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3 毫秒
1.
以新疆大学洪湖试验室试验农田自然老化试验田和人工加速光老化试验箱作为检测地膜老化试验手段,对A、B、C三种不同配方的农用地膜进行老化前后力学性能分析,并研究了辐照强度、温度、老化时间对农用地膜老化寿命的影响,研究分析人工加速光老化与自然气侯暴露老化试验两者的相关性。自然老化和人工老化试验都表明B膜抗老化性相对其它两个膜样较好。试验数据表明人工老化与自然老化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变化规律非常吻合。说明用340nm荧光紫外灯辐照度控制在0.68W/m~2、黑板温度为60℃、冷凝温度为60℃、光照3h、冷凝3h试验条件下,可模拟出人工加速光老化试验的老化速率是自然气候环境下暴露试验的十倍。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Al-Cu-Mg-Ag合金经时效处理165℃×2 h(欠时效态)后,在不同温度(150~300℃)和不同时间(0~1000 h)热暴露后的显微组织和性能.结果表明:在150℃热暴露下,随时间延长,其剩余强度先上升后下降,强度峰值出现在100 h,在1000 h后合金力学性能相对欠时效态无明显下降;在200~300℃热暴露时,合金的强度随时间的延长而下降,延伸率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增大;在300℃热暴露时,合金的强度明显下降,暴露10 h后其抗拉强度为272.5 MPa,100 h后其抗拉强度降至114.5 MPa.欠时效状态的合金组织主要为均匀细小分布Ω相;随着暴露温度的升高,Ω相长大并粗化,晶界无析出带(PFZ)变宽.  相似文献   

3.
碳纤维/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热氧老化机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碳纤维/环氧树脂复合材料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失重法、静态与动态(DMTA)力学性能测试和IR分析,研究了其热氧老化规律与机理。结果表明:在热氧老化条件下,碳纤维/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失重率与时间之间的关系服从指数规律;其弯曲强度保留率在25℃热氧老化条件下与老化时间无关,而在100和150℃条件下则随时间呈指数规律衰减,并且温度越高,其弯曲强度保留率下降越快;DMTA与IR分析结果一致,25和100℃的条件下,碳纤维/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老化形式为物理老化,而在150℃的条件下,则既有物理老化,又有化学老化。  相似文献   

4.
采用室温拉伸性能测试、金相和透射电子显微分析方法研究热暴露温度和时间对30 mm厚2124-T851铝合金板材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高于板材190℃最终时效温度下热暴露,合金强度下降而伸长率上升,温度愈高、时间愈长,强度下降和伸长率上升就愈快,于250℃热暴露50 h和100 h时,屈服强度分别降低53%和58%,伸长率分别上升约23%和55%;低于最终时效温度热暴露,若热暴露温度在150℃以下,则合金拉伸力学性能变化不大;当热暴露温度接近最终时效温度,如175℃时,若热暴露时间在100 h以内,则合金拉伸性能变化也不大;若热暴露时间超过100 h,则合金强度和塑性均有所下降.于175℃热暴露500 h屈服强度和伸长率就分别降低14%和9%;于热暴露条件下,2124-T851合金拉伸性能衰退的主要原因是合金固溶体基体内主要强化相S'(Al2CuMg)相粗化以及晶界无沉淀析出带的宽化.  相似文献   

5.
本文利用热重分析仪 ,采用等温热重法 ,在 91~ 1 0 2℃范围内 ,研究了过碳酸钠在氮气氛围中的分解动力学。在氮气氛围中 ,过碳酸钠的分解为自催化模型。以最优化法 ,求得样品不同温度下的动力学模型参数。过碳酸钠分解的活化能 Ea=1 50 .89KJ· mol- 1 ,频率因子 A0 =5.6× 1 0 1 8。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中国核电主管道铸造不锈钢Z3CN20-09M的热老化,在300、350和400℃下,对Z3CN20-09M进行了长达30000 h的加速热老化实验.对不同热老化时间下的样品进行了冲击性能和铁素体纳米硬度测定.以夏比冲击功作为热老化脆化参量,利用拟合的方法得出该材料的热老化激活能为51.962 kJ.mol-1.通过热老化因子P得出了用夏比冲击功表示的热老化脆化动力学公式.利用热老化激活能和热老化动力学公式预测了Z3CN20-09M在实际运行温度下服役40 a内的夏比冲击功和铁素体显微硬度变化.预测结果表明在运行5a内是该材料韧性迅速下降的时期,随后的运行过程中下降过程趋缓.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中国核电主管道铸造不锈钢Z3CN20-09M的热老化,在300、350和400℃下,对Z3CN20-09M进行了长达30000 h的加速热老化实验.对不同热老化时间下的样品进行了冲击性能和铁素体纳米硬度测定.以夏比冲击功作为热老化脆化参量,利用拟合的方法得出该材料的热老化激活能为51.962 kJ·mol-1.通过热老化因子P得出了用夏比冲击功表示的热老化脆化动力学公式.利用热老化激活能和热老化动力学公式预测了Z3CN20-09M在实际运行温度下服役40 a内的夏比冲击功和铁素体显微硬度变化.预测结果表明在运行5 a内是该材料韧性迅速下降的时期,随后的运行过程中下降过程趋缓.  相似文献   

8.
有机涂层室内加速实验的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丙烯酸聚氨酯清漆涂层在荧光紫外UVA辐照/凝露和氙灯辐照/雨淋两种加速实验程序下的物理、化学性能和防护屏障性与暴露时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氙灯辐照/雨淋对涂层的膜厚损失、失光率的影响程度略大于同周期UVA加速的效果;而黄色指数及不同暴露周期的完整涂层的低频阻抗模值与暴露时间的关系则与FTIR反映的羰基指数的变化规律较为一致,显示UVA加速涂层老化的效果大于同周期氙灯加速效果.且在两种加速条件下,完整涂层的低频阻抗模值均与暴露时间呈指数规律衰减,表现出较好的时间函数关系;说明EIS的低频阻抗模值与UV光辐射产生的涂层性能的变化有一定的相关性,并很好地反映其防护屏障性,可作为有效的监测参量用于建立室内外老化实验的相关性,预测光老化涂层的防护寿命.  相似文献   

9.
重交通道路沥青老化规律及评价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薄膜烘箱加热试验方法,对重交通沥青在不同老化时间和老化温度下的性能指标进行测试,分析了时间和温度对沥青老化的影响,并将薄膜烘箱老化试验与美国战略公路研究计划(SHRP)的沥青性能老化评价方法的相关性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重交通道路沥青在老化10 h(163℃)或老化温度高于163℃时性能变化颇为显著;可采用薄膜烘箱老化试验5 h(163℃)老化前后的软化点比1、0 h(163℃)老化前后的25℃针入度比和15℃延度比来评价沥青老化后抗车辙能力;可采用薄膜烘箱老化试验10 h(163℃)或5 h(180℃)老化前后的针入度比和延度比指标来评价沥青老化后的抗疲劳性能;可采用薄膜烘箱老化试验24 h(163℃)老化前后的延度比或软化点比指标来评价沥青长期老化后的抗裂性能。  相似文献   

10.
水成膜泡沫灭火剂在长期储存过程中存在由于老化而导致性能下降的问题。为了研究泡沫灭火剂的老化降解机理,分别在60℃和90℃下对灭火剂进行加速热老化192 h,研究了灭火剂在老化前后的性能变化;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LC-MS),通过灭火剂在老化前后的离子流变化分析了碳氢表面活性剂的降解情况;采用核磁共振氢谱法(1H NMR)定量分析了不同pH环境对碳氢表面活性剂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60℃和90℃下加速热老化192 h后,泡沫灭火剂的发泡倍率明显下降,pH值显著升高,表面张力未发生明显变化;在90℃下热老化192 h后,烷基链长度在C12以下的碳氢表面活性剂发生了明显降解,烷基链长度为C14和C16的碳氢表面活性剂相对稳定;在90℃下热老化192 h后,糖苷类表面活性剂在酸性和碱性环境下的降解率大于中性环境,甜菜碱类表面活性剂在碱性环境下的降解率大于酸性和中性环境,因此在实际应用时应避免添加导致体系pH大幅升高的组分。  相似文献   

11.
沥青热氧老化的非线性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沥青热氧老化预测的不足,采用旋转薄膜烘箱试验研究了克拉玛依90  相似文献   

12.
我国尚处于快速老龄化阶段,真正人口红利还存在,面对我国老龄人口基数大、女性高龄化、经济上未富先老、制度上未备先老等特点,存在着社会保障覆盖率低、保障水平低、法制不健全、养老模式发展滞后等缺陷,需要从制度上、法律层面、社会意识方面促进老龄事业发展,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学等目标,使老年人能够安享晚年。  相似文献   

13.
人口老龄化的不期而至,给我国的养老带来了巨大的难题。现行生育政策的积极调整,将极大完善人口的年龄结构;而加大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也必将有效地解决老龄化带给我们的难题。  相似文献   

14.
实施积极的健康老龄化战略,确保所有老年人“老有所养、病有所医、老有所乐、老有所为”是老年群体公平分享社会经济发展成果的诉求,也是不断改善民生、增进国民福利的保障。运筹发展西藏老年服务产业不仅能应对即将到来的“少子老龄化”社会带来的一系列棘手问题,使老年人能健康快乐地安度晚年,以促进代际、代内公平和社会和谐。而且,老年服务产业在实现养老风险社会化分担从而减轻家庭养老压力的同时,还能创造大量的就业岗位和拉动社会需求。为此,文章提出西藏老年服务产业发展的基本思路:政府支持、战略牵引、需求导向、人文关怀、社会参与。  相似文献   

15.
油菜种子老化过程中的生理生化变化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油菜种子经人工老化(45 ̄50℃,RH75.4%)处理,其活力逐渐降低,同时种子内部发生一系列生理生化变化,如膜透性增加,表现为其浸出液电导率随老化程度加深而增加,外渗物也增多;其贮藏物质的可溶性糖的含量下降,蛋白质和核酸的合成能力均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16.
人口老龄化是中国急需积极面对的社会问题。介绍了我国老龄化社会的现状,阐述了公共图书馆在老龄化社会中扮演的角色,提出了在老龄化社会公共图书馆遇到的问题与应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17.
曹海 《科技信息》2007,(31):211-212
目前我国已经进入了老龄化社会,老年人的健康问题深受关注。体育锻炼作为促进健康的重要作用得到了普遍认同。本文就老年人的科学锻炼问题提供了建议,借以提高老年人整体的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8.
为探究厂拌热再生沥青混合料中新旧沥青的老化进程及老化机理,模拟再生混合料的拌和与使用过程,首先测试了基质沥青、回收沥青以及新旧沥青三种试样依次经历旋转薄膜烘箱老化试验RTFOT和加速加压老化试验PAV之后各自的动力粘度与路用性能,对比分析了热再生中新旧沥青在老化过程中的宏观性能衰减规律,进而采用红外光谱和差示量热分析扫描等微观测试手段探明了新旧沥青的老化进程与老化机理。测试结果表明,先后经历RTFOT老化和PAV老化之后,回收沥青的粘度上升最显著,低温性能下降也十分迅速,但新旧沥青的动力粘度与低温性能变化幅度均远远高于基质沥青,证明其老化速率较基质沥青快;新旧沥青在经历RTFOT老化和PAV老化过程中,除新沥青和回收沥青各自独立的老化外,还存在一种介于二者之间的化学作用,即回收沥青中某些活性基团对新沥青的老化进程具有较明显的促进作用,称之为“诱导老化”,这种诱导老化通过改变基质沥青的老化进程而改变其老化机理。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符合GB15180-94重交通道路沥青标准的彩色道路沥青的老化过程。结果表明:提出的两种老化动力学模型能够很好地描述两种彩色道路沥青的老化速率。彩色沥青老化后,沥青质含母增加,胶质、芳香酚、饱和酚含量减少。沥青胶体的原有平衡体系遭到破坏,导致沥青使用性能变坏。彩色沥青老化过程中,沥青胶体不稳定指数(Ie)对沥青老化条件很敏感,随老化温度的升高和老化时间的延长而增加;粘度随老化时间的延长近似呈指数关系增加,所以可以用胶体不稳定指数和老化指数来评价彩色沥青的老化性能。  相似文献   

20.
对文献计量学中计算科学文献半衰期的Pauline公式进行了探讨,认为Pauline公式的导出有不当之处,介绍了一个计算科学文献半衰期的新公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