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水资源资产价值评估的收益现值法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水资源资产价值评估收益现值法概念定义的基础上,对收益现值法数学模型建立及模型中各参数的确定等进行了研究;同时对供水部门收益现值法和供水目标收益现值法的使用,收益现值法的应用程序、优缺点等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尽管收益现值法中预期收益额、折现率的估算有一定的难度,但通过研究还是可以计算确定的,且证估结果能真实反映水资源资产价值,易为供需双方所接受。  相似文献   

2.
通过比较分析目前企业价值评估中常用的成本法、市场法、收益现值法、EVA法和期权定价模型等方法的一般优缺点和适用性,结合金融企业价值评估的特殊性,初步提出了目前适合我国大多数金融企业价值评估的方法为收益法。在收益法中,现金流折现模型(DCF)比股利折现模型(DDM)更有优势。而DCF中的FCFE模型是最佳选择方案。  相似文献   

3.
针对传统风电成本测算较多使用现值法(PVC)来估算成本收益,存在不能准确反映投资获利能力或相对收益的缺陷,提出了一种结合风力模型的平准化电力成本测算方法.首先分析了选定场址的风能资源状况,提出了风机功率输出模型,采用单位千瓦时发电成本法,对相应场址所选定的风电系统采用平准化(LCOE)和现值法作经济性分析;然后研究了某些输入参数的不确定性对单位发电成本的影响,对所选定的风机进行敏感性分析;最后筛选出最优系统规划方案.结果表明,平准化的电力成本较现值法要高,并且增大容量系数和寿命周期对发电成本产生积极的影响,而其他输入参数的增大会导致LCOE成本增加.  相似文献   

4.
企业并购中买卖双方能对目标公司价值即被收购方企业的价值进行合理的评估,交易才容易成交,反之,则徒劳无功.公司价值是预期收益的资本化,公司价值的评估关键是对预期收益的准确估计.用随机变量代替预期收益,对其期望函数进行求解理论上可行,但实践中精确性不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便用Alfred提出的拉巴波特模型计算企业未来各年自由现金流量,并通过加权平均资本成本求得现值.  相似文献   

5.
文章运用收益现值法修正模型对高速公路经营权的价值进行评估研究,提高了评估结果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使其更加准确地反映经营权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由于不考虑资源开采者在运营管理上的灵活性和假定利率不变,收益现值法在评估采矿权时容易低估其价值.为此,基于期权理论,作者建立了利率随机情况下采矿权估价的期权方法,并通过实例对该方法进行了验证.计算结果表明,利率随机情况下采矿权估价的期权方法较收益现值法和利率不变情况下采矿权估价的期权方法均能提高采矿权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经济林资产评估应根据经济林不同的生长发育阶段,选择不同的资产评估方法。产前期的经济林林木资产评估宜采用市场成交价比较法,市场法的本质是根据替代原则,经比较分析评估林木资源的价值,类比分析被评估资产与交易资产参照物的差异,通过林分质量调整系数和物价调整系数进行科学调整后,实现准确估测资产价值的目的。产后期(包括始产期、盛产期、衰产期)的经济林林木资产评估宜采用收益净现值法。收益法是通过预测被评估资产在未来经营期的预期收益即未来的净收益,选择使用一定的折现率,将未来收益折现为评估基准日的现值,将未来各期收益现值累加之和作为评估对象评估价值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8.
由于假定利率不变和不考虑资源开采者在运营管理上的灵活性,收益现值法在评估采矿权时容易低估其价值。为此,作者建立了基于期权的采矿权估价随机利率方法,并通过实例对该方法进行了验证。计算结果表明,基于期权的采矿权估价随机利率方法较收益现值法能提高采矿权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赵江  张志伟  张春梅 《甘肃科技》2008,24(10):109-110
企业价值是企业在市场中交易的定价基础,现行企业价值评估方法,大多仅考虑企业资产现值和未来收益现值,而忽视未来投资时机的最优选择问题。实物期权方法是对传统的企业价值评估方法的有益补充和完善。通过对典型的期权模型的分析,说明如何运用该模型对企业价值进行评估,从而为我国企业价值评估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0.
东江源区森林涵养水源、固碳制氧价值估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森林不仅是木材、林副产品的生产者,而且具有涵养水源、保育土壤、固碳放氧、转化太阳能、美化环境、实施生态旅游等多方面的生态价值。根据东江源区森林调查的基础上,采用重置成本法、现行市价法、收益现值法、简易地价法和年金资本法等不同方法进行估算得出源区林地、林木、涵养水源、净化水质、保育土壤、固碳制氧价值为214.55亿元。  相似文献   

11.
浅析杠杆价值在企业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杠杆是一把双刃剑,它在增大企业风险的同时,也可能使企业获得超过其资产和负债固定成本的收益,从而增加企业或股东的额外收益.本文主要在成本习性、杠杆价值、杠杆风险、杠杆度、组合杠杆度几个方面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企业杠杆价值应用风险的预警机制与防范措施,以化解企业应用杠杆价值收益与风险并存的矛盾.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主要经济指标的回归分析可知,农村非国有企业转移或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对农村经济总收入影响显著,农村非国有企业从业人员的增加对企业总产值的影响显著。可见,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流动,不仅会促进农村经济增长,增加农民收入,而且对于农村非国有企业本身而言,也有益于其成长和发展。因此,须充分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流动,大力发展农村非国有企业。  相似文献   

13.
自组织竞争神经网络及其在社会经济区划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MATLAB6.5软件的支持下,利用人工神经网络中"自组织竞争神经网络"的原理及聚类功能,选取耕地面积、人均耕地、农业总产值、乡镇企业产值、财政收入、农民人均收入等6项社会经济相关指标,较为客观地将宝兴县11个乡(镇)划分为3类社会经济区域,并对其分类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网络能很好地反映并提取样本间复杂的信息,实现科学合理的社会经济区划.相比传统的系统聚类法,自组织竞争神经网络由于在运行过程中人为主观因素介入少,因此分类结果具有更大的可靠性,适于在社会经济分区中应用.  相似文献   

14.
收益法及其在资产评估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阐述了收益法的会义和3个基本要素,分析了收益法与成本法、市场法的不同,介绍了收益法的几个重要参数,并以企业整体资产评估为例探讨了收益法在资产评估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针对变动成本计算模式及制造成本计算模式,从公允会计原则、产品成本内容构成、存货估价、损益确定程序及利润计算、净收益和提供信息的用途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比较。将两种成本计算模式进行结合运用,取长补短,可以使企业兼顾对外编制报表和对内经营管理,加强成本管理,更好地追求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6.
公允价值的实质是收益类资产在当前市场条件下最可能的交易价格,是尚未实现的收入,它体现着会计收益计量由"已实现"到"可实现"的转变。持续经营假设下,企业的价值体现为未来收益。为满足决策有用的会计目标,会计必须提供有关企业未来收益的会计信息。价值会计模式的目标是企业价值信息,公允价值是价值会计模式的理想计量属性。如果说收付实现制体现的是已完成收益,权责发生制体现的是已实现收益,那么公允价值是最佳估计制下的计量属性,它体现的是待实现收益。  相似文献   

17.
居民储蓄、消费行为及其效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林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0,34(11):1545-1548
考察了影响居民储蓄、消费行为的几个因素,例如收入、价格、利率、偏好率,分析了这些因素之间的相互影响和作用关系,然后将效用理论引入本文的分析,结果表明,在居民对未来预期收入不确定性心理增强时,近期消费意味着效用的损失,导致居民注重储蓄而不是消费,居民的消费不足,是经济发展和再生顺利进行了一个主要障碍,在改革各种收入分配制度的同时,应建立起比较完善的保障制度及制定一系列能积极引导居民扩大消费的政策,本文所研究的内容及其采用的方法,对指导我国现实经济活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企业不应单纯为了赢利而将社会责任作为一种工具理性,而是应将社会责任作为企业的内在价值理性去追求。企业承担伦理意义上的社会责任是基于自主自觉的企业心理之上的,是企业文化的终极价值理性追求。建立社会责任的文化机制就是要赋予社会责任以伦理价值的内涵,使企业的社会责任行动由合乎手段转向合乎目的,实现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19.
王建芳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12(3):630-633,641
针对企业退休职工养老金制度问题,以山东省1978-2010年某企业职工年平均收入的数据为依据,对2009年该企业各年龄段职工工资数据进行了综合分析,计算出各种情况下的养老金替代率和缺口值.通过对比研究,提出了一些比较合理化的改革建议.  相似文献   

20.
基于构件的开发方法是比较成熟的软件复用技术,但它不适合中小型软件企业采用,敏捷开发过程可以应对需求的变化和不明确的需求,可以帮助企业快速响应市场赢得竞争,但它不是面向复用的,缺乏明确的面向复用的策略,而两者具有很好的互补性,因此,本文提出一种把两者结合起来适合于中小型软件企业的开发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