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锌精馏过程锌液流量计算机控制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一种利用软测量检测被控量构成的两级计算机控制系统,对具有腐蚀性的高温粗锌液流量实现监控,阐述了软测量技术检测粗锌液流量的工作原理,给出了控制系统的结构,上位机根据生产调度输出流量设定值,记录了保存流量变化曲线和数据,下位机采用PLC控制步进电机,调节进料阀门开度,实现锌液流量稳定控制,现场运行结果表明系统工作可靠,解决了具有腐蚀性的高温小流量液体流量控制的难题。  相似文献   

2.
为克服常规的涡轮流量变送器工作寿命短,小流量时抗干扰能力差等缺点,进一步提高涡轮流量变送器的性能,采用内磁结构叶轮和不锈钢滑动轴承,用高灵敏干簧管或微型霍尔数字位置敏感元件检测叶轮的转速,研制成功了数字低速涡轮流量变送器。这种变送器的输出信号为矩形脉冲,其幅度与叶轮的转速无关,无需信号放大器和设置信号计数触发阈,抗干扰能力极强;叶轮在低速下转动,转动摩擦损失小,极大提高了使用寿命,扩大了线性范围。对于Dg50数字低速涡轮流量变送器,流量的下限约低于同口径的常规涡轮流量变送器的30%。这种涡轮流量变送器尤为适用于要求工作寿命长和噪声干扰大的场合。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了一种8098单片机压力流量复合控制系统。首次提出通过对压力流量非线性关系的实时校正而复合控制系统压力和流量的原理,仅用一个比例阀就实现了对系统压力和流量的复合控制。同已有技术相比,可省去一比例流量阀,降低了系统成本并简化了油路。  相似文献   

4.
颗粒加料器流量脉动产生的机理及抑制新方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针对固体颗粒加料器供给流量的脉动性问题,采用动态测试技术对螺杆加料器的主要参数进行联动测试,获得了流量变化的基本规律,即流量系数随转速的增大而增大,而且螺距越小,转速对流量系数的影响越大,通过对流量脉动动态定量关系的深入分析,发现出料通道宽度的周期性变化是加料器流量脉动的主要成因,根据脉动互补原理,提出了一种有效抑制脉动的方法,并研制了一种新型双螺杆加料器,经实验验证该方法有效可行、效果显著,可为加料器设计和改进提供理论指导和技术参考,研制出的双螺杆加料器对流量脉动的抑制非常有效。  相似文献   

5.
分布式互联网流量监测模型的研究与实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流量监测的数据特征,将流量数据划分为3类数据集,采用层次技术和分布式技术设计了一个可扩展的流量监测模型,该模型在结构和功能上把流量监测系统分为3部分,繁重的数据分析和数据表示可以从关键设备处分离出来,降低了监测系统在关键设备处的资源消耗,通过海量信息系统测量平台的实现表明,该模型能有效地实现大规模互联网的流量监测。  相似文献   

6.
Internet的爆炸性增长和它对服务质量、可靠性、高效性日益增长的要求使IP流量规划(Traffic Engineering,TE)技术成为Internet研究与操作的重要技术。文中构造了流量规划的功能部件,主要基于延迟和链路的瓶颈带宽研究了流量规划模块启停的简单化条件,通过模拟和对比分析,说明使用流量规划模块的效益和有条件启停流量规划的必要性,最后展望了有关流量规划今后的研究任务。  相似文献   

7.
流量模型是流量预测和网络性能评价的基础。好的流量模型必须能够准确描述网络实际流量的特征情况,这样才能准确预测流量状况。然而近年来研究发现网络流量具有自相似性,传统的基于泊松分布的流量模型已不能很好地表述这一特征。根据流量的不同相关特性,介绍了当前网络应用的典型模型,对它们的特点进行了分析论述。  相似文献   

8.
对于催化重整装置大型化过程中造成的管内偏流问题,采用偏流因子和最大流量负偏差概念作为衡量辐射炉管流量分配均匀性的定量判据,考察了管网结构、均匀受热与非均匀受热对集合管网流量分配的影响,得到了集合管网流量分配数据。结果表明,开发的适用于不同炉管布置的受热集合管网流量分配软件,其计算结果易收敛、计算精度较高,能够反映集合管网内部流量分配情况。  相似文献   

9.
针对当前的网络现状和发展趋势,对以IP/MPLS为基础的IP骨干网中,实施业务流量工程是必需的,业务流量矩阵的测量是实现业务流量工程的最基本的要求。笔者对当前一些主要测量方法的不足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基于MPLS的IP骨干网的业务流量工程模型和LSP级的业务流量矩阵的测量模型,以及相应的路由算法。业务流量矩阵的测量方法的优点在于:测量仅仅限于网络的边缘节点而不涉及核心节点,因而对网络资源的耗费少,为解决当前一些主要测量方法的缺陷提供了新的思路,为进一步实现业务流量工程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10.
对废气调温煤气燃烧器进口压力与流量的对应关系进行了理论与实验研究,给出了进口压力ˉ流量的理论公式和经验公式.根据经验公式,可通过控制各进口压力实现流量的控制,为高温气体的流量调节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11.
随着Internet规模的不断扩大,网络上的业务流量日益增多,并具有很强的突发性和不可预测性。加何管理和协调各种业务的流量负载以避免拥塞是当前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这也使得流量工程(Traffic engineering)在Internet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流量工程主要考虑对网络性能进行优化,其目标是有效而可靠地运行网络,同时优化网络资源的使用。MPLS(多协议标签交换)具有很多适合于缓解拥塞和平衡负载的特点,它的提出和发展为流量工程的实施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道路。主要针对MPLS和流量工程相关的问题进行探讨,分析了如何利用MPLS来实施流量工程。  相似文献   

12.
基于流量异常发现网络中的攻击行为具有普适性优势,而传统的异常流量检测方法难以适应大量复杂的工业互联网流量特征提取,针对此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时空融合深度学习的工业互联网异常流量检测方法。对类别不平衡的流量数据进行预处理操作,以形成样本分布较为均衡的流量数据集;使用融合聚合残差变换网络和门控循环单元的深度学习模型从空间和时间维度上提取流量数据特征,实现时空融合的流量数据特征的综合提取;通过Softmax分类器对流量数据进行分类。实验测试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具有较高的准确率和F1值,分别可达到94.7%和95.47%。与传统的异常流量检测方法相比,所提方法提高了对工业互联网异常流量数据的检测指标,且模型的运行时间相对较短。  相似文献   

13.
下一代网络信令流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过研究下一代信令网的系统构成,分析了下一代网络(NGN)信令流量的特性,对比相关网络的流量特性,并分析自相似流量产生的原因,通过仿真下一代网络的信令流量,验证了下一代网络信令流量具有自相似、多分形的特性。还分析了自相似流量对下一代网络信令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基于大型水槽试验结果,分析了不同海堤相对出水高度的波浪溢流量特征并进行分类;依据此分类方式,使用韦伯分布对大型水槽试验测得的波浪溢流量进行拟合,研究单个波浪溢流引起越堤流量的分布和瞬时越堤流量的分布,提出了新的经验公式。结果表明,新的经验公式与现有的方法相比提高了对波浪溢流过程中单个波浪溢流引起越堤流量和瞬时越堤流量分布的估算精度。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我国目前城市交通情况的分析,说明交通拥挤和流量大小息息相关,因此对城市交通流量进行预测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应用于城市交通流量智能预测的人工神经网络模型主要有线性网络、BP网络、反馈网络等。经过综合分析而采用了线性网络对城市交通流量进行预测,其优点主要表现在结构简单,实用方便,反应速度快,实时性强。根据城市交通的具体情况,对城市交通流量的预测模型进行了仿真。其仿真结果表明所采用的线性神经网络能够用于城市交通流量的预测  相似文献   

16.
经过研究下一代信令网的系统构成,分析了下一代网络(NGN)信令流量的特性,对比相关网络的流量特性,并分析自相似流量产生的原因,通过仿真下一代网络的信令流量,验证了下一代网络信令流量具有自相似、多分形的特性。还分析了自相似流量对下一代网络信令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苗全生 《河南科学》1999,17(1):43-46
液压管路内的流量和压力脉动问题,是一个复杂而又难以解决问题。本文从推出液压管路中的瞬时流量和压力公式入手,指出了减小流量和压力脉动幅频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18.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城市交通流量智能预测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我国目前城市交通情况的分析.说明交通拥挤和流量大小息息相关,因此对城市交通流量进行预测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应用于城市交通流量智能预测的人工神经网络模型主要有线性网络、BP网络、反馈网络等。经过综合分析而采用了线性网络对城市交通流量进行预测,其优点主要表现在结构简单,实用方便,反应速度快,实时性强。根据城市交通的具体情况,对城市交通流量的预测模型进行了仿真。其仿真结果表明所采用的线性神经网络能够用于城市交通流量的预测。  相似文献   

19.
以弯管差压测流中16组流量q与压差Δp的随机数据为例,用数理统计法证明了弯管流量服从正态分布,用线性回归方法求得了弯管流量系数K值,并证明了弯管流量q和压差开方Δp的线性回归效果极显著。  相似文献   

20.
对集中供热系统中大流量运行方式的利弊及变大流量运行为理想流量运行方式进行了分析探讨,重点分析了大流量运行方式的形成及对水力工况的影响,指出它是一种较落后的运行方式,指出变大流量运行为理想流量解决热网水力失调最有效,最经济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