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根据烟台地区光、热、水等气候资源实况,运用FAO等提供的生产潜力估算方法,认真分析了当地小麦、玉米不同栽培技术体系的生产潜力,进而对两个作物合理组配的4种一年二作技术体系作出评价:(1)晚播“独秆”小麦—套种晚熟玉米光温生产潜力最大,气候生产潜力也较高,目前宜作为高产攻关的二作技术体系;(2)中茬“中播”小麦—晚套中熟玉米气候生产潜力最高,稳产性好,宜作为当地大面积推广应用的主要二作技术体系;(3)晚播“独秆”小麦—平播中熟玉米气候生产潜力较高,水热综合满足状况良好,适合在产量水平较低、而机械化水平较高的条件下推广应用;(4)早茬“精播”小麦—早套中熟玉米气候生产潜力最低,稳产性差,应尽快用其它二作技术体系予以更替。  相似文献   

2.
气候变化对四川省盐亭县主要农作物生产潜力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依据盐亭县近48年来的气象观测资料,计算了水稻、玉米、小麦3种作物的光合生产潜力、光温生产潜力和气候生产潜力,并将农作物生产潜力与气候要素的变化结合起来,分别探讨了气温变化对光温生产潜力的影响和降水变化对气候生产潜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盐亭县冬春两季干旱缺水的气候条件已经成为小麦等小春作物自然生产潜力的主要限制因子,再加上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该县降水有减少的趋势,水分亏缺将进一步加剧.因此,水利建设是盐亭县农业发展最关键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3.
赤水市土地生产潜力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根据作物产量形成理论和赤水市气候、土壤统计资料,计算了赤水市气候生产潜力和气候土壤潜力值,认为气候土壤潜力即是土地的生产潜力,计算结果为:500m以下地区,一年三熟,旱地单产(小麦+玉米)达9.87t/ha,水田(小麦+水稻)16.67t/ha;500m以上地区一年二熟,水田可达13.64t/ha,旱地8.21t/ha。与实际生产能力相比,现实生产力仅为潜力的1/3~1/2左右,尚有较大潜力可挖  相似文献   

4.
本文探讨河北省农业的气候生产潜力,是假设作物品种、土壤的理化性状以及耕作技术都适宜的情况下,在光、温、水等气候因素的作用下所能达到的最高产量。在考虑水分对光温生产潜力限制时,引入作物供水量与需水量之比作为水分订正函数 g=(R+W—f—D)/ET,为鉴定作物水分供求关系的客观指标。其中:R 为降水量,W 为浅层地下水补给量,f 为径流量,D 为对浅层地下水补给量,ET 为作物需水量。计算了各地小麦、夏玉米、棉花等气候生产潜力。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大连地区主要作物的气候生产潜力进行了估算。气候生产潜力可划分为三个层次,即光能生产潜力,光温生产潜力和气候(光、温、水)生产潜力。计算结果表明:玉米的气候生产潜力可达到657~750公斤/亩,水稻可达到1300公斤/亩左右。并以气候生产力指数反映一地的气候生产力水平和光、温、水配合程度。  相似文献   

6.
豫西山区玉米的生产潜力资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楠楠  李爽  赵留锋 《河南科学》2011,29(4):422-427
在GIS技术支持下,采用AEZ模型定量计算豫西山区玉米的光合、光温、气候和自然生产潜力,并结合县域尺度的玉米实际产量数据,分析各层次生产潜力资源利用效率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光合、光温生产潜力整体上呈现出由中间向四周逐渐增加的趋势,气候生产潜力和自然生产潜力整体上表现出南高北低的空间分布格局;相对应地基于县域尺度的...  相似文献   

7.
普定县主要耕作土种的农业自然生产潜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维词 《贵州科学》1995,13(2):8-14
本文从探讨土地自然生产潜力的角度入手,根据普定县的自然条件和生产特征,建立了光,温,水和土壤肥力对农业自然生产潜力的影响模型,并计算了普定县19种主要耕作土种的农业自然生产潜力。经分析发现:影响普定县农业自然生产潜力的主导限制因子是土壤肥力(含有机质)不足;其次是温度条件,水分条件只对小麦的影响比较大,对水稻和玉米产量的限制作用并不明显,这些分析结论将为普定县分阶段地进行土壤改良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根据河南省1960-2015年太阳辐射、气温和降水数据,通过逐步订正法估算河南省小麦气候生产潜力,并据此提出小麦种植空间优化方案.结果表明: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受气温和降水双因素驱动,1960-2015年河南省小麦气候生产潜力呈W型的波动变化趋势,小麦气候生产优势潜力区在2000年开始向豫西南移动,速度逐步减缓;河南省小麦优势气候生产潜力区与现状优势种植区的重合度为64.5%,较弱潜力区与较弱种植区重合度高达81.5%,但其他类型区重合度较低;最后基于气候生产潜力变化,将小麦种植规模分为适当增加、适当减少、保持现状三种类型,引导小麦种植空间优化,对有效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正>棉花生产上要实现优质、高产、高效益,除选用优良品种外,还必须配合良好的栽培技术.棉花栽培技术中,播种技术是关键一环.只有播好种,达到“早、全、齐、匀、壮”五苗,丰产才有基础.一、播前准备1、土地准备1)选地地膜棉花对土地要求比较严格.应选择肥力高(有机质含量在0.8%以上),速效氮40PPM,速效磷10—20PPM),盐碱轻(总含盐量小于0.2%),地势平,芦苇少,排灌条件好的地块种棉花.土质以轻粘土、壤土、沙壤土为宜.前茬绿肥或小麦复播绿肥最好,小麦、玉米、棉花次之,甜菜、油葵最差.连作三年以上的棉田和病虫害严重的棉田不宜再种棉花,必须轮作倒茬.  相似文献   

10.
熊康宁  苏维词 《贵州科学》2000,18(1):149-155
喀斯特环境由于生态结构--功能的差异,生物生长速率、进而耕地自然生产潜力和土地承载力不同。采用气候土地生产潜力估算模型,通过对贵州茂兰自然保护区(代表典型喀斯特生态环境良性循环、社会经济仍为较落后的生态经济系统)与主河流域(代表典型斯特生态环境严重失调、社会经济落后的生态经济系统)的对比研究,发现两区水稻和玉米的光温潜力分别较光和下降了9.67%和11.75%(茂兰)、20.89%和16.84%  相似文献   

11.
作物生产潜力指数是耕地分等评价体系中的重要参数,《农用地质量分等规程》(GB/T 28407-2012)中给出了全国各县级行政区指定作物的光温生产潜力指数和气候生产潜力指数,并规定光温生产潜力指数适用于水田和灌溉条件充分满足的水浇地,气候生产潜力指数适用于无灌溉条件的旱地,对于灌溉条件不能充分满足作物生长需要的水浇地,可以按灌溉保证率对作物光温生产潜力指数和气候生产潜力指数进行内插获得作物生产潜力指数,或在农用地质量分等因素中,合理确定灌溉保证率的权重,在农用地分等实际工作中普遍采用了后一种测算方法。本文为了验证两种方法计算结果的差异性,以河北省为例,基于灌溉保证率与粮食产量调查数据,以标准耕作制度二级区为单位测算生产潜力折算系数,并采用折算后的生产潜力重新评价全省耕地等别,与原等别评价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等别变化。研究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测算的耕地等别与原等别评价结果总体分布趋势一致。  相似文献   

12.
棉花气候资源分析系统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系统利用计算机的数据库语言 F O X B A S E 对新疆北疆宜棉区、次宜棉区、风险棉区进行了气候资源分析,并应用联合国粮农组织( F A O) 的光温潜力、光温水潜力的农业生态区域分析法进行了其生产潜力潜势的研究,可为宏观指导棉花种植提供科学依据。系统设计和编制了气候资料录入、信息查询、潜力估算、打印输出、管理咨询、系统维护六大模块,可进行查询、录入、修改及对该区进行积温、日照等气候资料的统计计算,并进行资源评价、分析。  相似文献   

13.
根据黄秉维提出的光合生产潜力理论,结合山西地区的气候与当地地理状况,以及实际栽培条件,在Photoshop8.0的支持下,将山西小麦分为三大产区,针对各产区的情况选育优质品种,最后从品种、栽培措施、生态条件方面提出几点建议。目的是分析山西地区小麦产量的上限与实际产量差距;结果说明山西地区小麦的光合生产潜力很大。因此,掌握气候因素对其影响、改良作物品种、改善作物环境、选育优质品种,将大幅度地提高小麦产量。  相似文献   

14.
以湖北1990年~2006年的气象数据和农业统计资料为基础,运用GIS和空间插值技术,采用联合国粮农组织(FA0)的农业生态区域法(AEZ),计算了湖北省中稻的光温生产潜力、气候生产潜力,分析了生产潜力的空间分布特征.湖北省中稻光温生产潜力为17 933~20 159(kg/hm2),气候生产潜力为9 361~14 363(kg/hm2),光温生产潜力开发度为31%~48%,气候生产潜力开发度为43%~85%,各地区自然资源条件和开发度差别较大.湖北省中稻生产的资源利用效率还有进一步提高的空间,可通过合理灌溉、施肥等田间管理提高粮食产量.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1999-2000年豫南晚播小麦生长发育特点的全面分析,针对这种特殊情况,只要采取相应合理的管理措施,冬小麦并不会因为晚播而造成减产这一观点,从而为我市冬小麦因气候原因不能适时播种,提供一些补救性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6.
福建省水稻气候生产潜力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福州、云霄、寿宁、龙岩四种县市为例,研究了福建省主要粮食作物水稳的生产潜力,运用光、温、水生产潜力计算法、迈阿密及瓦格尼根法三种计算方法对气候生产潜力进行测算,评定了水稻生产现有投入水平(仅处于中等投入水平),分析了水稻生产态势及增产潜力,并探讨了可采取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播期对小麦品种百农207越冬期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以周麦18为对照,于 2016—2017年10月08日、10月15日、10月22日、10月29日和11月05日在大田条件下进行不同播 期试验,并测定小麦越冬期根系活力及叶片叶绿素、脯氨酸(Pro)、可溶性蛋白(Pr)、丙二醛(MDA)、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等生理生化指标。结果表明,在大田自然低温条件下, 随播期推迟,2个小麦品种越冬期各生理生化指标变化趋势不尽一致。与周麦18相比,5个播期 中,百农207除11月05日播期的Pro含量显著降低(P < 0.05)外,其他播期的根系活力、叶绿素含 量、Pro含量、Pr含量、SOD活性和POD活性均有提高,MDA含量显著降低(P < 0.05)。由此可见,百 农207越冬期耐寒性强于周麦18,其中以10月08日至10月15日可作为百农207的适宜播期播种, 周麦18应适当晚播。  相似文献   

18.
冬小麦的产量随着播种期的延迟而递减,适期晚播减产幅度不大,播种过晚产量明显下降。早、中播小麦冬前分蘖比例大,单株成穗多;晚播麦春季分蘖为主,分蘖成穗少。适期晚播主要使幼穗伸长、单棱和二棱三个分化期落后于早播。播期(除土里捂)对每穗粒数和千粒重的影响似乎不大。  相似文献   

19.
基于GIS的雅安市土地生产潜力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国产MAPGIS6.0软件为平台,对雅安市1:25万地形图、土地利用现状图、土壤图数字化叠加处理,生成16032个土地生产潜力评价单元,应用“机制法”计算土地生产潜力.研究表明:(1)雅安市大部分处于我国东部三等光温四级气候生产潜力西区,土地每年自然生产潜力在7843-17335kg/(hm^2)之间;(2)全市土地自然生产力水平为中等偏上,中低产田土占71.28%;(3)全市土地增产潜力平均为23.53%.区域潜在生产力差异的制约因素主要为土壤,次为水分;土壤限制因素为有机质、全氮,其次为速效磷和土壤质地.  相似文献   

20.
正今年秋种,各地大力推广小麦规范化播种技术,狠抓深耕深松、足墒播种、播后镇压等关键技术措施落实,全区小麦适期播种面积扩大,播种质量较高,苗情总体较好,但从考察情况来看,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问题。一是部分未足墒和抢墒播种麦田,播后浇"蒙头水"地块,小麦出苗不齐,缺苗断垄苹重。二是部分地块播量偏大,播期偏早,有旺长趋势。三是部分造墒较晚地块,小麦播期偏晚,晚茬麦面积扩大。四是有些地块地下害虫为害较重,杂草较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