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 32 0例病例及对照组进行头颅 CT、TCD及心电图等方面的临床检查及观察 ,对血压、心脏、血糖和血脂等方面的检查及观察 ,并进行酗酒、年龄等方面的分析 ,进一步证实了高血压、冠心病、动脉硬化、糖尿病是脑血管病的主要危险因素 ;高凝状态及细胞毒作用是脑血管病最新的重要的危险因素 ;酗酒、年龄等均成为导致脑血管疾病的多危险因素 .上述这些因素相互渗透、相互作用 ,互为因果 ,成为主要因素 ,又成为新的危险因素 ,还成为伴随及依赖的危险因素以及多危险因素之间的相关性 ,使脑血管病成为一个多危险因素的疾病 .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CAA)的发病情况及血浆同型半胱氨酸(plasma homocysteine,pHcy)与CAA的相关性。方法:对179例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进行颈部血管彩色多普勒检查并按动脉硬化程度分组,比较不同程度CAA组患者pHcy水平的变化,记录所有患者年龄、性别、吸烟、饮酒、高血压及糖尿病等传统危险因素以及pHcy、血脂等生化指标。结果:①入选患者颈动脉粥样斑块的发生率为59.2%,颈动脉狭窄发生率为9.5%;②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呈显著性相关;③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组(Hhcy)不稳定斑块率(50%)大于正常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组不稳定斑块率(28.97%),两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脑梗死患者Hhcy率(46.28%)大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Hhcy率(27.59%),两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狭窄的发生率较低,但普遍存在颈动脉粥样斑块,Hhcy是CAA的独立危险因素,可能是不稳定斑块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对高校63例脑血管病患者进行调查分析,探讨了发病原因和致病危险因素,提出了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公务员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方法对176名在公务员体检中,高脂血症、高血压、高血糖、高尿酸血症、超重肥胖和脂肪肝检出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随年龄的增长各种危险因素检出率升高,高脂血症、高血压、高血糖、高尿酸血症、超重肥胖和脂肪肝检出率在年龄小于35岁组较35-55岁组呈明显升高趋势,男性高于女性(P〈O.01);年龄大于55岁组男女性的检出率无差异(P〉0.05)。结论公务员男性心血管危险因素检出率更高,应加强健康教育、改变不良生活方式、控制心血管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对云南五地区部分人群的血压进行测定及相关因素分析,了解不同人群高血压患病率及其危险因素,为相关部门制定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单纯随机抽样的方法,对云南昆明、红河、玉溪、楚雄、丽江5个地区部分人群进行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人群高血压的危险因素.结果:调查居民1 579人(男737人,女842人),高血压患者394人,高血压患病率为24.95%.其中男性高血压患病率26.05%,女性23.99%,男女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患病率随年龄增大而增高.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睡眠质量、高盐饮食、体重指数为高血压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1.832,1.245,1.496,1.994.结论:被调查地区居民高血压患病率较高,高血压发生的危险因素主要是年龄、睡眠质量、高盐饮食、体重指数.因此,高血压防治重点应以改变饮食习惯、提高睡眠质量、维持理想体重为主要内容,同时加强对人群血压的监测与健康教育也很重要.  相似文献   

6.
郭剑 《天津科技》2012,(5):112-114
搜集涉及脑血管病各危险因素的研究文献,使用Meta分析合并各研究因素相对危险度,在确定危险因素与脑血管病关系的基础上,应用数学模型方法,建立危险分数表。从而建立脑血管病个体健康危险度评估模型,预测个体发生脑血管病的危险。  相似文献   

7.
改掉坏脾气 高血压病人中80%以上是脾气暴躁的“A”型性格。脾气暴躁会使脑血管病发病危险增加2.5倍。专家在1035例急性心梗病人的对照研究中,经心理治疗转变了性格的病人,半年后的死亡率为2.6%,而对照组死亡为其4倍,高达8.9%。  相似文献   

8.
急性脑血管病是人类三大死亡原因之一。本文中对60例急性脑血管病,从发病率、危险因素、治疗情况、预后、死亡率进行临床分析,提出应积极开展预防急性脑血管病,减少致病的危险因素,并对抢救治疗急性脑血管病提出综合的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9.
石河子市社区高血压患病率及其危险因素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普查的方法,对石河子市24小区25岁以上居民进行高血压问卷调查和血压测量,了解石河子市居民高血压患病率及其相关危险因素,为开展社区一级预防提供依据.结果显示:1)原发性高血压患病率为31.5%,男36.2%,女27.8%,且随着年龄的增长有增高的趋势.2)单因素分析,年龄、性别、婚姻、文化程度、家族史及超重等9项指标与高血压有关.3)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超重、家族史、性别及婚姻状况与高血压有关.因此,高血压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长期相互作用的结果,应采取综合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10.
马坚 《甘肃科技》2013,(22):150-151,170
了解临夏地区农村人群高血压的患病情况及主要危险因素,为综合防治提供依据.通过分层整群抽样对9727名15岁以上人群进行了调查,计算高血压患病率,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的方法进行高血压危险因素分析.临夏地区农村人群高血压患病率22.34%,男性22.26%,女性22.41%,随着年龄的增长患病率呈增加趋势;多因素L驴gistic回归结果表明,年龄段(OR=1.24)、饮酒(OR=1.64)、经常参加体育锻炼(OR =0.80)、喜咸食(OR=1.13),体重指数(BMI)(OR=1.29),腰臀比(OR=1.23),高血压家族史(OR =4.47),糖尿病史(OR =2.45)是高血压独立的危险因素.高血压已成为临夏地区农村人群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应尽早针对相关危险因素采取预防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1.
高血压病是一种严重影响人类身体健康的常见病,是最常见的心、脑血管病危险因素,俗称"第一杀手"。早期通常没有明显的自觉症状,容易被人们忽视。因此,高血压被医学家形象地称为"无声杀手"。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我国人群高血压患病率呈持续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12.
大量流行病学和遗传学研究证实,冠心病、脑卒中等心脑血管疾病是由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所致的复杂疾病。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有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肥胖、吸烟等。这些危险因素对预测心血管疾病的发病有重要的意义。现通过查阅文献,对蒙古族心血管疾病及其危险因素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为今后进一步进行蒙古族人群心血管疾病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本文报告27例糖尿病合并脑血管病。主要脑血管合并症为脑梗塞,男女之比4:5发病率占糖尿病人的19.48%,糖尿病病程长短不定,年龄多在50岁以上。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开展药学监护在高血压防治中的效果.方法:以我院门诊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20例为药学监护对象,对监护前后患者的血压控制、用药依从性及高血压发病危险因素等进行比较.结果:药学监护后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均明显低于药学监护前(P<0.01);监护后血压达标率、用药依从性好率明显高于监护前(P<0.01);监护后饮酒率较监护前明显下降(P<0.01),参加适当体育锻炼率则明显上升(P<0.05).结论:药学监护可改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及发病危险因素,提高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慢性病相关危险因素在西园社区人群中的流行状况,为制定适合的干预措施提供基础数据.方法:采取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343个调查户,按KISH表法在每个家庭调查户中确定1名15 ~90岁居民作为调查对象,调查采取问卷调查及人体测量的方法.结果:78.4%的监测人群有1种或1种以上的慢性病相关危险因素;在监测人群中饮酒、吸烟、不合理饮食、超重、体力活动不足、肥胖、高血压等危险因素的发生率分别为8.5%、15.2%、19.0%、31.5%、68.4%、7.0%、38.5%;男性接触吸烟、饮酒、高血压三项危险因素比女性高;慢性病相关危险因素中高血压的发生率跟年龄增加呈正相关.结论:该地区慢性病危险因素处于较高流行水平,应针对其在人群中的分布特点,积极采取干预措施降低慢性病相关危险因素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高血压是当今社会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研究表明高血压与冠心病、脑卒中、心力衰竭和肾功能障碍密切相关,是导致多种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笔者通过对高血压病的发病机制进行分析,总结了常见的降压中药及其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7.
房颤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其发病率随年龄的增加而升高,目前高血压、冠心病已逐渐成为老年房颤的最常见原因,现已公认房颤与脑卒中有很大关系,所以房颤病人进行转复治疗尤其抗凝治疗具特殊意义。在抗凝治疗过程中,应结合患者的年龄、临床危险因素及抗凝治疗的益处和潜在危险,合理使用抗凝药物。抗凝治疗有预防栓塞的作用,从而能显著降低卒中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管性帕金森综合症(VP)的临床特点,影像学特点及对左旋多巴类药物疗效与帕金森病(PD)的不同点。方法对28例VP及23例PD住院患者的临床表现,头颅MRI检查结果及左旋多巴类药物反应进行比较分析。结果VP平均发病年龄晚于PD患者(P<0.05)。其男女比例约为3.67:1,有71.4%VP患者既往存在脑血管病及危险因素,少静止性震颤(36%)而以肌强直一运动迟缓(92.9%),步态异常(78.6%)明显。多伴有锥体束征(64.3%)及智能障碍(46.3%),显著高于PD组(P<0.05)。头颅MRI主要表现为基底节区及皮层下白质多发腔梗。VP患者对左旋多巴类药物反应明显差于PD组,但部分患者有效。结论VP是独立于PD的中枢神经神经系统疾病,在临床表现及头颅RJ表现方面同PD存在一定差异。左旋多巴替代疗法结合脑血管病治疗措施是目前较为合理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西藏林芝市常住居民高血压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统一的问卷调查表,由广东省援藏医疗队及当地医护人员组成的2018年林芝市心血管疾病项目筛查小组的12名成员实施调查,通过电话预约被调查者到林芝市人民医院,或电话预约被调查者到乡村医疗服务中心,由筛查小组医护人员统一进行资料采集和采血.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纳入人群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共784名居民纳入本研究,高血压患者282例,高血压患病率为35.97%.40~49岁和50~59岁居民高血压患病居多.356名男性居民,高血压患者151例,高血压患病率为42.42%;432名女性居民,高血压患者131例,高血压患病率30.61%.407例汉族居民,高血压患者141例,高血压患病率34.64%;377例藏族居民,高血压患者131例,高血压患病率37.40%.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0.945; 95%CI:0.924, 0.967)、民族(OR:1.437; 95%CI:1.011, 2.043)、腰围(OR:0.962, 95%CI:0.929, 0.996)和血糖(OR:0.878; 95%CI:0.773, 0.999)为高血压的危险因素.结论:林芝市常住居民的高血压患病率较高,男性显著高于女性,汉族与藏族的高血压患病特点不同,年龄、民族、腰围和血糖是高血压常见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0.
高血压是一种以动脉血压增高为主要特征的、常见的、普遍的慢性疾病,临床上一般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近年来,由生活水平提高和心理压力增大所致的高血压在青少年中的发病率逐年增加,严重影响了青少年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为此,该文就青少年高血压的发病机制和危险因素进行探讨,从饮食习惯、生活方式、心理压力、药物治疗、原发病治疗等方面入手,提出相关的护理干预措施,对青少年中的高血压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有效护理干预和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