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试验1为探讨江蓠对珍珠龙胆石斑鱼封闭养殖水体(6.0 m×6.0 m×0.5 m)的原位修复效果,以珍珠龙胆石斑鱼(714 g)单养为对照组,以江蓠(14.00 kg,777.78 g/m~3)和珍珠龙胆石斑鱼混养为试验组,对养殖水体的硝酸盐(NO_3~--N)、亚硝酸盐(NO_2~--N)、氨氮(NH_4~+-N)、总氮(TN)、总磷(TP)质量浓度进行为期34 d的连续监测。结果显示:对照组试验鱼的存活率在第12天时降低至16%,ρ(NO_3~--N)为2.67 mg/L,ρ(NO_2~--N)为1.37 mg/L,ρ(NH_4~+-N)为1.29 mg/L,ρ(TN)为5.01 mg/L,ρ(TP)为1.12 mg/L,试验组各水质指标分别在第24、24、32、28和30天达到对照组水平,试验结束时试验鱼存活率为88%。试验2基于试验1,探讨江蓠(28.00 kg,1 555.56 g/m~3)和四角蛤蜊(10.0 kg,555.56 g/m~3)共同修复作用下珍珠龙胆石斑鱼(475 g)的适宜养殖密度,设置3个密度梯度(分别投放100、200和300尾鱼,命名为D100、D200和D300),每组2个平行,结果显示:养殖密度越大,水体营养盐升高速度越快(D300 D200 D100),试验结束时江蓠生物量和鱼存活率越低(D100 D200 D300)。综上:在试验1条件下,使用江蓠(777.78 g/m~3)修复珍珠龙胆石斑鱼封闭养殖水体,可以有效清除养殖水体的营养盐,改良水质;使用江蓠(1 555.56 g/m~3)和四角蛤蜊(555.56 g/m~3)与珍珠龙胆石斑鱼建立合理的生态循环系统,适宜养殖密度为2 638.89 g/m~3,最大不宜超过5 277.78 g/m~3。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不同放养密度下黄鳝的生长状况.结果表明:不同放养密度对网箱养殖黄鳝的体重和体长的增长有显著的影响.黄鳝在密度35尾/m2的网箱养殖条件下体重增长速度较快,其最终体重、增重率、增长率显著高于黄鳝最低密度组15尾/m2和黄鳝最高密度组90尾/m2.实验表明密度过低或过高都不利于黄鳝的生长,黄鳝网箱养殖存在着一个最适放养的密度.高密度养殖黄鳝生长离散较大,大小规格不齐;密度过低时,黄鳝摄食效果差,生长发育也会受到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养殖密度和温度对瓦氏黄颡鱼幼鱼生长影响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养殖密度和温度对瓦氏黄颡鱼幼鱼在设施养殖中生长的影响.分别设置5个养殖密度(80、160、240、320和400ind/m3)和5个温度(18℃、22℃、26℃、30℃和自然水温),经过30 d的养殖试验发现养殖密度和温度对瓦氏黄颡鱼幼鱼在设施养殖中的摄食和生长都有显著影响.日增重、特定增长率、生长效率、摄食效率随密度的增大而减小,净增重240和160ind/m3两密度组最高;随着温度的升高,日增重、特定增长率、生长效率均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其中26℃组生长最快,摄食效率则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特定生长率与密度之间存在显著负线性相关,其关系式为:SGR=2.4328-0.0041SD(r2=0.9948);养殖温度和特定增长率之间存在显著二次曲线相关,其回归方程式为:SGR=-0.0049T- 0.2669T-1.7871(r2=0.9645),当水温为27.2℃,瓦氏黄颡鱼幼鱼的特定增长率为最大1.847,表明瓦氏黄颡鱼幼鱼最适生长水温应在26~29℃之间.  相似文献   

4.
通过几年的石斑鱼网箱养殖试验表明,海水温度在8~30℃、密度在1.010以上的内湾浅海均适宜石斑鱼的生活。在适温季节里,一般生长规律可用平均生长速度公式k=0.02766表示;其体重与全长关系式为W=0.01653L ̄(3.0205);并得出网箱养殖密度以10kg/m ̄2为宜,最佳投饵次数为一天一次。此外,还对石斑鱼的饵料系数、养殖成活率等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5.
为突破广西地区珍珠龙胆石斑鱼工厂化健康育苗的技术瓶颈,提高广西地区珍珠龙胆石斑鱼人工育苗成活率和育苗质量,开展适合于广西地区的珍珠龙胆石斑鱼工厂化健康育苗技术的研究。本研究明确了珍珠龙胆石斑鱼工厂化育苗所需的适宜的光照强度、水体盐度、温度、溶氧和氨氮含量等水环境因子,探讨了生物饵料营养强化对育苗成活率的影响。试验表明,在光照强度为2 000~3 500lux,水温28~31℃,盐度28‰~31‰,水体的溶氧量6 mg/L的育苗条件下,石斑鱼鱼苗生长情况良好,育苗成活率达到10.5%,幼鱼平均全长25.5mm。试验还表明,对生物饵料进行营养强化可以提高珍珠龙胆石斑鱼的育苗成活率。本研究成果有助于推动广西海水养殖业良种化进程、促进广西地区石斑鱼养殖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开展了放养密度对花(魚骨)增重效果的研究.结果表明:在水库采用5 m×5 m×3 m大小的网箱进行花(魚骨)养殖,相同规格鱼种同一生长阶段采取不同的放养密度其增重效果差异显著,鱼种规格为116尾/500 g、37尾/500 g、15尾/500 g时的合理放养密度分别为800尾/m2、280尾/m2和100尾/m2.  相似文献   

7.
本实验总结了大口鲇池塘养殖情况并对其水质理化特性进行了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大口鲇池塘高产养殖理想投放规格为9~12cm,密度为2.6尾/m2。人工饲料养殖大口鲇的池塘水体水质良好,其水质理化特性:平均水温为20.6℃,溶解氧平均为4.94mg/L;pH值平均为7.47;总硬度平均为7.4度;水中主要生物营养元素氮含量较高,TN含量平均为0.89mg/L;磷酸盐含量也高,磷酸盐含量平均为0.95mg/L;氮磷比为1:1.07。养殖水体始终保持富营养性。  相似文献   

8.
正行业领域:生物医药-生物专利信息:非专利技术成熟度:可以量产技术推广方式:正在技术推广联系人:吴桂芳联系方式:18367691165成果内容简介:该成果公开了一种大黄鱼的池塘生态养殖方法,包括池底为沙或沙质的养殖池塘,每亩池塘的池底放养有密度为1.0-2.0公斤双齿围沙蚕,养殖网箱上外挂有菊花江蓠,池塘内相邻两箱的间距为1-2m,每平米水面上菊花江蓠挂养密度维持在1.0-2.0公斤,鱼苗放养前用淡水浸泡5-10分钟,养殖网箱内每立方米水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了给俄罗斯鲟鱼(Acipenser gueldenstaedti)养殖管理提供借鉴,研究流水养殖系统中不同养殖密度对俄罗斯鲟幼鱼非特异性免疫的影响。【方法】选取初始体重为(29.70±1.32)g的俄罗斯鲟幼鱼分置于2.5kg/m~3(SD1)、3.6kg/m~3(SD2)和4.7kg/m~3(SD3)3个养殖密度进行流水池塘(4.4m×4.4m×0.45 m)养殖,每个密度设3个重复,实验周期为90d。【结果】SD3组幼鱼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显著低于SD1组和SD2组(P0.05),表明较高的养殖密度打破机体抗氧化系统的平衡,抑制机体抗氧化功能的发挥。SD3组幼鱼丙二醛(MDA)含量显著高于SD1组、SD2组(P0.05),这是脂质过氧化反应增强,脂质过氧化产物增多的表现。随着养殖密度增加俄罗斯鲟幼鱼谷草转氨酶AST和谷丙转氨酶ALT活性逐渐升高,肝体指数降低。SD3组俄罗斯鲟幼鱼脾脏系数显著低于SD1、SD2组水平(P0.05),血液溶菌酶活性以及C3补体因子含量也显著降低。【结论】过分提高养殖密度,将会导致俄罗斯鲟幼鱼出现拥挤胁迫,使机体的自由基"稳态性动态平衡"遭受破坏,影响机体的正常生理状态,肝脏和脾脏均受损,免疫功能也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且随养殖密度增加抑制效应愈加严重。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在海南地区养殖的石斑鱼鱼体上寄生了一种鱼蛭,为了了解该蛭的种类、宿主和寄生偏好,对该蛭进行了形态学观察,并基于NJ法构建了COI、NDI和18s rDNA基因的系统发生树,调查和总结了该蛭的宿主和寄生偏好.基于COI、NDI和18s rDNA基因序列的系统发生树和比对分析显示,该蛭与在Borneo采集的菲律宾蛭的亲缘关系最近,为同一个种;此外,在海南地区发现了菲律宾蛭的9种海水鱼类宿主,这些宿主为豹纹鳃棘鲈(Plectropomus leopardus)、棕点石斑鱼(Epinephelus fuscoguttatus)、点带石斑鱼(Epinephelus malabaricus)、斜带石斑鱼(Epinephelus coioides)、鞍带石斑鱼(Epinephelus lanceolatus)、珍珠龙胆石斑鱼(Epinephelus lanceolatus♂×Epinephelus fuscoguttatus♀)、驼背鲈(Cromileptes altivelis)、波纹唇鱼(Cheilinus undulatus)、六斑刺鲀(Diodon holocanthus)等,而且发现菲律宾蛭最喜欢寄生在豹纹鳃棘鲈上,其对5种石斑鱼的寄生偏好依次为:豹纹鳃棘鲈点带石斑鱼≥棕点石斑鱼珍珠龙胆石斑鱼龙胆石斑鱼.笔者推测:寄生在海南地区养殖石斑鱼体上的菲律宾蛭是通过石斑鱼贸易而进入海南的一个外来种,该蛭对海南地区其他海水鱼类的养殖不会直接造成损害,但该蛭的繁殖速度快,易引起石斑鱼烂身、消瘦、营养不良、严重减产等,更可能成为血液细菌、病毒、寄生虫等微生物传播的媒介,从而存在引发海水养殖鱼类大量发病的可能.  相似文献   

11.
开展了放养密度对花增重效果的研究。结果表明:在水库采用5 m×5 m×3 m大小的网箱进行花养殖,相同规格鱼种同一生长阶段采取不同的放养密度其增重效果差异显著,鱼种规格为116尾/500 g、37尾/500 g、15尾/500 g时的合理放养密度分别为800尾/m2、280尾/m2和100尾/m2。  相似文献   

12.
为促进文莱深水网箱养殖的可持续发展,笔者对养殖海域的水质、水文、气象、生物等与养殖相关的环境因子进行调查,并借助网上资料,分析并评价文莱深水网箱养殖持续发展的可行性.结果表明,文莱养殖海域的水温、盐度、p H、叶绿素等指标相对稳定,溶解氧含量高,氮、磷含量、化学耗氧量及金属含量低,均达到一类水质标准;幼砂底质,沉积物质量符合一类标准,符合深水网箱养殖的需求.文莱海域水文和气象指标具有以下特征:月平均流速0.31m/s.西南季风期月平均波高1.0~1.3m,涌浪约为1.5~1.9m;2m以上的大浪频率为20%左右,大涌频率为30%~40%,而东北季风期大浪频率35%~50%,大涌频率40%~70%,影响更甚.季风潮时阵风6级,最大风力可达8级,且持续时间长.另,箱外敌害生物侵扰较多.根据上述特征,在网箱的选材以及日常管理过程中需要有较强的针对性.  相似文献   

13.
通过使用沉积物捕获器获取沉积物,研究了一生态综合养殖池塘的沉积作用,并利用室内模拟实验研究了缢蛏(Sinonovacula constrzcta)的生物沉积作用,同时分析了池塘沉积物及其间隙水的营养盐;应用Fick第一定律对池塘沉积物-池水界面营养盐通量进行了估算.藻类池颗粒物质的日平均沉积速率为44.59 g/m2,贝类池颗粒物质的日平均沉积速率为14.01 g/m2;两个池塘试验期内(90 d)N、P的净沉积量分别为6061.5 g和3411 g(采样池塘面积各0.5 hm2,水深50~60 cm).结果显示实验期内生态综合养殖池塘沉积作用分别占N、P营养元素输出的2.2%和5.8%(质量分数).  相似文献   

14.
鱼类肠道菌群的组成与宿主健康紧密相关,且受众多因素的影响.为分析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珍珠龙胆石斑鱼(Epinephelus fuscoguttatus♂×E.lanceolatu♀)和红鳍笛鲷(Lutjanus erythropterus)肠道细菌组成及其与养殖环境菌群的关系,本研究采用高通量测序的方法对两种鱼肠道和养殖水...  相似文献   

15.
在水库中设置规格为 2× 2× 2 m3 的双层聚乙烯网箱养殖草鱼 ,按 4.1kg/ m3 投放鱼种 181尾 ,共重16.5 kg.饲养 12 5天 ,养成商品鱼 168尾 ,成活率达 92 .8% ,鱼产量 13 2 .65 kg,净增长 116.15 kg,饲料系数 2 .11.  相似文献   

16.
华南地区海水养殖鱼类主要弧菌病原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海南、广东、广西等华南地区的主要海水养殖系统的斜带石斑鱼、红鳍笛鲷、褐点石斑鱼和珍珠龙胆(棕点石斑鱼♀×鞍带石斑鱼♂)等多种海水鱼类的弧菌病开展了流行病学调查,从病鱼体内共分离获得弧菌63株,人工感染试验结果表明,其中4株为强毒株,17株为弱毒株,42株为无毒株.经鉴定,哈维氏弧菌有43株(19株毒力株)、溶藻弧菌7株(1株毒力株)、副溶血弧菌5株、轮虫弧菌2株(1株毒力株)、需钠弧菌1株、无法确定的弧菌属其他细菌5株.  相似文献   

17.
一、鱼苗培育 1.鱼苗培育阶段(5~25cm)。主要是池塘单养。池塘中培育匙吻鲟幼鱼的过程与我国四大家鱼等池养殖鱼类的鱼苗培育极为相似,鱼苗入池前要清塘、充水和施肥。池塘3~5亩(1亩=1/15公顷)为宜。放苗密度一般为1000~1500尾/亩。放苗入池时,水温不得相差正负3℃以上,经3个多月的饲养,大多数匙吻鲟全长可达25cm以上。  相似文献   

18.
近海养殖的快速发展对水环境的影响是生态环境科学研究的热点,但是因重金属随盐度梯度变化产生复杂的保守性–非保守性行为,导致定量评估水产养殖对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的影响一直是研究难点.以全球最大的大黄鱼网箱养殖区域——福建三沙湾作为近海水产养殖的典型区域,根据遥感影像提取的养殖数据,结合33个表层沉积物的7种重金属含量与盐度的曲线,定量分析养殖变化对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的影响.结果发现,近15年来,三沙湾网箱养殖面积从9.1 km2增加到33.4 km2,每平方公里最大网箱养殖密度从3%增加到22%.导致养殖区亲铜元素Cu、Zn、Cd、Pb平均含量分别比非养殖区增加了44%、11%、15%、17%,盐度的回归线斜率分别减少了27%、35%、18%、2%;同时养殖区亲铁元素Cr、Mn、Ni平均含量分别比非养殖区增加了16%、15%、29%.潜在生态风险评价结果显示, Cd元素是三沙湾表层沉积物中环境污染的潜在元素,三沙湾整体处于中等生态风险水平.  相似文献   

19.
鲟鱼生长快,抗病力强,在养殖生产过程中从未出现细菌性和病毒性鱼病发生大量死鱼情况,耐密养,池塘养殖鲟鱼亩产可达1.5~2t,流水养殖鲟鱼亩产可达10~15t;易捕捞、成本低(饲料系数在1.8左右)、市场效益高.池塘养殖的亩效益以曲靖现在的市场价50元/kg计算,是养殖常规家鱼的5~8倍.养殖鲟鱼有利于提高农民经济效益.结合笔者从事鲟鱼养殖的经验,介绍了池塘养殖鲟鱼的技术.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以海水池塘养殖园区排放水集中设施化处理为切入点,集成泡沫分离、生物滤池及大型藻等多种生态修复技术,构建了海水池塘养殖园区排放水综合生态净水系统。经过综合生态净水系统处理,池塘养殖排放水中化学耗氧量(COD)、氨氮(NH4-N)、亚硝氮(NO2-N)、硝氮(NO3-N)、溶解无机氮(DIN)及活性磷酸盐(DIP)综合去除率平均分别为40.84%、89.37%、86.88%、93.75%、78.74%和59.73%。通过该技术可明显改善园区排放水质量,基本可以实现各项指标的达标排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