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人类命运和生存方式问题的探索是曹禺剧作的一个中心主题。作家通过他的作品中悲剧人物不甘于做命运的奴隶,想挣脱命运的枷锁但终不免悲剧的生命历程,试图发掘出人类悲剧命运的根源,同时也抒发了他对不可抗拒的自然力量和现实人生的深刻困惑。但半个多世纪以来, 人们已习惯于按照某种时代戏剧规范和模式去阐释曹禺的剧作,导致了我们对曹禺剧作长期的误 读。本文主要以《雷雨》《日出》《原野》为代表,对曹禺戏剧的命运观念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析,以便 更为准确地把握作者对人类命运问题的理性思考。  相似文献   

2.
雷文学 《咸宁学院学报》2010,30(11):54-56,70
许地山的作品具有浓厚的宗教特色,但是,在他的小说大量的宗教故事、宗教人物和宗教理念中,夹杂了大量老庄思想。作为本土哲学,老庄思想深入影响了许地山对人生苦的看法、对命运的解释和对人生本真的探寻。  相似文献   

3.
随着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舒适性要求越来越高,冬季供暖成为了人们关注度较高一个问题,随着地暖工程市场的不断扩大,暴露了地暖施工过程及地暖材料性能方面的一些问题,这些情况都影响了地暖工程的质量,制约了地暖工程的行业发展。针对这些问题本文就地暖工程的施工现状及质量控制,地暖施工材料的性能比较等方面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4.
夏楠 《科技咨询导报》2010,(22):253-253
本文将从隐喻入手探讨现代人的生存及命运。作者认为命运是偶然的,是与社会息息相关的。作者运用既不同于西方式的抗争又不同于东方式的顺从的独特的命运意识,探究了主人公是如何在被毁损的人生中最终找到自我存在的价值,获得人生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西部看点     
《科教兴省》2008,(3):4-5
重庆:官话连篇遭断喝;抗冰暖民“集结号”;云南:两江命运,谁来回答?四川:民意之灯亮万家。  相似文献   

6.
中小学时期是一个人成长中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的教育可以奠定一个人一生的基础,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人未来的事业,未来的命运,小而言之影响一个人,大而言之影响人类社会,影响自然社会。这个时期的教育是人生奠基教育和未来发展教育的双结合。  相似文献   

7.
我们认同80后的个性,也必须要认同80后和任意一代的人一样,都有着不同的命运。人生的命运不仅取决于宏观的时代,更取决不同的天生环境、后天努力和每个人的差异性。因此,在每个80后直销人的背后,都有着不同的故事,或意气风发,或饱经挫折,或与命运搏斗。我们既记录了已成为了80后直销领袖的精彩故事,同样也记录了普通80后直销人的跌宕人生。  相似文献   

8.
《激杀》、《荒弃的家园》、《学者之死》和《又是中秋》是梁晓声对商品化时代人生思考和评判的四部力作。在这四部作品中,梁晓声给我们讲述了发生在商品时代里韩德宝、芊子、吴谭、老隋四个不同人物的人生故事。从梁晓声对四个人物的人生和命运的评判中,既可以看出作者对民族的忧患意识和对人生沉浮难测的难以言传的悲凉,也可以看出梁晓声对商品社会和人性弱点的批判和否定。  相似文献   

9.
中国现代文学的发端期,由于“人的文学”的倡导,影响和制约着现代作家看取人生和表现人生的视角。本文针对男性作家对女性形象的塑造及对女性命运所采取的态度,来讨论他们文化视角的特征。  相似文献   

10.
麦子的哲学     
当困难接踵而来,当逆境如影随形,你是否会抱怨人生的不公?你是否会责怪命运的捉弄?当身处不断的挫折与逆境之中,每个人都会产生不同的心理感受,有的人承受不住这样的逆境和挫折,丧失了进取的信心和拼搏的勇气。在人生的道路上变得“沉沦”和“消极”;也有人在困难与挫折面前不屈服,用自己顽强的毅力和不屈的信念战胜了一切困难,实现了个人的梦想,成就了生命的辉煌。  相似文献   

11.
被王国维视为“悲剧中之悲剧”的《红楼梦》,寄寓了作者对人生命运的深刻追问和独特思考。借助小说文本与脂砚斋批语的互证,从三个层面对其所表现的人性悲剧进行理解,阐释个体价值的悲剧、爱情理想的悲剧、人生普遍的悲剧,并进而探求其悲剧思想于人性关怀和审美意义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黄芳 《科技资讯》2006,(18):167-167
人的一生是短暂的。在这短暂的一生中有十几年的时间在学校、班级中度过的。即使不上高中、大学,也有十年光阴是在学校、班级中度过的。“这里人生筋骨血肉成长最快的10年,是人生意志品质形成的10年,是人生竭力才能发展最快的10年.是人生变化万千的10年,是觉得一个人今后命运的10年。”(魏书生语)由此可见,学校生活,班级生活在一个人的一生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班主任则对在校学生起着最直接、最关键、最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许淇的散文在寻找自己,既是散文家的自己,又是散文的自己。通过对大自然的欣赏和回归探索人的生命的终极意义,把人生从繁冗的世事或社会的异化中解脱出来。文人的雅趣、诗画的情调、章法的严整、文笔的清丽,构成了许淇散文的风格。其志人散文常常在简约的文笔中突出人物命运的巨大跌宕,具有人生的悲怆感和苍凉感。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文学的历史长河中,关于妇女命运一直是重大的主题,也是女性文学最关注的核心。林海音是台湾文学史上第一位本土女性小说家,也是台湾作家中最早在其作品中为妇女的不幸命运呐喊和抗争的作家,关心妇女命运并为之抗争是她小说的第一大主题,她的作品大都以女性的视角,女性的人生经验来观照生活。她的这种女性经验源自何处,本文试从此方面加以探索。  相似文献   

15.
申徒嘉的寓言以现实的叙述发抒一种哲理性和人生哀思:一是官本位对于士子独立人格的摧残,二是对于命运的偶然性的体认。此外,还展开了儒道两家对待生活的不同态度。所谓“尊足者”之“足”,指形体,指被刖。高于足者,指精神,指一种对于人生灾难的超越。  相似文献   

16.
《大学语文》选入的《拣麦穗》、《哭小弟》、《卖书记》、《我与地坛》几篇当代散文,在表现人与人之间的真挚情感、对当代中国知识分子命运的关注、以及个人在特定环境中对自然、人生、母爱的深切体验和深沉思考等方面,运用个性化的对话、细节描写与侧面烘托、象征手法等艺术手段,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反映了当代社会生活、人生百态,抒写了人性的美、人性的扭曲和对人生的思考。  相似文献   

17.
《歇马山庄》里的三个年轻人——月月、小青和买子,以他们平凡的人生片断演绎了一段平凡的故事。然而作者希望向我们展示的,绝对不是他们的生存状态,而是他们的内心世界。三个年轻人对于人生对于未来的追求和期盼以及面对突如其来的命运的迷惘和不知所措,都实实在在地凸现在我们面前:月月在经受了肉体上的折磨和心理上的煎熬后勇敢地面对自我;小青在自我命运的设计中一再失落:买子通过和三个女人一波三折的交往经历终于认清自我。三个年轻人是否还会在自我寻找中再度迷失?在迷失中寻找,在寻找中迷失,也许这才是小说带给我们的哲理意味。  相似文献   

18.
何述强被评论家张燕玲誉为仫佬族散文三强之一。就像仫佬族小说家鬼子一样,仫佬族散文作家何述强的视角不再局限于本土和族群,而是站在整个人类的高度,观照人心人性。这意味着新一代仫佬族文学家跃上了更高的起点,正走向更高的展示平台。何述强把历史熔铸于个人的命运,有痛彻思考生死之后的豁达与智慧。描写的小人物的命运,引发对历史、苦难、“革命”及生死的思考,唤起人们勇于直面历史和人生,这就是何氏散文里的人性深度。  相似文献   

19.
谈铁凝小说的艺术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铁凝是当代引人注目的优秀青年女作家。她的创作对我国女性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她塑造了一系列多姿多彩,颇具个性的女性形象。其独特的艺术视角,其对女性人生、命运的关注,为我们了解认识当代女性及其生存状态,探讨、研究当代社会状况提供了不可多得的素材。对其创作及独特艺术视角的研究,具有深远的社会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文革在以往的叙述中似已成为一代人集体的梦魇,但沈善增的《正常人》却以对上海石库门的日常生活的呈现开启了文革叙述的另一可能:除却宏大政治的能指外,在那个非常态的历史时空中,其实还有更多凡俗人生的烟火气;纵然任何人都无法自外于时代的洪流,但具体的人生却见出了个体的生活形态及命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