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周广萍 《科技信息》2012,(34):I0100-I0101
美国唐人街是美国华裔聚居的社区,而华裔作品中的唐人街就诞生于中国传统和美国文化之中。雷庭招的作品《吃碗茶》就是一部描述中国早期移民在美国经历特殊生活的典型作品。本文拟通过对该文本的细读,从西方环境与东方思维方式之间的冲突,唐人街当时的社会氛围以及“一碗茶”双重含义出发,去分析作品中华裔美国人的“边缘化”身份。并从作为中国文化的主体和西方文明的“他者”这两种身份上的巨大落差上探究华裔男性在身份状态上的迷惘,生存状态上的艰难和心理状态上的矛盾失衡。  相似文献   

2.
王明珠 《科技信息》2011,(18):I0146-I0146
该论文旨在分析美国华人移民聚居于唐人街后华裔移民男性自我矛盾的精神状况以及他们的艰难的身份认同。该论文立足于对华人移民史和美国对华人移民的政策演变。总结出了华人移民、华裔移民男性产生自我矛盾的社会背景和心理状态,挖掘美国华裔移民男性所面临的艰难困境,他们的自我矛盾,沉默暗哑,逆来顺受,以及他们男性特质的缺失与丧失。该论文着重于分析《吃碗茶》的文本,探析《吃碗茶》的两代男主人公自我矛盾的形象的形成过程,形成的原因。即中西的文化冲突,移民政策的演变,种族的歧视,女性化的社会分工,单身汉社会的束缚,传统父权制的压迫。并且该论文继续探析在《吃碗茶》中矛盾的移民华裔男性的具体体现。一方面是由王华基和李刚这一父辈所展现的自我矛盾的“父权制”。另一方面是移民二代王宾来所展现的被“阉割”的自我矛盾的,沉默按压,逆来顺受的男性移民形象,他们面临的一系列的尴尬与痛苦以及他们最终自我矛盾的化解。《吃碗茶》的结局暗示了自我矛盾的美国华裔移民男性的出路。  相似文献   

3.
覃晓明 《科技信息》2013,(10):223-224
华裔女作家伍慧明以其小说《骨》走红美国文坛,随后,该书被"手推车奖"文选(PushcartPrizeAnthology)收录。和许多华裔小说一样,《骨》取材于伍慧明自身的生活经历,是一部自传性的小说。小说讲述了居住在旧金山唐人街一个华裔移民家庭的悲剧故事。作者通过对这个移民家庭中各个成员生活经历及成员之间矛盾冲突的描写,向读者展示了华裔美国人生活上的艰辛与困境。本文通过对小说中人物的分析来探析华裔美国人身上所承受的历史与文化创伤,以及他们走出或摆脱创伤的艰辛之路。  相似文献   

4.
从著名华裔作家谭恩美的畅销小说《喜福会》入手,通过小说中以四对母女为代表的第一代华裔移民与他们的子女,即第二代移民之间的心理隔膜、感情冲突及种种爱爱怨怨讨论了中国文化与美国文化的差异与碰撞,以及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之间在母女情深中的相互兼容。  相似文献   

5.
刘潇雨 《科技信息》2011,(17):149-149,71
《骨》主要是围绕一个没有儿子的五口之家展开的,家中的三个女儿是小说论述的重点。但是我们不能忽略小说中华裔男性形象。正是由于他们的存在,才出现了莱拉这位新的华裔女性形象代表。文中主要有三位华裔男性形象,分别为祖父梁,利昂和梅森,各自代表着第一代移民,第二代移民和新一代的华裔男性形象。祖父梁和利昂都是种族歧视的受害者。在美国西部发展的过程中.第一代移民作出了巨大的进步。祖父梁就是其中之一,为美国的发展奉献了一生,却在孤独中死去。利昂是纸儿子一代的代表,他们忘记了自己的身份,伪装成很多身份,正是由于这种无根性使得他们对亲情的缺失和漠视,妻子的出轨,女儿的自杀和远离,社会的不认可,他们注定是被边缘化的人。莱拉的男朋友梅森是新一代华裔男性的代表,有着第一代华裔吃苦耐劳的精神,接受着美国文化的教育.是华裔男性的新声音。  相似文献   

6.
孙凤仙 《世界博览》2011,(23):66-67
美国唐人街就像旋转门,移民进进出出,片刻不停。近年来,低端劳工移民越来越少,普通话渐成唐人街的主流。  相似文献   

7.
在世界各国各个主要城市(当然不包括中国的城市),都少不了一条唐人街,在那里,华裔居民看着中文报纸,听着中文广播,用中文吆喝买卖;在美国南部,墨西哥移民建立了许多自己的小镇或街区,他们带着宽边帽,用吉他弹奏着弗拉门戈的古老曲调;在法国,北非移民跳着传统舞蹈,对法式鹅肝酱不屑一顾……他们虽然不生活在自己的祖国,但是保留了最基本的民族认同感,他们从未忘“本”。  相似文献   

8.
《喜福会》中美国华裔女儿的灵魂之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华裔女作家谭恩美在《喜福会》中塑造的第二代华裔女儿,有着比母亲一代更为复杂的文化认同和身份危机,她们排斥祖先文化却又不为美国主流社会所接受。处于文化夹缝状态的女儿们与代表中国文化的母亲从冲突、对抗到最后理解、调和的漫长过程就是她们在文化和种族身份定位中,从迷茫到成熟的过程。二元对立是确立华裔移民女性自我身份的最大障碍,华裔身份的危机是可以通过异质文化间相互沟通、兼容共存来消除的。  相似文献   

9.
田冬青 《中国西部科技》2010,9(21):76-77,79
美国华裔女作家汤亭亭的《女勇士》描写了一个华裔女孩作为第一代移民后代在美国的成长经历。在所有华裔美国作家中,作品涉及中国材料之多,运用中国文化意象之集中,汤亭亭是首屈一指的。所以汤亭亭对传统中国素材的继承与创新是这部作品的最大特色之一,因此,本文拟选取该书的第二章“白虎山学道”中花木兰的故事为对象讨论传统中国素材在《女勇士》中的创新运用,并指出汤亭亭的创新并没有亵渎中国传统文化,而是促进了中国这个有几千年历史的古国辉煌灿烂的人类文明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10.
《接骨师之女》是美国著名华裔作家谭恩美的作品,叙述了美国一个华人移民家庭中三代女性之间错综复杂的母女关系,探寻引起母女冲突的因素.试图运用福柯的话语和权力理论及后殖民理论来分析小说中沉默这一主题,并探讨了确认及构建华裔女性文化身份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1.
薛亭亭 《科技信息》2011,(24):I0372-I0373
华裔美国女作家伍慧明的《骨》讲述了住在旧金山唐人街的一个华裔美国移民家庭的悲剧。对于这一悲剧的根源,很多人认为是由于夹在东西方两种截然不同文化的冲突中,华裔美国人在对其自身的文化身份的困惑所造成的,而忽视了更重要的种族歧视和阶级压迫的因素。本文将从种族和阶级的角度探究《骨》中华裔美国家庭悲剧的根源。  相似文献   

12.
黄媛 《科技信息》2010,(23):7-7
著名华裔女作家谭恩美的畅销小说《喜福会》描写了以母亲为代表的第一代华裔移民和她们的女儿之间的矛盾冲突,展示了中美两种文化的碰撞。本文分析了母女所代表的两种文化在教育和婚姻方面的不同理念来展现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之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13.
王聪 《科技信息》2011,(36):I0074-I0075
美国排华法案在华人移民史中是沉重的一笔,自1882年颁布以来,一系列的法案给华裔特别是男性带来了巨大的打击,在社会生活各方面影响甚远。虽然在1943年予以撤销,但对于华裔男性的创伤却难以消除。华裔作家雷霆超在《吃碗荼》中刻画出两代华裔男性的形象,揭示由于排华法案而导致的男性父亲角色的失败,男性气质的消失以及由此引起的自我认同的困难。本文基于美国排华法案的历史背景和创伤理论,揭示了美国排华法案对华裔男性造成的难以抚平的心理创伤。  相似文献   

14.
赵丽丽 《科技信息》2011,(32):I0094-I0094,I0097
伍慧明发表于1993年的小说《骨》(Bone)掀起了华裔美国文学的新高潮。小说《骨》讲述的是关于居住在美国旧金山唐人街内梁家三代人的故事。小说以典型的华裔家庭中父母与子女间文化差异与矛盾为主线,突出展示了三代美国华裔在身处边缘世界中的困惑、矛盾与压抑,并从不同的角度展现了他们特质的、流变的身份。其中,作为小说中新一代的美国华裔形象出现的梁家三个女儿:莱拉,安娜和尼娜在同样身处中西文化差异所带来的家庭、情感、价值观以及身份认同的困惑中,三姐妹截然不同的认同与选择最终导致了三人迥然的生活与命运。本文通过展现三姐妹面对中西文化尴尬时坚持的不同选择及命运,试图分析华裔女作家伍慧明在这部小说中通过刻画莱拉的成功,为身处中西文化矛盾,在尴尬与夹缝中的新一代华裔美国人所探寻的身份文化建构之路,即跳出“非此即彼”的选择,正视自身的双重文化身份,自由地融入美国社会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伍慧明发表于1993年的小说《骨》(Bone)掀起了华裔美国文学的新高潮。小说《骨》讲述的是关于居住在美国旧金山唐人街内梁家三代人的故事。小说以典型的华裔家庭中父母与子女间文化差异与矛盾为主线,突出展示了三代美国华裔在身处边缘世界中的困惑、矛盾与压抑,并从不同的角度展现了他们特质的、流变的身份。其中,作为小说中新一代的美国华裔形象出现的梁家三个女儿:莱拉,安娜和尼娜在同样身处中西文化差异所带来的家庭、情感、价值观以及身份认同的困惑中,三姐妹截然不同的认同与选择最终导致了三人迥然的生活与命运。本文通过展现三姐妹面对中西文化尴尬时坚持的不同选择及命运,试图分析华裔女作家伍慧明在这部小说中通过刻画莱拉的成功,为身处中西文化矛盾,在尴尬与夹缝中的新一代华裔美国人所探寻的身份文化建构之路,即跳出非此即彼的选择,正视自身的双重文化身份,自由地融入美国社会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华人最早于19世纪20年代移民美国,而华裔妇女进入美国却较晚。美国华裔妇女史是华裔妇女不断奋斗、发展的历程。国内史学界及华裔学者对美国华裔妇女史的研究有自己的积累及其特点,但是,国内学者从历史角度对华裔妇女的研究还有很大的空间。  相似文献   

17.
付玲 《科技信息》2011,(27):157-157,144
《吃碗茶》是美籍华裔作家雷霆超最具影响力的代表作,作为亚裔美国文学史中的一部经典之作,雷霆超的《吃碗茶》真实生动的描绘了二战后美国纽约唐人街的单身汉社会,小说的故事情节主要围绕王斌来的性无能展开的。本文运用解构主义的批评方法对这部小说进行分析,旨在揭示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一个真实的唐人街社会。  相似文献   

18.
农民工市民化是有中国特色的城市化进程。随着流动人口家庭化的中国非农化浪潮出现的新动向,农民工子女--"二代移民"在城市的生存状况和困难成为社会关注的重要问题。二代移民在城市生存与农民工的市民化是紧密相关的。当前,城乡分割的二元户籍制度和相关的教育制度、城市群体的偏见以及家庭教育的缺失影响二代移民在城市的生存和适应,也使农民工市民化面临困境。全社会应当加以关注。  相似文献   

19.
文化播报     
孔泉:一战华工奠定中法友好交往的基础11月4日,在巴黎十三区唐人街鲍德里克尔公园一战华工纪念碑前,法国以隆重仪式纪念为法捐躯的一战华工。据悉,这是法国纪念一战结束九十周年系列活动之一,由法国退伍军人部和华裔融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美国华裔文学逐步受到美国主流文化的关注和美国主流文学界的承认,成为具有新兴文化动力的文学。美国华裔文学的生产与美国华人移民的历史以及美国社会的政治文化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探寻美国华裔文学生产的历史语境是美国华裔文学研究中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