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7 毫秒
1.
本文叙述了决明荚果形成过程中的形态和组织分化的规律。荚果初期生长迅速,中期和后期长度逐渐变短,生长曲线为单顶型。与此同时,果皮的外表皮与下皮层细胞形成外果皮;其内部的薄壁组织与维管束组成中果皮;中果皮以内的纤维细胞及内薄壁组织组成内果皮。在荚果生长的中期,种子的各部分结构己基本形成,成熟的种子由种皮和发育完全的胚及胚乳组成。由于果皮内无交叉的厚壁组织存在,而且果皮缝线外侧还有石细胞群封闭,虽然在两缝线处有分离组织存在,但果实成熟时仍不开裂。文中根据决明荚果的发育规规和结构特征对其栽培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
1.光长对花生植株生长发育的影响是多方而的。处在10—12小时短日照下的植株,其荚果数、荚果重均较处在16—24小时长日照下的植株为多,而其茎部伸长速度、茎叶重量则下降,经济产量/生物学产量的比值提高。2.短日照促进发育的作用表现在荚果形态发生的速度加快,也表现在结荚前期中荚果(鲍果)数量增加的迅速。因而结荚过程的动态受着光长的影响发生明显的变化。3.在短日照的条件下,第二次分枝及第Ⅴ—Ⅵ侧枝上的双果果序及三果果序增加,鲍果此例提高。因而“结荚构型”也随着不同光长的影响而发生变化.4.荚果内的生长素含量及过氧化氢酶活性增强的时期与荚果开始迅速发育的时期相一致(卽子房入土6—9天),其后随着荚果发育的逐渐缓慢,酶活性与生长素含量也下降。短日照的作用在于促进荚果发育初期的生理活性。  相似文献   

3.
花生为短日性的油料作物,在短日照下不但开花期提早,而且荚果产量也较高。作者曾先后研究了光周期与花生的生长、发育,荚果形态及生理变化的关系为了进一步揭露花生的结荚规律,在本文中作者研究了不同光周期对花生茎、叶的全氮量、总糖量及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动态影响。材料及方法试验材料用广东培育之良种丛生型“狮头企”,种子由广东省农科院供给。试验在1962——1963年进行。1962年之结果已见于简报中。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实验室培养的蕨(Pteridium aquilinum)、华南毛蕨(Cyclosorus Parasiticus)、荚果蕨(Matteuccia struthiopteris)等几种陆生薄囊蕨的配子体发育过程,进行了初步研究,报导和讨论了配子体发育过程及孢子体早期发育的一般特征,某些配子体发育形态的种间差别,以及光、温度对孢子萌发和配子体发育速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本文研究在不同密度群体上喷施三十烷醇和B_9对花生荚果发育过程中蛋白质和脂肪消长及成熟后种子蛋白质和脂肪含量的影响.本试验表明:三十烷醇和B_9均能促进荚果中蛋白质和脂肪的积累,提高种子中蛋白质和脂肪的含量.密度增大使未喷B_9的花生荚果蛋白质的积累受较大的影响,但对种子蛋白质和脂肪含量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6.
三个丛生型花生品种(遁地雷、六月豆、狮头企)对日长均有比较明显的反应。缩短日照减弱营养体的生长,增加荚果数与荚果重,同时还使开花高峰提早出现,花序轴延长及每一花序开花数增多。可是10小时日照不利于蔓生型天津种花器官的发育。  相似文献   

7.
花生花期喷施多效唑,可提高叶片中叶绿素含量,增强其光合速率,提高籽粒的呼吸强度,促进花生荚果形成过程中糖、蛋白质及脂肪的积累,加快荚果发育速度,为提高产量奠定物质基础。150×10~(-6)多效唑的最佳喷施时期为盛花期。  相似文献   

8.
红秋葵荚果采收长度对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春植、秋植田间试验,对采收荚果按长度分级,探讨了8种荚果长度对红秋葵荚果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荚果长度在8~12 cm时,其荚果中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均较高,维生素C含量较嫩果略低,纤维素含量随荚果的增长而增加。秋植红秋葵其荚果品质各指标均优于春植,但应尽快采收。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全部盆栽,以丛生型六月豆及蔓生型天津种为试验材料。两个类型茎蔓生长的速度趋势基本上一致,但它们的主茎与分枝特性却有显著差别。观察了花萼管的伸长、开花及子房柄的发育,并且详细地比较了两个类型的木同开花习性,最后分别观察两个类型的荚果发育过程,并且分析含油量与测定发芽率。  相似文献   

10.
采用FLAC数值模拟软件,研究了七种围岩结构型式巷道在不同跨采应力环境中的松动圈发育规律,得出不同围岩结构组成型式对巷道围岩松动圈的最终发育形态和发育程度具有重要影响的结论,通过井下工业性试验的验证,表明跨采巷道围岩松动圈的发育规律具有结构特点  相似文献   

11.
本文根据我们多年在湖北进行野外调查研究所积累的实际资料,就湖北岩溶地貌中的形态、发育特征和规律,发育历史等问题提出了初步看法.特别是强调论述了湖北岩溶地貌发育的五个独具风格的特征。最后还着重指出了湖北岩溶地貌发育的鄂西、山原、三峡三个主要时期,对了解湖北岩溶地貌发育的来龙去脉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2.
施肥条件对黄芪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9年在黑龙江省绥阳林业局二道岗子林场,采用随机区组设计法,研究施肥条件对二年生黄芪生长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m生物有机肥:m无机三元肥=5∶5的比例有利于黄芪主茎的生长;m生物有机肥或生物有机肥:m无机三元肥=3∶7的比例有利于黄芪分枝数的发育;生物有机肥的施用对黄芪根重的影响最大.利用根为主要目的的黄芪的施肥条件.  相似文献   

13.
硝酸稀土应用于农业生产是一个新课题,今后将可为农业化肥提供广阔的来源。本试验部分地阐明了硝酸稀土应用在农作物上的生理根据。硝酸稀土处理水稻,可使鞘、茎中碳水化合物含量下降,谷粒中碳水化合物含量提高,从而促进谷粒灌浆的生理过程,为增加结实率提供物质基础。硝酸稀土处理花生植株,可以提高根部对磷素的吸收、运转以及加强结荚侧枝和发育中子房的分配率,有利于花生的荚果发育过程。  相似文献   

14.
花生荚果清选装置主要由轻杂物吸风装置和断秆分离装置两部分组成,前者利用横流风机吸走花生摘果脱出物的轻杂物,后者根据花生荚果与断秆的形状尺寸差异使用对辊将断秆分离出去,具有低损失、低含杂率等特点。本文基于上述结构和原理设计了一种室内清选试验台,并进行了室内试验,研究了结构运动参数对清选性能的影响规律,优化确定了其最优参数组合。试验结果表明:当横流风机转速为920 r/min、滑板到风机叶轮的距离为100 mm、落料口宽度为50 mm、分离辊间隙为2 mm、分离辊转速为300 r/min、分离装置与水平面呈35°倾角时,该花生荚果清选装置的性能指标为含杂率0.89%、清选损失率0.62%,满足行业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15.
对花生(花育16)地膜覆盖栽培、荚果产量在6 378.8 kg.hm-2水平下植株生长动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根鲜重、叶鲜重及干重、叶面积以出苗后41~60 d增长最快;根干重、茎枝鲜重及干重、茎枝长度、主茎高度、果针鲜重与干重、荚果鲜重、荚果数、全株鲜重及干重均以出苗后61~80 d增长最快;荚果干重以出苗后81~100 d增长最快;出苗后1~80 d,植株生产的干物质主要分配在叶、茎枝中,此后逐渐转入以荚果为主。  相似文献   

16.
个旧矿区高峰山矿段地质构造与岩溶发育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个旧矿区高峰山矿段地质构造与岩溶发育特征之间关系的深入研究,揭示了该区岩溶发育规律,指出地质构造控制该区水平向与垂向岩溶发育特征是岩溶发育规律的主要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   

17.
淮南矿区岩溶发育特征及其富水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对淮南矿区奥陶系发育、分布特征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奥灰岩富水性规律与奥灰岩性、岩溶发育和分布及充填情况、裂隙发育情况及构造(主要为断层)之间的相关关系,初步揭示了奥灰岩的富水规律,为系统研究淮南矿区奥陶系岩溶发育规律和矿井奥灰水的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主要分析了霍州矿区煤层中小断层发育规律及影响小断层发育的因素,并应用数值模拟方法来模拟小断层发育规律。  相似文献   

19.
黄芪是一种重要的中药材,为豆科植物黄芪的干燥根,含有黄酮类、多糖类、皂苷类等多种成分。环黄芪醇主要由黄芪中的黄芪甲苷转化而成,具有抗氧化、抗衰老等多种生物活性。但是现有的环黄芪醇生产策略依赖于中药提取,难以大规模生产。合成生物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构建酵母细胞工厂用于高效生产多种植物天然产物提供了基础,也为环黄芪醇的大规模高效合成提供了解决方案。本文综述了现有环黄芪醇的制备方法,对环黄芪醇合成途径及关键酶、萜类合成代谢途径调控等进行了阐述和讨论。未来,通过表达环黄芪醇的关键合成酶基因,并设计和构建酿酒酵母细胞工厂以提高萜类合成代谢通量,有望实现环黄芪醇的酵母合成。  相似文献   

20.
降香黄檀(Dalbergia odorifera)为珍稀树种,天然分布的降香黄檀濒临绝迹,为保护现有的降香黄檀种质资源,本研究以广西降香黄檀荚果作为研究对象,观察荚果和种子的生长发育变化情况,并对降香黄檀种子部分生理生化指标及发芽率的变化进行测定,探讨降香黄檀荚果和种子的生长发育规律,为确定其适宜采收期提供理论支撑。结果表明:降香黄檀荚果和种子的颜色由浅绿色逐渐过渡到黄褐色,最终在盛花期后160 d后变为深褐色;荚果和种子体积大小在整个采收期中一直维持不断增长的趋势,且在盛花期后185 d开始缓慢而稳定地增长;种子含水量在盛花期后185 d后降至35%左右并趋于稳定;种子可溶性糖含量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盛花期后165 d最高,为45 g·kg-1左右,直至盛花期后195 d降至42 g·kg-1左右;种子可溶性蛋白含量呈“双峰”动态变化,盛花期后135 d达到第1个峰值,盛花期后180 d达到第2个峰值,之后开始缓慢下降;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在盛花期后140-170 d达到最高,且与170 d后无显著性差异。因此,盛花期后185-20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