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清代著名诗人、剧作家蒋士铨不仅驰名文坛,而且精于书法。在书学思想方面,他认为人品决定书品,学书贵在读书,主张不弃古又不泥古、在继承与创新的统一中自成一家;他认为书以韵胜,而"韵"包括情逸之韵、萧疏之韵、含蓄之韵和静厚之韵,其中,静厚之韵为书之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2.
<正> 唐代,经济繁荣,文化昌盛,是中国历史上光辉灿烂的时代。唐代在国家制度上对书法比任何时代都更为重视。以书为教,始于汉代;以书取士,始于汉代;置书学博士,始于晋代;专门设立“书学”,则始于唐代。“书学”即是专门培养书法人才的学校。唐代的国学有六种,第五种就是“书学”。唐代实行科举,铨选人才,规定了四条标准,其中第三条标准是“书法道美”。这样以  相似文献   

3.
谭二洋 《科技信息》2010,(12):I0139-I0139
高云塍是30年代的帖学大家,他书写了中国印刷业历史上第一套楷体铅字,却因为帖学的到来与兴盛,而被遗落;基于他的楷体铅字字模所整理制作的计算机楷体字库集中反映了其小楷书法成就,对近现代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拥有深刻的传播学与书学意义。  相似文献   

4.
“赵体”书法流传深远,对后世影响很大,赵孟頫上承晋唐、下启明清,把书法艺术推向一个新的高峰,为我国书法的发展作出了独特的贡献。由于他本是宋朝皇室后裔,却出仕元朝,在气节问题上屡屡为人诟病,其书法风格也被贬斥为“奴书”、“骨软字媚”。然而,从书法艺术角度客观评价,赵孟颊的书法道美俊逸,在我国书法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  相似文献   

5.
当代楷书大家、湖南省著名书法家邬惕予先生书法集《邬惕予书法》近日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该书收录了邬惕予先生近二十年的精品力作,其中相当一部分是邬惕予先生自作诗文,反应邬惕予先生的书学成就。是一本值得珍藏的书学经典。  相似文献   

6.
渠县汉阙之沈府君阙研究三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四川渠县现存汉阙6处7尊,占全国的近四分之一,素有“汉阙之乡”的美称。其中《沈府君阙)是现今保存最完好的一处,具有很高的史学价值和书学价值。文章以严谨、科学的态度,对《沈府君阙》阙主的官职名讳、碑亭记以及书法艺术等进行了充分的考证与研究。  相似文献   

7.
齐观闪 《科技信息》2011,(24):I0163-I0163
赵孟頫是元代最有影响的书法家,其书法楷书、行草书最佳,集晋唐书法之大成,兴复二王之书风,有赵体之称。  相似文献   

8.
阐述了元代著名书法家、画家和诗人赵孟頫仕途中求隐逸的心路历程,以及后世对他的书法风格和人品诟病的原因,从唯物史观的角度对他在中国书法史上承前启后的作用进行了分析。认为赵孟頫利用他的政治地位和文化影响,倡导复古,回归经典,其书风影响中国书法几百年,贡献不可磨灭。  相似文献   

9.
唯余笔砚清犹在,留于人间作笑谈──浅论欣赏赵孟頫书法二、三事舒志福指导教师陈仰高(成都大学商贸经济系成都610081)在我国书坛上闪耀着一颗夺目的明星──赵孟,他的书法自成一体,整整影响了元、明、清三代,并至今。后人把他与唐代著名书法家欧阳询、颜真卿...  相似文献   

10.
米南阳 《科技潮》2009,(5):62-63
米南阳1946年出生于书法世家。他书学谨慎,大胆创新。追求清隽的格调,用笔、结体、章法力求多变,雄浑豪放,气韵生动,率真拙朴,酣畅淋漓,给人一种奋发向上的时代感和艺术享受,逐步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11.
惯称“宋四家”之“蔡”本为蔡京,后易为蔡襄,综合考察蔡襄跻身“四家”的成因及其本身书法艺术特色、成就,蔡襄名列“宋四家”是有其应有的价值意义的。对蔡襄在中国书法史上的地位由此也可有一个准确的定位。  相似文献   

12.
国画大师傅抱石,其实也是学养和造诣都极深的书法家。与他的绘画一样,他的书法已经进入了书法艺术的最高境界。对他的书艺进程、书艺风格进行了介绍和评价。  相似文献   

13.
高二适是我国近现代著名的书法家,其草书格调高古,神韵俱佳,广受书界的赞誉,后人尊称其为"草圣"。学者大都关注其高超的书写实践水平,而忽视其书论思想的研究,高二适书法之所以独步书坛,与其深刻的书论思想有莫大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中国书法艺术发展史是一部书和刻的艺术发展史,书法艺术和汉字艺术是两个并不矛盾的概念,书法艺术包括于汉字艺术之中.  相似文献   

15.
《学书枝言》指点“入古尽势”的学书路径,开示其“帖学”门庭,点评经典,臧否人物,倾其所学,金针度人。依次展开其“真行草章之传”,正所谓“杂采旁搜,多识陈法”,“纷纭杂出,无不可参变博识,助我功能耳。”继而又综论书史书风之变,直到对当下清代书法的品评,展现了作者的家学渊源和书香门第的广闻博识,也为学书者开启浩瀚渊深的书学之门。  相似文献   

16.
针对书法文稿难以长久保存及其在计算机上建模较为困难等问题,本文采用六面体网格,对字体进行逐层剖切得到一系列切面,并采用扫描线填充算法对书法字体结构进行数字化建模与仿真. 所得到的书法字体模型能够记录不同书法家的写作手法,并设计了一种切片技术能够对字体结构进行各个方向的剖切,实现了从多个角度对文字结构的分析学习. 仿真结果表明,采用该技术得到的书法字体三维模型不仅实现了其影像信息的长久保存,更能够对其进行全面的分析学习.  相似文献   

17.
本文指出创作甲骨书法艺术品,书作者需将甲骨文字与书法艺术同步研习。首要文字正确,然后在观摹临默、求形追神、笔墨技法、章法布局和深化学养诸方面下功夫,以期用毛笔、宣纸,尽可能完美地再现甲骨书契古韵,服务于当代。同时,作者对当今甲骨集字及书艺创作流派作了分析,并对书法、书品、人品作了探究。  相似文献   

18.
中国画学习者应当具备一定的书法基础,并在学画的同时,通过理论学习和技法实践提高书法水平。当今,画家可以不善笔墨、不会书法,理论家也排斥笔墨进而主张放弃书法。在高等院校的中国画专业中,《书法》(含篆刻,下同)课程普遍得不到重视,从而不能使中国画专业学生具备应有的书法基础。为此,应当改革教学,以新的课程教学体系来造就新一代高素质的中国画家和中国画教育家。  相似文献   

19.
书法艺术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独有的形质技巧,积淀了数千年中国传统化的精华,蕴含着丰富深厚的民族化精神。从民族化的角度审视书法艺术的传统特质,理解其与华夏化的密切联系,可以提高广大书法爱好的化素质和美学修养,促进书法创作和书法审美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