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发展观的演变与思维方式的变革紧密联系在一起。当代发展观实现了从传统发展观到可持续发展观的转变,这一转变其实质是人类在思考发展问题上由线性思维走向非线性思维。在思维方式上,科学发展观超越了传统发展观的线性思维特征,提出了如何运用非线性思维来把握社会发展的基本观点,发展思维的变革集中体现了科学发展观对传统发展观的创新。  相似文献   

2.
在图书馆事业中,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必须将其内化为图书馆科学发展观,才能深化认识并顺利贯彻到图书馆发展的实践中去。所谓图书馆科学发展观,就是运用科学发展观来认识和解决图书馆发展中一系列问题所形成的根本观点。有什么样的图书馆发展观,就有什么样的图书馆发展战略、发展模式和发展道路。因此,树立图书馆科学发展观,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3.
科学发展观是关于发展的“世界观”。有什么样的发展观,就有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和发展战略,就会对发展的实践产生重大的影响。树立科学发展观是保持部队安全稳定的前提和基础。在部队的安全稳定工作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就要用科学管理的创新理念  相似文献   

4.
<正> 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在全面总结和认真汲取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历史经验的基础上,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和指导方针。发展观是关于发展的本质、目的、内涵和要求的总体看法和基本观念。有什么样的发展观,就会有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和发展战略,就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产生根本性、全局性的重大影响。科学发展观的要义是发展。关键是用什么样的模式发展。在我们面前摆着两种方式:一种是粗放式的经济增长方式,物质浪费大、资源消耗高、环境污染重;另一种是集约式经济增长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相似文献   

5.
从非线性思维视角看科学发展观的提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非线性思维为人们提供了认识复杂世界的一种新的思维范式。在思维理念上,科学发展观超越了传统发展观的线性思维特征,提出了如何运用非线性思维处理复杂社会发展的基本观点,科学发展观与非线性科学所揭示的世界非线性本质是一致的。科学发展观的提出,表明我们党对社会复杂问题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也表明我们社会发展理论的创新。  相似文献   

6.
科学发展观视阈下的人文精神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宏露 《科技信息》2009,(14):350-351
科学发展观核心与人文精神的内涵一致,都是以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作为价值追求和目标。科学发展观与传统发展观有本质的区别,科学发展观是发展观的深刻变革、发展理念的升华,摒弃了单一地追求经济增长的发展模式,从注重物的发展转变为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其精神实质是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的探索性的发展观、邓小平的“发展才是硬道理”、江泽民的全面发展观和新的中央领导集体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共同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观,有着极为丰富的内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党在新的实践基础上的重大理论创新。在当前,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观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8.
刘晓红 《甘肃科技》2004,20(9):192-193
《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 :“坚持以人为本 .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这是发展观的新发展 ,是新的科学发展观。新发展观有其新蕴涵 ,体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要求 ,必将促进中国的新发展 ,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现代化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9.
和谐社会的构建需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邓小平发展观是科学发展观重要理论来源,其思想博大精深,对邓小平发展观的准确把握,有助于我们牢固树立和坚决落实科学发展观,加速和谐社会的建设。本文通过对邓小平发展观主要内容、主要特点以及与其科学发展观关系的分析,对邓小平发展观做了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10.
刘六玲  潘海霞 《科技信息》2009,(29):I0664-I0664
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按照发展观的基本理论要求和方法,在工作实践中灵活运用,用发展观的理论指导实际工作,把工作经验认真总结上升到一定的理论水平,环保工作者为了落实科学发展观,应把本职工作做好,应从保护环境的小事做起。这样做,才能真正适应和服务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1.
毛泽东的探索性的发展观、邓小平的“发展才是硬道理”、江泽民的全面发展观和新的中央领导集体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共同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观,有着极为丰富的内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党在新的实践基础上的重大理论创新。在当前,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观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创造性地实现了当代中国社会实践主题的变换,创立了当代中国社会发展观理论。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和时间的推移,邓小平当代中国社会发展观理论在不断变革中创新发展,构成了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战略思想和理论基础,成为推动社会实践发展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3.
图书馆发展观的研究是图书馆学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它的形成有两个基础,实践基础与理论基础,在图书馆实践的基础上形成对图书馆的认识,再以科学的理论为指导形成对图书馆发展的规律性认识。以图书馆发展动力观、状态观、走向观为图书馆发展观的内容框架,以图书馆物质层、工作层与文化层内容为框架内的内容方面,以辩证唯物主义为理论指导,对图书馆科学发展观做一尝试性探析。  相似文献   

14.
邓小平同志在总结国内外发展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发展理念,形成了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中国特色发展理论."发展才是硬道理"是邓小平理论之发展观的主题,"以人为本"是邓小平理论之发展观的本质,"协调发展"是邓小平理论之发展观的核心.邓小平理论之发展观为科学发展观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科学发展观是对邓小平理论之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与邓小平理论之发展现是一脉相承的.  相似文献   

15.
近代以来,人类的发展观经历了从传统发展观到新发展观,再从可持续发展观到科学发展观的演变过程,科学发展观是人类发展观的当代科学形态。发展观的演进是随着人类实践的发展而发展,是人类探索发展问题的结果,经历了关注中心上从物发展到人,内容上从片面发展到全面发展的嬗变过程。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既是对传统发展观的一种革命性变革,也是人类未来发展的理想模式,更是对人类自然观和价值观的深刻反思。它以辩证发展的眼光和动态的观点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人与人的关系,大大促进了人类固有的价值观、发展观、实践观、伦理观等重大观念变革。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介绍了科学发展观的经济理论与方法论。部析了“不同的发展观会导致不同的结局”这一观点,用图片展览的方式凸显了不同发展观受益或受损的现实。  相似文献   

18.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现的本质和核心。坚持和实践科学的发展观,就要全面理解以人为本的含义。以人为本的“人”有意义深远而丰富的理论蕴涵。质言之,“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有五种人性境界。  相似文献   

19.
科学发展观是我党自主自觉的理论成果,主要表现在它是对西方发展理论话语霸权的突破和超越,是我党对国际国内发展实践的经验教训的理论反思和自觉,是我党发展观与时俱进的理论结晶.也是最能满足我国发展需要的理论指南.  相似文献   

20.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是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所在,它不单对我们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内涵和精神实质,充分认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和紧迫性有着现实的启示作用,而且对我们立足思想政治教育岗位,努力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发展同样具有理论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