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气候变化对四川省盐亭县主要农作物生产潜力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依据盐亭县近48年来的气象观测资料,计算了水稻、玉米、小麦3种作物的光合生产潜力、光温生产潜力和气候生产潜力,并将农作物生产潜力与气候要素的变化结合起来,分别探讨了气温变化对光温生产潜力的影响和降水变化对气候生产潜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盐亭县冬春两季干旱缺水的气候条件已经成为小麦等小春作物自然生产潜力的主要限制因子,再加上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该县降水有减少的趋势,水分亏缺将进一步加剧.因此,水利建设是盐亭县农业发展最关键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2.
黑龙港地区是黄淮海平原的干旱中心,四季均可发生干旱,尤以春旱最严重;这里辐射资源丰富,但形成的作物产量不高;本文引入相对光合速率、呼吸消耗率和水份影响函数,分别对黑龙港地区农作物的光能生产潜力、光温生产潜力和气候生产潜力进行了计算。  相似文献   

3.
芜湖市农业气候生产潜力的计算与分析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计算了芜湖市气候生产潜力和主要作物气候生产潜力,并与种植制度生产潜力和主要作物实际单产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种植制度生产潜力只相当于气候生产潜力的47%-70%,主要作物实际单产只相当于作物气候生产潜力的31%-62%,说明芜湖市农作物增产潜力很大;建议对种植制度进行优化调整,在土肥、育种等环节上加以改善,充分利用气候资源,提高作物产量.  相似文献   

4.
本文探讨河北省农业的气候生产潜力,是假设作物品种、土壤的理化性状以及耕作技术都适宜的情况下,在光、温、水等气候因素的作用下所能达到的最高产量。在考虑水分对光温生产潜力限制时,引入作物供水量与需水量之比作为水分订正函数 g=(R+W—f—D)/ET,为鉴定作物水分供求关系的客观指标。其中:R 为降水量,W 为浅层地下水补给量,f 为径流量,D 为对浅层地下水补给量,ET 为作物需水量。计算了各地小麦、夏玉米、棉花等气候生产潜力。  相似文献   

5.
赤水市土地生产潜力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根据作物产量形成理论和赤水市气候、土壤统计资料,计算了赤水市气候生产潜力和气候土壤潜力值,认为气候土壤潜力即是土地的生产潜力,计算结果为:500m以下地区,一年三熟,旱地单产(小麦+玉米)达9.87t/ha,水田(小麦+水稻)16.67t/ha;500m以上地区一年二熟,水田可达13.64t/ha,旱地8.21t/ha。与实际生产能力相比,现实生产力仅为潜力的1/3~1/2左右,尚有较大潜力可挖  相似文献   

6.
黑龙江省作物气候生产潜力计算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作物生长动态模型,利用温度累积和生长季大于或等于10℃积温计算光合生产潜力,。并提出利用光合作用最适温度和日最高,最低温度,计算温度订正函数及根据水分平衡公式计算水分订正函数,在此基础上利用叠代法计算光合生产潜力,然后然后计算地区气候生产潜力。  相似文献   

7.
根据烟台地区光、热、水等气候资源实况,运用FAO等提供的生产潜力估算方法,认真分析了当地小麦、玉米不同栽培技术体系的生产潜力,进而对两个作物合理组配的4种一年二作技术体系作出评价:(1)晚播“独秆”小麦—套种晚熟玉米光温生产潜力最大,气候生产潜力也较高,目前宜作为高产攻关的二作技术体系;(2)中茬“中播”小麦—晚套中熟玉米气候生产潜力最高,稳产性好,宜作为当地大面积推广应用的主要二作技术体系;(3)晚播“独秆”小麦—平播中熟玉米气候生产潜力较高,水热综合满足状况良好,适合在产量水平较低、而机械化水平较高的条件下推广应用;(4)早茬“精播”小麦—早套中熟玉米气候生产潜力最低,稳产性差,应尽快用其它二作技术体系予以更替。  相似文献   

8.
豫西山区玉米的生产潜力资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楠楠  李爽  赵留锋 《河南科学》2011,29(4):422-427
在GIS技术支持下,采用AEZ模型定量计算豫西山区玉米的光合、光温、气候和自然生产潜力,并结合县域尺度的玉米实际产量数据,分析各层次生产潜力资源利用效率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光合、光温生产潜力整体上呈现出由中间向四周逐渐增加的趋势,气候生产潜力和自然生产潜力整体上表现出南高北低的空间分布格局;相对应地基于县域尺度的...  相似文献   

9.
基于RS和GIS支持,利用潜力递减法分析了陕西黄土高原台塬区农用地作物生产潜力空间变化特征,采用气候理论潜力为目标进行作物生态潜力预测。结果表明:陕西黄土高原台塬区农用地作物生产潜力差异较大,其中,光合生产潜力由东北向西南递减,光温生产潜力由东南向西北递减,气候生产潜力表现为西南部高于东北部,土壤生产潜力则南部高于北部;1985—2010年,研究区内作物生产潜力总量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光合生产潜力、光温生产潜力、气候生产潜力及土壤生产潜力损失量分别为16 670.19、8 579.06、3 185.58、1 147.98 t,各占其对应级别潜力总量的2.37%、2.33%、2.33%、1.92%;建设用地的扩张对研究时段内区域作物生产潜力有明显的负面影响,因建设用地扩张造成的生产潜力损失约占农用地生态潜力损失量的50%;黄土台塬区的农用地的气候理论水平增产潜力较大。  相似文献   

10.
四川洪雅县主要农作物生产潜力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简述了洪雅县农业生产的气候资源与土地资源条件的基础上,对该县主要农作物的光合、光温与气候生产潜力进行了估算.提出了作物生产潜力指数的计算公式,并在计算农作物土地自然生产潜力与生产潜力指数的基础上,针对洪雅农业生产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农业持续发展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生态地理区域系统研究是根据代表自然界的生物和非生物要素地理相关性的比较研究和综合分析,按照自然界的地域分异规律,划分或合并而形成不同等级的区域系统。其成果可以成为制定治理措施的基础。山西省地处黄河中游、黄土高原的东部,华北大平原的西侧,特殊的气候和土壤条件造成了山西省特有的生态问题。在传统生态地理区域分类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应用SPSS10.0聚类分析法,引入所需的指标,在剔除贡献不显著的指标后,进行聚类。根据各生态地理区域的自然条件,划分成六大生态地理区域,并且在DeltaDraph5.0的支持下做出山西省的生态地理区域分区图,指出各区域的生态问题,并提出生态建设的主要方向和措施。  相似文献   

12.
根据山西省甜玉米产业化发展的务件,国内外甜玉米加工产品的结构和市场分析,提出了在山西省实施以产品加工为中心环节的甜玉米产业化构思。  相似文献   

13.
本文统计研究了山西省焦化企业中粗苯硫含量分布情况,针对山西省焦化企业生产的粗苯分布地区不同,选取了可以代表全省粗苯的样品60个,利用紫外荧光光谱法建立了一种测量粗苯中总硫含量的方法。结果表明,在最佳工作条件下,该方法工作曲线相关系数可达到0.9996,相对标准偏差均不超过5%,回收率在92%~98%之间。该方法可以准确测定山西省焦化企业生产的粗苯总硫含量。  相似文献   

14.
刘爱荣 《太原科技》2011,(1):102-103,106
山西省代县峪口西曲网沟铁矿为一小型铁矿床,具有埋藏浅,易采、易选,矿石品位为中等稳定品位,水文地质条件简单,开采技术条件可行等特点。对峪口西曲网沟铁矿的地质特征、成矿条件进行了分析研究,为该区矿山开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山西环境执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环境执法的内容,通过对山西省环境执法进行问卷调查,具体分析了山西省在环境执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进一步加强环保投入、监管力度及环保方面的合作交流等相应策略,为山西省环境执法的改进和完善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6.
根据山西省淤地坝建设中积累的相关经验,结合水工模型试验,就淤地坝建设中的安全问题提出一些建议,并对我省淤地坝建设的安全性进行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7.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本文根据我省气候特点及光、温、水等主要气候因子对小麦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估算了不同的旱作麦区在当地自然条件下,通过人们的努力可能达到的产量上限——334.9——885.7公斤/亩,向我们展示了我省旱麦的巨大增产潜力。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山西省东北部六县的植被类型,组成、分布与生态环境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并依据综合生态因子、植被组成特点和植被类型分布的水平地带性差异,把山西东北部的植被分为温带干草原地带和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地带。最后讨论了植被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小麦灌浆期间冠层温度与产量关系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试验于2001~2003年选用我国河北、河南、山东、陕西、安徽、江苏6省的8个小麦品种在河南省种植,并选用河南省3个品种(系)安排了播期播量试验,对不同品种、不同播期、不同播量的小麦灌浆期冠层温度与小麦产量及产量构成三因素进行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在河南省生态条件下,不同品种和不同播期的小麦灌浆期间冠层温度差异达到极显著,不同播量的小麦灌浆期间冠层温度差异达到显著。小麦灌浆期间冠层温度与小麦产量及产量构成三因素有着密切的相关关系。小麦冠层温度指标可为选用品种和采取栽培技术措施提高产量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山西省地质条件较差,在修建高速公路的过程中经常发生滑坡灾害,成为高速公路建设的瓶颈和关键技术问题。通过对山西省已建8条高速公路沿线75处滑坡的归纳总结,根据滑动面及滑体物质的不同将滑坡分为切层、顺层、破碎岩石滑坡及黄土、粘土、堆积土滑坡。并从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新构造运动、降雨及人类工程活动五个方面,对其规律性进行了研究分析,得出了山西省高速公路滑坡的突出特点,可为以后山西省高速公路的规划建设提供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