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 毫秒
1.
彝族诗歌的音律,从原文看与汉语诗歌相比有根本的不同,其基本形式是押包括韵母、声母、声调在内的音节。彝文文献长诗的音律,也是押的音节,是对一般诗歌押音节模式的灵活运用。在一个长诗文本中,交替着押不同的音节,且有时为行行押,有时为隔行押,有时为段尾押,有时为句首押,有时为句中押,使作品在音律上呈现出起伏变化的动态美。  相似文献   

2.
白族长诗《鸿雁传书》是大理白族民间“思妇”诗。用功能主义的观点解读,长诗因是那个时代白族人民艰难处境的现实写照而流传至今;长诗中的“思妇”因承载了白族人民的孝道思想、美好心灵而为白族人民世代传唱,并被赋予夫妻团圆的幸福结局;长诗因是白族人民古往今来的情感需求、情感宣泄而历久弥新。长诗说的是民风、民俗,唱的是民心、民魂。  相似文献   

3.
彝族骨卜是彝族的一种特殊占卜化,彝族骨卜有羊骨卜、鸡骨卜和猪骨卜,其中羊骨卜是在彝族社会里最为重要、最为使人信奉的。这里笔着重讨论的是彝族羊骨卜的卜法及卜义问题。  相似文献   

4.
在滇中玉溪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彝族先民在悠久的繁衍生息过程中,创造了卷帙浩繁的彝文典籍。这些彝文典籍以其广博宏富的著述内容,集中体现了玉溪地区彝族社会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对研究玉溪地区乃至整个滇南地区的彝族历史文化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对研究中国彝族的传统文化具有多方面的学术价值。然而这些彝文典籍随着岁月逐渐消亡殆尽,亟待我们去发掘、保护和利用。玉溪市的公共图书馆特别是彝族自治地区的图书馆要承担起普查、搜集和保护区域内彝文典籍、彝族文献的职能,传承和弘扬区域内优秀的彝族文化,促进区域内彝族传统文化的复兴与发展。  相似文献   

5.
西部大开发对彝族化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也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凉山彝族自治州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地区,是彝族化保留最完整的地方。在西部大开发中,要以先进化思想认识彝族化,保护彝族化,挽救和挖掘彝族化,发展繁荣彝族化,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明和精神明建设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6.
彝族字是彝族先民在长期的生长斗争、社会实践过程中,通过几百代人的艰辛努力,逐渐创制而成的。因为有了这种字,几千年来,彝民族的哲学、化、科技和历史才得以记载和流传至今,彝族社会才越光辉灿烂,丰富多彩。章通过彝古籍、民族字学家马达仁先生手孤本《阿诺史色与彝族字》一书,以及汉古籍上和彝族民间有关彝族字起源问题的记载与传说,进行反复对比研究,最新彝学界有关彝族字研究成果的分析认为,彝族字的创制时间应是“阿诺史色”时代,即母系氏族社会后期,距今约有七千多年的历史较为可信。  相似文献   

7.
以仁·甘珠尔搜集整理,芒·牧林、陈清漳翻译的蒙古族民间叙事长诗《智勇的王子喜热图》为阐释文本,对该长诗的一些特定的词句利用口头程式理论的研究方法、叙事学的理论进行诗学分析,进而探究该民间叙事长诗的口头传承特征。  相似文献   

8.
《金笛》是一部流行于中国川、黔、滇苗族聚居区和越南、老挝、泰国、美国、法国等国家和地区苗族地区的叙事长诗。目前,没有一部叙事长诗像《金笛》那样,通过民间的传播方式在世界上广泛流传的叙事长诗。它的流传,与苗族的不断迁徙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通过研究分析,《金笛》不论其文学价值、艺术价值,还是美学价值,无疑是苗族的一部历史文化百科全书,有着深层次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9.
20世纪是彝族史研究在许多方面发生变化和取得辉煌成就的世纪,值得很好地回顾和总结。在20世纪前50年是我国彝族史研究的开创阶段,由于受历史条件的限制,我国还只有很少的学专门从事彝族史研究,且研究领域比较狭窄。新中国成立后,彝族史研究发展迅速,尤其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该领域硕果累累,成绩斐然。面向新世纪,彝族史研究要继续向纵深发展,尚需进行多方面的不懈努力。新的21世纪必将是彝族史研究获得更大成就的世纪。  相似文献   

10.
西部大开发与彝族文化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西部大开发是发展彝族化的发展是一个难得的机遇,怎样去认识彝族化?在弘扬彝族化的时候,关键的是要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对彝族化艺术保持的基础上,加以开发,同时,要处理好化艺术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杨洪波 《科技信息》2009,(20):I0346-I0346
本文通过对文献资料查阅、实地走访调查,从人类学角度看,彝族传统体育与彝族历史文化有很密切的关系。今天我们看到的许多彝族传统体育项目都与彝族的生存发展、生产劳动有关,表现出世代相袭的传承性特征。  相似文献   

12.
谱系是对民族或宗族世系延续的系统记录,在凉山彝族社会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谱系的整理有助于进一步对彝族化思想的研究,还能加强彝族人民在化、心理和血缘上的认同感,对加强民族团结,形成民族凝聚力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彝族远古英雄支格阿鲁是全体彝族人民认同的最受崇敬的祖人。他在几千年的流传过程中被彝族人民理想化地塑造成了一位神力无比、决胜一切的神话英雄人物。支格阿鲁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而不断征服自然、战胜邪恶、勇往直前的思想精神及其理想完美的形象,教育和激励着一代代彝族人民不断进取。彝族英雄支格阿鲁及其文学流传于四川、云南、贵州、广西等彝族居住的省和自治区。其流传情况及所反映的文化信息有同质的,也有一些差异,呈大同小异状。  相似文献   

14.
潘文超 《凉山大学学报》2001,3(2):149-150,155
彝族酒文化,是彝族优秀文化的一部分。它象一面镜子,反映了彝族的历史、风俗和生活方式,同时也反映了酒给彝家人带来的喜与忧。  相似文献   

15.
以四川省彝族群众参加本民族传统体育的现状为切入点,对彝族的民族传统体育的消费、意识、活动的形式、制约因素以及人们对彝族传统体育发展现状的态度等进行了社会调查与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有关建议。  相似文献   

16.
诗人将自己的情感和对事物的观察与体验蕴藏在数字之中,这些数字意象构建了《幻河》叙事的宏大场景,长诗意象之丰富,场面之壮观,气势之宏伟,均囊括其中。长诗在亦实亦虚之间,融现实之河于幻景之中,一幅宏大的幻河之图,赫然呈现在读者面前。  相似文献   

17.
柯尔律治的优秀作品《古舟子咏》,讲述了一位老水手在一次航海中奇异的遭遇。诗中所运用的丰富想象力,给全诗涂上了鲜明的浪漫主义色彩。本文试从后现代主义视角出发,结合后现代主义基本特征对长诗的主要情节进行解析,从而得出长诗所咏述的老水手的奇特遭遇与后现代主义的不确定性、反主体观、多元性的基本特征不谋而合。  相似文献   

18.
彝族是我国西南地区人口最多,分布最广的少数民族。土掌房文化是彝族光辉灿烂的文化之中最为典型的代表之一。文章通过大量的田野调查,以云南省泸西县城子村的彝族土掌房为例,浅论彝族土掌房所体现出的文化内涵以及如何在文化变迁的过程中,使逐渐走向消失的土掌房文化在现代化中传承。  相似文献   

19.
海讯 《凉山大学学报》2002,4(3):135-136
富有强烈的敏感性和抗争意识的彝族女作家阿蕾的小说集《嫂子》,像一束束野花在不惹人注意的大凉山深处散发出浓郁的奇香,小说撕开了充满神梦幻的凉山彝族地区的历史与现状,特别着力描绘了彝族弱势群体-妇地奴隶制,家法制所形成的恶势力和抗争;并从侧面反映了彝族特有的民俗风情。本从四个方面点评了这部小说集,认为:在社会改革的舞台和彝族学的舞台上,它都堪称一轮在大凉山愁雾中初放光芒的旭日。  相似文献   

20.
历史悠久,具有特色。现代教育是从传统教育中发展起来的,二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彝族传统的教育内容、教育思想观念以及教育行为习惯必然对现代彝族教育产生影响。本对彝族传统教育的内容及其特点作了粗略的析述,并讨论了这种传统教育对现代彝族教育的影响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