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以丙烯酸和丙烯酰胺为单体,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以过硫酸铵和亚硫酸氢钠体系为引发剂,采用水溶液聚合法合成耐盐高吸水树脂。运用单纯形优化法获得了单体配比、丙烯酸中和度、引发剂用量、交联剂用量的优化条件组合,树脂在0.9%NaCl溶液中的最高吸盐水率达143.9 g.g-1。还考察了溶液盐浓度、pH值和温度等对树脂吸液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聚丙烯酸钠高吸水树脂的新工艺合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丙烯酸及其钠盐为单体,以过硫酸钾为引发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采用不通氮气及不除去丙烯酸中阻聚剂的新工艺,通过接枝聚合合成了聚丙烯酸钠高吸水树脂。文章研究了丙烯酸的中和度、引发剂用量及交联剂用量对聚丙烯酸钠高吸水树脂吸水率的影响,并通过正交实验对该产品进行了最优化合成工艺条件的研究。实验研究表明,以该新工艺合成的聚丙烯酸钠高吸水树脂的最高吸蒸馏水率为1 060g/g。  相似文献   

3.
耐盐性交联聚丙烯酸类高吸水树脂制备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水溶液聚合 ,以 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 ,用部分中和的丙烯酸 ,丙烯酰胺为单体 ,制成交联型耐盐高吸水树脂。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了合成的最佳条件 ,树脂的吸盐水率和吸纯水率分别在1 40 g/ g和 1 2 70 g/ g以上。  相似文献   

4.
 木质素磺酸钙接枝高吸水树脂是一种含有亲水基团的新型高分子网状聚合物,具有极强的吸水性能.以木质素磺酸钙接枝高吸水树脂为对象,系统地研究了其制备方法、形态结构特征以及作为土壤保墒剂的应用.研究了合成木质素磺酸钙接枝高吸水树脂的工艺条件,得出木质素磺酸钙用量、引发剂种类及用量、交联剂种类及用量、丙烯酰胺用量、中和度、干燥条件等因素对高吸水树脂洗液性能的影响规律,通过单因素法得出试验体系下最佳工艺参数(质量分数):丙烯酸58.5%,丙烯酰胺19.5%,木质素磺酸钙5.85%,引发剂0.39%,交联剂0.19%,中和液15.59%.在此条件下,得到树脂吸去离子水1010g/g,吸0.9% NaCl溶液量110g/g.用红外谱图和扫描电镜分析了合成高吸水树脂的形态和结构,发现共聚物的组成对高吸水树脂的分解温度和表面形态结构特征都存在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5.
以粘胶纤维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半纤维素废碱液为主要原料,丙烯酸(AA)为接枝单体,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NMBA)为交联单体,(NH4)2S2O8-NaHSO3为氧化还原引发体系,利用超声辐射技术合成半纤维素-丙烯酸接枝共聚高吸水树脂,并对其合成条件、结构及吸液能力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在优化条件下合成的树脂吸蒸馏水率为311g/g,吸自来水率为102g/g,吸生理盐水率为55g/g,吸人工尿液率为31g/g,具有优良的吸水速率和保水能力。红外光谱及扫描电镜分析结果表明合成了具有蜂窝状网络结构的高吸水树脂。该树脂的成功合成,意味着半纤维素废碱液有望得以高效利用,变废为宝,为高吸水树脂的合成提供一种新的原料。  相似文献   

6.
两性聚电解质型高吸水树脂的合成及溶胀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溴己烷和甲基丙烯酸二甲胺基乙酯(DMAEA)合成N,N'-二甲基,N-己基甲基丙烯酰氧乙基溴化铵(DMAEA-HB),再采用这种含有烯丙基结构的不饱和季铵盐、丙烯酸(AA)和丙烯酰胺(AM)为原料,以过硫酸钾-亚硫酸氢钠(K2S2O8-NaHSO3)为引发体系,采用反相悬浮聚合法合成含有阴阳离子的两性聚电解质高吸水树脂(SAP),讨论了引发剂、交联剂、丙烯酸、丙烯酰胺、季铵盐用量、外部溶液pH值等因素对树脂吸液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丙烯酸/丙烯酰胺(摩尔比)为1:1,季铵盐含量为2%,丙烯酸中和度为75%,交联剂用量为0.01×10-2(占单体的摩尔比),引发剂用量为1.00×10-3(K2S2O8/NaHSO3=1/1.1),反应温度为74℃的条件下,制得的SAP吸去离子水可达1 440g/g,吸0.9%的NaCl溶液为118g/g.与一般聚电解质高分子相比,两性聚电解质型吸水树脂的吸水率受外部溶液pH值的影响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7.
一种耐盐保水剂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水溶液聚合法,以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过硫酸铵为氧化还原引发剂,乙二胺四乙酸为螯合添加剂,丙烯酰胺和部分中和的丙烯酸为单体,制成用于荒漠化防治的交联型耐盐高吸水树脂,研究了交联剂、螯合剂、氧化还原引发剂及中和度等对该高吸水树脂的吸水性和吸盐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使用EDTA作为螯合添加剂,树脂的吸收率有明显提高,吸水(自来水)率和吸盐率分别达到900 g/g和190 g/g以上;改变交联剂、氧化-还原引发剂用量能提高树脂的吸盐性;中和度对树脂的吸水性有一定影响,但对吸盐性没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8.
以淀粉接枝丙烯酸共聚物SA为互穿物,以丙烯酸(AA)、丙烯酰胺(AM)为聚合单体,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NMBA)为交联剂,采用(NH4)2S2O8-NaHSO3氧化还原引发体系,通过分步法制备SA-IP-P(AA/AM)互穿网络高吸水性树脂。其适宜反应条件为:w(丙烯酰胺/丙烯酸)=0.4;丙烯酸中和度85%;引发剂用量0.32%;交联剂用量0.035%;SA用量8%.在此条件下合成的SA-IP-P(AA/AM)树脂吸去离子倍率和吸0.9%NaCl盐水倍率分别可达到1 480 g.g-1和120 g.g-1.通过红外光谱、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和X射线衍射等测试研究了产物中互穿聚合物网络结构,结果显示在保持已有树脂优良性能的基础上,进一步改善了高吸水树脂的保水性能、耐盐性和对环境中水分的应答性.  相似文献   

9.
以淀粉为主要原料,丙烯酰胺、丙烯酸为接枝单体,采用反相乳液聚合方法合成了改性淀粉三元接枝共聚物;考察了交联剂、引发剂浓度、单体配比、中和度、反应温度等因素对淀粉-丙烯酸-丙烯酰胺三元接枝共聚物吸水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采用反相乳液聚合方法能得到具有高吸水率的淀粉接枝共聚物;且反应温度、引发剂浓度、交联剂浓度和单体配比、中和度等因素对淀粉三元接枝产物吸水性能有显著的影响,其最佳反应条件为:交联剂浓度1.2×10-3kg.L-1;引发剂浓度6×10-3kg.L-1;丙烯酰胺/丙烯酸=0.11;中和度75%.  相似文献   

10.
 微波辐射可促进单体或反应液快速升温,活化某些基团,对大分子链无损伤。与传统加热方法相比,微波辐射使聚合反应和产物干燥过程一步完成,可简化工艺流程,缩短反应时间,降低耗能。以淀粉、丙烯酸为主要原料,过硫酸钾为引发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采用微波辐射法制备高吸水树脂。通过正交试验研究反应单体/淀粉比值、丙烯酸中和度、引发剂和交联剂的用量对高吸水树脂吸水性能的影响。得到最佳聚合反应条件为:单体/淀粉为9:1,引发剂用量0.4%,交联剂用量0.08%,中和度85%,微波低火加热5min,产品吸水倍率580.45g/g,40min吸水达到饱和。影响树脂吸蒸馏水倍率的因素由主到次为:单体/淀粉>丙烯酸中和度>引发剂用量>交联剂用量,最优方案为A2B2C3D3。对最佳合成的产品进行了扫描电镜表征,并通过热重分析发现产品的热稳定性较好,产品可在较高温度下稳定使用。微波辐射法可大大缩短反应时间,简化工艺流程。  相似文献   

11.
高吸水性聚丙烯酸盐共聚物合成与性能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采用反相悬浮聚合法制备了丙烯酸钾 -丙烯酰胺 - N—羟甲基丙烯酰胺高吸水性共聚物。制得的树脂吸收去离子水可达 80 0 g/g以上 ,吸收 w( Na Cl)为 0 .9%的溶液1 0 0 g/g以上。研究了分散剂种类、用量 ,交联剂用量 ,丙烯酸中和度 ,引发剂用量 ,共聚单体配比等因素对共聚物吸水率的影响 ,为选择最佳配方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以环已烷为连续相,丙烯酸作为单体,Span—60为悬浮稳定剂,过硫酸钾为引发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加入不同量的丙烯酸聚氧乙烯酯作为改性剂,利用反相悬浮聚合方法制备耐电解质高吸水性树脂。发现一定比例丙烯酸聚氧乙烯酯的加入,可以明显改善高吸水性树脂的吸水能力和耐盐能力。  相似文献   

13.
以丙烯酸、丙烯酞胺、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为原料,过硫酸钾为引发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环已烷为连续相,水为分散相,用反相悬浮聚合法合成了一系列高吸水性树脂,考察了分散剂种类、用量、混合分散剂、防粘剂对树脂物理状态和吸水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球状高吸水性树脂的合成及其性能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以丙烯酸盐为原料,过硫酸盐为引进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司班为悬浮稳定剂,轻油为分散介质,采用反相悬浮聚合法和共沸脱水法合成球状聚丙烯酸盐类高吸水性树脂;研究交联剂、旨发剂、县浮稳定剂等的用量对产物吸水率的影响;合成树脂平均粒径为20-50nm之间,吸无离子水的能力为800(g/g),吸0.9%NaCl水溶液能力为70(g/g)。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利用悬浮聚合法,以甲基丙烯酸十二酯和甲基丙烯酸辛酯为单体,合成了共聚型高吸油性树脂,还研究了共聚单体的配比,交联剂用量、引发剂用量、分散剂用量、油/水比诸因素对高吸油性树脂的性能影响。制得的树脂可以吸其自身重量10.9倍的煤由,9倍的苯。  相似文献   

16.
以海藻酸钠和丙烯酸为原料,采用微波辐射法接枝共聚制备了聚丙烯酸(AA)-海藻酸钠(SA)高吸水树脂。探讨了交联剂及引发剂的用量、单体配比、丙烯酸中和度、微波功率等因素对树脂吸水倍率的影响规律,并进行了树脂吸水速率和保水性能的研究,用红外光谱对树脂结构进行表征。实验结果表明,该树脂在蒸馏水中的吸水倍率为733.92 g/g,在生理盐水中的吸水倍率为120.68 g/g,并且具有较快的吸水速率及良好的保水性能。  相似文献   

17.
以废报纸为原料,经脱墨、碱煮、酸煮可得纤维素,以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过二硫酸钾为引发剂,与丙烯酸接枝共聚制备了吸水树脂。讨论了原料单体配比、交联剂用量等因素对吸水树脂性能的影响,考查了制得的吸水树脂对蒸馏水、自来水和一定浓度NaCl溶液的吸收性能。在最佳条件下制得的吸水树脂对蒸馏水的吸水倍率为340 g/g,对自来水的吸水倍率为280 g/g,对0.05 mol/L NaCl溶液的吸水倍率达50 g/g。  相似文献   

18.
以蒙脱土、丙烯酸为主要原料,采用溶液聚合法合成了超强吸水性复合树脂.讨论了蒙脱土加入量、引发剂加入量、交联剂的用量、丙烯酸的中和度对高吸水性复合树脂吸水倍率的影响,优化了该复合材料吸自来水性能的配方,即蒙脱土添加量为40%,单体的中和度为80%,交联剂用量为0.08%,引发剂用量为0.15%.在此配方下制备的复合材料吸自来水倍率达到156倍.傅里叶红外光谱图研究证实蒙脱土能够有效地与高聚物结合,不但提高了树脂的保水能力和耐热性,而且大大降低了树脂成本.  相似文献   

19.
高吸水性树脂的制备及其表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反相悬浮聚合法制备丙烯酸钾-丙烯酸(PKAA)共聚物,研究了中和度、单体浓度、引发剂用量等因素对聚合过程及产物吸水性的影响。实验表明,在单体的质量分数为50%、丙烯酸中和度为80%、引发剂质量为单体质量的0.071%的条件下,所得树脂的吸水率最高。利用显微摄影、红外光谱、热失重分析等对树脂的表面形态、分子结构和热稳定性进行了表征,树脂的红外光谱分析显示树脂中存在大量亲水性基团,由热分析得知,其热分解温度约为380℃,热稳定性良好。  相似文献   

20.
 高吸水性树脂是目前发展最快的功能高分子材料之一。美国、西欧和日本是主要的生产和消费地区。中国在这方面起步较晚,但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与当前主流产品丙烯酸类相比,淀粉来源丰富、价格低廉、可生物降解,是目前研究的重点。以丙烯酸盐、丙烯酰胺、高岭土和淀粉等为原料,通过溶液聚合法制备了复合型耐盐高吸水性树脂,研究了合成淀粉-高岭土/聚丙烯酸-丙烯酰胺高吸水树脂的工艺条件,引发剂、交联剂、干燥方法、高岭土、丙烯酰胺用量对材料耐盐的影响,制备得到了在去离子水、0.9% NaCl中吸水倍率分别达到1415和95g/g的样品。红外光谱和扫描电镜分析吸水树脂的形态和结构,发现共聚物的组成对高吸水树脂的分解温度和表面形态结构特征都存在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