真正走进习作的新天地.  相似文献   

19.
小学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习作教学关键是调动学生的表达欲望,而儿童的语言表达往往充满童趣,是最真实、最朴实的情感流露;儿童的生活也是多姿多彩的。为了让学生我手写我心,诉说自己的真心话,将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记录下来,而且乐于表达。这必然要语文老师在作文教学中,让学生走进生活,体验生活,从而真实地写作,尽情尽意地表达。  相似文献   

20.
邱小红 《科技资讯》2010,(26):232-232
学生是具有创新性,能读别人读不出来的言外之意,能读别人读不出的味,能感受别人所不尽相同的感觉,习作中的言外之意各人的感悟是不同的,能写别人写不出来的语言,如此说来,学生习作早已打上了个性的烙印。毋须教师刻意矫揉造作,习作的导向应有利于学生个性语言的表达,教师应呵护他们稚嫩而富有儿童天性的语言,应该从育人的高度容纳学生的奇思妙想,尊重学生的创新思维,扶学生一程,放飞他们的个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