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陈蕾  邱灿晨 《科技资讯》2008,(1):173-173
证伪主义突破逻辑实证主义"证实"的传统,否认证实的可能性而主张证伪。认为只有可证伪的才是科学的,并描述了不同于归纳主义的动态的科学发展观,独辟蹊径的观点是人类科学思维历史上的重要转向。  相似文献   

2.
从"格物致知"到"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学术证伪的中国现代转型,不仅表明了进行学术证伪的个人尝试的必要性,更表明了学术证伪的中国转型的必然性.认识学术证伪的现代转型的学理价值,应该从胡适的个人尝试着手,并且予以比较客观的学术评价.  相似文献   

3.
讨论了科学研究的成果——科学结论的逻辑问题,因为从特定的事例归纳到普遍的规律存在着“归纳逻辑谬误”,所以,在科学研究中特别要注意科学结论外推的局限性.介绍了波普的关于科学结论的证实和证伪的观点:科学本质上是一系列命题的集合,现实世界的综合命题本体,至少在原理上可以用经验的观察来证伪,这就是科学,科学不是以它的学科内容或声称掌握某种知识的确定性为特征,而是以建立和检验命题的方法为特征的.最后,讨论了科学结论的解释功能和预言功能.  相似文献   

4.
借鉴证伪法的理论提出了科技编辑证伪法.对于优化传播科技创新成果,科技编辑证伪具有必要性;为不埋没科技创新成果,编辑证伪具有合理性;对于编辑的特点来说,证伪具有可行性.科技编辑证伪可以发掘自身的批判意识,通过反驳剔除科技成果中的错误.  相似文献   

5.
科学的划界问题,是科学哲学的一个首要问题,也是西方认识论的一个重要问题。它通过不同历史时期哲学家的探索和争论,特别是现代科学哲学的证实与证伪原则的争论,揭示了科学发展的本质,深刻反映了科学与哲学相互关系的发展历程,为人们从新的角度理解科学的划界标准提供了新的视野。  相似文献   

6.
借鉴证伪法的理论提出了科技编辑证伪法.对于优化传播科技创新成果,科技编辑证伪具有必要性;为不埋没科技创新成果,编辑证伪具有合理性;对于编辑的特点来说,证伪具有可行性.科技编辑证伪可以发掘自身的批判意识,通过反驳剔除科技成果中的错误.  相似文献   

7.
生产实践和科学实验的发展不断地提出新的研究课题需要人们去探索和解决。在研究的初期,由于对所研究的对象的科学事实和经验材料掌握尚不充分,还不具备揭示它的性质和规律的客观条件,就需要创立科学假说。对一个科学假说的检验可以用证实或证伪两种方法。它们在哲学和科学上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8.
黄楚安 《咸宁学院学报》2010,30(12):118-120
证伪主义自产生之日起,就在科学、哲学乃至社会各界广受关注并被一再引用.重新审视其产生实质、演变过程、内在逻辑机理并予以科学评价,是我们正确对待理论,正确运用理论的前提和保障.  相似文献   

9.
科学知识"可验证性"的实质,在于强调科学的知识系统不再要求是得到证实的命题.科学对于一个假设成立的命题,不是试图证明它的正确性,并在证实后才接受它成为科学体系中的新内容,而是看它是否具有被证伪的可能性,即拥有一些潜在的证伪者,作为划分科学与伪科学的标准.  相似文献   

10.
江涌 《世界知识》2010,(19):48-50
1990年5月,一位国际关系学者访问科威特,适值伊拉克正往伊科边境调集军队。然而,科威特官员对相关警告却不以为然:"别紧张,伊拉克在经济上对科威特太依赖了,以致于不可能进攻我们,他们从来不会咬给他们喂食的手的。"然而,伊拉克在三个月后真的狠狠地"咬"了科威特一口,"相互依赖会导致更加和平"的理论再次被证伪。  相似文献   

11.
如果说"环庐山-彭蠡泽史前史"是江右神话的沦陷地."环庐山-彭蠡泽人文史"则堪称西江史话的重灾区.自晋、唐以降,<史记>、<汉书>、<豫章旧志>经典语境的史实、史料、史学、史境大面积散佚遗失,北宋已坠入"不识庐山真面目"的尴尬时期.笔者首次裸露千古"庐山真面目",勾沉亡诸、匡俗、东野王、大明公等古异名诡号与匡俗山、明都泽、明组邑、豫章海等古地名群,以证伪的科学手段证明所谓"神话"不过是人类童蒙时期的史话,而"史话"充其量不过是人类知识时代的蒙昧童话,两者无本质的区别,无论神话亦或史话,皆属以无知为前提,并拒绝接受人类知识甚至常识检验与评判的伪科学体系.  相似文献   

12.
本文作者通过对数学知识与人文知识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论述 ,进一步阐述了二者的溶合。指出二者在教育体系中 ,尤其在素质教育中是相辅相成 ,缺一不可的  相似文献   

13.
知识型企业的激励制度设计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激励制度是知识型企业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由于人力资本的产权特征 ,以及知识型工作难以监督的特点 ,知识型企业激励机制的设计成为激励理论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论述了合伙制和股权激励是符合知识型企业特点的激励机制 ,同时激励机制设计还必须以知识管理为核心 ,在使知识型员工充分发挥出其智慧和创造力的同时 ,也不断提升组织的智慧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4.
知识资本的度量与西部工业知识资本评价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分析了知识资本的构成与度量,把工业知识资本划分为人力资本和技术资本两部分,并对这两种资本的度量进行了研究,文中主成分分析法西部工业知识资本利用效果的评价表明,西部地区人力资本和技术资本呈出出严重的不对称,这是其知识资本难以在推动经济增长中有所表现的原因,最后,本文对症结所在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5.
知识就是力量,然而知识的力量只有在流动和使用中才能得到体现,而这离不开知识的共享。在当今社会中,知识共享巴成为了一种非常重要的社会的行为,它是知识社会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学校是生产、传播、创新与应用知识的基地,也是以知识、人才、思想资源服务于社会并推动着社会发展的组织。因此,顺应知识化社会发展的学校知识管理模式已成为当今学校教育管理改革的新视角。作为学校管理的关键,教师管理的真谛在于发挥人的价值、挖掘人的潜能、发展人的个性.  相似文献   

16.
阐述了知识经济的含义及对发展知识经济的认识,指出信息时代的经济形态就是知识经济。尽快树立知识经济发展观,扶持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塑造知识经济的微观主体以及重视人才资本开发是迎接挑战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7.
面向知识创新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知识创新原理的基础上 ,研究了面向知识创新的人力资源管理的必要性 ,进而围绕个体管理、团体管理、学习型组织、知识创新管理制度、知识创新激励制度、创新文化六个方面提出了面向知识创新能力提升的人力资源管理策略  相似文献   

18.
在知识型企业,人力资本是企业价值的主要贡献因素。但现有文献关于人力资本的界定缺乏系统性和合理性,导致人力资本理论的延伸产生泛化和模糊的倾向,使与人力资本相关的一些理论拓展产生了障碍。目前人力资本与智力资本的内涵及其关系是学术界争论的焦点,由于两者概念含混、层次模糊,中外学者对于究竟是人力资本包含智力资本还是智力资本包含人力资本缺乏一致意见,致使人力资本理论研究缺乏共同语言。以资本的产权归属作为逻辑主线,分析得出人力资本应界定为大概念,即广义的人力资本包含智力资本与其他衍生资本,从而为人力资本理论的拓展研究铺平道路。  相似文献   

19.
知识管理: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管理的新趋势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当胶人类社会正在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管理也相应地发生着革命性的变革,一种全新的管理思想与管理方式正在出现,这就是知识管理。文章引入了知识管理的概念,介绍了知识管理的特征、战略模式及实施措施。  相似文献   

20.
人类对常识的认知与原型和定势都有关.原型被称为是一类事物中的"最佳样板",是人类对常识认知的基础和核心部分,有助于我们对常识的认知进行范畴化.定势是人类思想范畴化的一种复杂形式,它局限于特定社会中的人群,使他们对常识的认知在主观上产生固化.因此,在繁杂的社会文化中所产生的文化定势,会给人类对常识的认知打下烙印.对不同文化社会的人来说,同一范畴中的原型可能会有所变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