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利用恒电位沉积方法将HAuCl4直接还原成纳米金并沉积到玻碳电极表面。制备了对苯二酚异构体具有不同电催化作用纳米金修饰电极。在PBS缓冲溶液中,通过循环伏安法研究了苯二酚异构体及其混合物在纳米金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苯二酚异构体在纳米金修饰电极上具有不同的电化学性质。对苯二酚和邻苯二酚在纳米金修饰电极上出现峰型良好的氧化还原峰,而间苯二酚几乎不产生氧化还原峰。比较对苯二酚和邻苯二酚在纳米金电极的的氧化还原峰。两者峰电位有较大区别,相互之间没有干扰,据此建立同时测定苯二酚混合物中的对苯二酚和邻苯二酚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2.
以生物分子丙氨酸为还原剂,在室温条件下,分别还原氯金酸和硝酸银,制备二维平面金纳米盘和银纳米粒子。结果表明,二维金纳米盘呈三角形或六边形,边长500 nm左右;丙氨酸在金纳米盘生长过程中起还原剂和包覆剂的双重作用,通过氨基吸附在金纳米粒子表面引导金纳米粒子各向异性生长。  相似文献   

3.
选用模式植物玉米为研究材料,初步评估了金纳米簇在植物中的安全性.结果表明:金纳米簇对玉米种子发芽率没有影响,50~400mg/L的金纳米簇能够促进发芽期间玉米幼苗根和芽的生长.通过切片观察了金纳米簇在玉米幼苗细胞和组织中的吸收情况,发现金纳米簇能够进入玉米根尖脱落细胞以及根部皮层细胞.另外,通过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ICPAES)测定了金纳米簇在玉米幼苗中的吸收量,证实了金纳米簇未从玉米根部向地上运输.  相似文献   

4.
采用时域有限差分法(FDTD)方法计算了细胞摄入金纳米颗粒后的消光光谱,并对金纳米颗粒在细胞中3种不同的分布做了比较:金纳米颗粒均匀分布细胞膜上;金纳米颗粒在细胞质内均匀分布,不存在于细胞核中;金纳米颗粒在整个细胞中均匀分布.分析结果表明,由于金纳米颗粒的等离子共振效应,细胞在可见光区域的散射截面产生增强,并且其消光光谱的峰形和消光峰的位置也发生相应的变化,这种变化依赖于金纳米颗粒在细胞内的分布情况.当金纳米颗粒在细胞膜上均匀分布的时候,细胞的消光光谱的峰值最大,而另外2种情况则形成较宽的消光峰.计算结果有助进一步理解纳米颗粒在细胞内的扩散或生长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对于用十二烷基硫醇包覆的金纳米微粒,用Langmuir-Blodgett(LB)技术制备了二维金纳米微粒有序阵列.在单纯的硫醇包覆的金纳米微粒形成的LB膜中,由于硫醇分子之间的疏水相互作用,容易导致金纳米微粒的自组织而在LB膜中形成缺陷.为了改善金纳米微粒的成膜性能和提高金纳米微粒阵列的有序性,正十二醇作为添加剂和润滑剂加入到金纳米微粒的氯仿溶液中与金纳米微粒一起形成LB膜.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对金纳米微粒的二维阵列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正十二醇的加入可以有效地减少用LB技术制备的二维金纳米微粒阵列中的缺陷,提高金纳米微粒阵列的有序性.  相似文献   

6.
以氯金酸(HAu Cl4)为原料,柠檬酸钠(C6H5Na3O7·4H2O)为还原剂,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为保护剂,乙醇为溶剂制备出含有金纳米粒子的溶胶溶液;采用高压静电纺丝技术制备了含有金纳米粒子的聚乙烯吡咯烷酮复合纳米纤维。通过紫外光谱研究了不同含量的金纳米粒子对纤维吸光度的影响;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考察了含有金纳米粒子的聚乙烯吡咯烷酮复合纳米纤维的形貌。研究表明,随着金纳米粒子在纺丝溶液含量的增大,金纳米颗粒的特征吸收峰越来越明显,且有红移趋势;随着金纳米颗粒的增多,纤维逐渐变细,浓度过高时则不能生成纤维。  相似文献   

7.
邓海东  杨小红  郭子政 《江西科学》2014,(3):272-274,300
利用时域有限差分的方法,数值模拟了单个金纳米棒的吸收、散射和消光特性,比较了在相同长径比,不同长轴金纳米棒的吸收和散射效率。数值计算结果表明:金纳米棒的散射效率会随着金纳米棒的几何尺寸的增大而逐渐增强,并且其散射谱的半高宽也随之变宽;与之相反的是,金纳米棒对入射光的吸收效率随金纳米棒体积的增大却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小的变化规律。数值模拟结果将为金纳米棒在太阳能电池光俘获方面的应用提供有益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8.
本文利用单束、波长对应金纳米棒长轴表面等离子共振的飞秒脉冲激光对多个长度为40 nm,直径为10 nm的金纳米棒颗粒进行了光捕获,系统研究了金纳米棒颗粒在共振激光作用下的双光子荧光及光致热熔合效应.实验结果表明,在光阱捕获过程中金纳米棒颗粒会激发出明显的双光子荧光.当多个金纳米棒被光力捕获在光斑中心时,金纳米棒发生热熔化并熔合成大尺寸的金纳米团簇.利用这种单光束光镊熔合技术,我们在玻璃衬底上制备了二维有序的金纳米团簇阵列.这一研究对利用金纳米棒颗粒来制备微纳光子结构及多功能光子器件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一种由细菌鞭毛辅助控制合成纳米金颗粒的新方法,用于优化纳米金颗粒合成过程中的尺寸可控性,并提高金溶胶的稳定性.借助透射电子显微镜(TEM)、Zeta电位仪、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及红外等仪器,探究了溶液p H值对鞭毛分散体系稳定性的影响、金离子与鞭毛的相互作用以及鞭毛辅助的纳米金生长机制.结果表明,鞭毛是纳米金理想的成核位点,同时对纳米金颗粒的聚集和生长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本工作对提高纳米金的稳定性具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0.
利用自组装方法,将两种不同巯基化合物(一种为双巯基化合物)修饰至金电极表面,在双巯基的另一个-SH基团上,吸附纳米金颗粒制备纳米金修饰电极.结果表明该方法可制备纳米金密度可控的修饰电极,该电极具备纳米阵列电极特性.运用电化学方法和扫描电镜,对纳米修饰阵列电极进行研究和表征.改变纳米金周围微环境,可控制修饰电极上电子传递的速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本辖区性传播疾病 (STD)中 ,淋球菌 (NG)、沙眼衣原体 (CT)、解脲支原体 (U U)的感染情况及流行趋势。方法 :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技术对 85 9例 STD患者的尿道 (宫颈 )拭子标本进行NG、U U及 CT的检测 ,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三种病原体的检出率分别为 U U35 .0 4%、CT2 3.0 5 %、NG15 .0 2 % ,混合感染率以 NG为最高 (2 7.13% ) ,CT次之 (2 1.6 9% ) ,UU最低 (16 .97% )。病原体的检出率明显集中在 19~ 42岁年龄段 ,占全部阳性例数的 90 %。结论 :以 UU、CT为感染源的非淋球性尿道炎 (宫颈炎 )在 STD发病率中呈明显上升趋势 ,19~ 42岁年龄段的患者为主要传染源 ,应作为 STD防治工作中的重点对象  相似文献   

12.
应用PCR反应使编码蛋白聚糖NG2的核苷酸在3064-3065位置的AG突变成为GC, 构建突变型NG2/S999A. 用表达野生型NG2和突变型NG2/S999A及空白表达载体分别稳定转染人成胶质细胞瘤U251. 应用Western Blot方法鉴定转染后的U251细胞表达野生型及突变型NG2的状态, 证实突变型NG2A999稳定转染的U251细胞株表达的NG2缺失硫酸软骨素葡糖胺聚糖链(C S-GAG). 比较了3种U251细胞株的迁移, 表明蛋白聚糖NG2中CS-GAG链影响细胞的迁移能 力.  相似文献   

13.
以1,4,7,10-四氮杂环十二烷(cyclen)为原料,合成了一系列具有不同长度烷基侧链的四氮十二杂环类化合物,并用氢谱、碳谱、高分辨质谱进行了结构表征.用DNA热变性分析和琼脂糖凝胶电泳实验分别研究了此系列化合物与小牛胸腺DNA(CT DNA)的结合能力和对超螺旋DNA(pBR322 DNA)的断裂作用.结果表明,在pH7.2 Tris-HCl缓冲液中,1,4,7,10-四(正辛基)-1,4,7,10-四氮杂环十二烷(h)与CT DNA的结合能力最强,CT DNA的熔点上升幅度最大(ΔTm=5.22℃),且存在明显的插入结合作用,但切割DNA的能力很弱.由此可见,亲脂性烷基侧链长度的增长有利于增加化合物与DNA的相互结合,但不能提高化合物切割DNA的活性.  相似文献   

14.
在静力试验的基础上首先利用KG-5型快速加载试验机对新Ⅲ级钢筋进行了不同应变率下的动力性能试验,完整给出了材料的动态应力时程曲线,定性研究分析了新Ⅲ级钢筋的动态力学性能;然后利用KG-500型快速加载试验机对不同配筋率、不同混凝土强度的梁进行了快速加载条件下的抗弯性能试验,比较研究了新Ⅲ级钢筋与普通II级钢筋混凝土梁的动态抗弯承载性能及其与配筋率及混凝土强度的变化关系.结果表明,新Ⅲ级钢筋具有良好的动态力学性能,随变形速率增加,其屈服强度提高,但塑性保持不变;在防护结构中合理采用新Ⅲ级钢筋具有良好的综合效益.同时指出了在使用中应注意与混凝土强度匹配的具体问题.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天然石墨的纯化工艺和纯化前后天然石墨的电化学嵌/脱锂性能.研究结果表明,采用酸浸与加碱烧结相结合纯化工艺可以得到含碳量达99%的纯化石墨,且采用该工艺没有改变石墨的微观结构;与未纯化的石墨相比,纯化石墨的第1次循环效率明显提高,第1次不可逆容量较大幅度降低;纯化前、后的微晶石墨嵌/脱锂电化学性能均比鳞片石墨的嵌/脱锂电化学性能差,这主要是由于2种石墨存在结构差异.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究柚皮苷( Naringin,NG)对 DSS 诱导的结肠炎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 方法 用 C57BL / 6 雄性小鼠构建动物模型,将 15 只小鼠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 NG 组,每组 5 只。 除对照组外,其它两组给予 4% ( m / v) DSS 自由饮用,第 2 天给予 NG 组小鼠 NG 干预。 第 9 天处死小鼠,留取结肠和粪便。 Western blot 检测炎症分子蛋白磷酸化核因子-κB-p65( p-NF-κB-p65)和凋亡蛋白 Bcl-2。 PCR-变性梯度凝胶电泳( PCR-DGGE) 技术分析小鼠肠道菌群结构。 结果 模型组 p-NF-κB-p65 和 Bcl-2 蛋白表达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 P<0. 01) ,且 NG 干预后有不同程度的改变;对 PCR-DGGE 中的条带通过非加权成对算术平均( UPGMA)算法进行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各组小鼠结肠菌群结构具有显著差异。 结论 NG 可以有效改善 DSS 诱导的结肠炎症状,改善小鼠肠道菌群。  相似文献   

17.
混合硝化制备NG/BTTN混合酯工艺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混合硝化制备硝化甘油(NG)与1,2,4-丁三醇三硝酸酯(BTTN)混合酯的方法,具有安全、安定处理容易、产品得率高等优点,产品中NG/BTIN质量比可根据要求调节,利用现有NG生产工艺线可制备NG/BTTN混合酯。  相似文献   

18.
以纳米硅(Si)、天然石墨(NG)和蔗糖为前驱体通过球磨和裂解制备了具有壳核结构的碳硅复合材料(Si/NG/DC).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和透射电镜(TEM)表征了复合材料的组成和形貌结构.恒电流充放电测试表明,Si/NG/DC复合材料表现出较好的电化学性能,它的最高可逆容量达730mA.h.g-1,在测试的45个循环中,从第二个循环开始,容量没有出现明显衰退.交流阻抗(EIS)测试表明,Si/NG/DC导电性的提高和电极结构在循环过程中的稳定性是其电化学性能改善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合成3,5-二碘水杨醛缩-2-氨基苯并噻唑schiff碱及其过渡金属(Cu,Zn,Ni,Co)的配合物.用元素分析、UV和IR吸收光谱、TG-DTA分析和摩尔电导率方法表征了配合物的组成和基本性质;通过荧光发射光谱、黏度及其与溴化乙锭(EB)的竞争实验研究了配合物与CT DNA的作用情况.结果表明,该系列配合物的组成为M(NO3)L·H2O;配合物与CT DNA的作用方式为插入模式.另外,4种配合物对藤黄微球菌的抑菌作用明显高于配体.  相似文献   

20.
Polyamide could not only combine with DNA out- side but also inhibit expressing of gene[1]. At the same time, polyamide could coordinate many molecules. Ren et al.[2] found that [MgⅡ(dien)(OH)] can cleave pBR322DNA effectively in 2004. Liu et al.[3,4] f…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