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欧洲核子研究中心于2017年7月6日宣布,来自大型强子对撞机(LHC)上底夸克探测器(LHCb)国际合作组的科学家们发现了一种被称为双粲重子的新粒子,该粒子带有两个单位电荷,质量约3621兆电子伏特,几乎是质子质量的4倍。与质子和中子类似,新发现的双粲重子由三个夸克组成,但其夸克组分不同:质子由两个上夸克和一个下夸克组成,中子由两个下夸克和一个上夸克组成,而双粲重子则由两个较重  相似文献   

2.
核子磁矩     
由实验知中子有-1·9103核子磁矩,若从旧的角度去看,对此问题是很难理解的,因为中子并不带电,磁矩从那儿产生的呢?又出实验加质子有2.7898核子磁矩,从旧的角度对此问题也不能加以理解,因为根据狄拉克相对论量子力学建立了电子的磁矩为eb/(?)mc(式中m表电子的质量)的理论,因而好家有理由地狄氏理论用之于质子上来,而认为质子的磁灶为MP=eb/(?)mpc(式中mp质子的质量).实际上这些看法都是不正确的,因为电子和质子虽带有符号相反及电量相同的电荷,但不能认为这一点就说质子跟电子在磁级方面有什么相似的地方.看来,不仅电子的质量跟质子不同,而主要的是质子的行动跟电子不同.质子在短程范围内与其他粒子有强的互作  相似文献   

3.
重粒子是指1个原子核或者几个的介子,同电子、中子和质子相比,质量更大,所以称为重粒子,也叫作重子。所使用的重粒子是氦、碳、氖、硅和氩等已被离子化的原子核。 灭癌是人类的宏愿,过去在寻找治病的方法中,除了早期切除和服抗癌药物之外,还研究了BRM(生物反应修改)、温热疗法、X射线—γ射线辐照等  相似文献   

4.
粒子加速器     
一、引言1911年,法国物理学家芦瑟福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论。这种理论认为,一切元素的原子都是由一个原子核和围绕原子核而旋转着的电子所组成,原子核带正电荷,电子带负电荷。后来,由于中子的发现,人们确定原子核乃是由中子和质子所构成,中子不带电性,质子带正电荷,质子和中子统称为核子,在原子核里,核子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使原子核成为一个稳定的结构,形成这种稳定结构的力,称为核子力,这种核子力,即不是两个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万有引力,也不可能是两个带电体间相互作用的电  相似文献   

5.
(一)基本粒子的名称及简单性质我们知道:早在罗蒙诺索夫时代,就已经提出了物质的分子结构学说,认为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最小微粒。到后来进一步的研究,提出分子是由更小的微粒——原子所组成(但原子已不能保持物质之原有的性质了)。曾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人们认为原子是物质结构中最小微粒,把原子视为不变的不可分割的最小单位。居里夫妇在十九世纪末发现有些元素能够自动地射出一些带电或中性之粒子,这说明原子是由一些更小的粒子所组成,原子是能分裂的。这一现象称之放射性现象。它的发现给了当时对原子的形而上学的看法以有力的打击。原子的不可分割的学说,从此动摇了。在进一步对于原子性质的研究的基础上,卢索福提出了原子的结构模型,原子的中部是原子核,它的特点是又重又小,由不带电的中子及带正电的质子组成,在核外有带负电的电子绕其运动。这种原子结构的模型,由现代观点看来是完全正确的。  相似文献   

6.
《科学世界》2011,(1):92-92
A:从目前的情况看是这样的。元素是由原子核中的质子和中子数目决定的,这两种粒子要聚拢在一起形成原子核,就必须有力量将它们“捆绑”在一起。不过,都带正电的质子彼此之间存在有斥力,也就是说它们只会互相推搡。好在,质子和中子(最强)、中子和中子、质子和质子间存在强力,这种力就将质子和中子粘在了一起。但是,强力的有效作用距离非常有限,同时,质子之间斥力的“电磁力”的有效作用距离则很长。这样就造成,  相似文献   

7.
众所周知,标准模型中存在一个物理的中性Higgs玻色子,许多超出标准模型的新物理也都预言了中性或者带电的标量粒子.这些新的粒子能在现在和将来的高能对撞机上产生与标准模型中不同的信号.一般来说,因为标准模型中没有带电的Higgs玻色子,所以在未来的高能对撞机上发现了带电的Higgs玻色子或者带电的类Higgs玻色子,无疑就是发现新物理存在的信号.  相似文献   

8.
电除尘器中粉尘粒子的凝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电流体力学和外力场输运理论,分析了电收尘器中带电粉尘粒子的凝并现象。在一定的简化条件下建立了粒子凝并速率计算式,并通过实验进一步探讨了带电粉尘粒子凝并的机理。研究结果表明,电场中带电粉尘粒子的凝并受粒子表面电荷分布和电荷量、粒径、粒子所带电荷的极性以及中性电荷粒子的影响。无论单极或双极电晕,带电的粉尘粒子都发生凝并,但带正、负电荷粒子的凝并受限于某一作用范围。  相似文献   

9.
成功地研制一种适用于带α粒子探测器中子管的聚束型离子源,它结构优化,工作稳定,完全符合带有α粒子探测器的中子管,在低气环境下输出较大束流,质子比相对较高,并且靶点小于φ5mm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2017年7月6日,欧洲核子研究中心大型强子对撞机底夸克探测器实验宣布发现双粲重子Ξ_(cc)~(++),该粒子具有两个单位电荷,几乎是质子质量的4倍。该粒子由两个粲夸克和一个顶夸克组成,预期其内部结构迥异于以往发现的重子,为检验强相互作用的基本理论量子色动力学提供一个独特的标本。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基本粒子的结构模型出发,讨论了(1/2)~+重子的轻子型弱相互作用。按照结构模型的观点,(1/2)~+重子是由三个基础粒子构成的,重子的轻子型弱相互作用(包括轻子衰变、μ俘获和中微子反应。)是组成重子的基础粒子弱相互作用的结果,即构成重子的某一个基础粒子和轻手相互作用转化成另一个基础粒子,在作用过程中另外两个基础粒子不  相似文献   

12.
陈丽 《甘肃科技纵横》2005,34(6):12-12,111
从根本上解决核力问题,进而得到一个自然界的普遍规律,即原子核是由质子与中子较均匀地相间排列,然后首尾相连而构成的核子环,围绕其自身的轴线高速转动而形成的壳层结构的带电液滴球核.核子环的成环张力是由核环上所有质子相互推斥提供的,这样就得到了原子核这个微观量子多体系的直观结构图象--核子环.  相似文献   

13.
根据守恒流是矢介子场的源的概念,讨论了重子数和轻子数所对应的矢介子场Z。将重子流、轻子流和电流的线性组合和中性弱流联系起来,可以拟合现有的全部中性流实验资料。文中还证明了Z介子的耦合一般地具有eμτ不对称性,提供了一种产生eμτ质量差的可能机制。  相似文献   

14.
正反中微子的吸收反应截面是影响初生中子星演化的重要参量.改进了在初生中子星高温环境中任意简并条件下的中微子和反中微子被重子吸收截面的计算方法,同时综合考虑了能量动量守恒、磁场效应和重子(中子或质子)的热运动效应,得到更精确的中微子和反中微子吸收反应截面.结果对进一步研究星风中的中微子加热率、中微子输运过程中的不透明度、合理解释中子星的相关观测现象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偶64~68Ge同位素的对相变及其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唯象核芯加两准粒子模型的一种微观实现(sdIBM-2 2q.P.)方案并考虑到实验单粒子能量,较成功地再现了偶^64-68Ge核的基态带、β带、γ带和部分高自旋态能谱.基于唯象模型和微观方案求出了s玻色子不拆对和一个d玻色子发生拆对顺排所需要的最小能量值.该阈值明确指认:随着中子数的增加,偶Ge同位素可能发生从^54Ge核的两准质子顺排态向^68Ge核的两准中子顺排态的演化;揭示了偶Ge同位素对相变对象转移的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16.
利用Monte Carlo软件Geant4模拟了质子和中子在半导体静态随机存储器模型中的输运过程。根据入射粒子的能量选择不同的物理模型,并采用强迫碰撞方法,模拟了高能质子和中子与硅原子的相互作用及其次级反应过程,给出了0.1~2 GeV超高能质子、中子和14 MeV中子辐照器件时存储单元灵敏区内的能量沉积,并根据具体器件的临界能量,得到了器件在不同能量的高能质子和中子辐照下引起的单粒子翻转截面和多位翻转截面,计算结果与文献资料结果符合较好。  相似文献   

17.
为具体说明同位旋是描述粒子带电状态的旋量,并揭示盖尔曼一一西岛定则背后隐藏的物理意义,本文提出粒子电荷的二分量理论.认为基本粒子的电荷都是由两个分量合成:一个是自旋分量,另一个是同位旋分量.这个理论不仅对现有的基本粒子全部适用,而且还予言了四种目前尚未发现的重子.解释了粒子电荷的量子化问题.  相似文献   

18.
粒子束武器     
正如如果果你你是是军军事事迷迷,也许知道粒子束武器。顾顾名名思思义义,这种武器射出出的的"弹弹药药"是一束束粒子。比比芝芝麻麻还还小小的的"子弹"物质由分子组成,分子又由原子组成,原子则由许多更小的粒子组成。这些粒子比芝麻还小很多,有的带正电,有的带负电,有的不带电。带正电的叫质子,带负电的叫电子,不带电的  相似文献   

19.
从相对论重离子碰撞的非均匀集体流理论出发,分别讨论AGS、SPS和RHIC能区的净质子分布特征.与以前计算净质子分布不同的是,考虑了在相对论重离子碰撞中重子数守恒,通过重子数守恒限制,可以对RHIC能区的净质子分布在远离中心区的快度分布进行预言.  相似文献   

20.
客观世界的可见物质可以一层层地拆分下去:宏观结构、微观结构、分子结构,直到原子结构。原子是由原子核与核外电子构成,原子核又是由质子与中子构成,质子与中子统称为核子。核子本身也有结构,它们由更基本的粒子构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