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健敏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12(28):7344-7346
建立肥胖易感(OP)和肥胖抵抗(OR)大鼠模型并进行评价。以高脂饲料喂饲雄性SD大鼠3周。根据体重筛选出OP和OR大鼠。继续喂饲高脂饲料10周,期间检测大鼠体重、体长,计算Lee’s指数、BMI指数。实验结束处死动物,测量体脂肪含量。OP组动物与对照组相比,体重、Lee’s指数、BMI指数、体脂含量等指标均具有显著性差异。OR组动物的各项指标与对照组动物相近,提示用高脂饮食诱导肥胖与肥胖抵抗的动物模型造模成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高住低练与低住低练两种训练模式下肥胖抵抗大鼠能量代谢的变化,明确两种训练模式对肥胖抵抗大鼠能量代谢影响的差异.方法:适应性训练后筛选出肥胖大鼠8只、肥胖抵抗大鼠24只,分别设肥胖低住安静组(ONS)、肥胖抵抗低住安静组(ORNS)、肥胖抵抗低住低练组(ORLL)、肥胖抵抗高住低练组(ORHL),实验第4周末,测定各组大鼠体重、体成分、血脂、食物摄入量、静息代谢率、血清瘦素水平.结果:实验末,ORLL组和ORHL组大鼠体重均显著低于ORNS组,虽运动组间体脂、肌肉相对重量无显著差异,但ORHL组股四头肌相对重量高于ORNS组;实验末,ORHL组TC、HDL-C水平低于其他各组,且其TG水平低于ORNS组;ORHL组食物摄入量低于ORLL组,且运动组食物摄入量均低于ORNS组;实验过程中,ORNS组静息代谢率呈下降趋势,而ORLL组和ORHL组静息代谢率则先升高再降低,实验末ORHL组静息代谢率降幅高于ORLL;实验末,虽ORHL和ORLL组间血清瘦素水平无显著差异,但ORLL组血清瘦素水平高于ORNS组.结论:长期高脂饮食,肥胖抵抗大鼠亦存在血脂紊乱现象.虽高住低练与低住低练都能有效控制大鼠体重、体脂的增长,但高住低练对肥胖抵抗大鼠血脂代谢有较好的调节作用,对机体瘦素敏感性有良好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肥胖对大鼠骨髓脂肪细胞的影响。采用5-6周龄雄性wistar大鼠分为高脂饮食组(100只)和正常饲料组(100只),采用高脂饲料(40%脂肪比)诱导大鼠肥胖模型,连续喂养14周。动态检测(第0、4、6、8、10周)大鼠血清中血糖、游离脂肪酸、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水平。经HE染色后,检测股骨骨髓腔中脂肪细胞数目及形态变化,同时测量其直径变化。结果显示,高脂饮食喂养4周后,两组大鼠体重差异开始有统计学意义(P0.05),肥胖组显著高于正常饮食组。第十周后,两组大鼠体重均进入平台期,体重不再增加。肥胖组大鼠血清中血糖、游离脂肪酸、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始终高于正常组大鼠,高密度脂蛋白水平低于正常组大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肥胖大鼠高脂饮食前6周骨髓腔内仅发现少量脂肪细胞,6周后骨髓腔内脂肪细胞开始增加,但始终少于正常大鼠,各检测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脂肪细胞直径测量结果显示,肥胖组大鼠脂肪细胞直径出现了双峰趋势,从第0周到第2周逐渐增大,且直径均大于正常组大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4周到6周降低,且低于正常组大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第6周到第8周再次逐渐增加,此时显著高于正常组大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第8周后,再次下降,直径显著低于正常组大鼠,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知,肥胖对大鼠骨髓脂肪细胞数目及直径的影响是一个动态过程,在肥胖的不同阶段表现出差异性,而这种影响的差异可能与高脂饮食导致的脂代谢紊乱有关。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趋化素(chemerin)对肥胖哮喘小鼠气道中IL-17表达的影响。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等方法研究了小鼠体内chemerin和IL-17的表达,选取了36只雄性C57BL/C小鼠随机分至6组,每组6只,分别为正常对照组,肥胖对照组,哮喘模型组,肥胖哮喘组,二甲双胍哮喘组,二甲双胍肥胖哮喘组。造模完毕后,收集各组小鼠血清、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肺组织,检测血清及BALF中chemerin及IL-17浓度,进行BALF细胞计数与分类以及肺组织免疫组化染色。结果表明:与正常对照组、肥胖对照组及哮喘模型组相比,肥胖哮喘组小鼠血清及BALF中chemerin、IL-17浓度明显升高,BALF中嗜酸性粒细胞及中性粒细胞计数增多;经二甲双胍干预后,二甲双胍肥胖哮喘组小鼠chemerin及IL-17浓度较肥胖哮喘组小鼠降低,且各分类细胞计数减少。可见随着chemerin表达的减少,肥胖哮喘小鼠气道IL-17水平降低,chemerin可能参与了肥胖哮喘小鼠气道IL-17的表达。  相似文献   

5.
研究12周有氧运动抑或抗阻训练对单纯性肥胖患者自主神经功能影响的差异性.把55名肥胖患者随机分为有氧运动组(AE组,n=18)、抗阻训练组(RT组,n=18)和安静对照组(RC组,n=19).AE组进行有氧运动,RT组进行抗阻训练,时间均为12周(3次/周),RC组保持安静状态.分别于实验前后利用无创检测技术测定受试者的心率变异性(HRV)、血压变异性(BPV)和压力反射敏感性(BRS).实验后,AE组心率、血压、LF、LF/HF和LFSBP下降(P0.05或P0.01),HF和BRS升高(P0.01);RT组心率无显著性变化(P0.05),血压和LFSBP下降(P0.05或P0.01);RC组血液动力学及自主神经功能参数均无显著性变化(P0.05).因此,不同运动方式对单纯性肥胖患者自主神经功能均可产生积极影响,但机制不同,其中有氧运动降低交感调制,增加迷走张力,改善压力反射功能,而抗阻训练则减弱交感缩血管调制,对迷走调制以及压力反射功能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6.
研究不同类型运动对肥胖儿童脑功能变化特征的影响。将某地某健康减肥夏令营的儿童学员作为研究对象,选择30个中重度肥胖儿童,随机将其分成有氧运动组、抗阻运动组和安静组,给出各种指标及有氧运动、抗阻运动的实施方法;结果:针对体重、BMI、3处皮脂厚度和脂肪百分量,有氧运动组和抗阻运动组均非常显著低于安静组(P0.01),有氧运动组与抗阻运动组相比无显著差异;有氧运动组和抗阻运动组肥胖儿童的脂肪含量显著低于安静组(P0.05),有氧运动组和抗阻运动组之间无显著差异;有氧运动组和抗阻运动组肥胖儿童的阅读速度和IMC值均显著高于安静组(P0.05),错误率低于安静组。有氧运动组和抗阻运动组之间无显著差异。和安静组相比,有氧运动组和抗阻运动组肥胖儿童认知功能测试指标均更优,其中,总应答数、完成分类数、正确率、概念化水平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P0.01);错误应答数、持续应答数、持续错误数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其他指标无显著性差异,有氧运动组和抗阻运动组之间无显著差异;和安静组相比,有氧运动组与抗阻运动组额叶NAA、Cr、Cho水平更高,且具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NA A/Cr和Cho/Cr水平高于安静组,但无显著差异,有氧运动组和抗阻运动组之间无显著差异。有氧运动和抗阻运动能够改善肥胖儿童的身体状况、注意集中能力、认知与行为功能,对脑部额叶代谢下降的逆转起到积极的影响,两种类型运动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长期应用rhCNTF对谷氨酸钠(MSG)肥胖大鼠血脂的影响。方法建立MSG肥胖大鼠模型。3月龄时将肥胖动物随机分5组:分别皮下注射rhCNTF300μg·kg-1·d-1(高剂量组)、100μg·kg-1·d-1(中剂量组)、30μg·kg-1·d-1(低剂量组);西布曲明灌胃8 mg·kg-1·d-1(阳性对照组);模型组和对照组均给予生理盐水1 mL·kg-1·d-1,连续给药33 d。末次给药后24 h,同时动物禁食过夜后,在水合氯醛麻醉下测体重、身长,计算LI;断头后取腹部脂肪称重计算脂肪系数;腹主动脉取血离心后测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血糖和血清胰岛素水平。结果(1)造模:正常大鼠189.40±38.72 g,谷氨酸钠肥胖大鼠平均体重(246.72±36.67)g,(P<0.001);LI(Lee’s指数)分别为289.27±9.05和304.42±9.64(P<0.001),说明造模成功。(2)药物实验结果高、中剂量给药组LI、脂肪系数、血总胆固醇、甘油三酯、血糖明显下降,高剂量组胰岛素水平也有所下降,达到统计学要求的显著性。结论rhCNTF30~300μg·kg-1·d-1皮下注射连续用药33 d,对谷氨酸钠肥胖大鼠具有明显的降脂作用,可能对Ⅱ型糖尿病肥胖有效。  相似文献   

8.
为比较大鼠肥胖/糖尿病过程中脂肪分布及脂肪细胞大小的变化,初步阐明脂肪细胞大小与2型糖尿病发生相关性。将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12只:普通饮食组(正常对照),高脂饮食组(肥胖),高脂饮食+链脲佐菌素组(糖尿病组)。第0周随机抽取6只大鼠处死后,取皮下脂肪及腹膜内脂肪,用2.5%甲醛乙醇溶液固定,进行石蜡包埋,HE染色,制成切片。在400倍光学显微镜下随机选取10个视野检测统计脂肪细胞数量及面积大小(mm^2)。在饲养过程中分别选取第6、9、12、14周等4个时间点,每个时间点各组随机处死2只大鼠,取皮下脂肪及腹膜内脂肪进行相同处理。同时,在各个时间点对大鼠体重、血糖进行检测。各组大鼠皮下脂肪细胞与腹膜内脂肪细胞大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9.653,P=0.001;F=160.605,P=0.000),其中正常组与肥胖组、正常组与糖尿病组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而肥胖组与糖尿病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部位脂肪细胞大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脂肪细胞的体积增大,与大鼠体重及血糖变化相平行。大鼠脂肪细胞的体积增大与肥胖/糖尿病的演进过程相平行,大鼠脂肪组织的分布与脂肪细胞的大小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同强度运动对青春期肥胖大鼠Vaspin表达的影响.方法:建模7周后,取32只高脂诱导的肥胖倾向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8只,分别为安静对照组(OC)、低强度运动组(OL)、中强度运动组(OM)、高强度运动组(OH).OL、OM、OH分别以15-18m/min、21-25 m/min和28-32 m/min以及坡度均为0°的强度运动,1h/d,5次/周,干预8周.8周后采集麻醉后大鼠血液及内脏脂肪组织,用qRT-PCR测脂肪组织Vaspin mRNA基因表达,免疫组化测脂肪组织Vaspin蛋白表达,ELISA测血浆Vaspin浓度.结果:8周不同强度运动干预后,大鼠体重、内脏脂肪重量、体脂率较OC均下降明显(P0.01),体重OL与OH差异显著(P0.05),OL的内脏脂肪重量和体脂率较OM、OH均有差异(P0.05、P0.01);内脏脂肪组织Vaspin mRNA基因表达量OC与OH存有显著差异(P0.05);OL、OM、OH的Vaspin蛋白表达较OC呈渐进式上升,强度越大,表达越明显;血浆Vaspin浓度OH较OC上调明显(P0.05).结论:实施8周不同强度运动后,较好地降低了青春期肥胖大鼠体重、内脏脂肪重量和体脂率,运动强度越大,效果越显著.不同强度运动干预显著上调了Vaspin mRNA基因表达量、Vaspin蛋白表达及血浆Vaspin浓度,运动强度越大,上调幅度越明显.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血清瘦素在肥胖低通气综合征(OHS)患者体内的变化及其意义,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测定了所有受试者的血清瘦素水平,选取OHS组23例、肥胖OSA组40例、非肥胖OSA组14例、单纯肥胖组6例和正常对照组10例。比较所有受试者的一般资料、血清瘦素水平和多导睡眠参数,分析肥胖各组的血气分析结果。对瘦素与其他参数进行相关性分析,并分析其对OHS的诊断预测。结果表明OHS组BMI、颈围明显高于其他组。OHS组血清瘦素水平高于其他各组,且各组之间均存在明显差异(P 0.05)。血清瘦素水平与BMI、颈围、腰围、臀围、Pa CO_2、动脉血HCO_3~-呈正相关,与Pa O_2呈负相关。BMI、颈围、腰围和血清瘦素水平对OHS具有诊断预测作用。可见OHS组血清瘦素水平较肥胖OSA组、单纯肥胖组明显升高,除了肥胖因素外,OHS本身也可成为血清瘦素水平升高的原因,血清瘦素水平的升高可以作为OHS的诊断预测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