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以大豆(029-289,浙春2号)为实验材料,在水培条件下,用不同量的酸、铝(T1:0 mmol·L-1 Al+pH 3;T2:0 mmol·L-1 Al+pH 4;T3:0 mmol·L-1 Al+pH 5;T4:0.5 mmol·L-1 Al+pH 5;T5:1 mmol·L-1Al+pH 5;T6:1 mmol·L-1 Al+pH 3)处理24,,61,2和24 h后,测定大豆幼苗根系的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结果显示:随着酸、铝处理时间的增加,大豆根系的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及SOD,POD和CAT的活性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在酸、铝处理6 h时达到最大值,24 h时达到最小值.在无铝影响下,随着pH的升高,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及SOD,POD和CAT的活性先升高后降低,在T2处理下达到最大值.在pH 5条件下,随着铝浓度的增加,SOD活性先增大后减小,在T4处理下出现最大值;POD和CAT的活性随铝浓度的增加逐渐增大.在T6处理下,大豆根系SOD,POD和CAT的活性达到各酸、铝处理的最小值,说明该处理对大豆根系的伤害最大.  相似文献   

2.
在相等土壤肥力和相同体积花盆中培养的大豆幼苗,分别用浓度5、10、20mmol.L-1的抗坏血酸(VC)和自来水(CK)浇灌,18d后逐步测定正在扩张生长期的叶片中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硝酸还原酶(NRA)、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结果表明:10mmol.L-1 VC处理的大豆叶片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SOD酶活性比CK均有所提高;3个处理的硝酸还原酶(NRA)活性均比CK有所增大;10mmol.L-1 VC处理对POD酶活性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3.
本文研究了外源萘乙酸和水杨酸对山茱萸种子萌发及其对抗氧化酶系的影响.结果表明,山茱萸种子经处理后,低浓度(0.01 mmol.L-1,0.05mmol.L-1)萘乙酸(NAA)和中浓度(0.01mmol.L-1~0.10mmol.L-1)水杨酸(SA)可促进山茱萸种子的萌发,其中0.01mmol.L-1NAA处理后萌发率显著提高(x2=4.667>x20.05=3.841,P<0.05)和0.05mmol.L-1SA效果显著高于对照(x2=5.093>x20.05=3.841,P<0.05),它们均提高了CAT和SOD酶的活性,改善了膜的相对透性和完整性.而中浓度和高浓度(高于1.00mmol.L-1)NAA以及低于0.01mmol.L-1或高于1.00mmol.L-1SA会抑制山茱萸种子萌发或促进萌发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4.
通过盆栽实验法,测定水涝条件欧李SOD和POD酶的活性的关系,考察SOD、POD抗氧化酶系统在欧李抗涝生理研究中的作用.采用邻苯三酚自氧化法对叶片中SOD的活性进行测定;采用愈创木酚法对叶片中POD酶活性进行测定.实验结果表明,欧李在水涝胁迫下,植物体内的SOD酶活性大量降低而POD酶适量地增加;一段时间后,SOD酶不降反增而POD酶活性降低;实验后期SOD酶和POD酶都同时呈现了下降趋势,最后趋于稳定.水涝虽会对欧李的生理状态产生一定影响,但结果表明欧李在短期水涝胁迫下有较强的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5.
采用MTT法、琼脂糖电泳以及测定细胞内抗氧化指标的方法研究融合型超氧化物歧化酶PTD-SOD对UVB照射引起的L-02细胞损伤的保护和修复作用.细胞存活实验表明,辐射时间为45 min,SOD活力为1 200U·mL-1时,在PTD-SOD保护和恢复作用下的细胞存活率可达94.0%和82.5%,而野生型SOD作用下的细胞存活率仅为68.2%和54.1%,与正常对照组相近.琼脂糖电泳结果显示,PTD-SOD能有效降低辐射对L-02细胞DNA的损伤程度.酶法检测细胞内的抗氧化指标时发现,PTD-SOD能有效地提高细胞内SOD活性,同时检测到细胞内过氧化氢酶(CAT)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的增加.相对野生型SOD,融合蛋白PTD-SOD对UVB辐射下L-02细胞的保护和恢复能力得到了显著的增强,具有作为防治UVB损伤药物的潜力.  相似文献   

6.
盐胁迫对小麦幼苗叶片H2O2产生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耐盐性不同的两个小麦品系89122和9614为材料,研究了NaCl处理对其幼苗叶片H2O2、MDA及SOD、CAT和APX等生理指标的影响.NaCl处理后89122和9614小麦幼苗叶片中H2O2的含量都增加.检测MDA含量显示:150 mmol.L-1NaCl处理12 h和24 h,89122小麦叶片MDA含量变化不明显,处理48 h MDA含量与对照比增加约为30%;同样,NaCl处理使9614幼苗叶片内MDA含量增加.150 mmol.L-1NaCl处理后89122小麦叶片SOD活性增加;而9614小麦叶片SOD的活性与对照比变化不明显.盐处理的早期89122小麦叶片的CAT活性变化不明显,处理48 h后活性比对照增加约20%;而盐处理使9614小麦的CAT活性明显下降.150 mmol.L-1NaCl处理12,24,48 h使89122叶片APX活性分别增加为对照的135%、133%和119%,而9614小麦叶片中APX活性分别降为对照的73%、70%和71%.实验结果表明:NaCl处理使89122和9614小麦叶片中H2O2、MAD含量增加,但89122小麦增加的幅度明显小于9614小麦.此外,盐胁迫使89122小麦叶片的SOD、CAT和APX活性增加;但9614小麦SOD活性变化不明显,而CAT和APX活性明显抑制.  相似文献   

7.
在100 mmol·L-1 NaCl胁迫下,研究了0.05 mmol·L-1~1.0 mmol·L-1外源NO供体硝普钠(SNP)处理对丝瓜幼苗生长、叶片保护酶活性和氧化损伤及光合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0.4 mmol·L-1SNP处理缓解NaCl胁迫伤害的效果最好,显著提高了丝瓜幼苗的生长速率、叶片相对含水量、保护酶(SOD、POD和CAT)活性、叶绿素含量、叶片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和蒸腾速率(Tr);显著降低了叶片MDA含量和胞间CO2浓度(Ci).说明外源NO对缓解丝瓜幼苗NaCl胁迫具有剂量效应,以0.4 mmol·L-1 SNP的效果最好,从而增强植株的耐盐性.  相似文献   

8.
以高丹草为材料,研究了用不同浓度(0,0.5,1.0,1.8 mmol·L-1)铬酸钾(K2CrO4)处理对高丹草幼苗生物量、非酶系统和抗氧化酶系统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叶片中铬含量随处理浓度的升高而升高,在低浓度(0.5 mmol·L-1)胁迫时幼苗生物量增加显著(P<0.05);在中(1.0 mmol·L-1)、高(1.8 mmol·L-1)浓度胁迫时,地上部和根部干重降低明显,且差异达极显著水平(P<0.01),高丹草幼苗叶片质膜透性、丙二醛(MDA)含量逐渐升高.在抗氧化酶系统中幼苗叶片随着Cr6+浓度的升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和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较对照组升高显著(P<0.05),且APX活性在Cr6+浓度为1.0 mmol· L-1时出现拐点;非酶系统中谷胱甘肽(GSH)的含量逐渐降低而抗坏血酸(AsA)的含量变化趋势相同,但GSH含量在Cr6+高浓度胁迫下的含量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总体来看,高丹草幼苗对Cr6+胁迫积极响应且表现出一定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9.
水杨酸对香石竹切花保鲜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别以0.5 mmol·L-1、1.0 mmol·L-1、2.0 mmol·L-1、5.0 mmol·L-1和10.0 mmol·L-1 浓度的水杨酸(SA)处理高温季节的香石竹(Dianthns caryophyllus)切花,通过与对照相比较,探讨SA对香石竹切花的保鲜效果.结果表明,SA浓度在0.5~10.0 mmol·L-1下,均有不同程度地增加切花鲜重、增大花径的作用;0.5~2.0 mmol·L-1SA能延长切花瓶插寿命,提高切花外观品质,维持较高水平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蛋白质含量,延缓膜透性的增加,其中以1.0 mmol·L-1和2.0 mmol·L-1浓度SA保鲜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建立能准确测定木瓜超氧化物岐化酶(SOD)活性的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单因素试验分析法,通过探究邻苯三酚自氧化反应体系的最大吸收波长、测定时间段、缓冲液pH值、邻苯三酚浓度和反应温度对自氧化速率的影响,建立了测定木瓜SOD活性的邻苯三酚自氧化法最佳应用体系;通过建立的木瓜SOD活性检测方法优化木瓜SOD提取条件。结果 邻苯三酚自氧化法最佳测定条件为:检测波长319nm,测定时间范围3.5min,缓冲液pH8.20,反应温度25℃,邻苯三酚浓度4.5mmol/L。木瓜SOD最佳提取工艺为:pH6.8的磷酸盐缓冲液、超声功率600W、超声时间20min浸提木瓜SOD,丙酮分级沉淀法纯化木瓜中的SOD,最终所得SOD用邻苯三酚自氧化法测定活性为529.72U/mg。结论 建立了能准确测定木瓜SOD活性的检测方法,并筛选得到木瓜最佳SOD提取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