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8 毫秒
1.
《体育与健康》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是高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如何对《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进行评价,成为体育教师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2.
基础教育课程教材经历了20年的改革和发展,根据处于转型时期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提出了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和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新理念,探讨了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必要性,改革转向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方向,是注重学生个性养成、潜能开发的主要原则和途径。  相似文献   

3.
李艳艳 《科技资讯》2012,(15):179-180
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学习内容,以增进高中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高度重视课程教学在促进学生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随着我国改革的不断深入,经济与文化发展突飞猛进,社会竞争愈演愈烈。学生的课业负担越来越重,加上“泊来”文化的不良侵袭,使中学生成长的社会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心理健康问题日渐突出。通过体育课程教学来发展学生的身体和增强学生的体质,重视体育基础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的提高,关注课程内容规定性与选择性的结合。确定“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等课程理念。为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使学生的运动技能和所喜好的运动项目得到学习和发展,掌握一生受用的饭炼身体的方法,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贺龙体育思想“普及与提高”理论,是以人民健康与国家发展为逻辑原点,以马列主义的继承发展为理论基石,以实践进步与民族独立为历史平台,构建了务实而有益理论逻辑体系与实践模式,成为中国体育事业建设与发展的标志性理论成果.贺龙体育思想的“普及与提高”理论,在今天依然对中国实现体育强国的目标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会、经济、教育和文化形态的变革,学校体育教学和健康教育的改革也在进行与发展中.目前,国家新的体育课程标准框架基本确定,体育课程拟改成体育与健康课.学校体育教学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使学生在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等三方面都得到发展.体育教学应从学生的兴趣和特长需要出发,以身体锻炼为主要手段,以促进学生整体健康为目标的体育课程,逐步树立“终身体育”的意识.  相似文献   

6.
体育教学美是审美潜能与美的潜因相互作用后产生的一种能引起师生心灵愉悦的和谐状态.依据国内外体育美学的发展进程,剖析我国体育美的发展态势;以体育美的表现和欣赏方式为切入点,阐述我国体育美的内涵;通过对比体育丑,反衬出体育美的健康、科学、文明的美好未来.  相似文献   

7.
体育新课程改革在继承了传统体育许多优点的基础上,大胆改革、与时具进、敢于创新.以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学习手段;以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为整体健康的提高为目标,成为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不可缺少的一门课程.而传统的课堂教学已经不能满足社会需求和学生需求,作为一线教师,如何从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学习领域、学习方法及学习评价等方面去改革创新,如何将新的知识体系通过我们的引导和课堂教学的实施最终转化到教学上,让学生在高中体育与健康的教学中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才,这是值得我们每个体育教育工作者深思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实现体育与健康教育目标及面临问题的简要分析,对实现当前体育与健康教育目标可控化进行论述,进而提出促进学生体育与健康教育效果可控化的体育教师干预管理策略,主要是体育教师对于学生身心发展一体化的干预管理策略;对于促进学生社会化进程的干预管理策略;对于发展学生体育认知的干预管理策略;对于促进学生运动参与的干预管理策略;对于协调家庭-学校-社会的干预管理策略。  相似文献   

9.
赵娅莉 《科技资讯》2008,(34):184-184
提出高专学校的人才培养摸式和体育课程体系改革的主导思想——以学生为对象,以健康为主线,以科学的生活方式为目标,以余暇(课外)体育活动为主要形式;选择教材注重人体生物改造功能和文化教育等功能;教学与指导、教法与学法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0.
朱国政 《科技信息》2013,(23):192-192
体育校本课程开发是指以学校体育教师为主体,在国家《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和地方《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方案》的指导下,依据学校自身的性质、特点、条件以及可利用和开发的体育资源,为满足学生的体育需求和促进学生健康发展而展开的一系列活动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
体育教学是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可以促进学生的身体健康,更能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体育教学在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论体育教学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特殊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育教学是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可以促进学生的身体健康,也可以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体育教学在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应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  相似文献   

13.
进入21世纪以来,高中生心理健康受关注的程度越来越高.高中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仅直接影响到他们日后的健康发展,同样影响社会的稳定和进步,成为当今创建和谐社会必须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根据相关文献,从心理健康的概念与标准、高中生心理健康的标准和现状分析、高中生心理问题的表现和归因分析、保障高中生心理健康的有效对策四方面综述了新世纪以来我国高中生心理健康的主要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4.
高校体育作为学校体育的最后阶段,是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的重要衔接点,可以说是实施终身体育的重要环节,它对终身体育具有明显的影响作用和长远效益.深化高校体育改革,加强大学生终身体育观的培养,为更好地增强大学生体质,培养其健康人格,促进全民健身运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为规范和加强藏羌走廊青少年体质健康行为,探讨四川藏、羌族中小学生社会资本现状及其对体质健康行为的影响,采用社会资本量表和健康生活方式量表,对随机整群抽取的960名四川省藏、羌族中小学生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性别、学段和民族的中小学生所拥有的社会资本存在差异性(p<0.05),近30%的中小学生不能够规律性地从事体质健康行为,四川藏、羌族中小学生体质健康行为受社会资本影响较大,运动行为高分与低分者在家庭经济、师生交往、体育政策、体育场馆、亲朋互动与社会信任上存在差异性(p<0.05).建议紧扣藏羌走廊地域传统文化特色,实施特色化的民族传统体育教育传承机制;重视家庭体育活动的基础性关键作用,提升校园体育活动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完善社区开展民族体育运行机制,加大藏、羌族传统体育促进青少年体质健康发展研究等.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多年来学校体育工作实践进行反思,认为学生体质下降与学校体育发展至少存在四大失调有关,提出了筑牢四个支点、整合两条路径、抓好一大要素、优化两大环境等学校体育协调发展的对策,以便更好地增强学生体质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7.
通过文献资料、理论分析、对比等方法对学校体育与健康教育的关系进行研究,并结合当前学校体育忽视健康教育的现状,论述了学校体育与健康体育相结合的必要性,论述了学校体育与健康教育相结合的可行性以及途径与方法.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下降等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基于我省大学生健康成长这一时代课题,使用问卷调查方法,对我校2004级和2009级我校学生身体形态、机能的测试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分析研究了近5年间我校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动态变化趋势,以期对我校大学生群体的体质健康水平问作出科学的评判.研究结果表明,我校2009级和2004级学生相比较,男、女大学生身高增长不显著;男、女生体重增长显著;男、女生视力下降明显;男、女生舒张压也有明显增高.我校大学生身体形态、机能发展不够理想,需要增强体育运动.  相似文献   

19.
为提高政策监控质量,纠正政策执行偏差,保障中小学生的体质健康教育权利,采用文献资料法、模糊数学的Vague方法和案例法对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教育政策监控主体的相关问题及原因进行了剖析,认为监控主体存在定位不清和功能弱化等问题,并进一步探讨了各监控主体及相互间的关系,分析了完善约束监控主体权力的路径和主体协同机制.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与不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初中学生在自尊水平、目标取向、久坐行为时间与体质健康指标的差异性,为开发学生体质健康促进方案和心理辅导工作提供参考.方法:以200名中学男生为研究对象(100名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100名不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借助罗森博格的自尊量表及杜达和怀特海德完成的目标取向量表,对学生的久坐行为和身体素质进行测量.采用SPSS16.0对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和独立样本t检验和卡方检验.结果:积极锻炼组与不积极锻炼组学生在自尊(t=9.43,p0.05)、目标取向(t=6.85,p0.05)、自我取向(t=1.80,p0.05)、平时久坐(t=18.50,p0.05)、周末久坐(t=21.47,p0.05)、肌肉力量(t=5.19,p0.05)、肌肉耐力(t=7.03,p0.05)、心肺功能(t=3.50,p0.05)、柔韧(t=4.10,p0.05)、体质量(t=3.93,p0.05)方面存在明显的统计学意义.结论: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学生有更高的自尊表现与目标取向,不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学生表现出较低的自尊和较高的目标取向水平,其久坐时间明显较长,体质健康水平指标也低于积极参与锻炼的中学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对于促进学生自尊水平、目标取向和改善体质健康水平有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