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7 毫秒
1.
本文对对径受到撞击的圆环的刚塑性动力响应进行了大变形分析和计算。  相似文献   

2.
本文建立了半圆拱在落锤冲击下的大变形响应模态,利用CowperSymonds本构关系,分析了拱的刚粘塑性动力响应,并且考虑了应变强化效应,得到了具体算例的响应全程解和一系列有意义的结论。  相似文献   

3.
加筋板结构在冲击载荷作用下的塑性动力响应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能量原理和刚塑性材料本构模型,对冲击载荷作用下的矩形加筋板结构的塑性动力响应进行了分析.应用极限原理导出了静力极限变形模态及变形模态判别条件;认为动力响应的变形模态与静力极限变形模态相同,计及板的膜力和加强筋轴力的影响,导出了塑性动力响应的运动控制方程.最后应用本理论和ADINA程序对固支加筋板结构进行了求解.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道一种求解门式刚架在冲击载荷作用下动态弹塑性大变形响应的简便分析方法。考虑到精确测量接触力的困难知问题的一般性,将冲击物与结构看作一个整体系统。当响应处于弹性时系统比拟一“弹黄-质点”系;当刚架冲击点及二结点处出现全塑性截面时,认为塑性变形起主导作用,而将刚架的变形以一单自由度刚塑性模态的运动表示。最后应用弹性与塑性分离的思想,以即时速率计入应变率效应,获得了刚架跨中受到质块冲击时响应全过程的解析解。本文解答与实测曲线及SEP解答进行了比较,符合很好。  相似文献   

5.
采用刚塑性模型分析自由梁在两端点受到集中阶跃载荷作用时的小变形动力响应,给出了不同载荷组合下梁的变形模式,构造了其动力响应完全解,并讨论了塑性耗散在输入结构的能量中所占的比例.与自由梁单点受强动荷载作用不同,梁的变形模式取决于两端点阶跃载荷的某组合函数的值.结果结果表明:只要存在塑性耗散,耗散的能量就占外载输入能量的1/3.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已知曲率分布的光滑外凸悬臂曲梁在冲击载荷作用下的刚塑性动力响应进行了大变形分析,并导出运动第一阶段求解所需的全部动力学方程。  相似文献   

7.
加筋板结构的塑性动力响应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对爆炸载荷作用下,具有1根纵向加筋及若干横向加筋的复杂加筋板结构的塑性动力响应进行了分析.采用能量方法及刚塑性本构模型,导出加筋板的静力极限变形机构的形式及判别条件.假设动力响应的变形模式与静力极限状态时的变形模式一致,计及有限变形的影响,利用Jones-Sawczuk控制方程,导出指数形式的爆炸载荷作用下,加筋板塑性动力响应的持续时间及最大残余变形的表达式.理论分析与ADINA程序的数值计算结果能很好地吻合.  相似文献   

8.
加筋弧结构在冲击载荷作用下的塑性动力响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能量原理和刚塑性材料本构模型,对冲击载荷作用下的矩形加筋板结构的塑性动力响应进行了分析。应用极限原理导出了静力极限变形模态及变化模态判别条件;认为动力响应的变形模态与静力极限变形模态相同,计及板的膜力和加强筋轴力的影响,导出了塑性动力响应的运动控制方程,最后应用本理论和ADINA程序对固支加筋板结构进行了求解。  相似文献   

9.
对炸药空中爆炸冲击载荷作用薄壁铝球壳体在典型作用距离下的动态响应进行试验研究. 采用空中爆炸理论设计试验参数,测试薄壁铝球壳体的变形量,得到了作用距离、装药质量与中心变形量的对应关系,进行了弹性、刚塑性假设下球壳体动态响应的理论分析对比. 结果表明,试验结果与刚塑性理论分析结果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0.
针对管道甩动问题,考虑介质和内充压力的影响,基于变形后的线元模型,推导了管道动力响应的大变形控制方程。考虑到悬臂结构的响应特点,本构方程解耦弯矩和轴力,并采用实验测量的弯矩-曲率关系描述管道弯曲行为。数值研究表明,此模型可以准确模拟管道响应过程中的初始弹性、中期塑性强化、后期软化力学过程。强动载荷作用下,悬臂空管道会因某些截面的局部失效而在整体管段上形成"结节",表现出实腹式截面未曾出现的"软化"行为。内充介质和压力的存在可以有效抵抗管道截面的局部扁平化趋势,提高管道截面的临界曲率,从而改变其塑性动力响应行为。  相似文献   

11.
为了简便有效地解决板壳结构的大变形问题 ,针对16节点相对自由度壳单元进行研究。该单元的位移场由壳的中面节点位移和上表面节点的相对位移组成 ,不带有转动变量。所有的研究都是基于完全的三维位移、应力、应变场。利用 Hu- Washinzu变分原理 ,采用拟应变法 ,对应变场另行假设 ,能够改善该单元在大变形情况下的计算精度。通过引入 Wilson非协调模式 ,构造了大变形情况下的拟应变场表达式 ,给出了该单元用于解决非线性动力分析问题的有限元求解方程。算例表明 :该文针对相对自由度壳单元提出的方法及推导的公式 ,能够解决壳的弹塑性大变形动力分析问题  相似文献   

12.
以某大底盘不对称双塔结构为例,通过建立大底盘不对称双塔结构与大底盘不对称双塔连体结构的有限元模型,比较了两种结构的动力特性,并运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对结构分别施加x、y向水平地震激励,得出了两个方向地震作用下的两种结构的层间位移与层间剪力。计算结果表明,连体可以很好地协调两个塔楼的变形,减少底盘处的剪力,增设连体对大底盘非对称双塔结构有利。  相似文献   

13.
刚塑性梁在任意冲击载荷下的有限变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刚塑性假定,忽略应变强化和应变率的效应并考虑由于有限变形而导致的轴力的影响,研究任意时间历程冲击载荷下简支梁的塑性动力响应问题.为了简化计算,采用矩形形状的屈服条件,并将梁的运动依照塑性铰的不同分为四个不同的阶段,其中第一和第四阶段为单铰运动模式,第二和第三为两铰运动模式.最后给出了任意时刻梁运动状态和变形状态的解析表达式.研究结果表明,由于有限变形的影响,产生单铰运动模式的条件和小变形时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4.
The anomalous dynamic behaviors of struc-tures subjected to a short pulse load have attractedgreat interest.For the first ti me,Symonds andYu[1]found counter-intuitive response when theystudied dynamic behaviors of pin-ended beams un-der i mpact load.The counter-intuitive responsemeans that the permanent deflection of structure isin opposite direction to the load applied.A singledegree of freedom Shanley type model of beamisused to study the influence of thickness and damp-ing[2]to dynamic be…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钢筋混凝土梁在不同冲击速度下的动态变形规律,利用落锤冲击试验装置和二维数字图像相关系统,对12根钢筋混凝土梁的冲击力时程、平均跨中位移变化过程、跨中钢筋的平均应变时程以及裂缝的形成与扩展过程进行分析,重点讨论了梁的变形破坏模式及动态响应过程。研究发现:不同于静态三点弯曲试验的弯曲型破坏,钢筋混凝土梁的动态破坏形态主要表现为弯剪型破坏;冲击力峰值明显大于静态加载的承载力峰值,在恒定冲击质量的条件下与冲击高度正相关;钢筋混凝土梁的位移响应过程明显滞后于冲击力的响应时程,挠曲变形所持续的时长约为冲击力作用时长的40~60倍,位移响应表现出明显的滞后性;钢筋是否进入屈服阶段以及维持时长显著影响梁的最大位移以及残余位移。  相似文献   

16.
 非线性大变形问题一直是钢筋混凝土梁数值分析中的难点,有限元方法中的网格畸变会大大降低其求解精度,而无网格方法由于不受网格的束缚,能很好地处理钢筋混凝土的大变形问题。为准确求解非线性大变形问题,本研究发挥无网格法的优点,利用无网格法建立钢筋混凝土梁数值计算模型,对模型分别施加恒定静荷载和动荷载,以探讨无网格伽辽金算法求解情况下钢筋混凝土梁的应力变形情况及破坏模式。结果表明,动、静加载下,梁最大应力值随着加载的变化而呈现不同的变化趋势,钢筋混凝土梁的应力变形均符合实际规律,无网格法可以用于解决钢筋混凝土梁的大变形求解问题。  相似文献   

17.
结构顶部TMD系统采用隔震部件的减震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根据工程结构风振控制中应用较多的调谐阻尼减振机理,以地震作用下的减震控制为目的,提出在顸部TMD系统中采用隔震部件的方法,利用橡胶支座提供恢复力、利用滑动摩擦支座提供阻尼消能,以适应局部大变形要求。进一步对该体系在地震反应控制中的吸震效果进行了理论研究和编程计算分析,其中调谐减振子结构采用小比例附加质量。结果表明,该体系对地面地震动反应具有一定的减震效果,当TMD系统的基本周期接近某个模态周期时,调谐部分吸收地震能量较大,对主体结构具有较好的减震效果。特别当主体结构较规则、其地震反应是以基本振型反应为主的窄频反应时,减震效果更好。这些结果对结构调谐减震研究和应用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8.
调压型智能泵源的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调压型弹载智能泵源系统参数摄动大、负载波动大和响应速度快的特点,提出了基于模型参考的泵源自适应控制策略,并采用滑模变结构控制算法进行了控制器的设计.计算机仿真实验表明,调压型智能泵源的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具有良好的鲁棒性和动态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