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43 毫秒
1.
国家提出建设长江经济带的发展战略,为加快皖江创新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一、如何看待近年来皖江创新发展成效自2010年1月,国务院正式批复建设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以来,在安徽省委、省政府正确领导下,皖江(不含合肥市,下同)主要创新指标呈倍数增长。一是高新技术产业产值,2013年为5918亿元,是2009年1798亿元的3.29倍。  相似文献   

2.
方元 《安徽科技》2010,(9):25-27
《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是安徽省第一个进入国家层面的区域发展规划。“先行先试”的政策是国家给予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大胆探索的“尚方宝剑”。因此.铜陵在皖江城市带产业转移示范区中“先行先试”.重在创新、探索和实践。  相似文献   

3.
李林 《安徽科技》2010,(3):18-20
2009年.安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工作围绕中心、应对危机、着眼发展、积极创新,取得丰硕成果。2009年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实现总产值390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1.6%: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1094亿元,同比增长24.9%,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全省工业增加值的比重26.9%.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占全省GDP的比重10.9%.比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4.
张敏 《安徽科技》2011,(8):31-31
本刊讯 今年1—6月,全省高新技术产业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态势,合芜蚌试验区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高新技术产业不断集聚,战略陛新兴产业相关领域陕速增长。  相似文献   

5.
《安徽科技》2010,(8):22-23
为推进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以下简称示范区)自主创新,促进产业承接与自主创新相融合,实现在承接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切实发挥自主创新在承接产业转移中的引领作用。近日,安徽省科技厅、发改委、经信委、财政厅、国资委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的决定》(皖发〔2010〕2号)、《关于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的实施方案》(皖发〔2010〕3号)、《关于加快推进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的若干政策意见》(皖发〔2010〕10号)和省政府《国家技术创新工程安徽省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皖政〔2010〕8号)精神,共同制定了《关于推进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自主创新的若干政策措施》。为帮助读者了解该政策的具体内容,本刊记者专访了省科技厅有关方面。  相似文献   

6.
汪永安 《安徽科技》2011,(10):24-24
本刊讯 今年1月至8月,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5181.1亿元,同比增长48.2%。 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增长。今年以来,围绕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全省共启动实施123项重点科技攻关项目、16个省属国有企业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正在启动实施93项试验区和试点省专项重大创新项目。按照合同目标,这批项目省市财政将投入14亿元,带动企业研发投入105亿元,拉动产业投资720亿元。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  相似文献   

7.
2008年全省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到8686亿元,比上年增长12.1%:开发省级以上新产品2868个,新产品产值6300亿元,新产品产值率15%;获国家中小企业创新基金项目211项,资助经费1.28亿元,居全国第2;获国家火炬计划项目447项,连续多年位居全国第1;获国家高技术产业化项目资助经费1.1亿元,位居全国前列。各地高新技术产业也都取得了很大进展,杭州市产值最高,达到2270亿元,占全省26.1%;舟山市增幅最快,增长185.12%。  相似文献   

8.
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明确提出,要围绕产业承接发展重点,加快技术创新升级,强化技术创新要素支撑,构建企业主体、市场导向、政府推动、产学研结合的开放型区域创新体系,促进产业承接与自主创新相融合。加大技术创新,促进承接产业转移与产业转型升级相结合,实现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科技在线     
本刊讯2009年安徽省高新技术产业统计公报显示,全省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3907亿元,比上年增长21.6%;实现增加值首次超过千亿元,达1094亿元,同比增长24.9%,占全省工业增加值的比重26.9%,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0.
2003年,山东省高新技术产业取得新的突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2950亿元,同比增长28.65%,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19.53%,比年初提高了2.55个百分点,对拉动全省经济增长、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发挥了重要作用。70家省级以上高新区(不含新建区》实现技工贸总收入2224亿元,财政收入54.8亿元,出口33亿美元,固定资产投资287.9亿元,引进项目总投资736亿元,合同利用外资18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8.6亿美元,高新区区内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工业企业产值的比重达到70%,已成为我省经济发展最快、运行质量最好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  相似文献   

11.
聂勇 《安徽科技》2011,(8):8-10
2010年1月12日,国务院正式批复《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这是迄今全国唯一以产业转移为主题的区域发展规划,对探索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新模式、科学发展和加速崛起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十二五"期间,皖江示范区在承接产业转移中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遵循经济规律,增强主动意识,  相似文献   

12.
“十一五”期间,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正式设立.安徽将积极参与泛长三角区域发展分工,主动承接沿海地区产业转移。《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单独列出一章强调产业转移中的自主创新问题。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就包括了推进承接产业创新提升,培育发展创新型企业,促进产业技术创新;构建创新平台,促进创新要素对接,建立创新服务体系,优化创新环境,支持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建设,完善自主创新体制机制。新的发展形势对安徽省科技中介服务机构提出了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本为分析了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的优势、劣势、存在的机遇及面临的挑战,提出了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的对策建议,以期为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4.
高新 《安徽科技》2010,(8):29-29
2010年1-6月,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2669.9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7.76%,其中:当月完成产值501.84亿元。比去年同月增长37.89%。全省高新技术产业累计完成工业增加值721.7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9.82%,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29.54%,其中:当月完成增加值136.68亿元,比去年同月增长28.34%。全省高新技术产业累计实现出口额165.3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3.89%,其中:当月完成出口33.09亿元,比去年同月增长41.4%。合芜蚌3市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1562.76亿元.增加值416.14亿元,分别较上年同期增长41.82%和29.35%,占全省高新技术产业的58.53%和57.65%。  相似文献   

15.
《安徽科技》2009,(2):32-32
近日,“合肥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市示范区”获省政府正式批准设立。总体规划也获得原则同意。原“科学城”、现“示范区”区域将成为安徽“新特区”经济发展的“核心发动机”。2008年.示范区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0.03亿元,同比增长99.15%;基本建设完成投资27.02亿元,同比增长高达89.48%。新建道路9条,新增绿化面积32万平方米,省科技成果转化基地、  相似文献   

16.
方元 《安徽科技》2009,(12):18-19
为适应国际国内产业转移趋势,努力在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中有更大作为,作为皖江城市带重要一员的铜陵,必须要将打造产业转移示范区和调整产业结构紧密结合起来,提升科学发展水平,促进幸福铜陵建设。  相似文献   

17.
金融危机之后,在外需萎缩和劳动力成本迅速上升的双重压力下,沿海地区传统产业加快了向内地迁移的步伐。中西部地区面临承接转移产业的重大历史机遇。如何承接到适宜区域经济发展的产业,将关系到中西部地区未来经济发展走势。从成本因素、市场化程度、产业设施配套能力、经济外向度、技术创新能力、环境承载能力6个方面构建了产业承接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计算皖江城市带9个城市的产业承接能力指数。此外,利用该指数分析了产业承接能力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产业承接能力每提高1%,则导致经济增长0.843%。因此,产业承接能力的提高对于皖江城市带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显著。培育产业承接能力。有利于中西部经济的崛起。  相似文献   

18.
2010年1月,安徽沿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纳入国家发展战略。这是全国唯一以产业转移为主题的区域发展规划。本文采用2006-2012年度面板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模型对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设立的经济效应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经济增长示范区设立后发生了明显好转,这说明示范区的设立对区域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该政策推进安徽泛长三角区域发展分工,探索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新模式,也为中部地区加速崛起点燃了助推器。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在山东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文登市大力实施“科技兴文”战略,推动经济和社会事业快速协调发展。2003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26.8亿元,增长20.4%;地方财政收入8.55亿元,增长31%;固定资产投资80.8亿元,增长142.8%;限额以上工业完成销售收入383.6亿元,增长27.5%。全市有4个项目列入国家科技部计划,11个项目列入省科技计划,7个项目列入威海  相似文献   

20.
刘旭 《安徽科技》2008,(8):10-11
今年以来,围绕省委、省政府确定的全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3000亿的发展任务。安徽省积极实施高新技术跨越科技行动,全省高技术产业发展势头良好,呈现出高速增长的态势。据安徽省科技厅、安徽省统计局统计公报显示,2008年上半年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1536.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1.5%;实现增加值382.6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5.8%,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24.9%;高新技术产业实现出口额164.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1.1%。综合对全省高新技术产业主要经济指标的分析,可以看出,2008年安徽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呈现以下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