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科生参与科研项目是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上海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以相关科研项目为载体,通过建立“三角关系”,即本科生、专业教师、科研项目三者的科研创新活动培养模式,开展生物类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科研实践活动,建立有效途径吸引本科生参与到科研创新项目中,系统优化生物类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机制,在培养生物类专业本科生创新能力方面进行了系统探索,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2.
本科生参与科研以提高创新能力的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加强大学生业余科研实践,训练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激发学生科学探索热情,培养科学创新素质,从2000年起,我们开始重视本科生参与业余科研活动,并在《钨化学及材料化学实验室》进行试点,为学习成绩优良、学有余力且有发展潜力的学生提供课余科研工作场所,鼓励进入本实验室研究的学生进行科研创新,已取得了显著成效,探索出适合化学专业本科生参与科研以提高创新能力的可行性方法.  相似文献   

3.
本科生科研训练计划可以促进教学与科研有效结合,对于培养具有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本科生具有重要意义,与一流本科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高度契合,是建设一流本科教育的重要途径。加州大学欧文分校十分重视本科生科研工作,在促进本科生科研方面成效显著,其成功经验可以概括为:多渠道的项目来源提高本科生科研参与度;立体式的过程管理保障本科生科研成效;跨(多)学科的研究内容增强本科生创新能力;全方位的激励措施有利于师生的良性互动;全球化的工作理念拓展本科生国际化视野。借鉴加州大学欧文分校本科生科研工作的成功经验,中国高校在建设一流本科教育进程中要始终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核心的教育理念,把本科生科研作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载体,实施符合本校实际的过程管理,聚焦创新性的知识体系,扩宽项目资金的来源渠道,设置融多元化与跨学科为一体的本科生科研项目,为学生提供创新性的成长经历、多样性的学术体验和前瞻性的深度学习,以期达到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目标。  相似文献   

4.
科研创新能力是衡量本科生综合素质的核心要素,农科作为高等农业院校的优势和特色学科,是一门实践性、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在教学中如何激发农科类本科生的科研意识,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创新能力已经成为高等农业院校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本文分析了农科类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就如何加强农科类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提出了几点意见,并从管理机制、激励机制和学术氛围方面提出要建立有益于农科类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的有效机制。  相似文献   

5.
针对当前如何培养本科生创新能力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利用大学专业课老师纵横项科研项目的机会让学生参与科研来提高其创新能力的培养方法。首先,在课堂上就注意培养学生兴趣,积极做好课堂引导,和学生亦师亦友,同时做到因材施教。然后,指导学生查阅相关文献,做好科研项目的前期工作,鼓励学生学习项目相关仪器,以及ansys, fluent等软件,培养学生全方位考虑问题和熟悉掌握科研思路的能力。最后,经过一段时间参与科研项目研究工作,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自身专业知识和学术修养也得到了提升。  相似文献   

6.
李丹  陈枭  李养良 《科技资讯》2013,(32):225-225
本文主要针对九江学院本科学生培养科研创新能力的关键问题进行研究,通过从大三本科学生开始抓起,将指导教师科研项目融入至毕业设计中以此来培养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从科学的设计选题,培养科研创新能力措施及考核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三方面进行较为系统的研究,以达到提高九江学院本科生在毕业设计中提升科研创新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地方高校培养具有创新与实践能力的本科生是中国高等教育改革面临的重要课题.文章基于实际调研,在推拉理论的框架下借助二值回归对本科生科研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工农医与经管法的学生科研参与的积极性较强;不同年级对参与意愿的影响不显著;除了读博意愿,多数本科生的参与动机较为功利;学生对科研参与中金钱、时间等机会成本损耗并不在意.由此,文章提出完善学生奖惩体系、引导树立正确科研观念、减轻非课业负担等建议.  相似文献   

8.
科研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地理学专业学生培养的重要目标之一。分析了地理学专业人才素质培养中存在的问题,重点讨论如何提升本科生科研素质与创新能力,并给出相应的一些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9.
本科生《环境监测》实验课教学改革的初步尝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培养大学本科生的创新能力,对本科生的《环境监测》实验课程进行了以下改革尝试:(1)通过比较同一指标传统实验方法与现代仪器测试方法的异同,让学生了解测定方法的发展,为学生创新兴趣的培养打下基础;(2)注重过程学习,使实验课学习-理论课学习互相促进,努力为学生提供培养创新能力的空间;(3)给学生提供仪器,促使学生完成科技小论文的撰写,给学生提供施展创新能力的平台;(4)改革实验课考核方式,肯定创新能力;(5)建立本科生科研项目制度,鼓励创新,使科研-教学互动。以上探索,增加了学生的兴趣,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的科研能力训练和创新能力培养是大学本科教育的核心问题之一。高校作为培养和造就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主阵地,对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起着关键作用。作为应用化学专业的本科生,该文结合近年来我们参加大学生科研训练项目的经验,重点探讨本科生如何通过科研项目提高自身科研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1.
培养大学本科生的科研创新能力是当代高等教育的重要使命。通过构建课改教改协同、师生间科研协同、学生间科研协同、学生社团间科研协同、校内外科研协同以及三文(课程论文、学年论文与毕业论文)与科研能力培养协同等"多元协同"机制,切实加强本科生科研能力的培养模式与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12.
国内外现有的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方法形式多样,各具特点,利用高校重大科研平台培养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具有重大意义。据此本研究分析重点实验室的优势资源,研究重点实验室面向本科生开设的研究型课程和创新实践的体制,提出基于高校重点实验室科研平台的本科生创新科研能力的培养模式,并对利用该模式培养本科生的创新科研能力的前景进行研究与探索。  相似文献   

13.
师范院校本科生科研素质培养方法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培养本科生科研素质和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的要求,是学生获得终身可持续发展的条件.本文结合漳州师院化学与环境科学系的教学科研实践,对如何在师范院校培养本科生的科研素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为配合西南大学计算机专业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系统实践,帮助考取研究生的本科生尽快掌握学术研究方法,适应研究生阶段创新能力的培养流程,本文从本科毕业设计入手,通过引入创新的研究生培养方法,以科研课题和项目激发学生的学习内驱力;以科技查询工具的使用培养其信息搜索能力和科研问题辨别能力;以科研论文的撰写流程锻炼学生创新思维模式,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培养其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15.
当前我国一线小学教师科研创新意识和能力的现状,加强了培养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的迫切性。高校应创设有利于创新的科学研究氛围,在专业的教学中引用“师徒制”,改革现有的评价体制以鼓励学生开展科学研究,加强学生的实践教学以及实施本科生科研计划,培养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6.
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作风,提高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实验教学的目标,不仅是知识的传承和实验技能的训练,更要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科研素质、科研技能和创新能力.成都医学院运用科研项目营造本科生的研究性学习氛围,教学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7.
从2006年开始,重庆文理学院开始试行大学生科研立项计划,以此培养和提高在校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这是对本科生教学模式改革的重要探索和有效尝试。本文笔者试图从重庆文理学院在校大学生自主科研立项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出发,进行调查和研究,探讨如何加强大学生科研训练教育,培养创新人才。  相似文献   

18.
“本科生研究机会计划”秉承麻省理工学院创新性人才培养的精神,以类型多样的科研形式提高本科生的创新能力.“本科生研究机会计划”的成功开展得益于麻省理工学院内容建立广泛的课程体系,实行做中学的教学方式,建立专门的管理办公室,要求导师具备相应的指导素养,让本科生体验到参与科研的好处等保障措施,值得我国大学以科研培养新型人才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9.
赵燕熹  林爱华 《科技信息》2012,(36):173-174
本文讨论了大型仪器设备在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中的作用和意义。大型仪器设备在服务科研的基础上,向研究生、本科生开放,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实验时间和空间,为学生实验技能的提高、专业视野的开拓、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支持,是培养新型高素质人才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张冬艳  徐娜  姜长阳 《科技信息》2011,(11):I0025-I0026
开放实验室是本科生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本文根据几年来开放实验室工作的实践,论述了通过开放实验促进本科学生基本技能和创新能力培养的意义和方法。初步探索的结果证明:开放实验室研学不仅能使学生基本技能、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培养,而且能使本科生在开放实验室的研学中获得创新学分,促进考研和就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