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采用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对竞技武术进入2008年奥运会项目设置进行了综合研究,得出结论:竞技武术套路应率先进人奥运会;竞技武术套路项目设置应在世界武术锦标赛规定套路内容的基础上适当增加指定难度动作,并且要使其评分标准更加量化、更具有可操作性,以有利于竞技武术运动的国际化进程.男子和女子项目设置分别为:长拳、太极拳、长器械以及短器械.  相似文献   

2.
桑全喜 《菏泽师专学报》2002,24(2):86-87,100
中华武术源远流长,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在一定时期有着一定的发展模式.本文通过资料的搜集与整理,对竞技武术进入奥运会的现状、方法、趋势等问题进行研究,提出了竞技武术进入奥运会的一些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对武术进奥运会的局势及决策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武术必将跨进奥运会大门的局势.就如何找准相应对策.拟出将武术列为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的最佳决策.以此作为对加速武术进奥运会的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4.
促使武术进入奥运会的策略是抓住机遇、继承传统、改革创新,以北京申办2008年夏季奥运会成功为契机,向世界展示中国武术的风采和魅力,搞好武术创新和竞赛体制、规则及裁判管理等方面的改革,以适应奥运的要求,促使武术早日成为奥运会的比赛项目。以全面反映中国武术的面貌和特色为项目设置构想的出发点,综合考虑项目的代表性和可行性,确定设项方案为武术大项下设6个小项。  相似文献   

5.
采用文献资料法、头脑风暴法、逻辑分析法对武术定义的文献进行收集与梳理,针对标准化定义的要求,对武术定义的内容、形式、功能价值及其所属范畴进行分析,提出了武术标准化定义,即:武术是以攻防动作为主要内容,以强身、防身、娱乐为主要目的,以散打、套路、功法为主要形式,注重品行修为的民族体育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6.
文章以近代社会为背景,运用文献资料法、史学研究法、逻辑分析法等相关研究方法对孙中山的习武历程进行了探析,并结合史实对其所持武术观进行了剖析。研究结果表明:孙中山早年的习武阅历为其能与武术团体相融合并最终成为领袖夯实了基础,革命成功后从戎不辍更表明其对武术之价值的充分肯定;在其为《精武本纪》所作“序”中充分表达了孙中山先生对武术之价值所持的观点:一、在近代社会,武术之技击价值在战场上仍有很大的实用性;二、武术对于强身健体、保家卫国及维护世界和平意义重大;三、武术有增强凝聚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武术赛事活动越来越频繁。早在20多年前,国内许多体育.武术方面的专家便着手准备,推动武术加入奥运会。武术赛事本身具有三个效益,即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竞赛效益。  相似文献   

8.
山东省武术社团的发展现状及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对武术社团的概念进行界定,分析山东省武术社团的发展现状,结果发现:与跆拳道等社团相比,武术社团的管理、经费、指导员等因素的现状不容乐观,套路项目的前景令人堪忧.探讨武术社团可持续发展的对策,为武术运动的普及与提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在资料查阅、收集与整理分析的基础上,解析我国武术在奥运的过程中,我们应重点做的几项工作,对武术进入奥运会的项目设置、规则、裁判组织等诸多问题进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为武术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促进武术运动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通过从文化价值学的角度对武术在发展过程中的个体价值选择的审视,得出我们在武术的发展过程中要重视个体的价值选择,并且在武术的发展过程中亟需建立一个尽可能与社会文化价值体系相适应的、能够在各种价值选择和冲突中起着调节和平衡作用的机制,以期促进武术有序的、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论北京奥运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全面分析2008北京奥运会,剖析了北京奥运精神。认为北京奥运彰显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顽强拼搏、奋勇争先的精神内涵和奥林匹克“更快、更高、更强”“重在参与”的精神实质。北京奥运的巨大成功应归功于在筹办过程中,国家、政府的鼎力支持,全民的热情参与,以及所体现出的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由此也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北京奥运精神”。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武术套路创编与发展的简要回顾及国内国际形势分析可知:武术面对国内“体操化”、“伪武术”等窘境的同时,也面临诸如奥运瘦身计划和奥运项目欧美强势同化的国际形势.竞技武术套路随着其艺术难美化进程的加剧、“打练结合”已经成为历史,而淡化技击特点和文化特色绝非其发展的长远之计.武术项目管理重心向传统武术套路的改造方面倾斜是整个武术可持续发展的永恒主题.  相似文献   

13.
自20世纪80年代始,当代中国武术开始走向世界,要走进奥运殿堂,成为正式比赛项目,还存在着一些不利因素.通过不利条件和有利条件的对比,进行了论证和分析,得出武术进入奥运是大势所趋.  相似文献   

14.
伴随着南京青奥会的召开,南京城各级各类学校纷纷开展了“迎青奥,爱运动”等形式多样的体育文化教育活动,青奥会的文化教育功能和社会影响力也伴随着多样的体育活动而逐步融入人们的生活,尤其对当代的青少年儿童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关注他们的健康成长和社会需求,促使他们热爱运动,参与运动,了解运动,初步形成了生活体育化的思维方式,实现了体育精神、文化教育和社会发展的和谐统一,也是青奥会竞技体育社会价值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15.
中华武术源远流长,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在一定时期有着一定的发展模式。本文通过资料的搜集与整理,对竞技武术进入奥运会的现状、方法、趋势等问题进行研究,提出了竞技武术进入奥运会的一些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奥运会开幕式对中国文化艺术的呈现是一次极其成功的民族形象国际传播,体现了设计者独具匠心的创意,也完美地传达了中国民族艺术的精髓。中国元素隐喻着大国崛起的自信与自豪,古老神话诠释美好祝愿的祈福,四大发明彰显民族贡献的卓越与不朽,艺术瑰宝呈现民族艺术的传统与浪漫,求同存异弘扬民族气魄的开放与大度,高低互助承载民族精神的团结与向心。  相似文献   

17.
从历史的角度看,技击是中国武术的本质特征。尽管进入近代以后,武术的技术体系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技击应永远成为武术发展的价值前提。可是在当今的竞技舞台上,不论是貌合神离的套路运动,抑或戴上护具的散手运动,都给中国武术的可持续发展打上了一个问号。武术运动的健康发展离不开科学理论的指导,离不开对传统武术的汲取。只有这样,武术才能在历史的交叉点上寻找到自己的位置。随着中国成功申办2008年奥运会的良好契机,武术将焕发出更夺目的光辉。  相似文献   

18.
从文化学、市场经济学、运动生理学、体育社会学角度对中国武术进入奥运会的有关问题进行探讨 ,以求找到适当的切入点 ,使中国武术真正进入奥运会  相似文献   

19.
奥林匹克运动精神内涵的人文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对更快、更高、更强的奥运格言、参与竞争重于获取优胜的奥运信念、公平竞争的奥运精神及和平、友谊、进步的奥运目标之化阐释,解析奥林匹克运动博大丰富的精神化内涵,说明她在培养健全人格、培育社会理想中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