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电路理论是电气和电子科学技术中一门极为重要的基础理论, 它已有一百多年的发展历史. 回顾历史提出电路基本定律需要满足3个条件: (ⅰ) 独立性: 它必须能独立地解决电路上普遍求解电流和电压分布的基本问题. (ⅱ) 基本性: 它不能从电路理论中导出, 又必须是建立电路理论的出发点, 运用纯逻辑推理, 可演绎电路理论有关问题, 把电路理论构成一个独立的演绎系统. (ⅲ) 适用范围的广泛性, 它必须在广泛的电路各个领域内适用, 如适用于满足似稳条件的正弦稳态线性和非线性网络、非正弦稳态线性和非线性网络及至暂态过程等等. 在电路基本定律适用的各种网络中, 选择最基本的正弦稳态线性网络, 说明由Maxwell方程组导出的积分形式的两组独立的电路方程组可以满足以上3个条件. 从而它是目前新认识的电路基本定律. 实际上也是初步建立了以电磁场规律支配电路的、场与路统一的一种电路理论.  相似文献   

2.
将叠加原理推广到计算一类线怀时不变非正弦电路的平均功率计算上,纠正叠加原理不适用功率计算的一概而论的错误说法,为计算一类线性时不变非正弦电路的平均功率提供一个简便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3.
分析和研究了非正弦周期电压作用下的舭串联电路(线性、非时变的魁串联电路),得NT暂态响应分量和稳态响应分量.  相似文献   

4.
唐红 《科技信息》2013,(8):150-150,53
正弦交流电路稳态分析不同于直流电路稳态分析,此电路的激励与响应是同频率的正弦信号,但振幅与初相角不同,需要应用特殊方法求解,即相量法,相量法的关键在于正弦信号用相量表示以及复数运算法则。本文从两个方面来阐述怎样应用相量法求解正弦交流电路。  相似文献   

5.
<正> 电路分析中的迭加定理,全国几本通用教材的观点是相同的,表述方式也大体一致,例如教材[1]中是这样说的:“在任何由线性电阻、线性受控源及独立源组成的网络中,每一元件的电流或电压可以看成是每一独立源单独作用于网络时,在该元件上所产生的电流或电压的代数和,这就是迭加定理”。另外几种教材[2]、[3]等也是这个意思。众所周知,迭加定理是一是个应用很广泛的定理。为什么应用迭加定理可以使电路分析  相似文献   

6.
在文献[1]的基础上,本文运用子区间分析,分析了“一种分段常量信号“作用下的RC串联电路(线性、非时变电路),而且着重讨论了两种情况下的稳态过程.在满足有关条件下,得到了计算电容电压稳态波形极值的两个公式.文献[2]所介绍的式(7-61)和式(7-62)均属于本文两个公式的特殊情况.  相似文献   

7.
戴维宁定理(又称等效电压源定理、等效发电机原理),它在电路分析中有重要作用.在只需求解某一复杂电路中的某一支路的相关量时,应用戴维宁定理求解比利用其它方法求解更简便.同时,对网络进行正弦稳态分析、对含有受控源的有源二端电阻网络的分析、对含受控源的网络进行正弦稳态分析时,均可用戴维宁定理来进行.  相似文献   

8.
基于平衡运放的电压模多相位正弦振荡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获得高精度、高稳定性、易集成的电压模式多相位正弦振荡器,以平衡运放及其同相和反相积分器为基础,给出多相位正弦振荡器.该电路能输出2组N(N为奇,亦可为偶)个等幅度、等相位分布的正弦输出,无源灵敏度低;振荡幅度与振荡频率可独立调节;所有电容接地,适宜集成.计算机仿真结果与理论分析一致.  相似文献   

9.
叠加定理是线性电路中的一条重要定理,其解决的问题是求解电路的响应(电流和电压),与电路响应有直接联系的功率问题的求解在该定理中并未直接述及,很多人认为功率是不可以叠加的.从线性直流电路、线性正弦交流电路和线性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方面对功率叠加问题进行了讨论研究,并给出了用叠加定理求功率的特定条件.  相似文献   

10.
《电路理论》是电类专业非常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其中,正弦稳态电路的分析计算是大家普遍反映难于理解的内容.文章以《电路理论》中典型的直流电阻电路和含有复数运算的正弦稳态电路的分析计算为例,详述了如何分别运用MATLAB语言编程的方法和直接利用MATLAB的可视化的仿真环境SIMULINK设计模块图的方法来对复杂电路进行仿真分析和计算.结论表明,应用这两种方法可以使复杂电路的仿真分析和计算变得非常快捷,方便,从而为电路分析提供了一个有效的辅助工具.  相似文献   

11.
为解决高速串行接口(SerDes)中时钟数据恢复电路(CDR)的恢复时钟抖动较大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非等值尾电流源技术的新型高速高线性度相位插值器。该技术在分析相位插值器输入控制码和输出时钟相位产生非线性机理的基础上,通过计算晶体管电路中插值器输出时钟相位与尾电流源权重的反函数关系,精确设计了相位插值器中尾电流源阵列参数,实现了高速率下相位插值器的高线性度关系,有效提高了CDR恢复时钟抖动性能。通过设计一款基于CMOS 65nm工艺的22Gb/s SerDes接收机对该技术进行了验证。电路后端仿真结果表明:相较于传统结构,该相位插值器线性度提高了55.1%,CDR恢复时钟的抖动性能提高了22.5%。  相似文献   

12.
徐小琴 《科技信息》2007,(32):97-98
以基本电路理论中典型的直流电阻电路和含有复数运算的正弦稳态电路的分析计算为例,详述了如何分别运用MATLAB语言编程的方法来对电路进行仿真分析和计算。结论表明,应用这两种方法可以使复杂电路的分析和计算变得非常快捷、方便,从而为电路分析提供了一个有效的辅助工具。  相似文献   

13.
依据线性时变微分方程组理论,以时间离散化数值解来逼近相应解析解的方式,在首次放弃将系统在一系列小区间内假定为时不变的前提下,提出了一种建立在线性时变振动系统动力学方程系数矩阵运算基础上的区间状态转移矩阵逼近算法。该算法不仅解题规模小,计算效率高,而且理论依据充足,数值计算可靠,既可用于一般线性时变振动系统的瞬态响应分析,又可用于周期系数线性振动系统的稳态响应求解和动态特性研究,具有很好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4.
正弦稳态电路的求解,只需将交流电流(电压)用相应的相量表示出来,常见基本元件用相应的阻抗表示,然后,可将直流电阻电路当中的基本定律、定理、基本方法平行推广到正弦电路来。本结合实际对求解正弦电路进行详细讨论。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介绍了以模拟乘法器为核心器件组成的功率变换电路的基本线路、工作原理、调整方法和实验数据.对模拟乘法器的运算机理进行了理论和数学分析.文章阐述了线性误差及非线性误差,提出了对输出失调误差、u_X(或u_Y)线性馈通误差、增益误差等的调整和补偿方法.本文还对三相功率变换器的工作原理、原理框图以及检测数据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6.
为了克服常数模算法(Constant Modulus Algorithm,CMA)收敛速度慢、稳态误差大及复信道引起相位旋转的缺点,提出了结合数字锁相环的等增益合并空间分集判决反馈盲均衡算法。该算法利用空间分集技术来提高信噪比,利用判决反馈盲均衡器来克服码间干扰,利用二阶锁相环来跟踪信道的时变特性,具有纠正相位旋转、收敛速度较快、稳态误差小的优点。时变多普勒频移水声信道的仿真结果,验证了该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为解决六自由度电磁敏感定位系统信号发生电路模拟器件受温度影响产生的时序控制漂移与正弦信号质量降低的问题,根据直接频率合成技术DDS(direct digital frequency synthesis)原理,采用CPLD(complex programmbale logic device)数字控制技术,设计了一种新型的时序正弦信号发生电路.该电路具有输出信号频率稳定、频率精度与分辨率高、kHz级正弦信号的频率分辨率为1 Hz、相位连续、易于程控、频率改变不存在失调过程等优点.由数字控制技术产生的时序控制信号稳定性较高,精度为ns级,提高了系统定位计算精度,使系统定位距离误差小于1 cm,角度误差小于1°.  相似文献   

18.
基于MO-CCCDTA的电控调谐电流模式多相位正弦振荡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一个电流模式多相位正弦振荡器,电路能产生n(n为奇,亦可为偶)个等幅度、等相位差的电流输出,电路使用多输出电流控制电流差分跨导放大器和接地电容,输出阻抗高,振荡频率高,容易集成,而且振荡频率和振荡条件可独立地电控调节.计算机仿真证明所提出的电路正确有效.  相似文献   

19.
针对时钟数据恢复电路(CDR)中相位插值器的非线性使得时钟抖动增大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非等值电流源阵列的线性相位插值器。根据插值器输出时钟相位与尾电流权重的反函数关系,在传统相位插值器的基础上调整尾电流阵列中每个电流源的设计比例,并将控制管用作共栅管来提高电流源的匹配度和稳定性,从而实现了输出时钟相位与控制信号的线性关系,提高了CDR的调节精度并降低了恢复时钟的抖动。采用0.25μm CMOS工艺设计了一款基于线性相位插值器的CDR。仿真结果表明:传统结构插值器的最大相位误差为63.68%,而所提出的线性相位插值器的最大相位误差仅为9.44%,可有效地降低CDR输出时钟的抖动。  相似文献   

20.
二端口网络的4个电压、电流之间的关系,可用6种不同参数描述,而每种参数又有4个元素。对于线性非时变的无源二端口网络,在零初始条件下,若存在互易性及对称性,则其电路参数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本文将对这些特征进行详尽的分析和讨论,并由定义给出简化后的参数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