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作为天然免疫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抗原识别和抗原呈递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对DC细胞在恒河猴外周血及淋巴结组织中的细胞亚群及其分布频率进行初步观察.取健康源恒河猴外周血和肠系膜淋巴结,从中分离出淋巴细胞.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分析不同亚群的DC细胞在其间的分布.结果表明,外周血及淋巴结中DC细胞比例均较低,但外周血中DC比例略高于肠系膜淋巴结.mDC亚群占总DC细胞数比例高于pDC细胞亚群,而肠系膜淋巴结中mDC比例相较外周血中有明显下降,统计学差异显著.测定了健康源恒河猴各亚群DC细胞在外周血和淋巴组织中的基础数值,为相关模型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实验猴弯曲菌感染情况调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调查了1 722只健康实验猴,检出弯曲菌阳性率为56.91%,调查结果显示,食蟹猴和恒河猴弯曲菌阳性率没有显著差异;实验猴弯曲菌的感染与年龄有关,未成年猴弯曲菌阳性率极显著地高于成年猴;实验猴弯曲菌阳性率在干燥饲养环境极显著地低于潮湿环境.同时对部分菌株,用K-B法进行了药敏试验,用APICampy System进行了分类鉴定.  相似文献   

3.
摘要:目的 非洲绿猴具有不同于食蟹猴和恒河猴等猕猴的生物学特征,如脂质代谢、自发性高血压、SIV 感染不引起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 AIDS)等,本研究拟对食蟹猴和非洲绿猴肠道细菌的相对含量进行比较研究。 方法随机选取 SIV 抗体阴性的成年食蟹猴和非洲绿猴各 12 只,排除肥胖和疾病个体,收集其新鲜粪便样本,按 200 mg每份等分后进行液氮速冻,-80 ℃ 保存。 其中 1 份进行肠道细菌的实时定量 PCR 分析。 结果 与食蟹猴相比,非洲绿猴双歧杆菌、乳酸菌以及肠杆菌相对含量显著偏低( P<0. 05) ,而普氏菌以及丁酸盐产生菌 ———普拉梭菌和真细菌相对含量更高( P<0. 05) 。 结论 非洲绿猴产丁酸盐的细菌相对含量更高,反映出其肠道免疫细胞稳态和黏膜完整性具有不同于食蟹猴的进化适应特征,为深入研究非洲绿猴对 SIV 感染不致病的相关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用大量食蟹猴疟原虫子孢子(2.1×10~6)和猪尾猴疟虫子孢子(9.53×10~6)各经股静脉接种一猕猴。前者在接种子孢子后第7天,后者在第8天分别出现首次原虫血症。两猴皆用氯喹(10mg/kg)连续5天作胃管灌服,以清除血中原虫。食蟹猴疟原虫经氯喹治疗后出现3次复发,时间分别为子孢子接种后30,56和155天。每次复发均用上述剂量的氯喹作同样的治疗。在猪尾猴疟原虫则在第1次氯喹治疗后一直无复发出现。用间接荧光抗体染色(IFAT)和吉氏染色法在食蟹猴疟原虫子孢子感染后第7天和62天的猴肝切片中均找到典型的休眠体,而在感染猪尾猴疟原虫第8天的肝切片中,只查到发育成熟的裂殖体而无休眠体。实验结果进一步证实,疟疾“复发”是“休眠体”经过一段时间蛰伏后发育成裂殖子所引起的。  相似文献   

5.
食蟹猴生长曲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描绘食蟹猴从断奶到3岁的生长曲线。方法对中心数据资料进行汇总、统计。结果初步揭示在我中心的饲养条件下,食蟹猴在3岁之前的生长规律。结论我中心的食蟹猴生长曲线已与国外的研究基本吻合。食蟹猴的生长曲线可为饲养管理和动物实验提供有益的科学数据。  相似文献   

6.
摘要: 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消耗性传染病,位居单一病原体引起死亡的严重传染病之首。结核病 历史悠久,对其记录可以追溯到远古社会。人类同结核病进行了数个世纪艰苦卓绝的斗争,然而,时至今日,结核 病仍是严重危害公众健康的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因此,研发有效的抗结核疫苗和药物迫在眉睫,而开展这些工 作需要合适的实验动物模型。由于非人灵长类动物在解剖结构、生理生化、免疫和代谢等生物学特性方面与人类 高度相似,应用非人灵长类实验动物对结核病的发病机制、机体免疫反应及相关疫苗和药物的深入研究至关重要, 甚至是不可替代的。本文着重就恒河猴和食蟹猴在人类结核病防治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 建立高脂血症食蟹猴模型。方法 采用高脂膳食饲料诱导食蟹猴,分别在4、8、12、18个月检测血清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甘油三脂(TG)指标,对其血脂指标的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结果 模型组在饲喂高脂膳食饲料4个月后,TC、HDL、LDL与实验前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TG在饲喂高脂膳食饲料8个月后明显升高,与实验前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造模后,高脂饲料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TC、HDL、LDL、TG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极显著(P<0.01)。结论 在本实验中,模型组TC、HDL、LDL、TG均呈现递增趋势,尤其是TC、LDL明显高于食蟹猴正常参考值水平,说明模型组食蟹猴具有高胆固醇和高、低密度脂蛋白血症的特征,初步建立了食蟹猴高脂血症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8.
猕猴、食蟹猴群中STLV-1病毒感染状况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摸清STLV I感染现状 ,从而有效地降低STLV 1在猕猴、食蟹猴群中的感染率。方法 采用STLV 1ELISA法对猕猴、食蟹猴血清进行抗体检测。结果 本中心送美国BioReliance公司的 2 4 5 5只出口猴血清 ,10 3份血清呈STLV Ⅰ抗体阳性 ,19份血清呈STLV I抗体可疑 ,其余血清均为STLV 1抗体阴性。结论 猕猴、食蟹猴群中STLV 1的平均感染率为 4 97% ,其中猕猴STLV 1感染率为 2 7% ,食蟹猴STLV 1感染率为 5 4 % ,是猕猴STLV 1感染率的 2倍 ;随着年龄的增长 ,猕猴 (食蟹猴 )STLV 1的感染率也随之升高  相似文献   

9.
随着现代医学的飞速发展,国际市场上对食蟹猴的需求量急剧上升,食蟹猴的人工养殖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势头。直肠脱垂是人工繁育食蟹猴生产中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本文就人工繁育条件下食蟹猴直肠垂脱发病机制、症状、治疗方法、术后护理和预防措施做一探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提供马来西亚食蟹猴B病毒相关抗体阳性率,为我国从马来西亚进行食蟹猴引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野外捕捉的1 916只食蟹猴后股静脉采血,低温静置,高速离心、分离血清,用玻片免疫酶法(EIA)和ELISA诊断试剂盒法两种方法对血清进行检测.结果 总的B病毒相关抗体阳性率为68.5%,其中年龄<2岁、2~4岁、4~6岁的B病毒相关抗体阳性率分别为53.0%、63.8%和76.4%.结论 马来西亚食蟹猴B病毒相关抗体阳性率较大;B病毒相关抗体的阳性率是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B病毒的感染不受性别的影响.因此在引种过程中应选用年龄较小者.  相似文献   

11.
本文观察并测定了磁场(强度为0.4T)对太行山猕猴(Macacamulatta)眼形态学及眼内某些生化组分的影响.结果表明,磁场作用组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可以认为这一强度的磁场不会对猕猴眼产生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不同饲养条件对恒河猴脱毛恢复的影响,找出影响恒河猴脱毛的因素。方法比较不同饲养环境下恒河猴脱毛的恢复状况。结果半开放式饲养条件下,恒河猴脱毛恢复状况明显好于大栏式饲养条件。结论半开放式饲养条件有利于恒河猴的脱毛恢复,改进饲养管理条件是改善恒河猴脱毛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微卫星DNA多态性在海南和广西恒河猴遗传多样性中的应用。方法利用11个微卫星位点,对来自这两个地区的恒河猴进行了遗传检测,并通过POPGEN32软件计算各个微卫星座位的等位基因频率、有效等位基因数目(Ne)、多态信息含量(PIC)和遗传杂合度(H)。结果所选择的11个微卫星位点均存在高度的遗传多态性,H为0.6848~0.8785;PIC为0.5826~0.8345;Ne为3.0000~7.1553。以11个微卫星标记为测度,广西恒河猴的Ne、PIC和H的平均值均高于海南猴,分别为4.2583、0.7090、0.7706(广西恒河猴)和4.2054、0.7025、0.7656(海南恒河猴)。结论这种差别可能与地域来源有关。这些研究为微卫星标记分析恒河猴遗传多样性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Immune responses of a designed HIV-1 DNA vaccine on rhesus monkeys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According to the UNAIDS/WHO report (http:// www.unaids.org/Epi2005/doc/report.html), there are about 40.3 million HIV/AIDS survivors, and the new HIV infection number amounts to about 4.9 million, while the death number is some 3.1 million in the world in…  相似文献   

15.
The CD4 molecule is a high-affinity cell-surface receptor for the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1) and a soluble truncated form of CD4 produced by recombinant DNA technology is a potent inhibitor of HIV-1 replication and HIV-1-induced cell fusion in vitro. Rhesus monkeys infected with the simi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of macaques (SIVMAC), a virus closely related to HIV-1, develop an AIDS-like syndrome, and so provide an important model for the evaluation of potential AIDS therapies. We have assessed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recombinant soluble CD4 in SIVMAC-infected rhesus monkeys. Virus was readily isolated from peripheral blood lymphocytes and bone marrow cells of these animals before starting treatment with soluble CD4, but became difficult to isolate soon after treatment had begun. Moreover the diminished growth of both granulocyte-macrophage and erythrocyte progenitor colonies from the bone marrow of these monkeys rose to normal levels during treatment. These findings indicate that soluble CD4 could prove valuable in the treatment of AIDS.  相似文献   

16.
食蟹猴少精弱精动物模型建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男性不育研究和药效试验,建立食蟹猴口服醋酸棉酚诱导的少精、弱精症动物模型。方法具有生育史的成年雄性食蟹猴6只,2只为正常对照,其余4只每天口服醋酸棉酚,给药剂量分别为4mg.kg-1d-1、8mg.kg-1d-1、12mg.kg-1d-1和20mg.kg-1d-1,连续90d;每15d采用阴茎电刺激采精进行精液分析;90d后进行睾丸和附睾的病理活检。结果每组服药动物在给药30d后精子总数、密度、活动度开始明显下降,到90d时精子密度均低于正常范围以下,除4mg.kg-1d-1剂量动物外,其余三个剂量的动物精子活动度均减弱并小于50%,达到了少精弱精症指标;8mg.kg-1d-1至20mg.kg-1d-1剂量动物精子的发生和成熟受到抑制,大剂量(20mg.kg-1d-1)给药对猴子睾丸有明显损伤作用。结论一定剂量的醋酸棉酚经口服给药能诱导食蟹猴形成不同程度少精弱精动物模型,少精弱精程度与服药剂量和时间长短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建立单笼饲养食蟹猴血液常规和血清生化的参考值,了解检测指标的性别差异。方法选取254只3~5岁健康食蟹猴,雄性84只,雌性170只,在清醒状态下采血。采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和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液常规和生化指标,并比较不同性别组间的差异。结果经统计分析,获取了单笼饲养食蟹猴血液常规和血清生化的参考值,雌雄食蟹猴血常规指标比较,RBC、HGB、MCHC、HCT、MONO、RDW-CV、MPV、PCT、P-LCR、PDW存在极显著性差异(P〈0.01),BASO、NEUT%、LYMPH%、MCH、RDW-SD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雌雄血生化指标比较,ALT、AST、ALP存在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建立了3~5岁食蟹猴血液常规和血清生化的参考值,同时表明部分指标存在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饲料的合理营养和加工方式对育成猕猴生产性能和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饲料营养水平基本一致的条件下 ,膨化饲料、颗粒饲料、常规饲料的干物质和粗蛋白质的消化吸收率分别为 83 6 1%和 79 77%、81 83%和 71 71%以及 80 5 4 %和 76 32 % ;猕猴的体重增长以膨化饲料组为最佳 ,血液的生化指标变化在正常范围内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栖息于广西岩溶山区的灵长类动物:懒猴、猕猴、熊猴、藏猴、红面猴、黑叶猴、白头叶猴和黑长臂猿的数量和分布状况。这些猴类适应了岩溶山区特殊生态环境,形成了与生活在一般山区的种群不同的生活格局。  相似文献   

20.
采用玻片免疫酶法(IEA)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检查了来自广西不同来源恒河猴B病毒的相关抗体。结果表明:广西野生恒河猴受B病毒的感染较为普遍,来自龙虎山及扶绥保护区的猴,B病毒相关抗体阳性率分别是79.7%和75.3%。来自穿洞河及布柳河保护区的猴,B病毒相关抗体阳性率分别是26.1%和28.9%。大新保护区猴阳性率为57.1%。在不同组猴中,小群关养组猴相关抗体阳性率最高,野生猴次之,自繁猴最低。三组间,猴B病毒相关抗体阳性率的差异极显著(P<0.05),经ELISA检查确定为阴性的猴,用IEA检查出7.5%(15/200)的猴被判定为阳性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