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体育工作是高职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体育教学要与学生身体健康相结合,要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要有一定的运动负荷,体育教学要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以及终身锻炼的意识。  相似文献   

2.
通过两校体育教师对学校47个教学班采用多种方法清查学生人数的研究和分析,寻求一种较为简单而省时的方法,进一步完善和促进体育健康课的教改,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来学习更多的体育基础知识、运动技术、运动技能,为学生的“健康第一”和学生的终身体育等构建坚实的平台。  相似文献   

3.
羽毛球是学生十分喜爱的一项体育运动,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在2006年全面实施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以来,我校开展了选项课形式,以学生的体育兴趣为主,主要开设了篮球、足球、排球、武术、羽毛球和健美操等多项运动项目。羽毛球运动以体育课的形式出现在中学体育与健康课中是第一次,且参考资料很少,  相似文献   

4.
采用文献资料法,对即将实施的体育健康教育中,课外群众性体育活动的作用比照体育与健康教育的目标领域进行探讨,研究认为:学校课外群众性体育活动在4方面可以发挥其健康教育的独到功能:①传播人类社会的体育文化,引导学生掌握体育知识、技能,符合健康与体育教育的技术技能目标领域的要求;②满足青少年身心发展的需要,增进健康,符合体育与健康教育中的学生身心发展目标要求;③在课外群众性体育活动中,学生能将体育课上所学的技术学以致用,实现运动参与,社会健康与体育教育运动参与目标要求;④有利于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促进学生终身体育。  相似文献   

5.
以《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实施为背景,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论证法等方法,探讨了高校体育选项课教学改革中的热点问题。认为:体育课选项课教学是大势所趋;在运动技能的教学中要淡化教学模式,注重教学方法的个性化和多样化,激发作为教学主体的学生主观能动地学习;在学生体育社团活动中要实行课程化管理,注重课内外有机结合;改善场地、器材等硬件条件,为学生创建良好的学习和运动条件。  相似文献   

6.
把健康教育与体育教学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对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卫生习惯,促进学生身心正常发育,提高生活质量,运动技能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经济、教育和文化形态的变革,学校体育教学和健康教育的改革也在进行与发展中.目前,国家新的体育课程标准框架基本确定,体育课程拟改成体育与健康课.学校体育教学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使学生在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等三方面都得到发展.体育教学应从学生的兴趣和特长需要出发,以身体锻炼为主要手段,以促进学生整体健康为目标的体育课程,逐步树立“终身体育”的意识.  相似文献   

8.
汤盈 《科技信息》2011,(7):137-137,103
了解中学生体育课运动负荷现状,为学校体育教学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随机选取宿州市4所中学学生共192名,测试脉搏变化以及体育项目的时间安排。结果:体育课各部分时间分配基本合理,体育课的运动负荷变化基本符合运动生理要求,但体育课的密度以及运动负荷相对过小,生理负担量等级较低学生没有得到更好的身体锻炼和有效的增强体质。结论:在保证教学大纲要求的前提下,应通过改进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和爱好,科学、合理安排授课内容、体育课密度和运动负荷强度,以达到体育课合理运动生理负荷要求。  相似文献   

9.
“阳光体育运动”视角下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学改革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文献资料、访谈和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分析了阳光体育运动的产生的背景、阳光体育的内涵、高校公共体育课体育教学的现状等,结合阳光体育运动的"健康地一","达标创优"" 面向全体"等理念,认为:创立多种教学模式,适应不同水平与层次学生的需要;更新与挖掘学习内容,实现教学内容的改革,提高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建立课内外一体化的体育锻炼机制,促进使学生体育锻炼的经常化、生活化;深刻理解运动负荷与健康的关系;改革高校公体课程评价方式等是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学改革的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0.
阐述高师体育树立"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的依据和特殊意义.以"健康第一"的思想为指导,探讨高师体育在体质教育、运动技能教学、教学评价等方面的改革.  相似文献   

11.
在体育课程中,运动参与是学生发展体能、获得运动技能、提高健康水平、形成乐观开朗的学习态度和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途径,而促使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活动的关键是通过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段与丰富多彩的活动,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从而收到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在体育课堂中贯穿以“健康第一”为宗旨;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促进自主创新学习,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思想意识,主动参与体育活动兴趣及实施终身体育活动的技能能力。  相似文献   

12.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学习内容,以增进高中学生健康,发展学生体能及个性化为主要目的必修课程;具有鲜明的基础性、实践性和综合性;是高中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践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3.
黄玲 《科技知识动漫》2009,(24):194-194
一、围绕课程标准,确立创新培养目标 1.体育课程的理念与目标的创新。当前世界各国的学校体育都在进行改革,各国都十分重视对学生的健康教育,越来越多。啪国家将体育与健康课程融合为一门综合课程。在此背景下,我国学校体育的价值观念发生了变化,从过去单纯地学习运动机能、增强体质,扩展为以增进学生身体健康为核心,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并获得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因此,新体育课程融合了这些新的教育理念,主要表现为:(1)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4.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培养学生健康的意识和体魄,强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改革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注重学生运动爱好等。体育教师要按课标的要求,贯彻落实到课堂教学中,下面谈一点个人的实践体会。  相似文献   

15.
本文运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对山西省洪洞县地区中学的体育与健康课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其中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采用随机抽样法;对老师进行访谈。结果表明:体育与健康课的实施情况不容乐观,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领导、老师方面的,也有学生方面的。文章就此提出一些建议:学校要加强领导对体育健康课的重视;老师要理解和研究新课改的要求与理解、学生应积极配合学校和老师的要求等。  相似文献   

16.
徐艳华 《科技信息》2012,(14):259-259
运动的价值在于运动负荷对身心发展的促进作用。快乐体育在体育教学中的体现,主要是使学生在学习运动技能的过程中理解(体验)运动乐趣,从而建立人与运动的亲密关系(运动习惯),使每个学生在体育活动中都能获得快乐。因此,"快乐体育"从某种意义上讲可认为是"寓教于乐",但更包含以苦为乐、乐此不疲之内涵,因而有必要对快乐体育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7.
健康是指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规定体育课不能只注重运动技能的传授,更应该重视心理健康目标的达成,要通过体育活动来提高学生的自信心、意志品质和调节情绪的能力。随着社会的发展,心理素质的地位和作用日趋突出,体育对心理健康的积极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在认识上也越来越深入。未来人才不仅要掌握现代化的科学技术,具有较全面的能力,而且要有强健的体魄、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心理素质。  相似文献   

18.
高校体育教学改革要以终身体育思想为指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校体育是学校体育的最后阶段,具有与社会全民健身衔接的特点。高校体育教学改革要以终身体育思想为指导,首先要对运动教学进行整体改革。根据体育健身学的原则和规律,制订以锻炼学生身体内容为主体的高校体育教学大纲。高校体育教学要从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健康水平出发,将传授体育知识、技术和技能与科学锻炼身体的原则、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注重培养学生的体育能力、树立终身受益的健身意识。  相似文献   

19.
张合红  杨洪涛 《科技信息》2012,(22):285-285
本文从学校体育对提高学生健康意识、增强学生体质的角度出发,以"健康第一"指导思想为出发点,分析了健康的内涵,并在体育与健康课教学内容的改革、体育教学、学生学习评价等多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20.
国家教育部新编的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确定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强调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良好社会适应三维健康观。关注学生体育学习、锻炼的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运动兴趣,使学生确立终身体育的观念。而传统中学体育教学过分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和运动技术、技能的培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