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语文素来被称作是“百科之母”,但是在很多理科生的心目中语文课受重视的程度远远不如数理化课,他们认为听与不听差不多,脱几节无所谓。这严重影响了语文教学的质量。叶圣陶早在四十年代就指出:“尽量运用语言文字并不是生活上一种奢侈的要求,而是现代公民所必须具有的一种生活的能力。”如果没有这种能力,就是现代公民生活的缺陷,吃亏的不是个人,而会影响民族的素质。为此,  相似文献   

2.
“草根”这一词是民间的意思,自从成都科技之家成立以来,这一词也就沾了“发明人”这个词语的光,在各大媒体上火了起来。其实在记的眼中,科技之家的成员与其说是草根发明人,倒不如说是底层科技界的绿林好汉。他们试图为民间科技武林主持公道,正如黄汇女士所说:“科研成果转化率低是全世界都存在的问题,我们所做的其实都是政府部门所应该做的,只是民间的发明尚未得到应有的重视而已,而我们的义务就是免费扶持他们。”可能在外界看来他们是无知的地位低下,在笔眼中,却是古有水浒梁山,今有科技之家,他们是精彩演绎生活的人,他们也是摆弄科技的老顽童,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不只有专家、科学家才能有搞发明的精神,如果他们努力也能把思想摆到巨人的高度,也能成为震惊当代的英雄豪杰。[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李杨 《科技咨询导报》2013,(22):222-222,224
就华语电影圈中“演而优则导”的而言,有的人是由于工作安排,有的则是出于个人兴趣,也有一些人看到了电影商业运作中可观的经济利益,可谓是诸教种种。国内对于华语电影圈的这一现象尚未展开系统的研究,还是一片等待耕耘的处女地。因此,对于华语电影“演而优则导”现象的研究不仅具有一定的学术研究价值,同时,对于我们深入理解孕化这一现象的主客观因素也是大有助直的。该文拟从一个较小的维度出发,研究孕化这一现象的时代背景。  相似文献   

4.
柏拉图《高尔吉亚篇》展现了两种生活方式和政治技艺的对话。一种是新上任的公职人员卡里克勒所强调的意愿满足和政治实务,一种是苏格拉底所说的一切政治技艺和其他专业活动都应该旨在帮助人的心灵向善。从当今社会治理的现实趋势看,卡里克勒的观点仍具相当的影响力,但苏格拉底所分析的此类治理模式的最大问题,即“奉承”身体、忽视“人品”,也因此切中了当下时弊。苏格拉底的激情倡导也许是老生常谈“一个人首先要学习的就是如何做一个好人,无论是在公共生活还是在私人生活中。”但其“政治的技艺与灵魂相关”的观点精髓也因此是后人对抗社会腐败困题的不二选择。  相似文献   

5.
法国心理治疗师皮纳认为:“那些不做决断的人是在等别人替他们做决断。他们因此不用承担任何因选择失误而导致的责任。”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依赖性情况的一种。有的人如果没有别人的关心和照顾,就认为人生不够完整,以致无法正常生活。这就构成了心理学上的“依赖性”。过分的依赖将导致问题。因过分依赖而引起的心理失调,  相似文献   

6.
作为一个伟大的悲剧作家,奥尼尔的独特性在于:他用“高级的乐观主义”来对待现实中的悲剧性。正如他自己所说:“人们责备我过于阴郁。这就是悲观主义的人生观吗?我认为并非如此。有的乐观主义是肤浅的,有的乐观主义则是比较高级的。人们往往把后一种乐观主义和悲观主义混为一谈。对我来说,唯有悲剧性才具有那种意味深长的美,而美就是真理。悲剧性使生活和希望具有意义。”这种悲剧性以“知其不可为”的清醒和仍要“为之”的执著共同构成了一种震撼人心的悲壮和崇高。  相似文献   

7.
人的知识、才能是从那里来的?是先天就有的,还是后天才有的?唯物论的反映论认为,人的知识、才能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来自后天的实践。唯心论的先验论则认为,有的人从娘胎生下来就有知识、才能,是“圣人”。这也就是林彪和孔老二所宣扬的“生而知之”的天才论。  相似文献   

8.
丛中 《青年科学》2011,(5):56-56
说起自助餐,人们都知道是自取自吃,且取多取少没有限制。然而就在这“自取”上,却有着两种不同的“风景”。有的人不管自己是否爱吃,见菜就盛,弄上满满一大盘子后才择桌而坐。吃饭时也不注意整洁,弄得桌面杯盘狼藉。吃到最后,  相似文献   

9.
在滇南部中国与越南交界的大山深处生活着一种人,他们没有族称,没有文字,分布在相隔甚远的四个村寨里,共109户633人。这个鲜为人知的群体,自称“莽人”。不管你从本文中看到的是令人震惊的贫困,还是探索者眼中的原生态的生活,他们都是跟我们身处同一个时代的中国人。  相似文献   

10.
《文选》之置“述”体与“剪截”史书之某篇相对独立的部分为文等,不管是直接还是间接,其显然是受了《文章流别集》的影响。当然,两书间存在着集“清英”与辨“流别”、时域大小、崇“古”和重“今”、价值取向、对“变”之看法、集部封域之清晰与模糊等多方面的不同以致大异,然这往往亦是后者因之前者所致。比观彦和与仲伟所不满意者而未尝没有不大启之者及从异的角度考察《汉书》之于《史记》、《后汉书》之于《汉书》和《史记》所得等,思过半矣。  相似文献   

11.
《复活》不仅是列夫·托尔斯泰的代表作品,而且还是十九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经典著作,在这篇短文中不打算对它作全面的评述,仅谈几点自己的肤浅体会。一在古今中外的一些文学名著里,作者往往把它的思想内容和自己的创作意图凝结在作品的名字上。托尔斯泰把这部花费了他十年心血而写成的长篇小说命名为“复活”,这决不是偶然的。小说命名为“复活”,这就是说:《复活》中的两个主人公聂赫留朵夫和玛丝洛娃都各自得到了复活。他们的复活,照作者的解释,是他们两人各自从罪恶的泥坑里爬了出来;他们的道德和人性都得到了复活。聂赫留朵夫对他曾经迫害过的人赎了罪,进行了道德上的自我完善,并在上帝那儿找到生活的意义,他复活了。玛丝洛娃由恨到爱,饶恕了迫害自己的人,革除了过去习染的坏习气,她也复活了。这就是作者在小说中企图表达的一个中心思想。很显然,托尔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学者对萨特的《死无葬身之地》评论文章中,他们大多认为,剧中的五位游击队员是萨特塑造的英雄形象,他们虽然在反法西斯时失去了生命,但是却死得其所。此外,有人用“可能与不可能”的范畴去分析萨特这一剧作,并以人在处境中的“自由选择的艰难性”来说明“自由选择的不可能”。对此,进行了分析和评述。  相似文献   

13.
美帝国主义的腐朽透顶,非常明显地表现在所谓“美国生活方式”上。被美国的领袖人物、大资本家、学者、作家和资产阶级报刊所大肆煊染的“美国生活方式”,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生活方式呢?如果剥去他们用各种各样美丽词藻给它装饰超来的外衣,实质上这就是一种“人对人是豺狼”的生活方式。这是帝国主义发展到了垂死阶段的一种社会生活现象,它反映了建立在私有制和所谓“自由竞争”基础上的阶级对抗和人与人之间的对抗,反映了垄断资本主义社会的腐朽,精神世界的空虚,道德理性的堕落和人性的畸形发展。从广泛的意义上来说,“美国生活方式”涉及美国社会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一切方面,它是经济制  相似文献   

14.
《白毛女》的曲作者曾说 :“我们要创造一种能够真正代表中华民族的新歌剧。”很显然 ,他们要做的是一种开创性的工作。因为他们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借鉴。《白毛女》所反映的是新旧两个时代的生活 ,主人公是农民群众 ,剧本长人物多 ,情节也较为复杂 ,这在中国旧剧中是不多见的。因此 ,要想创作出一种体现时代特色的“民族新歌剧” ,在音乐上就必须既体现出民族性又具有现代性。只是袭用传统旧形式 ,或是无条件地接受外来歌剧艺术都无法满足《白毛女》内容的需要。而在这两者的理解和处理上 ,当时的看法并不统一。在一些“正统派”的音乐家眼中…  相似文献   

15.
余华的小说《现实一种》与英国作家戈尔丁的代表作《蝇王》虽然不存在着直接的影响关系,但它们在人性恶这一主题、表现手法等方面却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本文截取了两个文本中的孩童形象来揭示两位作者所要表达的共同主题,并试图分析他们表现这一主题时所体现的反传统倾向。同时结合作者的生平背景和时代背景探讨两位作家持“人性本恶”写作的原因,以试图说明他们的出发点与落脚点,并从中总结出文学的一些基本规律。  相似文献   

16.
在自然科学领域内,承认还是否认哲学对科学的支配,长期以来存在着严重的斗争。资产阶级学者总是以各种借口,公然声称不做“哲学的奴隶”,妄图摆脱“哲学的束缚”。他们以“超然”的姿态,把科学凌驾于唯物论和唯心论之上,好象他们所从事的科学部门是一片纯之又纯的“净土”,好象在他们的头脑里只有一种“最纯洁的科学灵魂”,而没有任何哲学的“杂质”。  相似文献   

17.
青年鲁迅在日本留学时期,发表过论文多篇。在《科学史教篇》(1907年)中他指出:评论一时代的历史,不应该“以当时人文所现,合之近今,得其差池,因生不满”,而应该“自设为古之一人,返其旧心,不思近世,平意求索,与之批评”,“论往古人文,加之轩轾,必取他种人与是相当之时劫,相度其所能至而较量之,决论之出,斯近正耳。”这显然是符合历史辩证法的观点。正是根据这一观点,他指出“哂神话为迷信,斥古教为谫陋”的  相似文献   

18.
活下来的是傻子客机在大沙漠里失事,仅有十一人幸存,沙漠的白昼气温高达五六十摄氏度,如果不能及时找到水源,人很快就会渴死。这十一人中,有大学教授、家庭主妇、政府官员、公司经理、部队军官……此外,还有一个叫彼得的傻子。他们出发去找水源,他们曾三次看见水草丰茂的绿洲,可冲过去一看却是海市蜃楼。第二天中午,他们又一次看到了“海市蜃楼”,于是发誓再也不会上当了,所有人都躺倒了,除了傻子彼得。彼得不知道什么叫海市蜃楼,他吃力地攀上了前面一个沙丘,突然高兴得手舞足蹈:“水塘!一个水塘!”可没有一个人搭理他……三天后,当救援人员…  相似文献   

19.
在今年的戛纳电影节上,美国记录片《华氏911》获得最高奖项———金棕榈奖。这是戛纳电影节第一次把大奖颁给一部记录片。而与此同时,这部电影在美国却遭到“封杀”。影片导演迈克尔·摩尔在颁奖仪式上说了这么一句话:“除了一个人(布什),全世界都想早点看到这部电影。”尽管戛纳奖的评委会主席昆汀·塔伦蒂诺说“给这部电影发奖是出于艺术考虑而不是政治考虑”,但不管是喜欢还是不喜欢这部电影,人们更多的是从政治层面上关注它的。电影节带领人们重新审视过去的两年———美国遭遇9.11袭击,于是,恐怖头子拉登和美国总统布什成了不共戴天的冤家对头。然而,追根溯源,人们发现,拉登家族与布什家族其实有着不同寻常的两代“恩怨情仇”———这是电影中最具轰动的一幕。迈克尔·摩尔声称,拍摄这部电影,就是要揭露美国反恐战争与伊拉克战争的真相。那么,如何解读迈克尔·摩尔所揭露的“真相”?  相似文献   

20.
“我两个月才来一次月经,是不是有问题?”“我的月经量有时很少,有时又很多,甚至一次来半个月才干净,我真担心……”“为什么我一个月来了两次月经?”这是几个初二女生的来信。我真的很理解她们的担心,因为她们都只有十三四岁,来月经的时间不长,而这时期的月经往往会出现一些不规律的现象,让女孩子手足无措。 到青春期的女孩,自然会来月经。一般来说,月经是有规律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月经周期。月经周期就是两次月经所间隔的时间,这个间隔可以因人而异,有的25天,有的28天,有的40多天,但大多数人的月经周期是28~30天。月经除了有这种周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