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薯蓣科(Dioscoreaceae)植物全球有820种,分属薯蓣科的9个属中。多分布在热带、亚热带地区,尤以南美洲和亚洲最多,非洲次之,欧洲最少。中国仅有薯蓣属植物62种,其中,含有薯蓣皂甙元(亦称薯蓣皂素)的薯蓣属植物有17种、1个亚种、2个变种。  相似文献   

2.
《武夷科学》2019,(2):135-141
记述了伊朗茧蜂科Braconidae 4个亚科,臂茧蜂亚科Brachistinae(2属4种)、茧蜂亚科Braconinae(7属9种)、甲腹茧蜂亚科Cheloninae(3属6种)和小腹茧蜂亚科Microgastrinae (3属6种)的25种分布新记录。  相似文献   

3.
对中国帕米尔高原蔷薇科植物进行形态分类学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帕米尔高原蔷薇科植物计有9属,29种4变种,分别占新疆蔷薇科属、种总数的30.0%和20.0%。其中新发现新疆新记录种2种,新疆帕米尔新记录嚼2属,新疆帕米尔新记录10种3变种。该地区蔷薇科植物中有中国特有种1种,中国新疆仅分布9种,特有种与仅分布种共占34.5%。  相似文献   

4.
采用通用引物对3种鲟形目(Acipenseriformes)鱼类,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俄罗斯鲟(Acipenser gueldenstaedtii)和匙吻鲟(Polyodon spathula)的16S rRNA基因部分片段进行扩增,并与NCBI数据库中获得另外6种鲟形目鱼类相应的16S rRNA序列部分进行比较,探讨鲟形目2个科5个属共9个种之间的遗传变异和亲缘关系.数据合并后用于分析的序列共514 bp,变异位点29个,含简约信息位点16个,单一信息位点13个.以多鳍鱼目(Polypteriformes)多鳍鱼属Polypterus ornatipinnis为外群,采用部分16S rRNA序列基于Kimura双参数模型构建其系统发育关系,结果表明:MP法和NJ法得到系统树基本相同,其科、亚科和属的分化上基本与传统形态学分类相吻合,另外,欧鳇与鲟属鱼类的分化也并不明显.值得注意的是,鲟亚科6个种所划分出的3个分支恰恰分别归属于3个地理区域,欧鳇、闪光鲟和俄罗斯鲟主要集中于黑海和里海流域等地区;中华鲟和达氏鲟分布在西北太平洋,中国长江流域以及朝鲜;而高首鲟则分布于东太平洋.  相似文献   

5.
 《中国显生宙腕足动物属志》对中国显生宙古生代(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泥盆纪、石炭纪和二叠纪)和中生代(三叠纪、侏罗纪和白垩纪)9个纪的海相地层中、于1883至2015年、根据中国材料创建的757个属的腕足动物化石进行逐一查考和再研究,对属的取舍及其分类位置提出了新观点,并将相关的模式种展示于125个图版中。在最新各纪年代地层框架下,更新各属的地质历程,并确定各属的地理分布。在梳理相关的其他腕足动物属的基础上,论述各时期的化石组合或动物群;并对显生宙几个重大宏演化过程中腕足动物的作用和意义进行了探讨。中国的这些腕足动物化石,不仅在地层划分对比、盆地分析和矿产勘探上有重要意义,在古生态、古生物地理、古气候与古环境及全球古地理再造上,也具有独到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6.
贵州蚋类调查研究初报(双翅目:蚋科)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张春林  温小军 《贵州科学》1999,17(3):231-235
报道自80年代以来,先后对贵州省26个县(市)不同生境的蚋类进行调查研究的结果,记录蚋科Simuliidae蚋属Simulium共38种,包括19个新种,其中含14个待发表新种,分别隶属于绳蚋亚属Gomphostilbia(5种)、门蚋亚属Momtisimulium(1种)、纺蚋亚属Nevermannia(7种)、真蚋亚属Eusimulium(2种)、维蚋亚属Wilhelmia(2种)和蚋亚属Simulium(21种)等6个亚属。制订了贵州省蚋类名录并进行了相关讨论。  相似文献   

7.
对中国柏科(Cupressaceae)柏木属(Cupressus L.)5个种及扁柏属4个种的cpDNA非编码区petG—trnP序列进行了分析,其片段的长度范围在417bp~479bp之间.以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作为功能性外类群,运用PAUP*和MEGA软件分别对其进行聚类分析,应用最大似然法得到一棵最优系统树,其-Ln=2232.47.结果表明:用petG-trnP序列来分析柏木属和扁柏属的系统发育关系是可行的;中国柏木属植物是一个单系类群;Ctmmaecyparis nootkatensis与扁柏属其它植物关系较远.因此,柏木(Cupressus funebris)和Ch.nootkatensis均应并入柏木属.  相似文献   

8.
 中国确切报道的古星珊瑚(Palastraea)共15种(不包含比较种、近似种等),包含1个广布种和14个中国地方种。部分学者以间壁形态为依据将其细分为多个属(Acmoheliophyllum, Palaeosmilastraea, Parapalaeosmilia)。通过对这类珊瑚某些种的薄片进行详细观察,发现即使在单个群体中,间壁形态随着切片位置不同也有变化,该性状不宜作为分属标准。为了进一步验证这些属的建立是否合理,本文选取了16个性状,对中国报道的14个地方种中的13个种进行了分支分析,获得两个支序图并生成一个严格合意树。合意树表明,细分出的3个属均不为单系类群,它们仍应归入同一个属;支序图表明,互为姊妹群的Palaeosmilastraea gracilis和P. gyorxtungensis亲缘关系十分接近,有多数性状完全一致,且产于同地点同层位,可能为同一种。  相似文献   

9.
在大兴安岭沼泽藻类中,发现了鼓藻目(Desmidiales)四棘鼓藻属(Arthrodesmus)的两个中国新记录种,分别为Arthrodesmus bulnheinu Raciborski和Arthrodesmus phimus Turner.对这两个种的形态特征及生境进行了描述.  相似文献   

10.
在2015年系统野外调查基础上,研究了呼伦贝尔沙地苔藓植物区系组成和生长型构成与分布,结果如下:(1)发现苔藓植物29科77属147种,其中,苔类6科6属9种,藓类23科71属138种;优势科有柳叶藓科Amblystegiaceae、青藓科Brachytheciaceae、灰藓科Hypnaceae、丛藓科Pottiaceae、真藓科Bryaceae和曲尾藓科Dicranaceae等;优势属有青藓属Brachythecium、真藓属Bryum、镰刀藓属Drepanocladus等;(2)可划分8种地理成分类型,北温带成分显著最多(96种,65.31%),其次是世界广布种(20种,13.61%)和东亚成分(13种,8.84%),热带成分数量很少;(3)147种包含一级生长型9种苔类、138种藓类,二级生长型茎叶体苔类6种、叶状体苔类3种、顶蒴藓类70种、侧蒴藓类68种;从沙地东南部森林草原气候区到西北和西南草原气候区物种数量明显减少,对水分要求较高的茎叶体苔类、叶状体苔类和侧蒴藓类的分布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头道桥林场、辉河林场、红花尔基国家森林公园和海拉尔国家森林公园可作为研究区苔藓植物多...  相似文献   

11.
湖北大学校园绿藻再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于1991.12.~1992.7.在湖北大学校园内采得藻类标本56号及一些未列号者。经初步鉴定,共得到绿藻31属42种,除与上次报告重复的外,又增加了29种,分属于21属,其中有我国新记录9种。 本次报告的藻类名单如下:1.实球藻(Pandorina morum);2.湖生绿星球藻(Asterococcus lemueticus);3.胶四孢藻(Tetraspora gelatinosa);4.水网藻(Hydrodictyon reticulatum);5.粘性伪绿匣藻(Pseudochlorothecium mucigenum);6.二形栅藻(Scenedesmus dimorphus);7.斜生栅藻(Scenedesmus obiquus);8.四尾栅藻(S.quadricauda);9.筒藻(Cylindrocapsa geminella);10.池生微孢藻(Microspora staguorum);11.裂线藻(Schizomeris leibleinii);12.非洲尾丝藻(Uronema africanum);13.尾丝藻|(U.confervicolum);14.极大尾丝藻(U.gigas);15.中型尾丝藻(U.intermedium);16.简单尾丝藻(U.simplicissimum);17.隐毛藻(Aphanochaele repens);18.多形内枝藻(Endoclonium polymorphum);19.常见原皮藻(Protoderma frequens);20.原皮藻(P.viride);21.夏毛枝藻(Stigeoclonium aestivale);22.基枝藻(Basicladia crassa);23.硬枝毛枝藻(Cladophora sterrocladia);24.黑孢藻(Pithophora oedogonia);25.孤枝根枝藻(Rhizoclonium hieroglyphicum);26.锐新  相似文献   

12.
记载了海南岛的锈菌计10科29属145种,含2个无性型式样属(form genera)和17个式样种(form species)。大多数标本系笔者1993—2011年采集所得,保藏于北京中国科学院菌物标本馆(Herbarium Mycologicum Academiae Sinicae, HMAS)。本名录只列出锈菌学名、寄主植物学名及采集地(县或山),每个种均有标本引证;并对海南岛锈菌区系特征作了简要讨论。成果为海南岛锈菌的首次报道,仅属初步,有待今后增补。  相似文献   

13.
贵州蕨类药用植物种类与地理分布的研究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为贵州蕨类药用植物资源研究的第二报。在贵州蕨类药用植物资源的研究中,贵州现有蕨类药用植物352种11变种3变型,其中59种3变种2变型为贵州蕨类药用植物新资源,本文报道了其余29种。查证《贵州中药资源》中记载的31种蕨类药用植物拉丁学名为异名,提出贵州蕨类药用植物中需重视加强资源保护的种类及应充分利用、发挥资源优势的种类。  相似文献   

14.
中国蚁科昆虫名录——蚁型亚科群(膜翅目:蚁科)(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总结中国蚁型亚科群(the formicomorph subfamilies)蚁亚科Formicinae已知蚁科昆虫3属86种7亚种,其中尖尾蚁属Acropyga6种,捷蚁属Anoplolepis 1种,弓背蚁属Camponotus 79种7亚种.给出各种的中文译名、拉丁学名和详细分布.对近年来分类地位发生变化、具...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古代典藉中记载有许多姜科植物,其名称与现代名称大多都不一致.为了沟通古今、沟通中外、弘扬我国古文化,笔者收集并考证了姜科植物古汉名42个,归属于姜科的山姜属、砂仁属、姜黄属、姜花属、山奈属、姜属,共18种.  相似文献   

16.
北京麋鹿苑脊椎动物调查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麋鹿苑脊椎动物173种,隶属63科,29目.其中鱼类5目,9科,20种;两栖、爬行类3目,5科,8种;鸟类15目,4l科,133种;兽类6目,8科,12种.麋鹿苑脊椎动物的分布类型中,古北型41种,东洋型22种,东北型(东北地区及附近地区)22种,全北型15种,季风型9种,东北-华北型7种,华北型(主要分布于华北区)2种,东北型(东部为主)1种,中亚型(中亚温带干旱区)1种,喜马拉雅-横断山区型1种,南中国型2种,不易归类的,其中不少分布较广泛的29种.麋鹿苑鱼类以江河平原鱼类为主,其次还有东洋区印度平原鱼类,缺少北温带北部的北方平原鱼类.麋鹿苑脊椎动物的适应类型中,依赖湿地的41种,部分依赖湿地的有8种,不依赖湿地的有103种.麋鹿苑及其附近地区分布有国家Ⅰ级保护动物1种,国家Ⅱ级保护的16种,北京市一级保护的14种,北京市二级保护的51种.  相似文献   

17.
古籍《诗经》中的鱼类古汉名考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生物学史研究中的一项重要任务是拯救古文化,《诗经》是我国先秦文化的精品,其中记载的鱼类有14种,多数种类古今称谓不同.本文运用现代动物学和训诂学的方法对其名称进行了认真的考证,沟通了古今,沟通了中外.  相似文献   

18.
新中文命名规则下的最新中国苦苣苔科植物名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国苦苣苔科植物的物种数量在过去的十余年内出现了令人惊讶的飞速增长,同时自2011年以来属一级水平上的大范围修订使得我国苦苣苔科植物物种系统位置的变动频繁而巨大,导致中文文献中使用的学名和对应的中文名称出现了相当程度上的混乱。本文整理了自专著《中国植物志·第69卷》《Flora of China:Vol. 18》《中国苦苣苔科植物》《华南苦苣苔科植物》和前一阶段归纳的我国苦苣苔科植物生物多样性文献付梓和发表以来,正式报道的所有中国苦苣苔科植物新分类群,提供了物种修订前后的新旧物种名的对照,为部分发表时未指定中文名称的新分类群新拟了中文名,对出现了混淆的物种中文名进行了梳理,以期为国内研究者更好地引用和使用我国苦苣苔科植物的中文名称奠定基础。截止2019年1月,我国已经正式报道和合格发表的苦苣苔科植物物种数已经有719种(含种下等级)。在新命名规则背景下梳理的中国苦苣苔科植物名录将在中国苦苣苔科植物保育中心(GCCC)的网站(http://gccc.gxib.cn)上实时更新。  相似文献   

19.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