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雷达屏幕仿真是雷达系统仿真的重点和难点.文章在讨论OpenGL和分形算法的基础上,进行雷达显示器仿真.采用荧光指数衰减曲线方程建立余辉亮度衰减数学模型,实现余辉效果.运用分形插值算法生成高程数据,进行平滑处理,在对高程数据着色后利用OpenGL纹理映射技术绘制地形到雷达屏幕,实现了雷达屏幕和地形的结合.  相似文献   

2.
不同基质和稀土含量对SrAl2O4:Eu2+,Dy3+材料余辉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高温固相法在还原气氛中制备了SrAl2O4:Eu2+,Dy3+长余辉发光材料,测得了其晶体结构、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在所知的最佳激发条件下,给材料以一定的辐照剂量后,测得了不同基质浓度、不同稀土掺杂浓度时的热释光谱,并计算了相应的陷阱能级深度.结合不同样品的余辉衰减曲线和热释光曲线进行分析,发现Dy+掺入量的变化对材料的余辉性能影响很大,而作为基质的铝离子,其浓度在一定范围内的变化对材料的余辉性能影响不大.这与Matsuzawa等人所提出的该材料的余辉机理模型相符.  相似文献   

3.
目的 开发新型长余辉荧光粉,分析Dy3+掺杂对Sr5SiO4Cl6∶Eu2+余辉时间的影响,最终为改善长余辉荧光粉的余辉时间提供理论指导.方法 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样品,X射线衍射仪进行物相分析,荧光光谱仪表征样品的发光性能,热释光谱仪和余辉光谱仪表征样品的余辉性能.结果 通过对Sr5SiO4Cl6∶Eu2+共掺Dy3+,并没有改变样品的激发和发射光谱的形状,但是样品的余辉时间可以延长到7000 s.在这种材料中,Eu2+充当发光中心,共掺Dy3+之后引入了更多的陷阱去捕获电子,所以使得样品的佘辉时间得到延长.结论 成功制备出一种新型青色长佘辉荧光粉Sr5SiO4C16∶Eu2+,Dy3+,Dy3+的掺杂为样品引入更多缺陷,使得样品的余辉时间得到延长.  相似文献   

4.
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了Y2O2S:Eu3+,Si4+,Zn2+红色长余辉发光材料。通过发射光谱、XRD、余辉衰减曲线和热释光谱的测量,研究了在Y2O2S:Eu体系中掺杂Si4+,Zn2+离子对荧光体的发光与长余辉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Si4+,Zn2+离子的掺杂不影响发射光谱和晶体结构,但显著地影响材料的长余辉特性。当Si4+,Zn2+离子摩尔含量为0.06mol,并且Zn2+和Si4+的摩尔比为1:1时,样品的发光亮度最高,而且它的余辉衰减时间也最长。根据实验结果,探讨了Y2O2S:Eu体系荧光体的长余辉发光机理.  相似文献   

5.
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了红色长余辉材料Y2O2S:Eu3+,Zn2+,Ti4+,实现了余辉发光中心和缺陷中心之间的能量传递。通过XRD、荧光发射和激发光谱、余辉发射光谱与衰减曲线、色坐标和热释光谱测试手段对Y2O2S:Eu3+,Zn2+、Y2O2S:Eu3+,Ti4+、Y2O2S:Eu3+,Zn2+,Ti4+和Y2O2S:Eu3+,Mg2+,Ti4+进行了结构与性能的表征,发现其荧光发射与余辉发射基本一致,红色余辉发光主峰位于625 nm附近,来源于Eu3+的5D0→7F2跃迁发射。相比而言,Y2O2S:Eu3+,Zn2+,Ti4+余辉发光性能最好,可持续1.5 h左右。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基于TMS320C50的雷达信号环境模拟仿真器的设计和实现.重点阐述了能够产生仿真雷达信号的数字仿真器的设计.通过利用TMS320C50将雷达参数转换成实时特征字数据流,由信号转换电路形成射频雷达信号,仿真复杂多变的雷达环境.  相似文献   

7.
采用稀土直接掺杂工艺和高温固相法,制备出发光亮度较高、余辉性能较为优良的红色长余辉发光材料CaTiO3:Pr3+,并对其发光性能进行了研究.经光谱分析的结果发现,所制备的发光粉体其激发和发射光谱均为宽带光谱,CaTiO3:Pr3+属于Pr3+的发光,对应的激发峰λmax为323 nm;发射峰λmax为610 nm.该发光粉体的余辉衰减过程存在快速衰减和慢衰减两个过程,余辉时间为5 min.此外还考察了烧结温度、稀土掺杂量对此发光粉体发光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稀土铝酸锶夜光材料的制备工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新的方法对原料进行预处理,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SrAl2O4: Eu2+, Dy3+夜光材料.通过测试分析SrAl2O4: Eu2+, Dy3+夜光材料的晶相组成、激发光谱、发射光谱和余辉性能,研究了工艺条件对SrAl2O4: Eu2+, Dy3+夜光材料光学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预处理工序是制备SrAl2O4: Eu2+, Dy3+夜光材料的前提,新的预处理方法有效地改善了余辉性能;原料配比影响晶相组成和发光颜色;烧结温度和助熔剂含量主要影响晶相组成和余辉性能.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Eu2+,Dy3+掺量在晶相结构、光色性能、相对亮度和余辉性能方面对夜光纤维用发光材料的影响,阐明了夜光纤维用发光材料应如何对Eu2+,Dy3+掺量进行选择.结果表明:改变Eu2+, Dy3+掺量不会使光谱发生蓝移或红移,若想得到其他光色的SrAl2O4夜光纤维,则须改变稀土离子的种类;在相对亮度方面,Eu2+掺量的影响较大,Dy3+掺量的影响则比较微弱;Eu2+,Dy3+掺量均对余辉性能有很大的影响,在实验范围内,当Eu2+掺量为0.02,Dy3+掺量为0.03时,余辉亮度最高,时间最长,是夜光纤维用发光材料制备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0.
首次应用微波法合成了系列蓝色长余辉发光材料Sr2Mgsi2O7/Eu2+0.01,RE3+0.02(Re3+=Dy3+,Ho3+,Ce3+,Er3+,Nd3+),对材料进行了XRD,SEM、激发和发射光谱、余辉衰减曲线的测定.结果表明:激发峰是由250~450 nm的宽激发带组成.其中,掺杂Dy3+,Er3+,Nd3+荧光粉的激发光谱均为主激发峰位于310,356 nm处的宽带谱,掺杂Cc3+的激发光谱为主发射峰位于280,330,360 nm处的宽带光谱,掺杂Ho3+的激发光谱为主发射峰位于315,360,400 nm的宽带光谱;发射光谱为主发射峰位于465 nm处的宽带发射谱,该发光归属于Eu2+的4f65d→4f7的允许电偶极宽带跃迁,并且随着Er3+,Dy3+,Nd3+,Ce3+,HD3+的顺序发光强度逐渐降低.余辉衰减曲线显示初始发光亮度最高,余辉时间最长的是Sr2MgSi2O7/Eu2+0.01,Nd3+0.02.  相似文献   

11.
雷达组网仿真研究与实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工程中雷达组网的实际情况,研究了雷达组网技术的仿真与实现问题。首先基于分布式组网结构对雷达进行布站和组网,然后采用静态和动态相结合的仿真方法,实现了雷达探测仿真与数字地理信息系统的结合,创建了集雷达性能仿真、环境仿真、电子对抗仿真和目标仿真于一体的雷达探测模型体系;建立了雷达组网动态仿真多因子评估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仿真试验表明,该雷达仿真系统具有优良的模拟实际作战性能。  相似文献   

12.
曹玉梅 《科技信息》2009,(11):13-14
文章针对现代雷达信号处理的主要方式,建立了雷达信号处理仿真的数学模型,其中包括数字化正交解调、脉冲压缩技术、动目标检显示、动目标检测以及恒虚警处理等。根据数学模型.用Matlab软件对某脉冲压缩雷达信号处理系统进行了仿真,得到了雷达系统中各个处理点上的具体信号形式,并用图形用户界面(GUI)来动态显示雷达信号处理过程,使仿真结果表现得更直观。  相似文献   

13.
雷达噪声杂波特性的模拟是进行雷达信号处理算法设计的前提。在雷达模拟器设计的基础上,重点对雷达探测过程中产生的噪声和杂波相关特性进行了分析,同时给出了高斯白噪声的计算方法,并通过计算机仿真,实现了较为逼真的雷达噪声环境模拟。  相似文献   

14.
为了克服传统雷达仿真设计中串行处理的弱点,提高雷达仿真程序的运行效率,设计了一种基于数据流驱动的通用雷达仿真程序框架.该程序框架概括了一般雷达处理流程的必要步骤,解决了数据注册技术、双缓存区存储技术和数据竞争仲裁等关键技术问题,提供了内建的雷达并行处理能力.该框架已在实际地面防空雷达系统仿真项目中得到验证和应用.  相似文献   

15.
基于Android系统的船用雷达仿真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有的船用雷达模拟器大多是基于桌面系统研发。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基于移动终端的船用雷达仿真系统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参照JRC-JMA-9100型号雷达,基于Android移动平台设计并实现了一个船用雷达仿真系统APP。采用一种改进的道格拉斯 普克算法对岸线数据抽稀,使用圆周扫描算法对物标进行扫描求交,提高了雷达模拟器岸线回波的绘制效率。采用瑞利分布、正态分布数学模型,利用模型叠加的方式,实现了海杂波、雨雪杂波的仿真。采用分层显示的方式实现了电子方位线、活动距标圈、平行索引线、自动捕获区、偏心显示等雷达刻度系统功能。仿真结果表明,系统在移动终端上运行稳定,仿真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6.
制导雷达组网数据融合处理精度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讨论了组网条件下影响制导雷达数据融合精度的主要因素,分析了若干主要误差源,采用椭球面、线偏差等高精度计算方法,推导出多测量站支援受援站的计算公式及误差协方差阵,并进行了系统仿真,仿真结果表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相控阵雷达最优搜索策略的仿真算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常规雷达相比,相控阵雷达有能力快速改变雷达波束的方向。相控阵雷达的探测需要用到数据、智能处理、雷达性能评价等许多应用领域的知识。然而,它的成本往往超过我们所能承受的。这就必要建立起相控阵雷达的数学模型来模拟。根据相控阵雷达的工作原理,本文重点介绍相控阵雷达的功能建模与仿真技术,它包含三个部分:雷达的基本原理仿真、相控阵雷达的波束编排及相控阵雷达仿真模型参数优化。  相似文献   

18.
相控阵靶标雷达模拟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一种模拟相控阵靶标雷达的新方法. 用机械扫描雷达模拟相控阵雷达天线的主瓣电磁辐射特性;用喇叭天线阵列雷达模拟相控阵雷达天线副瓣电磁辐射特性;通过控制机械扫描雷达和喇叭天线阵列雷达的发射机分时交替发射,模拟相控阵雷达在空间的主、副瓣交替扫描特性. 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逼真地模拟相控阵雷达天线电磁辐射特性,同时极大地降低相控阵靶标雷达的研制、使用、维护成本,加快研制周期.  相似文献   

19.
针对舰船目标雷达视景仿真中舰船目标实体建模和雷达视景仿真两个主要模块,在分析各个模块实现方法及原理的基础上,提出基于积木式模型结构细化分割的建模方法,探讨了三维动态海洋场景开发的方法和基于Vega的舰船目标雷达视景仿真流程.仿真结果表明建模和仿真方法具有可行性,仿真产生的雷达图像与实际图像较为接近,并符合实际成像条件下的成像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