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研究气排球运动对中年男性骨密度和血糖及血脂的影响.经过3个月的气排球训练,测试受试者的骨密度、血糖和血脂指标.结果显示,与训练前相比,受试者骨密度指标如骨超声传播速度、骨密度相对值Z和T等无显著差异(P0.05);血脂类指标如总胆固醇、甘油三酯等差异显著(P0.05);血糖值有明显降低趋势,差异显著(P0.05).气排球运动可以保持中年男性骨密度和骨强度,显著降低血糖和血脂水平,对提高中年男性的身体素质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
老年有氧健身操对绝经女性骨密度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探讨老年有氧健身操锻炼对绝经女性骨密度的影响.将40名绝经女性随机分为对照和有氧健身操组.经6个月的实验观察,结果表明,运动组的骨密度显著增加,骨代谢活跃,与对照组相比,其变化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老年有氧健身操锻炼对绝经女性骨密度及骨代谢具有良好的影响。是绝经女性抵抗骨量丢失、保持和促进骨密度增加的有效运动.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综合干预模式对老年首发心绞痛患者危险因素认知程度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实验组采取心脏康复与二级预防相结合的服务关爱综合模式,并强化处理个体突出危险因素;对照组采取普通干预治疗模式.两组患者均按研究设计要求定期强化复诊.结果实验组对冠心病危险因素认知程度积分高于对照组;实验组饮食运动干预后体质量、BMI、血压及LDL-C代谢指标与对照组相比效果显著;实验组自我护理能力ESCA评分值(133.1±14.2)为高等水平,健康行为方面HPLP评分值(139.9±22.8)为高等水平,在不同时间点实验组之间比较P0.05,干预后上升显著.结论长期运用服务关爱综合模式进行干预能够有效降低老年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老年男性骨质疏松症与发病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探讨老年男性骨质疏松的患病情况与其发病相关危险因素以及防治骨质疏松的策略.采用了与骨质疏松危险因素相关的健康生活方式情况调查表,并应用美国Norland Excell plus 双能X线骨密度吸收仪(DEXA)对某干休所离退休的老年男性150名(年龄76.2±8.7岁)进行问卷调查和测定股骨近端各部位骨密度(BMD)值.结果可见: 1)髋部BMD测定有骨质疏松者为90名(占60.0%).60~80岁各组的骨质疏松患病率分别为42.5%, 63.9%与71.1%,70及80岁组的骨质疏松患病率明显较60岁增多(P<0.05;P<0.01).2)男性在60岁以后股骨近端各部位骨密度(BMD)测量值逐渐下降,80岁组的股骨颈及Wards三角的BMD下降最明显(P<0.01).3)从骨量丢失的部位及程度来看,以股骨Wards三角部最为明显,其次是股骨颈,股骨粗隆部相对较轻.4)骨密度与年龄呈负相关(P<0.05),与体重指数呈正相关(P<0.05).骨质疏松发生与卧床成正相关(P<0.05);与适量运动、喝牛奶、服用钙剂成负相关(P<0.05).吸烟、饮酒、喝浓茶及日照等因素与骨质疏松的发生未见明显相关.总之,男性老年性骨质疏松的发生率并不低于女性,并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采取健康生活方式,可阻止骨质疏松症的发展和预防骨折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对坚持网球锻炼3年以上老年男性与不经常运动老年男性的骨矿含量、骨代谢生化指标及平衡能力进行测试比较,探讨网球运动对老年男性骨质代谢及平衡能力的影响.结果显示:长期坚持网球运动的老年男性的BMC、BMD值、血液Ca、T、E2水平及左右腿的闭眼单足站立时间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P<0.01).提示:长期坚持网球运动,可以预防或减缓骨丢失,改善机体平衡能力,对老年男性预防骨质疏松症和防跌倒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考察身体质量指数(BMI)与规律运动对中老年妇女跟骨骨密度相对值T值的影响.通过对72名中老年妇女分别完成身高体重测量、规律运动调查问卷及左脚跟骨骨密度测定,结果发现:BMI与T值呈显著正相关(r=0.366,P〈0.01),BMI肥胖组骨密度高于标准组;规律运动的中老年妇女其骨密度高于无规律运动组(t=2.526,P〈0.05).说明规律运动与BMI均是影响跟骨骨密度的重要因素,有规律地参加体育运动对预防中老年妇女骨质疏松具有重要意义,而对于BMI较低的中老年妇女则更应重视骨质疏松的诊断与防治.  相似文献   

7.
采用Gauvin和Rejeski编制的"锻炼诱导情绪问卷",对海南某小学二至五年级306名学生分成高尔夫球、双节棍、篮球、中国象棋和乒乓球五个运动班,探讨体育锻炼对小学生情绪效应的影响,旨在对小学生实施运动干预和学校体育教学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年级学生体育锻炼后的情绪效应在活力激发、身心平静、生理疲惫和积极投入维度差异非常显著(P0.01);不同运动项目身心平静维度情绪效应差异非常显著(P0.01),生理疲惫维度差异显著(P0.05);双节棍运动与其他各项在身心平静维度差异非常显著(P0.01).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太极拳对高血压的降压作用与机制.方法:经医院确诊为1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52例(男28例、女24例),平均收缩压150.4±7.7,舒张压96.8±5.4.陈式太极拳锻炼90d,2次/d,分别在6:30am(早餐前)和8:00pm(晚饭后)进行,每次40min;血浆NO浓度64.3±20.8.观察实验前、中、后动脉血压、血浆一氧化氮(NO)浓度.结果:90天的陈式太极拳练习使运动血压发生显著的下降(P<0.05),平均收缩压132.8±6.8,舒张压86.6±5.9,平均降幅收缩压18.05mmHg、舒张压9.9 mmHg;日平均降幅收缩压0.22 mmHg、舒张压0.13 mmHg;血浆NO浓度有显著增加(P<0.05),平均浓度为79.5±22.4.结论:太极拳运动对原发性高血压有明显的降低血压作用,降压效果男性略优于女性.太极拳的运动特性对大脑皮层以良好的刺激,调整中枢神经系统机能活动能力,提高血浆一氧化氮浓度,促进一氧化氮的合成与释放,增加血液循环系统功能;太极拳运动是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合适运动疗法.  相似文献   

9.
太极拳干预社区中老年人亚健康状态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太极拳干预中老年亚健康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单盲方法,将符合亚健康诊断标准的受试者100例,随机分为太极拳干预组和一般运动干预组。两组受试者分别进行每周三次,每次30min的太极拳锻炼和一般体育运动锻炼,疗程均为16周。临床疗效观察采用SF-36生命质量评分。结果:太极拳干预组生命质量干预前后评分差值与一般体育运动组比较显示:在总体健康和生命活力两个维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太极拳较一般运动能更好地改善中老年亚健康人群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经皮注射骨水泥椎体成形术与保守治疗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的临床影响.方法选取80例骨质疏松性压缩性椎体骨折患者,按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n=47)和实验组(n=33),两组患者均随访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VAS、ODI、椎体高度、生活质量及心理状态.结果 1)实验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2)实验组患者的VAS评分及ODI指数优于对照组(P0.05);3)实验组患者的椎体高度较对照组增加明显(P0.05);4)实验组患者生活质量较对照组改善明显(P0.05);5)实验组患者SAS评分、SDS评分较对照组改善明显(P=0.021,P=0.034).结论经皮注射骨水泥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压缩性椎体骨折,可更快地减缓疼痛,改善腰背部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多不饱和脂肪酸与运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是人体健康所必需的脂肪酸,它包括两大类,n-3PUFAs和n-6PUFAs。运动员体内普遍缺乏PUA。本文综述了PUFA对人体的作用,初步探讨了PUFA与人体运动能力的关系,以及补充时所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等张运动与等长运动对高血压患者的心血管反应及脂蛋白代谢的影响,为高血压病运动处方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45例老年高血压患者随机分成主要基线资料具有可比性的三组,A组采用等张练习,B组采用等长练习,C组采用等长练习+等张练习。观察运动训练16周后血压及血脂的变化。结果:所有受试者运动训练后血压降低(P<0.05)、血脂水平得以改善,其中以C组最为明显(P<0.01)。结论:等张运动与等长运动相结合的全面的运动康复训练方案可以有效改善高血压患者的血压与血脂水平,有利于高血压病的康复,是高血压病运动处方的首选。  相似文献   

13.
以4周龄雄性C57BL/6J小鼠高脂饮食饲喂8周构建的营养性肥胖小鼠为实验对象,将成功构建的肥胖小鼠分为肥胖模型组、运动组、奥利司他组和运动联合奥利司他组(联合组).以同批次小鼠饲喂普通饮食作为空白对照组;运动组及联合组进行中等强度的跑台运动,其他组不做运动;奥利司他组及联合组灌胃奥利司他,其他组灌胃奥利司他药物溶剂.8周后比较各组小鼠体质量、Lee's指数、脂肪湿质量、脂肪细胞形态和大小以及小鼠力竭运动时间,研究运动训练联合奥利司他对营养性肥胖小鼠的减肥作用,以及对小鼠运动能力的影响.结果发现,运动和奥利司他均能明显减轻肥胖小鼠体质量、减小Lee's指数、减轻脂肪湿质量和减小脂肪细胞大小;运动能有效延长小鼠力竭运动时间而仅用奥利司他则没有明显效果;运动和奥利司他联合处理具有更好效果,基本可使肥胖小鼠恢复至正常小鼠的状态,尤其是在延长小鼠力竭运动时间作用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4.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代谢综合症(MS)从1999年命名至今,发病率逐年升高。MS会并发T2DM、心血管疾病、肥胖等疾病,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甚至危及生命。MS治疗的基本策略是以改善IR为基础的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综合防治。包括生活方式干预、饮食控制和运动治疗,无效时考虑药物治疗。运动作为MS的重要干预手段,对MS有着显著的影响,本文就MS与运动之间的关系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从运动与营养的角度,研究科学的运动和合理的营养与身体健康、延缓衰老的关系,提出了延缓衰老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育锻炼不仅可以强身健体 ,而且对人的心理健康产生积极影响 .简述了体育锻炼的心理效应 ,并提出在锻炼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鼓励人们参与有规律的体育锻炼  相似文献   

17.
女性进入更年期后,机体会出现肌肉减少症、骨质疏松症等一系列退行性问题.在借鉴国外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文献资料调研和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探讨对抗机体退化的有效措施.结果表明,激素替代疗法可显著降低骨质疏松症,不过其在防止肌肉减少症方面的有效性尚存在争论,同时伴随激素替代疗法还会出现许多副作用.认为有规律的抗阻练习能显著提高更年期女性肌肉力量和骨骼内矿物质密度,可有效对抗肌肉减少症和骨质疏松症并且没有药理学方面的负面影响.同时,更年期阶段由于肌肉减少症和骨质疏松症导致的机体疼痛会引起情绪低落、沮丧等状况,在这一阶段进行抗阻练习可通过减少疼痛、改进健康程度、提高自信心等来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Gewin V 《Nature》2006,442(7099):218-219
  相似文献   

19.
运动训练与休息是矛盾的,要训练就不能休息,要休息就不能训练。但运动训练和休息又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训练到一定的程度就会出现疲劳,只有出现疲劳,才能取得运动成绩,但不能长期的出现过渡疲劳,过渡的疲劳,又会影响训练的效果,疲劳到一定的程度就必须休息,但休息又不能过长。休息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训练。所以说,“没有适当的休息,也就没有运动训练”。  相似文献   

20.
运动、生长激素与衰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衰老与机体生长激素的关系、运动促进生长激素分泌的作用出发,结合过量外源性生长激素会导致的副作用,指出运动训练才是延缓衰老、改善老年人体能状况的科学、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