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通过工艺计算,定量分析比较 S O2 转化中“ⅢⅠ- ⅣⅡ”和“ⅢⅡ- ⅣⅠ”两种换热流程的差异,论证了就换热情况而言,“ⅢⅠ- ⅣⅡ”流程优于“ⅢⅡ- ⅣⅠ”流程  相似文献   

2.
OQAM系统数字化实现一般采用FFT加多相网络。提出了一种相邻载频间隔2f0的OQAM等效复系统,并采用样值为Wk2N=exp{j2πk2/N}的扩谱调制器(SSM)数字实现。SSM取代FFT,使系统运算复杂性显著下降。计算机模拟结果表明,采用SSM实现OQAM,可提高系统抗干扰能力。  相似文献   

3.
讨论了PbO2还原过程的热力学问题,并对FeSO4+H2SO4还原转化剂处理蓄电池泥渣中PbO2及Pb过程进行了试验研究。热力学分析及试验结果表明。本研究的还原剂将PbO2和Pb还原转化为PbSO4的热力学推动力大,反应速度快,工艺过程稳定以及Pb回收率高。  相似文献   

4.
讨论了PbO_2还原过程的热力学问题,并对FeSO_4+H_2SO_4还原转化剂处理废蓄电池泥渣中PbO_2及Pb过程进行了试验研究,热力学分析及试验结果表明:本研究的还原剂将PbO_2和Pb还原转化为PbSO_4的热力学推动力大,反应速度快,工艺过程稳定以及Pb回收率高。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氧饱和碱性连二亚硫酸钠(Na2S2O4)水溶液中超氧负离子基(O2-)产生的机理,ESR和UV光谱结果表明该反应可能经历O2与SO2-间单电子转移;体系中O2-处于产生-消失的动态过程,其稳定性依赖于溶液pH值;一次充氧饱和条件下,[O2-]应不超过10-3molL-1;连续充氧条件下O2-的累积量与SO2-的累积量有关  相似文献   

6.
添加离子对 δ-FeOOH 相转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FeOOH是制备磁记录材料的中间体,在一定条件下可相转化为α_Fe2O3。本文研究了FeSO4、SnCl2、NiSO4等添加离子对δ_FeOOH在水热处理时相转化的影响,结果表明Fe(Ⅱ)和Sn(Ⅱ)离子对相转化反应具有催化作用。最后探讨了其影响机理,认为相转化是按溶解-结晶机理进行,在FeSO4、SnCl2存在下δ_FeOOH颗粒表面会发生局部的氧化-还原反应,从而促进其相转化。  相似文献   

7.
煤中矿物质对灰熔融温度影响的三元相图分析   总被引:27,自引:1,他引:27  
采用CaO和Fe2O3添加剂按不同比例掺入煤灰中制成混合灰样,对混合灰样的熔融特性及其矿物组成进行试验研究,并利用三元系统相图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还原性气氛下,混合灰样与CaO-Al2O3-SiO2和FeO-Al2O3-SiO2三元系统相图具有相似的熔融特性温度曲线,在高温下混合灰样的矿物组成与三元系统相图的矿物组成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8.
在不同温度下处理了(NH4)2SO4-ZrO2,所得样品用红外光谱(IR)、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以及x射线衍射(XRD)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在573K以下处理(NH4)2SO4-ZrO2时,存在着(NH4)2SO4在ZrO2表面上自发分散的现象和一定程度的分解。分散中或分散后,游离的SO与表面Zr作用并转化为双齿键合状态,由此形成表面S-Zr配合物。NH3可以使表面S-Zr配合物分解,将双齿键合状态的SO转换回游离状态。在573K以上,随着处理温度的升高,表面S-Zr配合物逐步分解。  相似文献   

9.
电镀锌钢板CrO3—H3PO4—SiO2体系钝化膜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电镀锌钢板CrO3-H3PO4-SiO2体系钝化膜的成分与结构,并对钝化膜的耐蚀性及其原因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该钝化膜是1种由CrO3,Cr(OH)3,CrOOH,ZnCrO4,ZnSiO3,Zn3(PO4)2,CrPO4和SiO2等化合物组成的,具有凝胶网络状结构的厚型复合转化膜,这种膜具有良好的屏蔽效应和缓蚀作用,能明显了改善镀锌钢板抗白锈的能力,它的耐蚀性是CrO3-SiO2体系钝化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Sb固溶限以下BaO-SnO2-Sb2O3系统中的固相反应过程。结果表明,在形成BaSnO3相之前Sb先行进入SnO2晶格形成固溶体,高温下BaSnO3相的生成速度取决于BaCO3的分解速度,BaSnO3的相生成量取决于合成温度。  相似文献   

11.
对于分户热计量采暖系统,必须计算户间传热引起的热负荷,并将这一热负荷作为散热器选型的依据之一。相对于热水循环泵的作用压头,尽管重力作用压头很小.但它是引起双管采暖系统垂直失调的重要原因,在设计分户热计量采暖系统时,必须充分重视其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2.
板坯连铸二冷区表面传热系数的预测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求解导热反问题的方法,构造了求解铸坯表面传热系数的导热反问题数学模型,采用修正的直接法对导热微分方程进行差分,建立了各时间节点与空间节点之间的关系式,实现了不同喷水条件下的表面传热系数一表面温度对应关系的求解,并用实测数据对表面传热系数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修正后的直接法避免了计算结果的大幅振荡,使解的精度及鲁棒性能得到大大改善.研究结果为板坯连铸机二冷区喷水制度的正确制订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强化传热管内的自然对流沸腾换热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普通缩放管、改型缩放管和光滑管进行了自然对流沸腾换热的实验研究,得到了这三种传热管的沸腾换热系数与热流密度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普通缩放管和改型缩放管的自然对流沸腾换热系数分别是光滑管的1.06倍和1.25倍,改型缩放管的自然对流沸腾换热系数比普通缩放管提高18%,并分析了改型缩放管比普通缩放管沸腾换热性能好的原因。该改型缩放管特别适用于自然对流沸腾换热的场合。  相似文献   

14.
针对电渣重熔结晶器内钢锭(渣池)/渣皮/气隙/铜壁/冷却水体系中的复杂传热过程,根据钢锭和渣皮的热缩性、炉渣和气隙的分布等将结晶器传热现象分为5种模式,基于结晶器轴向温度梯度最大原则划定各传热模式间的界限.综合5种传热模式的传热方式建立关于钢锭(渣池)/渣皮/气隙/铜壁/冷却水界面间复合传热过程的统一数学模型.利用电渣重熔结晶器多点连续测温系统,将测得的温度值作为边界条件,得出电渣重熔系统中钢锭(渣池)/渣皮/气隙/铜壁/冷却水界面的温度和沿径向传递的热流量.利用计算的结果分析该复杂传热体系中5种传热模式径向温度变化的规律.  相似文献   

15.
连铸坯凝固传热过程的数学模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连铸坯凝固传热数学模型对定量分析连铸过程中的热量传递、改善连铸坯质量及实现过程级的动态控制有重要意义.分析了连铸坯在结晶器和二次冷却区凝固传热的特点;重点讨论了建立连铸坯凝固传热数学模型的主要方法,给出了当前代表性的定解条件及参数确定方法;对凝固传热模型的主要数值计算方法,如有限差分法、有限元法以及边界元,进行了对比分析;指出进一步开发实用化凝固传热模型,研究连铸坯凝固传热动态控制模型将在高效连铸生产中发挥更大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为了拓展三相流强化传热和防、除垢技术的应用领域,优化重力热管的传热性能,设计并构建了一套三相流闭式重力热管系统.考察了固含率、加热功率、充液率和颗粒种类等参数对于三相流重力热管传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三相流重力热管可以强化传热,但其传热效果随着固含率的增加会出现波动;热管蒸发段对流传热系数随着加热功率的增加而增大,随着充液率的增加而减小;颗粒的种类对三相流重力热管的传热性能影响较大,在所采用的3种颗粒中,树脂颗粒的强化传热效果较好,与两相流重力热管相比,蒸发段对流传热系数可提高2.8%~28.3%.  相似文献   

17.
75kW微型燃气轮机回热器传热性能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等流量法在高温回热器试验台上的应用.用等流量法(修正的等雷诺数方法)对75kW回热器进行传热性能试验,并进行传热数据分析.从总传热系数K中分离两侧的表面传热系数h,获得了有工程应用价值的Nu-Re准则关系式.  相似文献   

18.
分离式热管蒸发段传热特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对分离式热管水平及小倾角 ( 0°~ 5°)蒸发段传热特性的大比例尺模型的试验研究 ,获得了其壁温特性及换热规律 ,探讨了热流密度、工作温度、倾角及充液率等因素对传热特性的影响 .结果表明 ,与蒸发段垂直布置的分离式热管相比 ,水平及小倾角热管的换热系数较小 .特别是当热流密度大于 2 0kW /m2 时 ,蒸发管上下管壁温差增大 ,沿管长方向上管壁温度的波动较大 ,使上壁的换热系数降低 ,局部烧干热负荷过早出现 ,使热管的工作范围减小 .此外 ,还得出了水平蒸发管平均换热系数的无量纲准则关系式 .  相似文献   

19.
循环流化床锅炉传热特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作为循环流化床锅炉整体数学模型和控制系统研究工作的一部分,结合环核结构的流动数学模型,建立了循环流化床锅炉的传热数学模型,对对流传热系数和辐射传热系数随炉膛高度的变化情况以及运行参数改变对循环流化床锅炉传热特性的影响进行了仿真研究,仿真结果表明,一二次风配比的改变和过量空气系数的改变都会使循环流化床锅炉的传热系数改变,但对对流传热系数的影响更大一些,即传热系数与辐射传热份额的变化方向相反。  相似文献   

20.
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eat transfer for corrugated pipe,a method of calculating and de-sign on the submersible corrugated pipe sewage heat exchanger was put forward theoretically and experimental-ly.The actual movement parameters of air-conditioning system used in this heat exchanger were measured.The experimental result shows that the quantity of heat transfer of the corrugated pipe sewage heat exchanger can satisfy the building's load with the average coefficient of performance 4.55.At the same time.the quantity ot heat transfer of the corrugated pipe sewage heat exchanger was compared with that of the other nonmetallic sewage heat exchangers(i.e.,the plastic-Al pipe sewage heat exchanger and PP-R pipe sewage heat exchanger)experimentally.It is found out that the effect of heat transfer for submersible corrugated pipe sewage heat ex-changer is superior to those of the plastic-Al pipe and the PP-R pipe.The quantity of heat transfer per mile of corrugated pipe sewage heat exchanger is 5.2 times as much as that of the plastic-Al pipe,and it is 8.1 times as much as that of PP-R pip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