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以2011~2015年我国沪深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分析了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的企业归类变更盈余管理行为.研究表明:处于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的企业均存在归类变更盈余管理行为,且归类变更盈余管理行为呈现出策略性选择的特点.上述结论对进一步完善我国会计准则、改善监管质量,具有一定的监管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
以2012年沪深交易所对退市制度的修订为切入点,选取2008~2015年沪深两市A股主板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运用盈余分布法和多元回归实证检验了退市制度变更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退市制度变更后,避免净利润为负的盈余管理行为略有减少,而避免净资产为负的盈余管理行为显著增加.且退市制度变更诱发了避免营业收入低于1000万元的盈余管理行为,上市公司实施的应计盈余管理显著减少,而其实施的销售操纵、费用操纵和生产操纵等真实盈余管理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3.
我国上市公司配股的盈余管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盈余管理的作为公司普遍使用的管理手段,受到中外学者的关注。对我国企业的盈余管理的行为进行实证研究,具体选择研究我国上市公司的配股过程中是否存在盈余管理行为,通过选取相似的公司作为控制样本,检验配股的上市公司的收益变化,发现配股的上市公司存在着通过盈余管理的行为来调控收益以达到证监会的配股标准,说明政策准则及监管还有待完善。  相似文献   

4.
盈余管理是企业管理人员通过影响报告盈余以达到私人利益或企业市场价值最大化的行为.由于中国证券市场和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的鲜明特色, 因而形成了我国企业盈余管理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动因.盈余管理是一把双刃剑, 应把其限定在一定的范围内, 否则将严重影响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以新旧资产减值政策为背景,对比研究在不同政策背景下企业计提资产减值的动机,特别是新准则的实施是否如预期有效遏制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进行盈余操纵.检验表明,新准则下企业依然可以利用资产减值实现扭亏、配股等目标,这表明,在禁止部分资产减值转回的情况下,企业可能存在别的隐蔽渠道.盈余管理与市场反应的回归结果表明市场并没有对企业的盈余管理行为区别对待,或者说,市场并没有看穿企业利用资产减值实行盈余管理的行为.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逐步发展,盈余管理成为财务会计研究的新课题。在我国,由于市场环境条件的影响,由高管变更引发的盈余管理成为上市公司的主要问题。高管变更过程中有可能会发生重大的亏损,上市公司为了获得配股资格,极有可能操纵会计盈余,以达到规定的净资产收益率。通过对定义分析,可见其存在几种盈余管理的观点,据此建议区分盈余管理与利润操纵、利润控制及损益调整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结合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现状,从制定机构、制定程序、整体框架和内容等不同方面探讨了我国会计准则在约束企业盈余管理行为上的有效性问题。结合已有的分析结果,提出了会计准则在盈余管理治理问题上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戴理慧 《科技信息》2009,(19):306-307
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是中小企业常见的问题,本文从强调企业生命周期各阶段的划分及判定,逐渐转向研究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企业融资行为。并提出总体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9.
在企业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中小民营企业的企业特点、管理特点、人力资源特点具有差异性.为了有效实现企业各阶段的生产经营目标,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在不同的阶段可以采用不同的管理思路,建立不同的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0.
企业盈余管理并非是单纯的会计行为,它表现为不同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冲突及其结果,鉴于中国上市公司所形成的特殊公司股权结构,有必要对其股权结构与盈余管理行为之间的关联性进行研究,从而改善上市公司内外部治理机制。以中国石油化工制造业上市公司的数据为样本,对盈余管理与股权结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其结果显示,前五大股东比例与盈余管理程度呈正相关,而法人股比例与盈余管理程度呈负相关。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越高,越会减少盈余管理行为。  相似文献   

11.
在研究客户生命周期的基础上,通过引入客户忠诚度、产品效用函数及企业收益函数,建立企业客户关系管理优化模型.利用此模型分析了不同客户生命周期阶段客户忠诚度的不同及由此带来的企业收益的变化,并在不同的客户忠诚度水平下讨论了CRM的效用最大化.  相似文献   

12.
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公司管理层通过盈余管理粉饰公司业绩,误导投资者决策的行为受到广泛的关注。对比中外学者对盈余管理的研究发现,国外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典型动机有三类:资本市场动机,契约动机与规避监管动机。在中国上市公司中,前两类动机并未得到显著的体现,规避监管动机是中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典型动机。中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受益者是控股股东,控股股东对上市公司的利益剥夺是盈余管理的深层驱动力。  相似文献   

13.
盈余管理是上市公司管理当局借助其信息优势,对上市公司所适用的财务信息披露规范进行有目的地选择或进行交易安排,以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行为.在现有的经济条件下,盈余管理作为信息传递机制中的重要一环,是必不可少的.盈余管理的经济后果,是盈余管理信息在传递过程中对企业利益相关者的决策造成的不同影响.根据不同的影响采取相应的不同措施,可以有效提高信息传递的效率.  相似文献   

14.
盈余管理是企业管理人员通过影响报告盈余以达到私人利益或企业市场价值最大化的行为。由于中国证券市场和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的鲜明特色,因而形成了我国企业盈余管理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动因。盈余管理是一把双刃剑,应把其限定在一定的范围内,否则将严重影响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中国上市公司宣布配股信息前后的盈余管理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上市公司为了取得股权再融资的资格,在配股以前存在强烈向上的盈余管理动机.通过对242例中国A股上市公司宣布配股信息前后的盈余管理的实证研究,发现中国配股企业在宣布配股信息前两年和宣布配股信息当年存在远高于成熟证券市场和其他新兴证券市场的盈余管理行为,而在宣布配股后第2年和第3年,配股企业没有进行盈余管理,同时还发现信用交易是配股企业盈余管理的重要工具.  相似文献   

16.
为了在股权再融资中取得比较优势,企业具有通过实施盈余管理来获取相对业绩的强烈动机,以提高潜在投资者对企业盈利能力和投资价值的判断.企业管理层试图通过虚增报告盈余误导投资者的决策行为,从而造成了股权再融资过程中盈余管理行为的群体效应.在动态博弈中,进行股权再融资的所有企业都实施最大可能的盈余管理构成子博弈纳什均衡,使虚增报告盈余的边际收益等于其边际成本.  相似文献   

17.
以2007—2017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检测了行业竞争冲击下股权集中度对盈余管理的影响。实证结果发现:第一股东持股率越高,其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水平越低;相反,企业的盈余管理行为随第二至第十大股东持股率的提高而增加。在高竞争冲击下,第一大股东一改往常的态度,与第二至第十大股东一样,都倾向于进行盈余管理。如果行业竞争不激烈时,只发现第二至第十大股东热衷于企业的盈余管理行为。即,股权集中度对企业盈余管理水平的影响可能随行业竞争性的不同而变化。  相似文献   

18.
创业板刚刚建立,有关的审批、监管制度还不够完善,因此对创业板上市公司特别是IPO过程中的盈余管理研究显得格外重要,不仅可以帮助财务信息使用者全面、正确地认识创业板上市公司的盈余质量及价值,也可以为规范创业板上市行为提供依据及建议,为促进企业的资本市场持续稳定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9.
盈余管理问题在西方由来已久,被称为"市场参与者的游戏",近年来也日益受到我国会计学界的关注。盈余管理是企业在有选择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的自由时,在合法的前提下选择使企业市场价值最大化的行为。从有效契约的角度看,适度的盈余管理行为可以使企业灵活面对契约的不完全性和刚性,降低契约成本提高企业价值。  相似文献   

20.
审计质量与盈余管理两者之间的关系研究,在学术界一直受到高度关注。以往的研究主要以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特别是针对处于特殊阶段的上市公司,但对特殊行业的研究则相对较少。以政治敏感性行业——农业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运用委托代理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等相关理论,分析审计质量对我国农业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以期为控制农业上市公司过度盈余管理行为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