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无字》中,张洁在"过去"里寻找着各个自我,通过记录那段被尘封、淡忘的历史,再现了中国女性寻找自我的艰难历程。墨荷、叶莲子和吴为这三代女性的命运轨迹,向我们揭示出中国女性解放历史中的异化,深入地分析了中国女性本体意识的缺乏:没有女性自觉的自我追求和实现才是造成女性人生悲剧的真正因素。  相似文献   

2.
美国作家简.斯迈利的小说《一千英亩》中有4个男性关键人物。他们中既有单一气质的代表,又有双性同体的典型,不同的气质组合导致了他们不同的命运和结局。根据双性同体理论,只具有单一气质的男性逐渐在社会生活中迷失自我,而双性同体则可全面发挥自身潜能,拥有完美人生。  相似文献   

3.
艾芜是一位体验过人世底层苦难生活的作家。他在进行文学写作时,自觉地取材于中国底层社会,将下层劳动者作为小说创作的主要观照对象。他在自己著名的小说《南行记》中成功地塑造了一系列奇异而丰满的底层人物形象,并在这些人物形象中注入了鲁迅因子。因此他们有着与鲁迅笔下底层人物一样的暗淡人生、灰色命运和悲苦境遇。但又由于生活环境不同,所以他们在对待相同的命运时,却表现出不同的生命意向和理想信念。  相似文献   

4.
卡夫卡在其小说《美国》中,借用主人公卡尔·罗斯曼无根的漂泊经历,准确地刻画并预言了属于人类的找寻自由,却注定被频频放逐的宿命。而对于命运的哲学思考,以及对于偶然性与必然性的辩证认识,也正是卡夫卡心中存在宿命感的体现。在卡夫卡眼里,于“寻找”和“发现”之间,也许唯有放弃寻找,才能最终发现人生的答案。  相似文献   

5.
寻找自我这个话题一直是个永恒的话题,为人们广泛关注,随着时代变迁.作为生活在现代社会群体中的个人容易迷失自我,更有越要去探索真实的自我.尤其是青少年处于身体和心理发展的转折期,青少年彷徨在童年和成年人之间,对自我更加缺乏明确的了解和定义.这个时期如果缺乏成人正确的引导和关注,他们将会经历对找自我的危机.美国作家塞林格的著作<麦田的守望者>就真实描绘了青少年霍尔德寻找自我的痛苦历程.  相似文献   

6.
劫后余生的“归来者”诗人和“朦胧诗”人在各自的创作中都把“文革”作为他们写作的文化资源;基于不同的人生经历、人生信仰,相异的个体生命体验、生命意识,他们用自己诗歌塑造出不同的“文革记忆”。在诗歌的价值取向上主要表现为对昨天的不同态度:“归来的歌”是一种明显的批判意识,在批判中确立自我的合法性;而“朦胧诗”有一种明确的反思意识,在反思中寻找自我的位置。  相似文献   

7.
覃子珍 《科技知识动漫》2007,(10X):89-89,88
目前网络通讯发达,许多大学生深受网络的影响,使得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更具挑战性。高校学生工作者应该充分认识这一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更好地引导他们把握人生方向,实现自我价值。  相似文献   

8.
眼光与世界     
《青年科学》2013,(4):48-49
一个人立身处世,应该在意别人的评价和看法。把别人的意见当成自己的一面镜子,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但是,如果太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就会患得患失,迷失了自我。人生毕竟是自己的人生,别人的建议可以作为参考,但不应该成为自己心中的坐标。下面这两个故事可以给我们以启示。  相似文献   

9.
《激杀》、《荒弃的家园》、《学者之死》和《又是中秋》是梁晓声对商品化时代人生思考和评判的四部力作。在这四部作品中,梁晓声给我们讲述了发生在商品时代里韩德宝、芊子、吴谭、老隋四个不同人物的人生故事。从梁晓声对四个人物的人生和命运的评判中,既可以看出作者对民族的忧患意识和对人生沉浮难测的难以言传的悲凉,也可以看出梁晓声对商品社会和人性弱点的批判和否定。  相似文献   

10.
呼唤童趣     
我们面对的学生,聪明、活泼、天真、幼稚,想象力丰富,对世上的一切未知事物充满着幻想、好奇。按道理来说,在他们的笔下所描绘的一切理应是五彩斑斓、充满童年乐趣的。但是,从他们的作业或创作中我感受不到这些,有的只是摹仿、盗版、雷同,画面上鲜有有趣的场面、动人的故事、真挚的情感。学生完全没有了自我,自我的丧失导致学生童趣的泯灭。是什么原因造成学生迷失了自己的天性呢?  相似文献   

11.
在<庄子>内篇中,实际上蕴涵着丰富而深刻的"情".联系庄子的时代背景,追随庄子的哲思理路,可以澄清种种对庄子之"情"理解的偏见,对庄子之"情"作出全面而合理的阐释.其文中的"情"字既有"情况"义,又有"情感"义.而庄子的情感世界,包含有一般的情绪、感情("天情"),经过理解的本真之情("理情")和对世界整全、生命本体的情怀("至情")三个不同层次.  相似文献   

12.
"贞观之治"是中国封建社会最负盛名的治世,作为中国封建社会屈指可数的开明君主,唐太宗十分重视法制建设和道德建设,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法制思想和德治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然而,透过贞观盛世的繁华,我们仍然能看到唐太宗法制思想和德治思想的局限性。唐太宗倡导的"八议"、"官当"、"上请"等制度在维护封建统治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折射出其封建法制思想的局限性。唐太宗后期的骄奢淫逸和恣意妄为,也使其德治思想成为空谈。  相似文献   

13.
对文学的审美离不开形式与内容,在审美过程中不能忽略任何一方面,大凡优秀的文学作品总是两者兼而有之,这也是文学艺术成熟的标志。陆机在《文赋》中提出“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的观点,把中国文论的重心由“言志”转向“缘情”,且对赋的表现形式和表达效果也提出了更明确的认识。本文试从《文赋》中题材选取和语言艺术两方面来分析陆机赋在“体物”上的特色。  相似文献   

14.
分析《孟子·告子章句上》章六之“情”字含义,比较了历代各家对这一“情”字的以下三种理解:1)作“情感”解;2)作“实”解;3)作“性”解。重点围绕三个问题展开讨论,最后指出,相较于“情”作“情感”解,“情”作“实”解和作“性”解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15.
王振 《长春大学学报》2013,(11):1435-1439
语言中的某些词或词组可以形成一个差比序列。将不同差比序列项分别嵌入“不是A但是/只是/而是B”框架,对其嵌入条件、语义内涵和否定类别分别加以比较,可从新的视角发现这三个框架深层次的区别与联系。  相似文献   

16.
发球抢攻由发球、抢攻技术及意识三部分组成。发球是基础,抢攻是关键,意识是主导。在培养过程中,教练员要动脑用心,运动员在主观上要认真刻苦,主客融为一体,才能练出好的发、抢及其意识。发、抢及其意识三个环节缺一不可,意识贯穿始终,起着主导和支配作用。发球抢攻是马琳的主要得分手段,马琳的发球抢攻体现在发球好、旋转变化多、落点严谨;抢攻质量高、威力大;多以正手抢冲弧圈球为主,配合直拍横打拉弧圈球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7.
当前高中生在写作中存在着不少的问题,其中比较突出的是脱离生活,没有自我,缺乏真情实感,对写作缺乏兴趣。对此,教师应通过找回自我、立足生活、捕捉灵感、抒写真情等方法,引导学生的写作回归本真,提高学生的写作积极性。  相似文献   

18.
以战国出土文献和传世文献为语料①,考察战国时期第三人称代词在数量、时间性和句法功能方面呈现的面貌。战国语料中,我们可以见到的第三人称代词有"之""其""彼""厥"等。"之"是最常用的,"其"的使用仅次于"之"字,"彼"不多见,"厥"大概在战国中期,已从共同语中消失。主要的第三人称代词由西周时期的"厥""之""其"变为"之""其"两个。在句法功能方面,这几个代词有较明确的分工:"之"主要作宾语,"其""厥"主要作定语,"彼"主要作主语。  相似文献   

19.
严复是一位游走在中西文化夹缝中的"过渡时代"的"士"。《论世变之亟》,显示了严复作为当时第一位真正意义上的比较文化学者的远见卓识。但是其根深蒂固的"士"的情结,导致了他后来精神世界贯穿一生的矛盾。他终究不是一个独立的知识分子。  相似文献   

20.
本文针对两《唐书·萧颖士传》等的记载,以及萧颖士生平研究中的有关说法,根据萧颖士本人及其友人、弟子的文章,以及有关史事,考证萧颖士的生年,补太学生,授集贤校理,调广陵参军事,待诏长安,倭国请颖士为题,补广陵大都督府功曹参军事和去世时间,肯定正确说法,揭示不确之说,并提出论者的一些看法,以期有助于对萧颖士生平及创作的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