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海南岛地处我国热带北缘,独特的地理区位和岛屿型气候使其村落公共空间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聚落中的公共空间不仅是村民休闲活动的主要载体,而且它还反映了聚落整体的形态结构特征.目前,有关海南岛公共空间的研究多集中于空间类型、形态及功能等方面的定性分析,鉴此,本文尝试从景观格局的角度,运用空间句法、剖面分析法、时空分析法等多种方法对海南石石矍村公共空间进行了多维度的量化分析,旨在探索聚落空间构型和拓扑关系,以期找出影响海南石石矍村公共空间景观格局的潜在机制.  相似文献   

2.
为了提升公共空间主功能区布局合理性,提出基于量子粒子群算法的公共空间主功能区布局优化设计方法。将城市公共空间不同功能区测绘数据分为空间数据和非空间数据,进行数据转换处理。利用深度神经网络提取公共空间主功能区空间分布特征;建立公共空间主功能区布局优化设计模型,将复杂的布局问题转换为模型形式,并设置模型约束条件;基于量子粒子群算法求解布局优化模型,实现公共空间主功能区布局优化设计。测试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对公共空间主功能区布局进行合理的优化设计,设计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3.
在特定的自然地理条件和人文历史发展的影响下形成的传统聚落对现代新农村景观规划有着重要的意义。会泽县娜姑镇白雾村传统聚落空间经历了千百年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形成了其独特的聚落景观和文化风貌,为新农村景观规划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从人文历史、自然环境,从整体布局、公共空间、居民空间和生产空间等方面设计规划村落的空间布局,使其于地域形态中生长,与自然很好地融合,挖掘和发挥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创造出充满人性的空间。  相似文献   

4.
危海霞  张晓彤  钟明 《科技资讯》2013,(22):83-83,85
本文从城市广场的定义和本质入手分析其设计需求,并提出相应布局原则。城市广场作为城市公共空间存在形式之一,具有城市公共空间的共性和其特殊性。由此提出城市广场在使用上的多样性需求和环境形象的整体性需求,针对两种设计需求以葫芦岛市龙湾大街两侧的广场为例进行了分析和提出了几点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5.
《平顶山学院学报》2019,(2):122-128
文章采用文献调研、实地调查、数据分析等研究方法,对巢湖市城乡公共体育场地设施空间分布及优化机制进行研究,从空间布局现状、形成机制及差异性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城乡公共体育场地设施空间分布集聚程度较高,企事业单位系统空间分布差异较大;城乡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差异性空间布局主要受社会经济水平、自然人文和地理位置因素、居民物质消费水平、体育赛事承办等因素的影响.针对以上研究结果,提出以聚落布局、公共开敞空间、公共交通、均衡布局4个优化布局特征为导向的对策,并从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建设模式、特色打造、利用、保障对巢湖市城乡公共体育场地设施进行规划建设.推动城乡公共体育场地设施服务改革,提升城乡居民参与体育活动的质量,为各级政府、体育主管部门提供状态数据,为体育政策法规的制定、实施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汪铮  肖康 《工程与建设》2023,(5):1417-1420+1490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建设稳步推进。本文以乡村公共空间为研究对象,立足建筑规划设计学科视角对其概念性质、空间时空类型和形态布局进行系统分述,就公共空间各历史阶段发展嬗变因素及进程、重构路径及策略进行深入剖析,结合量化与质性维度阐释相关研究方法与更新优化方略;通过对乡村公共空间研究阶段进展和空间现状的归纳总结,从静态空间尺度与动态时间维度探究了公共空间与乡村社会、人文、景观之间的联系,有助于全方位理解乡村公共空间的意义,并可为后续相关研究开展提供价值指引。  相似文献   

7.
从留客村的选址与聚落空间形态两方面研究了驿道文化对留客村的影响,并运用量化方法计算了留客村聚落边界的形状指数和聚落公共空间的分维数,然后从聚落边界、街巷空间、公共建筑、重要节点四个方面研究了驿道文化对留客村形态特征的影响,从而得出了驿道文化对留客村空间形态的影响,其具体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即聚落边界的形态、街巷尺度、重要节点的位置及排列方式、异姓家族的组团聚居.  相似文献   

8.
从选址、布局、宅院建筑以及村落植物等方面对海南传统乡村——美社村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查研究,分析了美社村传统和谐的人居环境,并利用SWMM模型分析了其关键空间,模拟了美社村在进行"海绵乡村"改造前后于强降雨天气下的地表径流以及排水管网承载能力的大小,同时对改造后所得到的结果进行了对比与分析,提出了雨水链景观系统设计的改进方案.  相似文献   

9.
农村公共空间是村民以公共精神构筑的,为全体村民提供能发表各自见解、增进相互合作的公共空间.概述了农村公共空间与公共精神的概念,分析了湖州长兴县泗安镇二界岭村公共空间的现状,探讨了该村公共空间规划的特点,指出应进一步合理拓展新农村的公共空间,并充分发挥其作用.  相似文献   

10.
随着现代城市规模的扩大、居民的文化层次的提高和体育运动自身不断向前发展,对城市公共体育设施标准和水平提出了新的要求。本研究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的支持下,基于孝感市区的GoogleEarth遥感影像资料建立孝感市区公共体育设施分布数据库,利用ArcGIS平台的空间分析功能,对孝感市区公共体育设施的布局情况进行分析,生成公共体育设施遥感影像专题分布图,进而从孝感市区公共体育设施的规模特征和分布特征出发,将两者结合起来探讨,旨在分析孝感市区公共体育设施的现状特征,找出孝感市区公共体育设施布局的不足并提出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11.
设计了基于碳排放-位置分配模型的公共中心规划支持系统(CELA-PCPSS),该系统可分为支撑层、数据层、模型层、功能层和表示层.其中,基于小汽车出行碳排放的位置分配模型是模型层乃至整个CELA-PCPSS的核心.CELA-PCPSS的主要功能是基于低碳视角计算出公共中心布局选址的最优位置,定量、可视化地模拟出不同公共中心布局形式下的小汽车出行碳排放空间格局与碳排放总量.以广州市为例,将CELA-PCPSS应用于其假设的公共中心规划选址中,模拟与计算出规划1~6个公共中心的最优选址位置及其相应的小汽车出行碳排放空间格局与碳排放总量.发现新增公共中心能减少小汽车出行碳排放总量,具有边际效应.因此,需综合考虑经济社会成本和人文因素来确定规划公共中心的数量和调整其选址位置,以使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12.
以平顶山学院新校区为例,通过实地调查,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和方法分析近10年来学校周边东洼村、西留村和朱砂洞村3个农村居民点的空间格局演变.结果表明:自2003年新校区启用以来,3个居民点用地面积均明显增加,其中东洼村增幅最大.近10年东洼村和西留村空间格局分散,趋于不规则化;朱砂洞村空间格局集中,趋于规则化.东洼村受高校新区影响最大,而处于同轴上的朱砂洞村和同半径上的西留村所受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3.
以2013年大郑镇各自然村学龄人口、小学学校质量等数据为基础,采用主成分分析、公平性指数模型、最短路径分析和空间自相关等方法,分析大郑镇现有13所学校质量水平、服务公平性及可达性,并对现有小学空间布局合理性评价,提出城市化背景下小学布局合理性方案.研究发现:现有13所学校综合质量差异较大,中心小学综合质量极高.空间公平性差异同样较为显著,中心小学公平性最好.不同行政村公平性综合指数分布不平衡性较为显著,镇中心区大郑村指数最高.学校可达性分布差异十分明显,可达性较好的学校主要分布在中部地区,以丹大高速和国道201为界线,向南北两侧逐渐下降.通过网络分析,现有13所小学中有7所学校区位不合理,采用最小化阻抗和最大化覆盖范围模型确定优化布局方案.  相似文献   

14.
新农村的公共空间不同于城市公共空间,其景观规划也有差别,所以在设计方法上应有区别.通过调研已建成的新农村公共空间,分析了新农村公共空间不能满足村民交往行为的原因,提出了新农村公共空间景观规划的方法,并且强调村落公共空间的多样性对村民社会生活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以兰州市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为研究对象,基于空间句法,以2016年全市259个站点月平均租用量为应变量,各站点的局部选择度(R3 000m)、局部整合度(R3 000m)以及平均深度(DM)为自变量,构建兰州市公共自行车需求量预测模型,并利用该预测模型对兰州市现有公共自行车站点布局的合理性进行了定量评价.结果表明,空间句法理论和方法可以有效地用于构建预测模型,对公共自行车需求量进行预测;兰州市公共自行车站点布局整体较合理,需求量高低与站点分布密度在空间上具有高度一致性,但局部地区仍有少数不合理的情况,有待改善和优化.  相似文献   

16.
孙皓  张阳生  马晓 《河南科学》2015,(2):291-296
运用基尼系数、相对发展率和区位商等方法结合GIS,从经济空间发展、城镇空间结构及基础设施布局三大层面刻画了2001—2012年间榆林市各县区发展的空间失衡性及演变态势.结果表明:榆林市南北县区在宏观经济发展(尤其是工业产值)及城乡收入层面上空间失衡性显著,且逐年加剧.其产业专门化特色在北部表现为第二产业,在南部表现为第一产业、第三产业.榆林市在经济发展地位上表现为"南低北高",在城镇空间结构上表现为"南少北多".这一空间失衡是南北贫富极化及其差距下潜伏的社会安全隐患、煤炭采空区生态问题、民间借贷崩盘与地产泡沫破裂等产生的根本原因,并基于此提出了缓解失衡性的战略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随着公园城市建设的不断推进,许多城市发展目标需要蓝绿空间的协同规划才能实现。优化城市蓝绿空间布局有利于促进蓝绿协同规划,科学制定蓝绿空间测评标准。【方法】采用双重绩效的测评方式,基于GIS平台,以上海市普陀区为例,从游憩服务、环境生态两大方面选择空间可达性、空间使用水平、内涝疏导和冷岛效应4个绩效测评因子对城市蓝绿空间的布局合理性进行科学分析,得出上海市普陀区低绩效的典型区域并对其原因进行解析,最终从3个方面提出城市蓝绿空间的布局优化策略。【结果】整个普陀区的蓝绿空间绩效等级不高,基于双重绩效测评的普陀区蓝绿空间有几个明显特征:(1)社区蓝绿空间的数量与分布占比少;(2)游憩服务绩效南北差异大、分布不均;(3)环境生态绩效呈现出南北较优而中部欠佳的特点;(4)整个蓝绿空间绩效等级不高,绩效最低的区域大致分布在中南部区域。【结论】基于以上特征,从城市水体布局、城市绿地布局和蓝绿空间协调布局3个方面提出优化策略:整合水体生态系统,提高水体的整体效率;整合离散绿地,提高绿地的游憩及生态效率,构建绿地生态系统;选取典型区域为优化核心节点,进行由点及面的蓝绿空间系统优化。研究成果能为改善...  相似文献   

18.
农村居民点的演变深受村域经济发展形式和水平的影响,作为乡村经济振兴重要途径之一的特色种植同样影响着农村居民点的布局.以河南省宁陵县特色果树种植率不同的村为例,运用景观生态学理论及相关指标,采用ArcGIS空间分析法对村域居民点景观格局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1)果树种植年限较长,种植面积较大的村庄,村内居民点布局较为集中,居民点斑块平均用地规模较大.(2)个案分析显示,果树种植率较高的村,村庄用地规模增长较慢、村内居民点布局集聚度较高,以填充紧凑扩展为主;果树种植率极低的村,村庄用地规模扩展明显,居民点斑块形态偏离规则形状的速度较快,以分散外迁扩展为主.利用ArcGIS 10.2和Eviews 9.0软件对影响以上现象的因素进行分析发现,大面积的果树种植对村庄面积扩展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进而影响到新增居民点的空间分布;特色种植通过促进村域交通设施建设和政府政策倾斜间接影响农村居民点的分布格局.此外,人口密度、经济收入等其他因素对村域居民点分布格局亦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以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班玛县班前村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图示化分析、景观格局指数分析等方法,解读班前村自建村以来聚落建筑演变特征及其景观格局.研究结果表明:从空间分布上看,班前村的聚落空间以团状发展,其聚集程度不断降低,具有扩散趋势,两个寺院组团作为原始组团,引导着居住组团沿着玛可河由南至北逐步向上游扩张;从空间形态上看,班前村建筑斑块形状简单,寺院组团相对于民居组团而言具有更大规模,且内部布局紧凑;就景观格局上而言,耕地作为村域内的优势斑块,与林地、草场、水域等景观类型组成了班前村“山-水-田-居”的景观风貌.最后,通过对班前村现状格局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统筹发展、遵循图式、适度更新,以及建筑分类保护等针对性保护策略.  相似文献   

20.
建立了全新的集合族空间, 讨论了公共元的通有稳定性, 得到了闭集族空间上的交运算在Hausdorff拓扑下的上半连续性, 从而证明了有关集合族空间上的公共元的通有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