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詹姆逊从“马克思主义阐释学”出发,反对俄国形式主义一脉所谓“纯文学”批评;批评对象从文学文本日益拓展到广义的文化文本,最终走向了文化批评。在文化批评日益兴起的背景下,詹姆逊从文学到文化的批评之路为众多纯文学研究者转向文化批评提供了一个直接的范例。  相似文献   

2.
新历史主义的文学批评观念建立在对历史本身的反思之上。与传统历史主义不同,新历史主义从历史叙述的本文性质出发,深入讨论了制约文学批评的划界问题及批评语境问题。新历史主义文学观从一个新的角度揭示了批评的意识形态性质。  相似文献   

3.
按照西方近现代学术“分科治学”的规则,文学是文学,批评是批评,文学有文学的文体(抒情体或叙事体),批评有批评的文体(大抵是论说体)。但是,中国传统文论的批评文体常常不去论说而去叙事(如汉代的史传体批评)或抒情(如六朝的骈体批评和唐代的诗体批评)。中国传统文论的经典性文本如《文心雕龙》、《二十四诗品》、《沧浪诗话》、《人间词话》等等,从文体分类上考察都不属于论说体而是文学文体。如何看待中国文论批评文体的这种“破体”现象?或者说,如何评价中国文论批评文体的这种文学性或诗性特征?我认为:对这一问题的探讨,其意义不限于“批评文体”本身,而是可以为全球化时代中国传统文论的现代转换找到一种新的入思方式或新的理论突破口。  相似文献   

4.
总结一个世纪以来文学理论的规律和特点,设计与展望其走向与前景,是当代众多理论家关注的热点。文学理论的未来对于不同的理论家来说,具有不同的可能性。世纪之交乃至对世纪的文学理论,大概在以下四个向度发展演进。关心文学的社会伦理价值20世纪的文学研究有两次重要转型:从文学外线研究转向文学本体研究;又从文学本体研究转向文化研究。从80年代起,文学理论的重心已从对文学的"内部"的关注转到对其"外部"联系的强调,这就是重视文学在历史、社会学及文化学背景中的位置。马克思主义批评电话西方马克思主义)、新历史主义批评、女权…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文本意义角度入手,探讨了文本意义阐释范式与文学翻译批评之间的关系,并在对话理论的基础上指出阐释的合理性才是文学翻译批评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在阿英看来,文学与政治(政治理念)不是非此即彼的对抗状态,不是一方压倒另一方,而是统一于对“理想中国”的想象之中。从“想象现实观”出发,阿英完成了“文学一政治”批评模式的思考探索。这种批评模式,倡导“审美一实践”的文学范式,认为文学与政治的链接是通过“想象”——对人类自由美好生活的想象,肯定人的价值,肯定文学的审美特性,肯定文学的实践价值,是马克思主义丈论中国化的重要收获。  相似文献   

7.
特里·伊格尔顿对哈罗德·布鲁姆文学经典观批评的洞见颇值得挖掘,尤其是他洞透到了布鲁姆的美国中产阶级男性中心主义的精英身份。而他对布鲁姆的批评谬见则应该被予以批判,分析其背后的非文学因素,深层次的政治偏见立场影响了两人文学经典批评观的和衷共济。至于两人对文学的虔诚与知性就更可以在符号化的消费社会与喧哗的理论之后的当代语境下,共生一种和而不同的文学经典批评观。  相似文献   

8.
在阿英看来,文学与政治(政治理念)不是非此即彼的对抗状态,不是一方压倒另一方,而是统一于对“理想中国”的想象之中。从“想象现实观”出发,阿英完成了“文学-政治”批评模式的思考探索。这种批评模式,倡导“审美-实践”的文学范式,认为文学与政治的链接是通过“想象”——对人类自由美好生活的想象,肯定人的价值,肯定文学的审美特性,肯定文学的实践价值,是马克思主义文论中国化的重要收获。  相似文献   

9.
华金星 《科技信息》2010,(16):143-143
社会历史批评是一种从社会历史发展的角度观察、分析、评价文学现象的批评方法。它侧重研究文学作品与社会生活的关系,重视作家的思想倾向和文学作品的社会作用。人们在分析文学现象时,总免不了要考察文学现象与人类社会历史的诸种联系。随着这一批评方法从产生和不断地成熟,人们对社会历史批评这一文学批评方法的认识也日益深化。对这一批评方法在运用上的利弊得失都有了一定的了解。  相似文献   

10.
新时期以来对欧美文学的研究相继经历了意识形态批评、审美批评,以及关注文本的形式批评等大体三个阶段。相比较而言意识形态批评已经过时,形式批评才刚刚起步,而审美批评最终使欧美文学研究回归到了文学的本体性研究和主体性研究,从而最大限度地遏制了政治对文学研究的干扰,但是,由于美学崛起于近代启蒙运动时期,因此,美学更多关注于对人的启蒙和对理性的张扬,这样,对文学的美学批评研究也就逐渐演变成了对思想史的研究,进而变成了对于人道主义演进史的研究,因而审美批评研究再一次以回归文学的名义远离了文学本身。同时,建立在感官基础上的审美愉悦在商业大潮下很容易蜕变为满足欲望需要的生理快感。审丑虽然也兴起于近代,但是与美学以理性主义哲学作为基础不同,它的哲学基础则是非理性主义,因此审丑批评研究从而把被理性主义所忽略的非理性和超理性现象引入到艺术研究范围。审丑批评打破了所谓艺术就是美、美就是理性偏狭思维模式,为更好地和更深入地揭开文学之所以为艺术的内在秘密,成为可能。从而也就大大拓宽了对欧美文学本身的研究界限。审丑批评是对审美批评研究的一种补充。  相似文献   

11.
新世纪伊始,湖北文学在保持其稳健风格和特点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可喜的变化,其标志就是长篇小说潮的涌起。纵观新世纪湖北长篇小说创作,它具有丰富多彩的题材、现实主义的追求、稳健的审美品格等三大特征,同时也存在着手法单一、心态浮躁、创新不足、地域文化色彩不强等不足之处。新世纪湖北长篇小说在保持特色和优势的同时,必须注意克服其不足,只有这样,长篇小说才能成为湖北文学的著名“品牌”,湖北才能真正由文学大省一跃而为文学强省。  相似文献   

12.
世界名著《呼啸山庄》一百多年来掀起阵阵研究热湖。人们对其男主人公褒贬不一,争论颇多。文章从他的性格及报复入手,挖掘其性格优秀可取的一面。确切地说,男主人公是一个爱憎分明、桀骜不逊、具有反抗精神,敢于斗争又善于斗争的胜利者。  相似文献   

13.
《水浒传》与泰山文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宋元水浒话本、水浒戏到《水浒传》,无不屡屡写到泰山的场景。本文对《水浒传》中出现的泰山名物、风俗逐一考索,察其史实背景,辨其时代特征,以此对《水浒传》与泰山的文化联系略作管窥,兼对小说的成书时代试作蠡测。  相似文献   

14.
在小说《法国中尉的女人》中,作者福尔斯借助小说主人公的视角,展开对维多利亚时代的批判,这些批判主要集中在维多利亚时代的道德虚伪、普遍存在的实用主义和资本主义对人的异化方面。这些批判是以当代充满忧患意识的知识分子的眼光对号称英帝国鼎盛时代的维多利亚时代的审视与批判,同样也是对当今时代的审视与批判。  相似文献   

15.
在当下文明架空历史背景的奇幻武侠文学中,燕垒生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他通过时空压缩表现了从蛮荒经历帝制最后到共和的文明进程,同时也通过地缘的拓展表现了全球化时代的伦理超越,他还思考了在观赏性基础上对“写文化”和“写人性”二者的价值体验,这些都对当下奇幻武侠文学创作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对李渔的研究,很长时间内集中在他的戏剧理论以及小说戏剧作品.随着时代的发展,李渔的人格、品格评议也逐渐进入了研究者的视野,尤其是近十年左右成为李渔研究热点.本文以1998年--2008年间李渔品格研究成果为主,考察在李渔品格研究方面所取得的学术进展及尚需延伸的学术空间,以供研究者参考.  相似文献   

17.
《时间机器》的传播何以经久不衰?论文对此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究,论文集中分析了小说的科幻思维魅力,这种魅力竟至于引发了现代物理学的一场根本性的变革,而它对人类生存局限的关怀与超越,将引起人们永久的兴味,论文还同时论析了小说的社会思维魅力与艺术思维魅力,评析了作品的人物与当代意义。  相似文献   

18.
从佚名《传记摘录》成书时间的推断及其对《聊斋志异》题材的借用与复合、文字的袭用与糅合 ,来讨论《聊斋志异》对于越南汉文小说《传记摘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欧茨早期的代表作《那年秋天》展现了她对美国现代家庭婚姻问题的思索。小说的叙事在过去和现在两个层面上交替进行,展现了人物过去和现在的生活状况;全知旁观视角与第三人称有限视角的交替展开以及自由直接引语与自由间接引语的同时使用,展现了人物的内心世界;而不同人物的叙述声音使人物的形象更加饱满,同时也透过这些人物形象揭示出20世纪中后期美国社会存在的婚姻危机。  相似文献   

20.
文章揭示出了地域文学中的“时空悖论”;空间,即地域文学与主流文学相比它所独具的地方性,时间,即地域文学与主流文学相比之所共有的时代性,于是窨的地方性特色要通过时间性的传统文化来表现,时间的时代性价值要通过空间性的主流文化来体现,四川省著名的地域文学作家,“巴山作家群”90年代的代表作家贺享雍的新作《怪圈》,对解开这个“时空悖论”的纽结,进行了一次有意义的创作探索;化时空矛盾为审美张力,变民俗文化为艺术表达,寓主题象征于自然风物,用现代叙事讲传统故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