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疏勒南山岗纳楼5号冰川现代冰碛物的沉积组构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对疏勒南山岗纳楼冰碛物的沉积组构分析,提出了现代冰碛物的主要组构特征。水碛物成分组合简单,粒度分选作用极差。分选系数在5.14以上,平均园度约为20%。大多数冰碛石的长轴平行于其沉积时期冰川流动的方向。a轴指向N75°-89°W——S75°-89°E倾角0°-25°。沉积组构分析的方法是说明冰川沉积作用、冰成沉积物形成机理的一种有用的工具。此外,现代冰碛物的组构特征,对于研究古冰碛和冰碛岩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南京菊花台一带的雨花台砾石层,进行了岩組和岩相的綜合分析。研究結果表明:雨花台砾石层是一种古代的冲积层,属於河流相的粗碎屑沉积物。单向的韻律性斜层理的发育,及大多数砾石a軸呈逆水流方向傾斜(平均傾角10°±)的特征,乃其重要的成因标誌。旋迴多阶构造的出現,表明該砾石层至少形成于两次升降运动的情况下,並且是在总的下陷环境中形成。砾石在空間上具有明显規律性的方位,以“枞向”方位为主,有“横向”和“斜向”方位的复合;砾石呈空間迭置的形式存在。岩组和岩相分析的結果同样証实,該区砾石层形成吋古河流运动的方向是自西南向东北(NE15—60°),水流的速度可能为0.8—1.6米/秒。对砾石成份、粒度、形态特征詳細研究的結果,可以认为部分砾石可能是再生砾石,即由更古老的砾岩經冲刷搬运和再沉积而成。由於90%以上的砾石为坚硬的硅貭岩石,同时砾石的园度和分选性也比較好,因此,实用經济价值也很大。  相似文献   

3.
兰州许家滩—雁滩河漫滩砾石的沉积组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砾石层及砾岩是自然界较为广布的一种粗粒碎屑沉积物及沉积岩。砾石层及砾岩组构特征的研究,是沉积岩组分析的一个重要内容。而砾石排列方位的分析,不仅对于确定沉积介质的流体动力环境、物质运移的形式与方向等沉积生成条件和进行沉积相的分  相似文献   

4.
采用砾石岩性与剥蚀区残留母岩岩性匹配的方法,结合地貌进行对榆社盆地马会组底砾岩分析,追溯榆社盆地形成之初的物源区位置,进而探求榆社盆地形成初期的古地理特征,获得如下结果:马会组底砾岩中的长石砂岩砾石母岩为周缘山体三叠系地层;石英岩、石英砂岩砾石母岩为侏罗系黑峰组地层;石英岩砾石为黑峰组砾岩遭受破坏后再次搬运沉积的"二次砾岩";榆社新生代盆地在形成之初,是由基岩围隔的多个小盆地组成的盆地群;马会组沉积时,郝北小盆地ES方向物源区覆盖有J2h地层;榆社群物源均来自沁水宽谷、左权宽谷与榆社盆地相间的分水岭围割的剥蚀区,远未达到东部的太行山、西部的太岳山脉。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哈拉湖湖滨砾石的粒组测量为依据,对沉积物的粒度和组构特征及其与沉积环境的关系作了比较全面讨论.哈拉湖砾石粒度直方图呈单峰式,分选作用较好.δ_1=0.706—1.03,SK_1=0—0.08,Kg=1.00—1.06.大多数砾石的长轴(a—axes)平行于湖岸方向排列;ab 面向湖倾斜,平均倾角8°左右.作者指出,湖滨砾石粒组特征,对于研究沉积环境和鉴定古湖沉积的成因类型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京西木城涧侏罗纪井田地质构造及演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京西木城涧侏罗纪井田地质构造及演化特征,采用钻孔与矿井资料相结合的方法,揭示了京西木城涧侏罗纪井田轴迹方位为NE10°±、NE22°±、NE43°±、NE65°±和NW34°±5组褶皱及相关断层的发育特征:阐述了地质构造对煤层发育、赋存状况的控制作用;指出该区地质构造的形成、演化经历了中生代的3个成盆阶段(早侏罗世-中侏罗世早期火山-沉积盆地的发育阶段、中侏罗世晚期火山-沉积盆地的重现阶段、白垩纪火山-沉积盆地的再现阶段)、3次褶皱幕(中侏罗世早期末褶皱幕、晚侏罗世末褶皱幕、白垩纪末褶皱幕)以及新生代的2次构造挤压运动,自早至晚形成的各期压性构造面走向呈现逆时针偏转之规律。  相似文献   

7.
山东省中新世山旺组的古地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得山旺组硅藻土稳定剩磁的方向为:偏角D=355.8°,倾角I=47.1°。按照轴向地心偶极子模型,得出中新世该地区的古纬度为28.3°N。经远端效应改正后的古纬度值为32.4°N。改正前后的极位置分别为(81.0°N,323.1°E)和(84.6°N,339.0°E)。改正前后的结果都指示,山旺地区自中新世以来是北向漂移的。这与古植物群的结果在总体上相符。改正后的古纬度值能容纳气候带南迁几度的结论,即该地区植被演化是地块北移和冰期来临气候带南迁两种基本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软成分的倾角(65.8°)与上覆玄武岩剩磁倾角(62.7°)十分接近,反映了玄武岩的烘烤效应。它与玄武岩剩磁一样,是地磁场的瞬时记录。  相似文献   

8.
为了对比井壁崩落法、诱导裂缝法和波速各向异性法在地应力方位解释中精度差异,系统阐述了测井地应力方位分析的理论基础、解释方法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基于成像测井资料的钻井诱导裂缝法和井壁崩落法解释G6井在沙河街组三段最大水平主应力SH优势方位为70°~80°,与邻井微地震监测反演结果相一致。波速各向异性法和基于地层倾角测井资料的井壁崩落法解释SH优势方位为80°~90°。测井地应力方位解释精度不同程度地受天然裂缝、断层和地层倾角等因素影响,综合分析认为钻井诱导裂缝法解释SH方位结果最为准确。基于地层倾角测井的井壁崩落法解释SH方位在研究区有约10°的误差。波速各向异性法解释SH方位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需要进一步校正。  相似文献   

9.
东鞍山铁矿床东部矿体及上盘围岩中发育有两组节理。一组节理的产状为:走向40°~220°,倾向SE130°,倾角80°,节理间距为0.1~0.2 m,延长3~5 m。另一组节理产状为:走向140°~320°,倾向SW230°,倾角75°,节理间距0.2~0.4 m。延长4~7 m。矿体产状为:走向135°~315°,倾向NE45°,倾角50°~55°。由于这三组结构面对岩矿层的切割,当爆破后,常形成铁矿石的大块体。  相似文献   

10.
本文的工作是用谱分析和自然正交函数展开等方法,对我国北方地区(主要指黄河中下游、海河流域和辽河流域的部分地区,约为102°E—120°E、34°N—43°N的范围)301个台站的22年(1958—1979年)的降水资料,主要是7、8月降水量进行了分析,得到该地区夏季风期间降水时空分布的一些气候特征,全部计算工作在TQ-16计算机上完成。  相似文献   

11.
河北尚义侏罗系后城组节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区侏罗系后城组地层发育着多组节理,根据其方位及相互关系,自早到晚分为5个节理组,其定向分别为174°、77°、58°、145°和119,反映出节理形成的最大主压应力方向交替变化和偏转。岩石应强度具有由弱至强,再由强至弱的演化趋势,而节理型式趋向不规则。  相似文献   

12.
罗圈组为一套以杂砾岩为主的沉积建造广泛分布于华北地块南缘。本文对河南汝州罗圈组的杂砾岩沉积特征及其成因进行初步的探讨。在该套地层中见有大块的冰川漂砾及砾石表面的刻蚀痕迹等现象,推断该套地层形成的沉积环境与冰川作用相关。另外,层状杂砾岩及含砾纹泥岩中的砾石多为次棱角—棱角状,且对围岩的上、下层理具有明显的扰动,形成了具有"上凸下绕"形态的沉积构造,即坠石构造;在显微镜下砂级碎屑颗粒也见有此类坠石构造。砾石及砂级颗粒对其围岩层理的影响表明其为坠石构造,从而可指示罗圈组沉积期间具有冰筏沉积作用的存在。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1983年5—7月(90°E—90°W,50°N—40°S)广阔区域中850hPa纬向风(u)的周期振荡做了功率谱及交叉谱分析。对同年5—9月资料做了EOF分析。着重讨论了中期以上几种周期振荡(40天、26天、13天)的分布特征及位相传播。并且分析了40天周期振荡与大气环流和海况季节转变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埋深近千米、煤层倾角的30°的区段运输平巷五点八线表面围岩收敛测量,探讨了深井倾斜煤层巷道底臌特征。其底臌是不均匀的。同时,巷道整体有按煤层倾向方向的相对转动。  相似文献   

15.
牡丹江地区分布的晚侏罗世穆棱组地层的底部砾岩普遍含金,并常常构成工业矿体。矿体的规模、形态和分布范围严格受底砾岩的控制。底砾岩为河流冲积相的产物,而古河道则发育于地洼盆地内。因此,地洼构造活动对底砾岩的形成起了重要的作用。盆地内不同地段的底砾岩在砾石成分、砾径大小、磨圆度和重矿物等方面均具有明显的差别,这些差别表明从小金山—西楼—平岗到二站可能为同一水系。据此,对未知地段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16.
为了对塔里木盆地英买2~3构造侏罗系至志留系的测井储层与油气资源进行研究和评价,描述了该构造上侏罗系至志留系各地层的基本电性特征;进行了构造上及周边井重要层系地层的构造倾角和古水流研究。通过岩心物性分析和油气描述,结合地层对比和地层倾角资料的研究,结果表明:英买2~3井区侏罗系地层从北西向南东逐渐抬升;横向上,古水流方向是南东东—北西西,物性特征是北西往南东逐渐变好,标识物源方向与古水流方向一致;纵向上,底部物性较中上部好,说明了沉积时底部较中上部水动力强的特点;英买3井油气显示好于其它各井,可望在英买3井南部高点地区获得新的油气显示。  相似文献   

17.
燕山南麓古冰楔的发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位置发现古冰楔的地点在北京市平谷县上镇村东约300m处.那里的地理座标为117°07′E,40°19′N,海拔240m.所在的地貌部位为晚更新世洪积台地边缘人工陡坎的上部(图1).2.古冰楔剖面古冰楔沿洪积台地前缘陡坎断续分布,出露长度不小于500m.其中以靠近南部人工陡坎处的古冰楔发育规模最大,剖面最清楚.其自上而下的岩性特征(图2)为:1)浅黄色粉砂质黄土,层内混杂了小砾石,厚0.25~0.80m,属晚更新世晚期洪积层顶部沉积层.2)砾石层,厚0.20~1.5m,成分以砾岩、  相似文献   

18.
地震解释和沿层相干切片,结合储层沉积特征对松辽盆地三肇凹陷南部肇州油田层控多边形断层的发育特征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层控断层定向排列,展布方位与斜坡走向平行,并向着斜坡上倾方向倾斜,其发育时期与青山口组末期—姚家组沉积早期的构造抬升事件相对应,地层翘倾引起的重力滑动作用被认为是驱使断层活动的成因。层控多边形断层的平面展布受砂体和构造断层的影响,集中分布在含砂地层厚度较薄的区域,并且多向着构造断裂下盘生长。在不同地质历史时期,多边形断裂的启闭性质不同,其在油成藏中的作用也不同。成藏期(明水组末期)区域应力场为北西向挤压,北西—北北西向沟通青一段源岩和葡萄花油层的活动断裂是垂向输导油的油源断裂,而此时东西展布的层控断裂受正向挤压,断面紧闭,对油成藏主要起遮挡作用。新生代以来至现今区域应力场转变为近东西向挤压,层控多边形断层展布方位与现今最大水平主应力方向一致,具有高渗透性,成为油在低渗透储层内侧向运移的高渗透通道,促进油藏连片分布。  相似文献   

19.
一琼西南自然条件特征本文所论述之琼西南是指昌城、石碌以南、广坝(东方)盆地、乐东盆地和九所以西,黄流以北的滨海地区。总面积约1800方公里,大致位于108°35′E—109°00′E,18°30′N—19°14′N 内。自然条件具有下列几点特征:  相似文献   

20.
文章为研究层状砂岩在冲击荷载和静荷载作用下层状砂岩的力学特性,对层理倾角为0°、15°、30°、45°、60°、75°、90°的试样进行冲击压缩实验和静力压缩实验。对2种试验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发现:随层面倾角增大,砂岩峰值强度先减小再后增大;试样冲击压缩时试样峰值强度较大;静载条件下,随角度的增大,弹性模量与强度均而先增加后减小再增加,冲击压缩时,随角度的增加,弹性模量的变化呈先增加再减小的趋势,强度的变化呈先减小后增大的“U”形;单轴压缩实验中,倾角为0°~75°试样发生剪切破坏,倾角为90°的试样发生劈裂和剪切混合破坏;冲击荷载作用下,试样在倾角0°~60°时破碎形状为块状,倾角在75°和90°时破坏形状为块状和片状混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