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7 毫秒
1.
进入本世纪以来,汉中茶产业取得了空前大发展。但单纯追求数量,茶园建设水平低;采茶用工矛盾扩大,工资连年上涨;茶园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等,汉中茶产业发展已经到十字路口,不转型就没有出路。本文就推进汉中茶产业转型,实现可持续发展,打造汉中茶产业的“升级版”,提出了科学、行之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在分析霍山茶园生产现状的基础上,剖析霍山茶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展望霍山茶产业发展趋势,提出推动霍山茶产业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发展无性系良种是茶产业发展的重点和重要基础。从上世纪90年代初起,汉中市坚持“引进一试验一示范—推广”的技术路线发展无性系良种,通过数十年的努力,良种带动名优茶生产、带动种苗繁育业兴起及茶叶的机械化采摘等效应与日凸显。但在茶园基地建设方面,随着推进力度的加大,在部分茶区、群众苦于建园任务大、土地难以落实,茶苗成活率低等,发展茶园的主动性、积极性有所减退。同时良种茶园建设呈现布局散、规模小之格局,不利于现代茶业发展。本文分析了流转土地发展茶园的可行性及优越性,提出了今后一个时期突破茶产业发展,特别是良种茶园基地建设的思路及建议。  相似文献   

4.
曹小路 《遵义科技》2008,36(1):F0004-F0004
茶叶产业是贵州省在全国具有比较优势和竞争力的重要产业。今年3月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茶产业发展的意见》,把茶产业作为促进富民增收的特色产业来抓,到2020年全省茶园面积将发展到500万亩。  相似文献   

5.
宜宾是全国最大的早茶生产基地,又是著名川红工夫茶的故乡和出口茶生产基地。发展茶产业具有生态、资源优势。为推动宜宾茶产业转型升级和跨越发展,应以标准化茶园建设为抓手,推进生态早茶基地建设,以夯实发展基础。结合宜宾茶叶生产实际,提出标准化茶园建设的几项关键措施和技术。1高标准、高质量建园,提升基地规模化、标准化水平生态早茶基地的建设,要走标准化、规模化发展之路。首先应因地制宜研制标准化茶园的建设标准和生产  相似文献   

6.
贵州茶园土壤研究主要成果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远发  田永辉 《贵州科学》2008,26(2):100-103
对贵州茶园土壤研究取得的2项主要成果作了简单介绍,结合新阶段茶树栽培学科的态势和贵州茶产业发展的科技需求,浅谈了对当前贵州茶园土壤研究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围绕汉中茶产业发展战略,要进一步创新观念,调整思路,明确指导思想和主攻方向,狠抓重点建设项目,提出了具体实施措施,力争实现我市茶产业发展水平的二次提升,实现我市“60万亩茶园60亿产值”的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8.
刘秋梅  张志国 《汉中科技》2012,(6):41-42,44
本文通过对南郑茶产业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全面分析,提出要加快茶产业突破发展,必须狠抓茶园基地建设,大力培育龙头企业,加强科技人才培育和机械装备引进,积极培育优势品牌,加大政策扶持和资金投入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茶园土壤性状与茶叶品质关系研究现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综述了我国茶园土壤物理性状与化学性质对茶叶品质的影响,指出协调良好的茶叶土壤环境与科学的茶园土壤管理措施,是提高茶叶品质的根本保证。并提出今后茶园土壤性状所要研究的方向,这对促进我国茶叶品质的提高和茶产业的发展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0.
江西省是全国重点产茶区域之一,却囿于茶园面积小、产业规模小、产业链条短等因素难以进一步提升综合效益。介绍了江西省茶产业现状,分析了茶产业发展刚需不足的大环境,以及江西省茶业产业链重心过度一产化,缺乏龙头企业带动,大品牌支撑,产品结构单一和机械化水平低等问题,提出江西省茶产业走"六次产业化"发展的道路,使茶产业逐渐从第一产业为主导向第二、三产业为主导转变。  相似文献   

11.
本文概述了近十年来科技项目实施对松阳茶产业发展的影响.从茶树良种繁育与生态茶园建设、茶叶加工生产线建设、粉茶(抹茶)产业发展、茶资源跨界应用技术与产品研发、茶叶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茶产业质量安全体系建设与数字化发展、科技特派员技术服务等方面进行全产业链分析,以期为"十四五"松阳茶产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南郑县地处秦岭和巴山之间,自然环境优美,生物资源丰富,茶叶生产历史悠久,是古代巴蜀茶区的北缘,早在唐代就有“梁州出名茶”的历史记载。近些年来,按照省上发展陕南绿色产业基地的规划,汉中市作出了“发展绿色产业,建设绿色汉中”的战略决策,茶叶被确定为市、县绿色种养业支柱产业之一,更令人鼓舞的是2004年4月1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同志视察了我县罗帐岭茶园,这为南郑茶产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面对良好的发展形势,如何抢抓机遇,加快发展,做大做强茶产业,现就此做以下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3.
茶产业是21世纪的朝阳产业,“十一五”以来贵州省每年新建茶园面积3.45×10^4hm2以上,约占全国年新建茶园面积的50%。2011年贵州省茶叶产量预计4.3×10^4t、茶叶综合产值35亿元以上,跨入全国茶叶大省之列。贵州由于地理环境的特殊性而盛产地标品牌优质茶,为解决其特殊环境的栽培适应性问题,我们对具有黔北地标...  相似文献   

14.
李虎 《汉中科技》2008,(5):27-27
论述了宁强茶产业的现状及低产茶园的造成原因,提出了改园、改树、改采、改管四项低产茶园改造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5.
张星显  刘懿 《汉中科技》2010,(5):1-1,10
针对汉中市茶叶“采摘难”已成为制约全市茶产业发展的瓶颈,论述了推广机械化采茶的必要性,机械化采茶是茶产业发展方向,可以降低成本,提高功效,减轻劳力缺口对企业效益的影响,解决茶叶采摘难问题。提出了推广机械化采茶的对策和措施:发展无性系良种茶园,转变茶叶消费观念,做好茶厂优化改造,搞好茶叶深加工开发。  相似文献   

16.
茶园建设是茶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汉中茶区地处中高山地带,茶园受冻害的儿率较大。茶树预防冻害应抓好基地建设,推广抗寒性强的茶树良种,改变茶树种植方式和加强茶园管理等措施。  相似文献   

17.
正近日,筠连县创建的省级出口茶叶质量安全示范区顺利通过了四川检验检疫局、四川省商务厅和四川省农业厅联合考核组的验收,成为宜宾市首个出口茶叶质量安全示范区。茶产业是筠连县的特色农产品,多年来,凭借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条件,大力推动茶产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目前,全县茶园总面积19.75万亩,其中无公害管理  相似文献   

18.
吕悦 《今日科技》2021,(11):25-26
时值金秋,杭州梅灵南路两旁的数百亩茶园仍翠绿如新,在氤氲茶香中,87岁的陈宗懋如往常一样在办公室里阅读、工作.从1960年进入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工作至今,他在茶学研究路上留下了一个又一个闪光的足迹:仗义执言,率先在国际上确立了以茶汤农药残留水平来制定茶叶中的残留标准;敢为人先,系统建立了无公害茶园农药安全选用技术;甘为人梯,带领团队在茶产业的绿色科学发展上不断勇攀高峰……行走茶间六十载,陈宗懋已与茶结下了一辈子的不解之缘.  相似文献   

19.
加强茶产业的知识产权工作,有利于提升茶产业的创新能力,解决供给侧结构性矛盾,增强产业的整体竞争力。本文从浙江省茶产业的发展现状出发,分析了茶产业知识产权保护的状况和存在的问题,梳理了近年来浙江省茶产业知识产权培训工作的成效,提出了进一步提升相关培训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王飞杰 《汉中科技》2013,(5):38-39,33
西乡县凭借地理环境和资源优势,大力发展茶产业,使其成为主导产业之一,茶园面积和茶叶产量居全省第一。正确识别茶叶主要病虫害,熟练掌握其发生规律,采取相应防控措施,有利于提高茶叶产量和提升茶叶品质。笔者通过深入茶园调查,进行了归纳分析,总结出了茶叶主要病虫害的识别方法,提出了防治指导建议,供茶叶企业和茶农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