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陆芳玲 《科技信息》2011,(6):182-182
本文尝试通过对开设中医营养学的理论和现实依据分析以及中医营养学的定义、课程内容、课程设置进行初步阐释,说明职业技术学校烹饪专业开展中医营养学课程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近代以来,随着西学东渐,中国古代的天文学、数学、生物学等传统科学先后被近代科学取代而成为历史,唯有中医一枝独秀,非但没有被西医淘汰,而且至今还保持着一定的生命力。然而许多西方科学家却并不承认中医是科学,否认了中医应有的地位。本文作者旨在通过对科学含义的阐释来说明中医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3.
通过文献调研,对晚清民初(1833—1918)17种期刊所刊载的关于近代西方潮汐理论进行系统研究。认为:自《六合丛谈》到《格致汇编》间隔20年。但是,近代西方潮汐理论关于潮汐成因却发生了变化,直至《科学》,关于潮汐学研究在这一过程中不断在深入与完善,并出现新内容。这对于探究当时期刊对于近代科学的认识,传播科学新知及其影响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4.
[]?我们如果以西方近代科学为标准,通过将中国传统科学结构体系与西方近代科学结构体系对比,不难看出中国传统科学的内部结构存在许多先天缺陷.例如,科学发展的体制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及科学发展缺乏可持续性的支持性要素是中国传统科学落后,中国辉煌的古代科学迟迟难以过渡到近代科学形态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辛亥革命准备时期,刘师培的地理学研究成为鼓吹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的重要内容,他满腔热情地歌颂祖国山河的壮丽,激励人们的爱国思想和反抗精神;科学地揭示地球和生物的起源,解释自然现象,批判天人感应和君权神授说;按照近代西方地理学理论、体系、体裁,编写《中国地理教科书》,为中国近代地理学的创建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6.
20世纪自然科学与近代自然科学相比,有其显著的特点。主要表现在科学理论中的革命性突破;科学形态中的综合科学的出现;科学认识中的新的思维方式的建立。  相似文献   

7.
19世纪下半叶是中国从传统科学向近代科学转变的重要时期.同时在这一时期,一些中国古代与地学相关的著作以翻译、专门介绍、及作为在理论论证时的引用文献等方式介绍到西方.该文对此作了初步的归纳,并对19世纪下半叶地学双向传播的特点作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8.
相较于西方整脊学,中国整脊学富有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质。由中医整脊疗法发展而来的中国整脊学,不仅蕴含着传统中医理论的精华,更有着丰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底蕴。通过对中国整脊学科的建构过程及当前状况的介绍,针对中国整脊学所涉及理论基础和美国整脊学进行文化和思想层面比较,使我们对中西方整脊学理论在思维的差别上有简单的认识,同时提高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对中国整脊学的发展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明末清初期间,西方的耶稣会传教士为在中国传扬天主教,选择了学术传教的策略,而且首先选择的就是“天学”。当时耶稣会传教士传人的天学,即是中国近代科学与科学教育之嚆矢。围绕着这个问题,历来争议很多,其结论亦大相径庭。而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又与我国长期以来对科学的认识和对科学教育的理解有密切的联系。根据有关的材料对几种观点进行分类解析,提出个人的见解,以作为今天我国科学教育改革之借鉴。  相似文献   

10.
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归根结底还是思维观念上的差异。中国人感性思维,即形象思维发达,整体性特点很强,喜欢采用综合思维模式。西方人倾向于理性思维或逻辑思维,个体性思维明显,经常采用分析思维模式,以科学理性的思维方式审视世界。这些差异的影响,决定了中西方世界在营养与口味的选择、烹饪技术、用餐工具、餐桌礼仪等方面各具特色。  相似文献   

11.
营养学实验培养新型的烹饪高等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结合在营养实验室建设中的实践和体会,从实验教学管理模式、实验教学体系与教学内容、实验教师素质和实验教学条件四个方面阐述了营养学实验教学改革在新时期烹饪高等教育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2.
近代科学进入中国之回顾与前瞻杨振宁(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理论物理研究所)有机会同大家讨论近代科学进入中国之回顾与前瞻,我很高兴。今天我要谈的是,近代科学如何发源于西方,随后又怎样进人中国的经过。了解这个过程以后,我们就能够对今天中华民族在世界上所...  相似文献   

13.
张汝京 《华东科技》2008,(10):56-57
中国古代创新的理论缺失 15世纪以前,中国的科学技术远远领先于西方,中国有影响人类历史的四大发明,中国在四大科学:数学、农学、医学、天文学方面,在建筑、纺织以及陶瓷技术上也遥遥领先于西方,但是为何近代科学没有诞生在中国?首先是由于中国传统科学的弱点,中国传统科学零散,没有理论化和系统化的经验知识,缺乏形式逻辑体系和系统试验,从直觉上认识自然,知其然不知起所以然.  相似文献   

14.
<正>众所周知,管理学是从近代西方兴起的学科,在追求效率和管理的流程化等方面西方早已产生了一套体系严密的管理理论,西方的管理学可以说是一种追求标准化、制度化的科学,因为从古希腊时代开始,西方就脱离了血缘纽带与农业社会形态。进入城邦文明,形成契约化与法制化的社会,近代资本主义社会更是引入工业社会与民主政治的模式,在此基础之上,建构成了现代管理体制。而且西方有完整的宗教体系和哲学体系,所以西方的管理科学有着注重逻辑、崇尚实证的理性精神。中国的传统文化与西方截然不同,  相似文献   

15.
李斌 《世界博览》2008,(23):76-80
近代西方的船坚炮利迫使闭关锁国的、在科学上后进的中国和日本都走上了改革的道路。不同的是明治政府全面吸收西方文化,以教育现代化为突破点,成功地实现了日本科学与西方科学的对接。  相似文献   

16.
陈晗凝 《科技信息》2013,(24):169-169,170
本文主要论述了中西方饮食文化的普遍特点及其饮食内容、观念、烹饪方式及用餐礼仪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分析了中西饮食文化差异对民族性格和价值观念的影响,阐述了饮食文化在语言上的不同体现。探讨了中西方饮食文化的交流和发展以及未来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饮食保健,但是大众对饮食保健的认识由于缺乏科学系统的食疗指导,常常走入极端化的误区。以寄生于中医学中的食疗实践难以满足大众的通俗易懂的食疗具体需求。我国食疗实践有必要上升到现代食疗科学的高度,建立系统的、适合大众的、符合现代食品生产特点的现代食疗科学。现代食疗科学适用于疾病初期食疗、辅助治疗、亚健康调理、大病的预防。建立现代食疗科学具有弘扬传统养生文化、引导正确的健康观念、防止国民走向集体误区等时代意义;现代食疗科学需要研究中医学中的现代食疗科学精华、现代常见病与现代饮食的关系、常用原料的加工方法和食用方法、各种食品之间的搭配效果;现代食疗科学应该采用理论研究的方法、实践调研法、试验研究等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8.
中国饮食文化是中国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烹饪文化、茶文化、酒文化及丰富多彩的饮食民俗。中国饮食文化讲究美感,主要体现在烹饪美、就餐环境美、饮食器具美、饮食礼仪美、诗文美、菜名美等。  相似文献   

19.
"鱼"与健康     
中国烹饪当前的任务是:努力提升菜肴的科学性,提倡科学饮食,开发出一批有益人类健康的绿色菜肴。本文作者通过研究从四个方面论述了"鱼"与人类健康的关系,对人们科学吃鱼、对症吃鱼有很好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从审美人类学的角度,对中国传统饮食活动中的文化意蕴作了全面的审视。揭示了中国饮食对味道的追求,是产生原始美意识的直接动因;而古典美学中"和"之美学范畴,也是建立在中国烹饪调和鼎鼐基础上的。中国饮食文化具有浓厚的社会功利性特征,这对古典美学也产生了难以磨灭的深层次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