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机电一体开关低压无功补偿装置的开发和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钱继兵 《科技资讯》2008,(35):110-110
针对接触器投切电容器和晶闸管投切电容器无功补偿装置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开发、研制了一种基于机电一体开关投切电容器的低压无功补偿装置。近千台装置经过近一年时间的现场运行、试验表明,这种无功补偿装置运行可靠性高、性能稳定,能满足绝大多数场合的应用需要。对机电一体开关装置的组成原理、电路结构和装置的整体性能等进行了详细描述。  相似文献   

2.
无功功率补偿是保证电网安全可靠运行的一个重要环节。本文针对晶闸管投切型(TSC)无功补偿装置的特性,及其运用于10KV等级变电站的难点和可行性进行分析,提出了以晶闸管串联方式投切电容器的研究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3.
据电气铁路牵引负荷的特点,本文采用晶闸管投切滤波器模式的可调补偿装置来设计多串多次单调谐滤波器,以实现对滤波和无功的综合补偿。论文主要对带有降压变压器的晶闸管投切滤波器装置的设计算法进行了研究。仿真结果表明,这种算法是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和可行性的。  相似文献   

4.
牵引供电系统无功补偿与谐波抑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牵引供电系统的结构特点,并针对铁道牵引系统负荷分时性、空载率高的特点,设计了机械投切电容器MSC(mechanical switch capacitor)及晶闸管控制电抗器TCR(thyristor control reactor)型的无功补偿及滤波装置,并在PSCAD软件中建模、仿真,分析了在不同牵引负荷情况下MSC - TCR型静止无功补偿装置分组投切无功补偿效果和谐波滤除作用,为保证牵引供电系统的电能质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姚霞 《科技信息》2011,(27):I0200-I0201
本文介绍了低压无功补偿的概念和发展现状,并针对用于配电系统动态无功补偿的晶闸管投切电容器(TSC)的基本原理、特性进行特别了解,进而对晶闸管投切电容器(TSC)的主电路形式和控制系统的结构,以及今后发展趋势进行了阐述和分析。  相似文献   

6.
当前无功补偿装置将晶闸管开关、空气开关、控制单元和电容器等零散地分布在配电柜中。使用控制器控制多个电容器,若控制器出现故障,则整台装置将无法正常运行。为此,设计了一种基于dsPIC的智能无功补偿装置,给出装置硬件总体结构,以dsPIC6014A为主控制芯片对三相电压、电流进行采样,通过FFT法求出电力参数,依据无功功率对电容器的投切进行控制。给出dsPIC芯片原理,介绍了电网信息数据采集电路、过零点投切开关电路、晶闸管驱动电路和磁保持继电器驱动电路。给出装置的主程序流程图,将其和各硬件电路结合共同实现智能无功补偿装置的各个功能。实验结果表明,所设计的智能无功补偿装置补偿效果好,性能高。  相似文献   

7.
王红刚  王天方 《科技信息》2012,(22):371-372
无功补偿在保证供电系统的电压稳定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采用电容组并联是常用的无功补偿方式。传统的机械投切控制,晶闸管的投切控制以及将二者结合起来的复合开关控制均有不可克服的缺点。采用变阻抗变压器和晶闸管的组合开关,不仅消除了电容投切时的涌流,而且低电压的投切控制,保护了晶闸管,提高了系统的稳定性。仿真和实测证明,在电流过零点投切电容,可以达到无涌流电容投切的设计目的。  相似文献   

8.
为了满足用户日益严格的电能质量要求,迫切需要在电网中增加相应的无功补偿装置。本文针对目前变电站采用电容器投切效果不理想、无功配置不合理等问题,提出了以静止无功补偿器(D-STATCOM)结合多组晶闸管投切电容器(TSC)的并联混合无功补偿系统,并对混合系统的工作原理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为了协调连续与离散子系统的联合运行,提出了基于模糊专家决策系统的二级控制策略。并进行了实验研究,研究结果证明了控制策略的可行性和正确性。  相似文献   

9.
随着微机技术和半导体器件的发展,用微机实时检测无功功率的变化并自动投切电容器的装置不断涌现。结合国内外各种装置的优缺点,研究出一种新型动态补偿装置。采用新型机电一体化智能开关,用晶闸管和接触器并接的方式作为投切电容器的执行元件。在控制策略上采用电压和无功两个量,通过模糊逻辑进行控制,装置由msp430的信号处理、键盘显示、执行控制等硬件电路组成。补偿装置的电容器组采用不等容量的分组方式,各组按数字编码组合成若干级,按所需补偿容量对应的编码组合自动择优投切电容器组,实现一次补偿到位  相似文献   

10.
该文研究应用永磁同步真空开关全新概念的低压无功补偿装置,尝试将永磁同步真空开关作为低压无功补偿装置电容器投切开关元件,实现了对电容器组的同步关合,有效减小电容器组投切引起的过电压和涌流,从而大大提高了无功补偿装置运行的可靠性和寿命,降低了能耗.  相似文献   

11.
从应用角度出发,测量分析了国产静电感应晶闸管(SITH)的主要电参数,特别是在开启、关断特性上作了详细的研究。测试表明SITH器件达到较好的应用水平。并且与其它电力电子器件比较,讨论了该器件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针对应用于高压领域的半控型器件晶闸管容易出现短路故障的情况,根据晶闸管短路故障的特征提出了一种新型、实用的适用于高压环境的晶闸管模块击穿状态辨识原理及软硬件设计方案。本方案用光纤取得信号,隔离高压,用施密特触发器对信号处理,用单片机对晶闸管进行状态识别。文中分析了对信号的识别方法和抗干扰原理。该原理安全,有效,易于实现。对于保护半控型器件晶闸管及保障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具有重要的意义,这种原理和实现方案具有良好的灵活性和广泛的应用性。  相似文献   

13.
电力电子技术及其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力电子技术是一门迅速发展的交叉于电力、电子和控制之间边缘科学技术。本文综述电力电子器件和电力电子应用,并展望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趋势。以晶闸管及其应用为代表,形成第一代电力电子技术,以自关断电力电子器件及其应用为代表的第二代电力电子技术正在不断发展,逐步取代晶闸管类的电力电子变换装置;以智能化功率集成电路为代表的第三代电力电子技术的问世和进一步发展,预示着可能引起一次新的电子革命。  相似文献   

14.
提出了一种使用阴极开路技术的GTO关断电路,该电路具有高开关速度、低能量损耗等优点,并且能很好地政善电路的抗du/dt能力.  相似文献   

15.
观察硅晶闸管瞬态导通过程的红外图象,是检测电力半导体特性的极为有用的方法。红外观测仪用于研究硅晶闸管的瞬态导通的初始过程及其等离子区扩展。本文讨论该仪器的设计思想和工作原理,并对观测结果进行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一种新型功率集成光激MOS控制多路开关,它由双向晶闸管,MOS器件,光电器件组成。此开关通过光电转换来实现强电与弱电之间的隔离,可工作在交流状态,其通态压降低,约在1.5-3V之间,并对其阻断特性,电流特性,开关特性进行了全面的模糊分析,此开关适用于开发各种电源开关产品。  相似文献   

17.
普通晶闸管电流源变频器(CSI)由于六拍换流存在着较大的谐波,且脉宽调制式(PWM)电流源逆变器一般需要具有反向电压关断能力的门极关断电路,这就限制了它的应用.该文提出一种采用一个门极可关断开关和六个晶闸管的新的PWM电流源逆变器,此电路通过有源换流来实现传统的晶闸管CSI的脉宽调制.文章阐述了这种变流装置的调制技术并给出仿真实验结果.该电路适合于高性能和大功率的应用场合.  相似文献   

18.
在晶闸管的pin二极管模型基础上,提出了薄发射区晶闸管新结构.分析了P发射区杂质总量Q_E对晶闸管通态压降V_T的影响,导出了Q_E与V_T的关系式.分析计算表明,对一确定的宽度W_B和厚度W_P,在某一Q_E下有V_T极小值点存在;当W_P小于等于0.1μm时,随着Q_E的减小,V_T单调下降并趋于一几乎不变的值;当Q_E大于某一值时,V_T与W_P无关,而是随基区宽度及发射层杂质总量的增加而增加.实验结果还表明,用LPCVD原位掺杂制作的薄发射区晶闸管芯片样品,与普通晶闸管相比,有较好的速度特性.  相似文献   

19.
高行健是中国现代戏剧理论的先行者和实践者。在新时期戏剧的探索思潮中,他打破了封闭守旧的传统戏剧意识,确立了开放的宽容的现代戏剧意识,并在创作实践中进行了具体的多方面的探索。1985年高行健创作话剧《野人》,复调、多重主题、多种技巧形式的应用都突破了以往僵化的戏剧理论的束缚,开拓出一片新的戏剧天地。  相似文献   

20.
为提高高频晶闸管的动态指标和高频性能,通过实验分析和理论推导,研究了工艺参数和设计参数对高频晶闸管di/dt耐量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较低的一扩浓度,较薄的基区宽度以及用高能电子辐照控制少子寿命,有利于提高di/dt耐量。通过对相同工艺三种不同阴极图形的800A、10kHz高频晶闸管di/dt的研究,论证了合理确定辅助晶闸管面积对提高di/dt的重要性,并指出,在大面积高频晶闸管中设计二级放大门极,有利于提高di/dt耐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