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钨酸根对不锈钢局部腐蚀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模拟闭塞电池恒电流实验研究了304不锈钢在0.5(mol·L-1)NaCl(pH=7)溶液中及添加不同浓度钨酸钠后局部腐蚀闭塞区内化学状态的变化。结果表明,主体溶液中添加一定浓度的WO42-离子后,随着时间的延长,闭塞区的pH值下降明显减缓,Cl-离子浓集倍数降低。WO42-离子与Cl-离子向闭塞区内竞争迁移。当添加的WO42-离子浓度较低时,Cl-离子的电迁移量仍然随时间的延长而增加;WO42-离子浓度达到一定值后,WO42-离子能有效地阻止Cl-离子向闭塞区的迁移,钨酸根浓度越高效果越显著。闭塞区内WO42-离子浓度随主体溶液中WO42-离子浓度的增加而增大。对一定浓度WO42-的主体溶液,WO42-离子向闭塞区的迁移量随时间延长而增大,迁移速率则随时间的延长而降低。  相似文献   

2.
模拟闭塞电池法研究青铜病的发展过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模拟闭塞电池法、模拟闭塞溶液法和电化学方法研究了青铜病的发展过程。结果表明,青铜孔蚀闭塞区内pH值随通电时间的延长而降低,最终可达3.7;pH值与电荷对数呈线性关系,即pH =6.55-1.82·lgQ;阴离子发生浓集,阳极腐蚀速度增大;青铜中Sn优先溶解;由于Sn2+的水解造成的金属表面pH值的失控和阴离子的竞争吸附,闭塞区内电极表面的腐蚀速率波动较大。  相似文献   

3.
A3钢在碱性NaCl体系中闭塞电池腐蚀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用模拟闭塞电池法研究了A3钢在0.01 (mol·L-1)NaCl( pH =12.00 )溶液中闭塞区内化学状态的变化。结果表明, 随着阳极极化时间的延长, 闭塞区溶液的pH值下降,开始时下降较快 ,Cl- 向闭塞区内迁移 ,闭塞溶液的[Cl- ]与极化时间成直线关系。在不同 pH值下的NaCl溶液中的极化曲线测试结果表明 ,当 pH值大于11时, A3钢极化曲线阳极区出现明显的钝化, 可见, 在pH值大于11的体系中, A3钢发生局部腐蚀的倾向更大。  相似文献   

4.
在模拟的文物铸铁上,研究已生成较厚锈层的带锈铸铁在3.5%NaCl溶液中阴极保护的可能性和可行性,并确定最佳保护参数。结果表明,带锈铸铁的阴极保护是可行的;在本体系中最佳保护电位范围是-900~-1000mV(SCE);当保护电位比-1100mV(SCE)更负时,保护效率将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5.
局部腐蚀的保护电位与闭塞电池间的内在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模拟装置研究304不锈钢在0.5mol/LNaCl溶液中缝内外间电流与闭塞腐蚀电池及外表面电位的关系。表明缝内外间电流的方向对闭塞区溶液是否酸化以及Cl^-是否浓信箱 起着决定作用。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在NaCl溶液中,LC-4高强铝合金在模拟闭塞区内溶液的化学状态变化,即向闭塞区通入不同密度的阳极电流,测定其溶液的pH、Cl-浓度、金属阳离子的含量以及阳极区析氢量等随时间的变化.同时采用动电位极化扫描和线性极化法,测定合金在配制的不同阶段闭塞区溶液中的腐蚀速率.确定出相应条件的闭塞区临界pH值,其值约为3.8.  相似文献   

7.
利用一种能模拟沉积物下腐蚀自催化过程的闭塞电池研究了N80钢在0.2mol/LNaCl水溶液中的垢下腐蚀行为。结果发现其腐蚀速度随阴阳极面积比的增加而增大,但只有当阴阳极面积比为一适当的值时,才能形成稳定的闭塞腐蚀电池;介质pH值升高会加速闭塞区的腐蚀。并从理论上对实验结果进行了解释。  相似文献   

8.
刘莹  顾瑾 《应用科技》1997,(2):13-14
全属设备涂漆时,事先要经过除锈,而除锈的工作量要占整个涂漆工作量的70%,真正刷漆的工作量仅为30%.带锈漆可在带有一定残余锈的金属表面施工,这大大节省了工作时间,减轻劳动强度并改善了劳动环境.生产带锈漆的基本原理是把有害的铁锈一部分转化为漆膜中的防锈颜料,另一部分转化为对加强底、面漆有积极意义的磷化膜,变成漆膜中有用的物质,这就给铁锈找到了一个比较合适的出路.目前带锈漆主要用作一般钢材构件和船舶、桥梁等水上建筑和构件防锈涂料.  相似文献   

9.
电迁移型阻锈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迁移型阻锈剂及其实施技术是修补盐污染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一种新材料和新技术.它在不影响结构正常运行的条件下,从盐污染的混凝土表面透过混凝土保护层迁移到钢筋表面,使其再钝化,从而有可能经济、简便并有利于环保地实现钢筋界面的电化学修补.实验表明:所研制的醇胺类迁移型阻锈剂(BE)对于14mm厚混凝土内的活化钢筋具有显著的阻锈效果;对于盐污染轻的44 mm厚混凝土内的活化钢筋也具有阻锈作用(约优于国外一种专利产品),但均难以足够浓度自然迁移到保护层厚40mm的钢筋上.以盐污染混凝土结构电化学脱盐所采用的电流密度,进行了BE的电迁移试验,表明BE能迅速电迁移厚达10cm的混凝土内,富集到钢筋上,并可显著阻锈.初步优化了电迁移制度(电化学脱盐期有可能从30 d,缩短为5~7 d).在连云港近海的大浦东抽水站盐污染腐蚀破坏的三跨横梁现场,试用BE电迁移技术,历时3年,仍具有良好的阻锈效果.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了海水阀用低合金铸铁在海水中的腐蚀行为。测定了该铸铁的腐蚀速率0.142-0.155毫米/年。通过对材质采取阴极保护和防腐涂层措施,使海水阀用低合金铸铁的耐海水腐蚀性能得到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1.
磷对低碳钢坑孔腐蚀扩展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特殊设计的闭塞腐蚀电池实验,并利用能量色散谱仪分析腐蚀产物成分,研究了磷对低碳钢蚀孔扩展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在模拟蚀孔的闭塞区钢样阳极表面沉积物中有磷酸根离子存在,在蚀孔活化腐蚀过程中,钢中磷转化成磷酸根离子是在金属表面进行的,并形成磷酸盐沉积在金属表面,对蚀孔的扩展起抑制作用;磷含量不同的钢,表面沉积物中磷酸盐及磷酸根离子含量可相差很大,从而对蚀孔扩展的抑制作用也会有明显差异;同一钢样中,由于磷的偏析,在蚀孔扩展过程中高磷部位腐蚀速率较低,低磷部位腐蚀溶解速率较高,磷的偏析带导致了凸凹腐蚀沟槽的形成.  相似文献   

12.
本文叙述了新型低合金耐蚀铸铁的试验研究工作。采用对比试验的方法,着重研究了该铸铁在各种溶液中的耐蚀性能。工业应用试验表明,新型低合金耐蚀铸铁用于硫酸泵叶轮,其使用寿命是灰铸铁 HT20-40的2~3倍。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相同基体不同石墨形态的铸铁 ,在天然静海全浸条件下的腐蚀行为及其机理 ,静海中片状、球团状石墨的铸铁以较为均匀的全面腐蚀为主。球团状石墨铸铁的点蚀、坑蚀倾向大于片状石墨铸铁 ,具有最大的腐蚀深度  相似文献   

14.
S31603不锈钢具有优异的耐腐蚀性能,广泛应用于化工、沿海设施等领域。在使用过程中,长期经历内部应力、苛刻环境的腐蚀作用。其中,水溶液中的离子对S31603不锈钢的耐腐蚀性能有着重要影响。通过分析锈蚀S31603不锈钢的微观形貌、元素组成及化学状态等,研究非金属离子对其表面锈蚀的影响。结果表明,NO3−、NO2−、SO42−对S31603不锈钢锈蚀起关键作用,Cl-起辅助作用,且锈蚀主要发生在S31603不锈钢与水溶液长期接触的界面。通过对锈蚀表面进行物质鉴定,发现锈蚀表面含有Fe2(SO4)3、FeSO4、CrO2等多种化合物。  相似文献   

15.
应用阵列电极测量不同阴离子介质中有机涂层/铁电极界面电位分布图,研究腐蚀发生、发展过程.实验结果表明:腐蚀优先发生在有机涂层/铁电极界面边缘.涂层一旦破裂,在Cl-介质中腐蚀很快发生并不断发展,在NO-3介质中腐蚀也很快发生,一段时间后就逐渐受抑制,而在CO2-3介质中腐蚀不发生.与常规电极相比,阵列电极能给出更详细的腐蚀界面的电化学参数.  相似文献   

16.
采用失重分析、金相分析等实验方法研究了高硅铸铁的组织及在不同环境下的耐腐蚀性能。实验结果表明,高硅铸铁在各种腐蚀介质中均有良好的耐蚀性,腐蚀溶液的浓度对高硅铸铁的腐蚀速度有较大影响。高硅铸铁在同样浓度的酸性环境中的耐蚀性比在碱性环境中好,在中性盐环境中的耐蚀性则居两者之间。  相似文献   

17.
高铬铸铁三体腐蚀磨损机理及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本文研究了24%Cr 高铬铸铁在弱酸性介质条件下的三体腐蚀磨损机理及含碳量、稀土残留量等因素对高铬铸铁腐蚀及腐蚀磨损特性的影响,建立了高铬铸铁三体腐蚀磨损机理的解析模型.结果表明:在三体腐蚀磨损过程中,高铬铸铁腐蚀与磨损交互作用特点为铸态条件下以磨损促进腐蚀为主,淬火条件下以腐蚀促进磨损为主;随着含碳量的增加,三体腐蚀磨损抗力呈下降趋势;当铸铁中残留一定数量的稀土元素时,铸态高铬铸铁腐蚀与磨损交互作用的特点转变为以腐蚀促进磨损为主;当有合适的稀土残留量时,高铬铸铁的腐蚀特性与三体腐蚀磨损特性最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