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无论是日语还是英语,虚词的使用方法都比较难以掌握。从时间的表达方面对比这两种语言的虚词的基本使用方法,找出一些相比而言规律性的表达方式,对于分别以这两种语言为学习、研究对象的人能够起到一些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2.
无论是日语还是英语,虚词的使用方法都比较难以掌握。从时间的表达方面对比这两种语言的虚词的基本使用方法,找出一些相比而言规律性的表达方式,对于分别以这两种语言为学习、研究对象的人能够起到一些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3.
哈尼语的ne^33具有多功能的特点。它既当结构助词用,又当后缀使用。现代哈尼语是一种分析型较明显的语言,其主要的语法手段是词序和虚词,虚词的多功能性反映了分析性语言的一种特点。  相似文献   

4.
因特网上的写作风格鉴别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根据写作风格来鉴别作者这一问题在国外很早就已经开始研究了,并有很多成功应用,而针对中文的研究却非常少,首次提出了使用文章中虚词频率分布作为特征来研究这一问题,采用了两种不同的规格化方法来消除文章长度的差异,并采用了多种不同的分类方法,实验结果表明虚词频率作为特征是行之有效的,即使采用最简单的模板匹配的识别方法都能够取得很好的识别效果,采用SVM等方法可以进一步提高识别率,此外可以在一定范围内减少使用的虚词的数量,而不损失识别效果。  相似文献   

5.
虚词研究是我国古代语法研究的主要方面。从语言外部和内部两个方面解释语法研究传统形成的原因,外部原因主要是经学的引导,内部原因即汉语自身的特点,主要借鉴近年来语言学界出现的一些对汉语本质的认识,并且内部原因是形成以虚词为主的语法研究传统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6.
虚拟语气是体现英汉两种语言习惯区别的一个语法现象。在汉语里表示假设虚拟的情况常用一些虚词来表示,例如"假设"、"如果"等等;而英文中表示虚拟的情况,不但有虚词的提示,谓语动词也要做相应的变化。虚拟语气一直都被认为是英语学习中的一个难点,也便成为了各类考试的热点,因此弄清虚拟语气的结构及不同情况下的用法,对英语的学习显得较为重要。  相似文献   

7.
虚词研究是我国古代语法研究的主要方面。从语言外部和内部两个方面解释语法研究传统形成的原因,外部原因主要是经学的引导,内部原因即汉语自身的特点,主要借鉴近年来语言学界出现的一些对汉语本质的认识,并且内部原因是形成以虚词为主的语法研究传统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8.
判定《离骚》句腰虚词的性质,必须直面三个语言事实:一是《离骚》虚词归类的困境:很多虚词无法归入现有虚词小类。二是《离骚》虚词使用的悖论:既有省略精简的倾向,又表现出过度泛用的现象。三是对应虚词"兮"的存在,对《离骚》虚词的性质判别有着直接的启示。《离骚》的句腰虚词具备两个特点:有声无义,规整排列。这些虚词是诗歌节奏的显性标记。作为节奏标记的虚词,就其来源而言,一方面受到散文的影响,另一方面是对《诗经》二分节奏的承续。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于汉语与英语在一些颜色词使用方面的文化差异进行了系统的分析,找出了他们在实际运用中的共性和不同之处。这对于正确地使用这两种语言进行成功的语言交际将大有益处。  相似文献   

10.
本文较为详细地叙述了dBASEⅢ和BASIC语言之间交互使用及数据交换中的一些问题,提出了解决办法,并给出了两种语言之间交互使用的几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在分析鼓浪屿景区旅游文本的基础上,参照汉英译文,研究旅游文本的汉日翻译。由于中日两国在文化与语言上的历史渊源,译者往往在日语译文中直接沿用汉语文化词的汉字,这种翻译方法有其积极的一面,但过分使用,也会妨碍翻译目标的实现。因此,旅游文本中文化词的汉日翻译应充分考虑中日两国的文化异同与日本人的异文化接受能力,并参考汉英翻译策略,除直接使用对应的日语汉字外,还应综合运用增添解释性文字、适当删减等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12.
闽南话对英语词的借用过程,主要可分为接触、接纳与接续三阶段,分别呈现出借用的动机及倾向、传入途径与借用方式以及借词后续的竞争与演变,完整勾勒出其动态的借用机制。在接触阶段,由于闽南话借用英语词的动机为完善自身语言系统,因此倾向于与能填补其词汇空缺的英语词进行深入接触,借词主要集中在商贸、体育与交通等领域。在接纳阶段,英语主要通过三种路径传入闽南话:英语→闽南话、英语→日语→闽南话、英语→共同语→闽南话。在前两种路径中,闽南话通过“拟音”借用英语词,而在第三种路径中,由于汉字的强约束力与闽南话的文白两读特性,闽南话倾向于“对字”借用。在接续阶段,英语借词相互竞争,拟音借词容易被对字借词所取代,但也可能以新词义和词性保存下来。  相似文献   

13.
英语否定的表达方式与汉语不尽相同。英语的含蓄否定句可借助暗含否定意义的词、词组及惯用句型来表达,翻译时往往将荚语的肯定说法译为汉语的否定说法。  相似文献   

14.
曹鑫慧 《科技信息》2013,(18):177-178,180
English prepositions,a kind of function words,are one of the main connectives to form sentences and articles.Both English sentence expansion and the exact meaning expression depend on prepositions.Some affirmative prepositions should be transformed into negatives in the translation;some could be omitted in the translation while others need to be complemented to express the meaning.But the most important is to translate them into idiomatic Chinese in accord to the context.  相似文献   

15.
根据“语言相对论”,不同的语言体现不同的思维模式。对两种语言的词汇进行比较并分析文化差异的研究较多,而将三种语言进行比较能够得到新的发现。通过比较可以看到,中、日、英三种语言的直系亲属词汇基本上是一一对应的,而旁系亲属词汇的差别较大。中文的旁系亲属词汇丰富繁杂、指代清晰,而英文和日文的亲属词汇则比较笼统。亲属词汇是否相似与地理位置远近没有关系,其中体现的是不同文化中人们的不同思维方式,这与该文化的生活方式、家庭观念、长幼关系、继承习俗、主导思想有密切关系。这值得引起语言学习者和翻译工作者注意。  相似文献   

16.
直接拼读法     
According to the difficulties in articulating words,phonetics and Letters for the English beginners,the author made an experiment on the Direct Spelling method put forward by professor ZhangJianZhong.Through the experiment,it has been proved that the Direct Spelling method is a good method to train students English aspiration,so that students can form the good habits to spell English words directly and have English speech communication directly.  相似文献   

17.
Ⅰ.IntroductionOneofthedifficultiesinlearningEnglishisthedifferencebetweenspellingandreadingofindividuallettersandspellingandreadingoflettersinwords.Asthesoundsofindividuallettersandthesoundsoflettersinwordsarenotarticulatedinthesameway,thesameletterin…  相似文献   

18.
从语用观析商务英语公函的语言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商务英语公函是交易双方传递信息和/或情感的一种书面沟通,因此,商务英语公函的遣词造句很讲究。文章从语用学的角度,并结合大量实例分析、比较,为商务英语公函的解读和写作提供了三个视角:言语行为理论、会话含意理论、交际礼貌策略。掌握这些策略,有助于商务英语公函的撰写。语言策略好的商务英语公函,又有利于交易双方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建立和发展商务。  相似文献   

19.
试论日语和汉语中的同形异意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汉同形异意词是日语学习的难点之一。文章拟从语意范围、褒贬色彩、词语搭配等角度出发,结合具体的实例来探讨日、汉两种语言中的同形词在各自的具体使用语境中的意义偏差。  相似文献   

20.
日中文中有许多同形的汉语词汇,在词义、色彩及使用方法上有相同也有不同之处,正确区分并掌握之,不但可以快捷地掌握日语词汇,避免“中国式”日语的形成,同时也能避免由于理解的错误和使用上的偏误造成的交流上的误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