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兰溪县无线电元件厂在批林批孔运动中,该厂广大工人根据省、地电办关于“要为落实毛主席对上华养猪经验的批示,生产各种兽用医疗仪器”的指示,遵照毛主席“牲畜的最大敌人是病多与草缺,不解决这两个问题,发展是不可能的”教导。在上级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在有关单位和广大兽医、贫下中农的大力支持下,吸取了兄弟厂产品的特点,克服了支农亏本的思想、技术薄弱、兽医业务不懂等困难,经过反复试验与试制,成功地试制出“7404”兽用综合电疗针麻仪。经过猪、牛、羊的头部、颈部、胸腹部、四肢的8种手术,50多例多种疾病治疗及100多例倒卧保定的临床试用,本机性能稳定,效果良好,深受广大兽医和贫下中农的欢迎。  相似文献   

2.
伟大领袖毛主席教导我们:“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我省许多畜牧兽医部门、农业科研部门、农校和广大赤脚兽医,遵照毛主席这一教导,努力发掘、研究祖国医药学宝库,并加以提高,使之为畜牧兽医服务,迈出了可喜的一步。最近,很多单位制成中草药针剂——“白痢灵”来治疗仔猪白痢,收到了良好效果。如兰溪县上华大队猪场有十五头小猪患白痢,病情严重,多次注射氯霉素无明显效果,改用自制“白痢灵”连注二针,第二天就治愈。又如平湖县黄姑公社立新大队第四生产队牧场的十头小猪患  相似文献   

3.
利用循环伏安法通过电聚合在碳糊电极上制备了铁氰化钴薄膜,得到了铁氰化钴修饰碳糊电极,并研究了对乙酰氨基酚在铁氰化钴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该修饰电极对对乙酰氨基酚显示出良好的电催化效果,不仅使氧化峰电位负移100 mV,而且峰电流明显增加。实验考察了底液与底液的pH、扫描速率等的影响。在优化的条件下,对乙酰氨基酚浓度在3.4×10-6~1.0×10-3 mol/L 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测下限为1.6×10-6 mol/L。该法可用于对乙酰氨基酚片中对乙酰氨基酚含量的测定,回收率为102.4%~103.0%,测定结果良好。  相似文献   

4.
白合金是铜钴矿冶炼过程的中间产物,存在大量钴、铜、铁金属元素,其中酸性溶液中的铁、钴分离是白合金湿法回收的难点之一。采用焙烧-浸出法分离回收白合金酸浸生成的硫酸铁-硫酸钴混合溶液。通过设计单因素实验探索最佳工艺条件,采用X射线衍射(XRD)以及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研究白合金有价金属分离过程中的物相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在硫酸浓度为1.9 mol/L、浸出温度为90℃、浸出时间为60 min和液固比为5:1 (L/g)的最佳条件下,白合金中钴和铁的浸出率达到91.78%和98.67%,而铜在硫酸溶液中保持稳定的斜方蓝辉铜矿结构残留在滤渣(含铜渣)中;随后将滤液浓缩结晶得到水合硫酸铁-硫酸钴混合晶体,并在600℃下焙烧,使硫酸铁热分解成难溶于水的氧化铁,而硫酸钴保持稳定,经水溶浸出后测得钴、铁浸出率为98.5%和0.1%,达到理想分离效果;最后将含铜渣在450℃下焙烧,形成硫酸铜-氧化铜化合物,经过酸浸可完全回收有价金属铜。  相似文献   

5.
沃力佛尔(Oliver)等曾经用磺基水杨酸为铁、铀、铝、钍等的络合剂;用乙二胺为铜、锌、镍和镉的络合剂,进行两组中任何离子对的分离。他们未报导钴的分离。我们利用乙二胺和Co(Ⅲ)形成极稳定的络合阳离子的特性(pK_(不稳)=48.69),于强硷性阴离子交换树脂上分离钴中微量的铝和铁。借助于两种络合剂,基体物质钴与杂质铝和铁形成电荷相反的络离子。在阴离子交换树脂柱上,大量的钴-乙二胺络合阳离子不被吸附,所以通过树脂而流出于滤液中;而微量的铝、铁-磺基水杨酸络合阴离子则被树脂所交换。用5~8厘米长  相似文献   

6.
从实际应用的角度出发,研究了初始溶液中钴铁摩尔比对室温下Co2 进入尖晶石结构的速率和程度的影响,过程中的氧化-还原电位和产物的化学分析、XRD以及IR等光谱分析的结果表明:初始溶液中较小的钴铁摩尔比有利于钴铁酸盐的生成.另外,随Co2 进入尖晶石结构,产物的晶面间距和晶格常数增加,红外振动吸收峰向高波数移动.  相似文献   

7.
分别采用溶胶-凝胶法和共沉淀法合成了二氧化钛和铁酸钴初始粉体,并将二粉体在一定的比例范围内进行复合,获得不同铁酸钴含量的二氧化钛基光催化剂.研究了铁酸钴掺杂对二氧化钛"锐钛矿→金红石"的结构相变及光催化降解曙红染料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铁酸钴的掺杂可抑制二氧化钛的相转变,而且可以拓宽二氧化钛的光谱响应范围至可见光区.在适量掺杂的情况下,铁酸钴掺杂的二氧化钛基光催化剂的光催化活性优于没有掺杂的样品,铁酸钴的最佳掺杂摩尔分数为0.5%.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硫氰酸根和钴(Ⅱ)在有表面活性剂Tween—80存在下生成络阴离子,与强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进行交换,有色络合物富集显色于树脂相上,可进行树脂相分光光度测定.λmax为630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ε为1.03×105L·mol-1·cm-1,钴(Ⅱ)在0~1.0mg·L-1范围内服从Beer定律.用此法测定VB12针剂、无机盐试剂微量钴(Ⅱ),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3.55%和4.38%,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9.
低品位硫铜钴矿生物浸出液中铜的分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物氧化法处理低品位铜钴硫化矿时,浸出液常含有高浓度的铁、低浓度的钴及一定量的铜,因此在回收钴前对其中的铜进行选择性分离提取,并避免钴的损失.采用萃取剂LIX984N选择性分离低品位硫铜钴矿生物浸出液中的铜.结果表明,当采用LIX984N体积分数为25%的有机相,在环境温度为35℃,相比为1∶1时,混合时间为5min,平衡pH值为125的条件下,可达到994%的铜萃取率.该条件下铁夹带仅为403%,钴共萃率0849%.对负载有机相采用中性水在相比1∶1的条件下洗涤,使钴和铁夹带分别降至0008%和0766%.洗涤后,负载有机相采用200g/L硫酸水溶液反萃,当有机相与水相体积比为1∶1时,经过2级逆流反萃时,铜反萃率达到9813%.  相似文献   

10.
本文试验了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光路系统测量分子光谱的可行性.在PH=3.5的HAC-NaAc介质中,在避光条件下,钴对无色的Fe(Ⅲ)-联吡啶配合物还原成红色的Fe(Ⅱ)-联吡啶配合物有较强的催化作用.在λ=5229nm处,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上测定钴的含量,对钴测定的线性范围为3~150μg/25ml,检测限力0.038μg/25ml.本法选择性较好,多数离子允许大量存在,将此法用于维生素B12针剂中钴的测定,并与分光光度法及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对照.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1.
以电镍含钴渣为原料,通过酸溶浸出,氧化还原除铜、铁矾除铁及氟化盐除碱土金属工序得到含高镍低钴混合料液;研究了采用2-乙基己基膦酸2-乙基己基酯萃取剂对钴、镍的萃取性能和分离系数的影响;探讨了钴、镍萃合物的电子光谱,并对所得到的固体萃合物的热性质进行测定,说明在不同萃取温度条件下,利用钴、镍萃合物的不同构型,在工艺上能有效地提高钴、镍的分离效率;对负载钴、镍有机相采用洗涤、反萃工艺,可使萃取余液中的钴、镍比达300以上.  相似文献   

12.
铁氰化钴-多壁碳纳米管修饰电极测定鸟嘌呤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介绍了一种制备铁氰化钴-多壁碳纳米管(CoHCF-MW CNT s)复合材料修饰电极的方法,采用电化学分析、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分析、扫描电子显微镜等对其进行了表征.鸟嘌呤在该修饰电极上,于0.85 V(vs SCE)附近出现一灵敏的氧化峰.相对于单纯的铁氰化钴修饰玻碳电极,鸟嘌呤在复合修饰电极上的氧化峰电位负移,响应电流提高4倍左右.在最优化条件下测定了鸟嘌呤,线性范围为0.25~30 m g.L-1(r=0.997),检测限为0.05 m g.L-1.  相似文献   

13.
采用循环伏安法制备了铁氰化钴/铜(Cu/CoHCF)复合膜化学修饰电极,研究了该修饰电极的电化学性质及电催化活性。结果表明,复合物不是铁氰化钴(CoHCF)与铁氰化铜(CuHCF)的简单混合物,而是钴、铜共沉积形成的多核铁氰化物。该电极对肼具有良好的电催化活性。在优化条件下,安培法检测肼的线性范围为4.6×10-6~4.4×10-2 mol.L-1,检测限(3Sb,n=11)为8.0×10-7 mol.L-1,灵敏度为143.1"A.(mmol.L-1)-1。该法已用于模拟水样中肼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14.
文章研究了ICP-AES法测定镍系统阳极液、除铁后液中钴、铜、铁的分析.进行了最佳分析谱线的选择,仪器工作条件的选择.经试验,钴、铜、铁的回收率分别在92.7%~109.7%、92.5%~102.6%、89.5%~98.8%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分别是钴3.11%、铜1.85%~1.98%、铁3.42%~8.38%.建立的...  相似文献   

15.
随着纳米技术的应用越发广泛,大量纳米粒子(NPs)进入到环境中,对环境和人类健康构成潜在风险。研究NPs与环境中普遍存在的铁(氢)氧化物的吸附过程和机制,对于理解NPs在环境中的迁移与转化具有重要意义。另一方面,在一些红土型金矿和卡林型金矿的氧化带中发现了以铁(氢)氧化物为载体的天然金纳米粒子(AuNPs),研究NPs与铁(氢)氧化物的相互作用,也可以为相关矿床中的天然NPs的成因提供一定参考。本研究以应用较为广泛的柠檬酸盐包覆的AuNPs为例,以赤铁矿、磁铁矿、针铁矿作为铁(氢)氧化物代表,研究在含柠檬酸盐体系中不同pH、离子强度(IS)下铁(氢)氧化物-AuNPs的吸附规律和作用机制。发现在酸性条件下(初始pH在4~6时),铁(氢)氧化物-AuNPs的吸附行为由静电作用力主导;在碱性条件下(初始pH在7~10时),不同铁(氢)氧化物对AuNPs的吸附行为有较大差异,赤铁矿、磁铁矿与AuNPs由于静电斥力几乎不发生吸附,但针铁矿与AuNPs发生了较为强烈的吸附作用。我们认为针铁矿的吸附差异可能是柠檬酸盐在碱性条件下发挥的促进作用以及针铁矿的结构羟基导致的。研究也表明,总体上IS的增加...  相似文献   

16.
针对湿法炼锌厂针铁矿渣中铁和锌质量分数波动大、过滤性不佳的问题,通过采集不同锌厂的针铁矿渣样,对其展开系统的表征分析,研究铁、锌在针铁矿渣样中的赋存特征以及形成原因。研究结果表明:尽管不同厂家的针铁矿渣成分相差较大,但颗粒粒径及铁、锌分布特征相似;铁渣样品中粒径小于38μm的颗粒占多数,且这部分颗粒渣中铁质量分数较高,锌质量分数较低,而对于粒径大于80μm的颗粒,锌质量分数约为30%,铁质量分数仅为15%左右,这说明除酸洗外还可采用分级的方法降低针铁矿渣中锌质量分数;在针铁矿样品中,大部分铁存在明显的富集相,而锌除了存在富集相外,还有一部分呈分散分布;因此,为了获得理想的针铁矿渣、除调控沉铁工艺条件外,还需严格控制中和剂品质。  相似文献   

17.
等淬球铁的贝氏体形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00CXⅡ型透射电镜对球铁的上、下贝氏体形态进行观察与分析.结果表明,球铁的上、下贝氏体均为板条状铁素体,其间有奥氏体.随着等温转变、温度降低,板条变得细小密集,奥氏体量及其含碳量也减少.在上贝氏体中未检测到碳化物,但在下贝氏体中证实有碳化物析出在铁素体片内,排列成行并与贝氏体针长轴成55°角.  相似文献   

18.
报道了一种简单的液相还原法制备铁钴合金纳米线/棒.以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为表面活性剂,在90℃时利用水合肼还原Fe2 和Co2 的水和正辛烷的混合溶液得到铁钴合金纳米线/棒.所得样品经X-射线粉末衍射(XRD)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 ,选区电子衍射(SAED)和振动样品磁强计(VSM)等表征,结果表明延长反应时间,一维铁钴合金纳米结构直径增大但长度没有明显变化,一维铁钴合金纳米材料的室温矫顽力高于体相铁钴合金.该铁磁性纳米线/棒有望应用于催化、生物技术和磁记录器件等领域.  相似文献   

19.
纳米铁酸钴的合成及其在水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F-127为表面活性剂,CoCl2·6H2O和Fe(NO3)3·9H2O为无机源,采用一种简单的有机溶胶-凝胶法合成了纳米铁酸钴溶胶,分别在450℃、500℃、600℃焙烧有机凝胶得到铁酸钴纳米粒子.通过XRD、红外、TG、比表面积测定等,对纳米铁酸钴样品进行了表征.随着焙烧温度的升高,样品的XRD衍射峰强度逐渐增加,结晶度提高,但比表面积下降.研究了制备的铁酸钴对污水中Cr(VI)离子的去除能力,实验结果表明焙烧温度越低,去除能力越强.  相似文献   

20.
针对针铁矿法沉铁过程要求苛刻的沉铁环境,为了实现先进优化控制技术在湿法炼锌过程中针铁矿法沉铁过程中的应用,通过分析针铁矿法沉铁过程中气-液和固-液两相反应特点,根据串联连续搅拌槽式反应器(n-CSTR)的特性,基于化学反应动力学和质量守恒定律,分别建立针铁矿法沉铁过程中氧化反应、水解反应和中和反应的动态微分方程;然后,通过带多重时滞的动态微分方程组建立针铁矿法沉铁过程的机理模型,并且由动态微分方程组得到针铁矿法沉铁过程输入、输出关系的状态方程.最后,对该模型的计算值和实际测量值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型能较好地表征各反应器溶液中Fe2+质量浓度和H+浓度的变化过程,为下一步先进优化控制技术的实施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